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龙口古为青州夷地。商西周、春秋为莱国地。战国为齐国疆域。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于境秋另增蛋故妈新站奏志内置黄县,隶属齐郡,后隶属胶东郡。黄山在县南二十里,有黄水,县因温名。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东莱郡,黄县为辖属。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黄县仍隶于东莱郡。三国时属魏,郡县不变。西晋初,东莱郡改为东莱国,黄县叫的啊扬让怎属于东莱国。东晋十六国时期,黄县隶属于东莱郡。隋开皇三年(583年),黄县属牟州。
唐初,黄县属东莱郡,后改属英思支登州(治所牟平)。宋、金、元、明、清,黄县均属登州。民国三年(1914年)黄县隶属胶东道(道治烟台)。民国十六年(1输古营述想走928年)废道,黄县直属山东烈死愿分利请升素转负振省。抗日民主政府时,黄县隶属山东省北海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底孙真6月,黄县属山东省莱阳专署且除校血干刚步含。1958年10月莱阳专署放水吧紧读血改为烟台专署,黄县属之。同年11月蓬莱县、黄县、长岛县并为蓬莱县,属烟台专署。1962年1月黄装根缩先般达县复还原治,仍属烟台专署。
1983年11月,属烟台市。 1986年9月23日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因原黄含弱县有龙口镇而得名且得北果核记紧测吗管。注:尽管批文是市政府驻地为龙口镇,实际上没有迁移),由烟台市代管。绿色之城--龙米口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情握虽既律剂通易变混叠 位置境域
龙口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3′~120°44′,容精底九额北纬37°27′~37°47存拿概乐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畔。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李专年式第医阻世位市接壤,西、北濒渤海补然边啊系期,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龙口市花东西最大横距46.影省适信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7.43千米,总面积901平方千米。
折叠 气候
龙口市积远息既现报石强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紫薇之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概北裂关才2℃左右,冬天不低于-10℃,夏天也不超过40℃,根据6月份气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5℃;年平均降雨钢消致市量600毫米左右,相啊形卷无霜期190多天。
折叠 地形地貌
龙口市处胶东低山丘陵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台阶式下降东南部山区的胶东小延安--黄城阳,东南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市域状若枫叶。全市地貌形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扬余余效外程呀终是原三种类型:境内东南部为低山区,面积计155.6致夜达浓约矿确虽叫洲只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7.47%,共有大小山头311座,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9座,500~599米的6座,400~499米的8座;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北缘,属构造侵蚀和构造剥蚀类型,由于长期风化侵蚀,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沟谷浅而宽,呈"U"字形,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面积281.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1.56%;平原根据成因及地貌特点,可分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滨海堆积平原三种类型,总面积为454.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97%。
折叠 水文
龙东雷口市与邻县、市多以事置在山的分水岭为界,故调国财年易刑热又哥读境内河流皆源于东扩游织胶起二任曲革黄水河湿地公园、南部山区,曲折交形松击居原矿单率取西北行,共有大小23条河流,主要河流有黄水河、泳汶河、南栾河准微齐年季今感易析久报、龙口河、北马河、八里沙河,均为季节性河流。除黄水河、八里沙河外,其余河流皆为境内河流,属季风雨源型。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区划沿革
1988年11月22日,撤销乡城、新嘉、羊岚、兰高、东江5个乡,分别以原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乡城、新嘉、羊岚、兰高、东江5个镇。
1989年4月7日,撤销海岱乡,设立海岱镇;撤销黄山馆乡,设立黄山馆镇;撤销下丁家乡,设立下丁家镇;撤销大陈家乡,设立大陈家镇。
1993年9月28日,撤销文基乡,设立文基镇;撤销田家乡,设立田家镇;撤销七甲乡,设立七甲镇;撤销丰仪乡,设立丰仪镇。1993年11月19日,撤销龙口镇,以原龙口镇的行政区域设立西城街道办事处,原龙口镇人民政府驻地为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
1995年3月8日,将下丁家镇的达沟、西马两个村划归东江镇管辖。1997年6月10日,将芦头镇南张家村划归东江镇管辖。1998年4月13日,乡城镇更名为徐福镇。1999年7月1日,将下丁家镇上观村划归东江镇管辖。 2000年12月19日,撤销羊岚镇,并入诸由观镇;撤销丰仪镇,并入石良镇;撤销文基镇,并入兰高镇;撤销田家镇,并入七甲镇;撤销大陈家镇,并入北马镇;撤销城关镇,设立东莱街道,将原城关镇的行政区域和兰高镇的马家庄、大李家、窦家庄3个村,东江镇的赵家庄、阎家疃2个村及新嘉镇的松岚、王家疃、杨家疃、荷百4个村划归东莱街道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原城关镇政府驻地;撤销新嘉镇,设立新嘉街道,将原新嘉镇除划归东莱街道办事处管辖的松岚等4个村外的其他行政区域划归新嘉街道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原新嘉镇政府驻地;撤销中村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城街道,西城街道更名为龙港街道,龙港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撤销黄山馆镇,并入海岱镇。
2000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0个镇,635个行政村。 2001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0个镇,1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634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2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平方千米。
2003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2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0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7年底,全市总面积893.32平方千米。人口城镇化率55.4%。辖3个街道、10个镇,631个行政村(居委会)。 2010年,撤销徐福镇、东江镇,设立徐福街道、东江街道。
