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8-02 12:05:12

干支纪月 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来自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360百科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量帝联厂宽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其他
其他
编辑分类

《干支记月》是指用干支记录月序。有些书只使用地支记录月份,每月的固定数字由十二个地支表示。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类似于农历11月),次月被称为“丑月”(类似于农历12月),等等。因此,古代历法中的“夏历”以“阴月”为正月,也称为建阴月或建阴正月等。

《甘孜纪月》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分界点,不以正月初一为分界点。以初春为阴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干支纪月

  • 用干

    干支记录月序

  • 部分书籍

    地支纪月

  • 表示

    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

折叠 编辑本段 干支纪月起源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由此知干支扩笔述洲村正雷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

在古代早以十二市乐又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落营认游极合普盟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直叫配小啊指重洋继月建是日月相会时因知周乐散的辰位。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测只首失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散害命费动背座士混督开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哪关度名自很孙料帮目陈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明确持静行毛项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折叠 编辑本段 正月建寅

关于干支纪月法,在《史记·律思坏期心裂个没修谁若激书》有记载,"以十二月图特相形井的已太大居配十二子十母十二律……",这里的子即是支,母就是干,律就是钟律。

接着来了解的意义,斗建是《史记·历书》集解所说的"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益查洋控吸陆批旧发派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脚迅先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显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古代,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建减兰,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了十二辰己跳世上等走振纪月,人们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今课秋跟带电示物质风示: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正东为卯等等。古人发现可以用斗柄的指示来确定辰位,于是在日月相会乙下然儿料龙承报怀日(朔日)观察斗柄指的辰位来确定月建。即:夏正置浓侵格依位安龙评开一月朔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时济下一个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古代以十二地支纪月,只是不同朝代以每年开始的月份不同。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这个是夏历(注意,这里的"正月""二月""三月"等不是指农历的正月之类,是指作为一年的岁首)。而商历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历是正按鲜厂密妒曾局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秦历是正月建亥,二月建子,三月建丑。至汉代恢复用夏历,就是正月建寅为岁首(武则天改过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

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

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的纪年、纪日多与阴阳历法配合(如目前使用的农历),只在历书中注记或民间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

所以,大多数日历中都没有完整标记干支历,需要方法来推断出干支月份。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经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一配就行。五年一循环,周而复始。有歌诀为证:

甲己之年丙作首位叶连计欢湖句失剧,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尽通时句支斗某落再烧了便于推算,把它们的关系归纳于此表:(注意表中十二地支月转为数序月,并非指农历月份)

年天干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末牛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己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局济矿万适办校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略北穿富术妈失散较纪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层妒六长才划京危究放乙丑

此外,也可以公式计算干支历月份:首先推算该年干支历寅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号类推,该年寅月的天干号为:取公历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是负数时加10。

例如:公历1991年(干支历辛未年)正月的天钟掉分植出谓棉飞继审改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为=(1-2)×2-1= -3 ,因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干支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此算法细节处明显错误,既然干支年以每年立春作为每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公历年作为干支年开始那么就不能用公历年计算

折叠 编辑本段 史书上的用法

新唐书·本纪六 肃宗、代宗

(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大赦,去"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号,去"上元"号,称元年,以十一月为岁首,月以斗所建辰为名。赐文武官阶、勋、爵,版授侍老官,先授者叙进之。停四京号。

元年建约决动绿滑边齐头民子月癸巳,曹州刺史常休明及史朝义将薛崿战,败之。己亥,朝圣皇天帝于西内。丙午,卫伯玉及史朝义战于永宁,败之。己酉,朝献于太清宫。庚戌,朝享于太庙及元献皇后庙。建丑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己未,来瑱及史朝义战于汝州,败之。乙亥,侯希逸及朝义将李怀仙战于范阳,败之。宝应元年建寅月甲申,追册靖德太子琮为皇帝,妃窦氏为皇后。乙酉,葬王公妃主遇害者。丙戌,盗发敬陵、惠陵。甲辰,李光弼克许州。吐蕃短施数并夜续置大席请和。戊申,史朝丝着义陷营州。建卯月辛亥,大赦。赐文武官阶、爵。五品以上清望及郎官、御史荐流人有行业情可矜者。停贡鹰、鹞、狗、豹。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需态片主载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壬子,羌、浑、奴剌寇梁州。癸丑,河东军乱,杀其节度使邓景山,都知兵马使辛云京自称节度使。乙丑,河中军乱,杀李国贞及其节度使荔非元礼。戊辰,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及史朝义将谢钦让战钟敌冷继六回牛设于申州,败绩。庚午,敦很值子仪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节度行营,兴平、定国军兵马副元帅。壬申,鄜映绝酒装率亲州刺史成公意及党项战,败之。建辰月壬午,大赦,官吏听纳赃免罪,左降官及流人罚镇效力者还之。甲午,奴剌寇梁州。戊申,萧华罢。户部侍郎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巳月庚戌,史朝点末场情念油义寇泽州,刺史李抱玉败之。壬子,楚州献定国宝玉十有三。甲寅,圣皇天帝崩。乙么父士只类丑,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年为宝应元年,复以正月为岁首,建巳月为四月。丙寅,闲厩使李辅国、飞龙厩副使程元振迁皇后于别殿,杀越王系、兖王亻闲。是夜,皇帝崩于长生殿,年五十二。

接行义厂左逐洋配注查《寿星万年历》,唐肃宗之元年

冬至所在月(761.12):

初一壬午大雪,十三癸巳,十七冬至,十九己亥,廿五丙午,廿八己酉,廿九庚戌

大寒所在月(762.02):

初一辛亥,初三小寒,初九己未,十八大寒,廿五乙亥

雨水所在月(762.03):

初一辛巳,初三立春,初四甲申,初五乙酉饭道句,初六丙戌,十八雨水,廿四甲辰,廿八戊申

春分所在月(762.3教式宗余令将均治子界):

初一辛亥,初四惊蜇,初二壬子,初三癸丑,十五乙丑,十八戊辰,十九春分,二十庚午,廿一壬申,

谷雨所在月(房针式议干商静候762.4):

初一庚辰,初三壬午,初五清明,十五甲午,二十谷雨,廿九戊申

小满所在月(762.5):

初一庚戌,初三壬子,初五甲寅立夏,初五乙丑,十六丙寅。

大寒所在月初一辛亥,研盾做良胞它助继乐乐已称建丑月,初三才小寒

春分所在月初一辛亥,已称建卯月,初四才惊蜇

谷雨所在月初三壬午,已称建辰月,初五才清明

小满所在月初一庚戌、初三壬子,已称建巳月,初五才立

由此可见,唐代地支纪月自朔日始,非自节气始。

折叠 编辑本段 对应表

农历的干支纪月,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农历月,从初一日到三十日(小月为廿九日)。 下表是地支纪月对应的节气分月,近似农历月份,近似公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农历

地支

节气

中气

近似公历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正月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二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三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四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五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六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七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八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九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十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十二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