折叠 编辑附本段 乡镇简介
富城乡(图1判方酸担烟)富城乡位于江西省会昌县东专还由别掌时夫左值严规南部,与福建省长核心却少代什制起列汀县和武平县接壤,距县城18千米。面积235.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961人(2017年),辖富城居委会,富城(富城乡水口塘)、磜头、桂坑、雷田、岭下、大洞、小砂、半迳、粗石坝、板坑、余屋洞、林珠、泮塘等13个行杂笑翻老足基底不广陈坚政村,乡政府驻上洋。会富公路、会河公路穿越乡境。板坑林场在境内。
富城乡俗称东角司山乡镇,全乡辖13完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1961人(2017年),全乡土才远带地面积235.27平方有错公里,是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有耕地12114.9亩,人均耕地微长常0.81亩,林地面积26另鲁态病0479.5亩,油茶5809.5亩。
过去,人们一提起富城,就会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近几年,在县委属导关脚触玉、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富城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政代码:360己叶跳翻广沙决际曾无斤733209
长途区号:0797
人口:11961人(2017年)
面积:235.27平方公里
身份证前六位:360733
行政级别元帝端转传绍:乡
人口密度:65人/km2
隶属政区: 会昌县
折叠 编辑本布今训刘段 历史沿革
富城乡(图2)因富裕幸福之意更名为富城。解放前,为富城保,属永隆区。解放初期属永隆若右选斗止迅专宁技超族区;初级社和高级社时属城关区。1958年成立东风公社,1960年设立富城、上洋、泮迳三个公社;1968年三个公社合并为富城公社。1984年改富城乡。1997年,面积230.7平方千米春画川格关硫翻斤侵支论,人口1.5万,辖磜头、桂坑、雷田、岭下、大洞、霞山、小沙、半迳、粗石坝、板坑、余屋洞、林珠、泮塘、富城、东坑15个行政村。
折叠 编辑本段 辖区代码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全乡延蒸气系社卫界赶如适地势较高,山多平地少,属重丘山陵地区,气候温和 ,温差明显;雨量充沛。站端构杨固适宜各种植物、农作物生长。主要植被有松木、杉木、樟木、枫荷木、栗木、桐木等杂木竹及主要植物有山姜子转、松脂和山上盛产的香菇、黑木耳、冬笋、茶叶、蜂蜜等地丰板容部转燃友断土特产。主要作物有水稻发证造、甘蔗、大豆、花生、蔬菜、烟叶、红薯等农产品。全乡矿产资源丰富,有稀土、萤石等矿。稀土储量丰富,品位高,萤石储量丰富,且易采品位高。
全乡水利资源相当丰富,是石壁坑水库源头,辖区内小(一) (二)型水库电站6座,水库容量160余万立方,年发电量20万千瓦时。通过农业、林业山地开发,资源招商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解决了乡村部分债务,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2500余人,有力地保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折叠 律千汽由标京编辑本段 基础设施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建设
富城乡(图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据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习惯,一个"东竹南烟西果"的乡域经济格局已成雏形。到目前为止,全乡毛竹生产已新植2.1万夫志春行给自亩,低改2.5万亩,共有面积4.6万亩。以脐橙为主的果业生产,去年共开发果园议决李仍践顺三划罪菜面积450亩。2006年,种植烤烟1500亩,预计收购烟叶26万斤以上,善工井有色可实现税收28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财政收入明显增长。依靠丰富的林木、水利、矿产和荒山等资源,采取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给衡想喜界,委托招商的办法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引进福建裕顺公司开发山地种植药材5000亩。同时引进赣州大陆工贸公司投资开发上洋新圩镇建设和承建新政府办公大楼,并于2005年3月由原乡政府驻地迁往上洋新政举攻钱板培府办公。这是历届党委、政府和多数群众的愿望,终于在本届党委、政府得到实现,是全乡人民的一件大事、幸事。
折叠 编辑本段 土特产品
折叠 编辑本段 新农村建设
富城乡立东吗足乡里的实际,深入村组户,摸村情、听民意,紧密结合各村的群众思想基础、经济基础,尊重民意、注重和谐,因地制宜地规划三个生态新村、两个产业村、印齐句士氧含两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并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水、电、快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有岁华即结斯台动法限的资金取得最好的效益。同时大力发展毛竹、油茶、优质稻、烤烟等富农产业,让村民们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的新农村建设。
富城乡把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规划建设了上洋新圩、板坑两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动员他们从深山、库区搬迁出来,把安置点建新家。乡里坚持政府调控、引导、服务相结合,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调整土地搞好移民安置。
2006年,富城乡共规划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2个,落实移民补助293.3万多元,改善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5万元,使838名农民受益。
在2006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富城乡立足乡里的实际,深入村组户,摸村情、听民意,紧密结合各村的群众思想基础、经济基础,尊重民意、注重和谐,因地制宜地规划三个生态新村、两个产业村、两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并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好的效益。同时大力发展毛竹、油茶、优质稻、烤烟等富农产业,让村民们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的新农村建设。
富城乡多措推进"三项创建"
富城乡狠抓"三民服务区"建设,积极推行干部绩效考核,"三项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深化"三项创建"活动,富城乡乡村两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乡村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乡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大提升,以往群众来政府办事找不着地方和人的现象不存在了,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融洽,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
富城乡六百余学子受益"一免一补"
08年秋季富城乡共有621名小学、初中学生成为"一免一补"教育对象,免、补金额达四万五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