2010年2月,龙口市政府发布公文,对龙口市地名进行规范。规范之后,龙口市五个中心区域分别以"东城区、新区、西城区、南山、东海"命名。
折叠 区划详情
折叠 人口
一、龙口市常住人口
截至2010年末,龙口市常住人口为68825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713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6920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0.25%。
二、家庭户人口
龙口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41513户,家庭户人口为6386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3人减少了0.49人。
三、性别构成
龙口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47992人,占50.56%;女性人口为340263人,占49.4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10上升为102.27。
四、年龄构成
龙口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8671人,占11.43%,15-64岁的人口为539293人,占78.3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0291人,占10.2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5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4.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4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龙口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226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779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090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91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2896人上升为9047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156人上升为1566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1146人上升为4517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1724人下降为23125人。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629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5346人,文盲率由5.75%下降为2.37%,下降3.38个百分点。
镇街区 | 常住人口(人) | 占龙口市常住人口比重% |
龙口市 | 688255 | 100.0 |
112454 | 16.34 | |
龙港街道 | 17994 | 2.61 |
127146 | 18.47 | |
23481 | 3.41 | |
53925 | 7.84 | |
东江街道 | 57572 | 8.36 |
高新区 | 7800 | 1.13 |
黄山馆镇 | 11044 | 1.60 |
56086 | 8.15 | |
芦头镇 | 31130 | 4.52 |
15534 | 2.26 | |
24313 | 3.53 | |
石良镇 | 55362 | 8.04 |
42643 | 6.20 | |
44858 | 6.52 | |
6913 | 1.00 |
(图表参考资料来源:)
折叠 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通讯
荣乌高速、206国道、成龙公路、石黄公路横贯东西,龙口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414公里。蓬水线、马草线、龙水线、中大线、张新线、黄水线纵贯南北。大莱龙铁路图2005年建成通车。
龙口港是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是烟台市政府规划的三大核心港区和两个亿吨港区、中国最大的对非散杂货出口贸易口岸、首批对台开放的直航港口、国内首个拥有原油仓储资质的港口。开通国际航线78条,可直达5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码头岸线3000余米,拥有生产泊位27个。
龙口市每年用于通讯建设的资金均在4000万元以上,通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达到141部/百人。龙口市已经铺设光缆700多公里,形成了环形网结构,拥有宽带接入能力和小区接入能力。百年电力公司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资兴建的坑口电厂,装机总容量106万千瓦,2002年发电量56.2亿千瓦时。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综述
改革开放时期,龙口市的民营经济开始发展。1978年时,龙口市民营企业仅有2341处,从业人员3.8万人,总收入8672万元。2007年,龙口市民营企业达到23790户,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2007年,龙口市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占龙口市GDP总量的87.5%,上缴税金占龙口市总量的83.1%。
2013年,龙口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5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57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5.1%;税收收入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7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亿元,比2012年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比2012年增长13.2%;全年累计争取上级无偿扶持资金7.3亿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89.6亿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市财政全年支持企业的资金突破4亿元,组织925户企业实施"营改增"试点,循环发放企业信贷周转资金1.2亿元,对1189户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减轻企业负担5.5亿元。
折叠 第一产业
2013年,龙口市财政全年支持"三农"资金达到18.7亿元;粮食总产达到12万吨;新认定烟台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多亩;完成10座塘坝除险加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98家。农村经济总收入2213亿元,比2012年增长15%。
折叠 第二产业
2013年,龙口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50亿元,利税315亿元,分别增长14%和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0.8%,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四·二0"工程成效显著,山东省中关村(烟台南山)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已获得省政府批复并启动建设;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0家;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亿元;引进聘用各类人才2200多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5家。
折叠 第三产业
2013年,龙口市完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4%;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385万吨、集装箱52万标箱,分别增长11%和27%;旅游业总收入60亿元,比2012年增长16.8%。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科技
1994年,龙口市被山东省科委确定为全省唯一成县(市)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1996年,龙口市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列第12位;1997年,龙口市被原国家科委龙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为全国两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年,龙口市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区",1999年,龙口市两个示范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1999年和2002年,龙口市聘请专家成立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政府科技顾问团,组建了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开通了科技经济信息网。到2002年底,龙口市已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7项,申报专利1646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家,创国家级新产品122种。
折叠 教育
龙口市在国内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达到191所,拥有国家批准设立的民办大学和中加合作的东海外国语学校,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职教、成教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校学生9.3万多人,2002年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学员1900多人。龙口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达到165所,在校学生8.6万人,2005年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学员3713人。拥有国家批准设立的民办大学-烟台南山学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2013年,龙口市完成了27所学校的室外配套工程,明德学校一期工程按期完工,1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开工建设;为全市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费发放了学生装;第二批52辆校车投入运行。
折叠 医疗卫生
2013年,龙口市齐鲁医院南山分院竣工运营。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龙遍布城乡的社区服务站口市所有村卫生室。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合法生育率达到99.5%。
折叠 社会保障
2013年,龙口市财政全年民生投入达到5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5%。对28个零散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分配经适房54户,筹集公租房18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户。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近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50元,分别增长11.7%和11.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84亿元,人均存款突破6万元。各类社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月增20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65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均提高到280元,住院报销最高限额均提高到16万元,启动城镇居民及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840元和3800元;发放老年人生活津贴1873万元;全市有610个单位、4万多人参与爱心捐款,共接收捐款1531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社会福利中心启动筹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到8处。
折叠 文化事业
◎ 新闻媒体
《今日龙口》报、龙口电视台、龙口人民广播电台同一首歌走进龙口
◎ 网络媒体
百度龙口吧、龙口之窗
◎ 龙口孝德文化节
龙口市孝德文化等传统文化是可继承发扬的宝贵财富。2012年,龙口市举办了首届孝德文化节。"孝德文化节"以孝德建设为切入点,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德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设计了"庆典表彰、艺术文化、感恩回报、健身养生"4大板块,包括表彰"新二十四孝贤"先进人物,开展孝德文化普及教育、敬老爱老服务、文艺演出等20多项活动。
◎ 龙口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神提炼,龙口精神是全体市民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2012年,龙口市经过广泛征集、反复讨论,以"诚信、崇商、友善、进取"为表述语的"龙口精神"确定。[1]
折叠 编辑本段 特产
折叠 编辑本段 名人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编辑本段 荣誉
全国百强县(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节水型城市 |
全国绿化模范市 | 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 全国文化先进市 | 全国绿色小康市 |
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水果) | 国家级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生产示范基地县 | 国家园林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