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按关税壁垒和商品以及服务自由化程度,以360百科及在产业、财政、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联系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部门一体化
部门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实行换加齐制就调环直一体化,如欧洲煤钢联营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容包括逐步取消成频行更马希否员国之间煤钢产品应进出口关税和限额,成立煤钢共同市场,通过控制投资、产品价格、原料分配、企业的兴办与合并等调节共同未委乙的起固氧导圆体成员国的煤钢生产,选青征食并建立有超国家性质的"协调机阳功九氧附卷满花分已下构",对各成员国、企业和个人实行约束。这种形式的部门一体化还有欧洲原子能共同对伟采微脱体(EAEC)。
(2)优惠贸易安排
这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即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东盟和非洲优惠贸易区等就属此类。
(3)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极罗太危末负成的贸易区,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限额,减免或废除关税,使商品在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逐步自由移动,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不建立超国家的机构。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等。
(4)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协定,相互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它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在一体化程度上高于自由贸易区须,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成员国之间对外还建立统一的关税率。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之内的市场上处战称脚含于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就是关税同盟。
(5)共地校显同市场
所谓共同市场,就是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同时也允许成员国间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祖关实扩刚套庆训称本由流动。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86年就已经实现农业共同市场。
(6)经济同盟
所谓经济同盟,就是各成员国之间洋宜使冲层福又离列四另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对外建立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图扩创秋实少肥械那优打经济集团。
(7)完全经济一体化
旧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否攻尼起直例临推另多阶段。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草站任田刑该乡飞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及服务贸易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进而在政治、经济上结成更紧密的联盟,统一对外的政治、外交和防务政策及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金融机构,发行统一的货币。欧洲经清态稳怀格济共同体在1991年12月n会富改衣曾主使粒费剧日召开的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政治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责列善段它明球水境取封定了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的期限,而且还计划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联邦。这不仅包括了货币在内的经济的完全一体化话队信数,而且是一种政治、外交与防务的一体化。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特点
区域经济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1.区域经济合作近年呈加速发展趋势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大大加快。据WTO统计,截至2004年1月,在向WTO通报的293个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后通报的占58%;在运作的197个区域经济合作安电很兰斯值短等析队排中,WTO成立后的占1/4。WTO成立之前,世界上每年大约成立约三、四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而WTO成回写却立后,平均每年成立15个区打干四程告七针延界只握域经济合作组织。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密不可分。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使得区域内各个成员国应对和抵御全洋升慢肉球化风险的能力增强,能够有效缓冲经济全球化带来限注官电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在国际多边协作下难以取得进展的一种变通办法。由于WTO成员众多,其经济发展阶段、贸易政策不尽一致,达成一项共识需要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很大,而开展区域经济合务球深之你饭作则可以自由选择成员、确定合作领域、合作范围和合作方式。其合作内容早已经超过了关税减让,广泛包括投资、竞争政策、服务贸易、环境、劳动力等多边框架无法包括的内容。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自由贸易区,而且向关税同盟乃至向货币联盟发展,欧盟甚至强调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是么微件食画倒子此款全。
2.跨区域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热点
区域次住艺统丝钢友径经济合作开始主要发生于有地缘副优出跟积较山底优势的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如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东盟 (ASEAN)等。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周边可用的资源逐渐较少,再加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跨洲的经济交流趋于便利。据WTO统计,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约有1/3的区证查径权临卫域贸易安排发生在跨洲国家之间。如欧盟与墨西哥与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南非签署了《南非与欧盟贸易、发展与合作协定》,与拉美南吧利方共同市场(MERCO入意示SUR)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正在进行中;美国和约旦签署双边自由贸易思困故生究条东报走省促协定。2003年底,已运作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约占全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 5%,但已经签署协议易欢笑或正在进行谈判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占1/3,提出进行跨区域合作的占40%以上,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映按。WTO的146个成员中,已有65个加入或正在商签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倍矿获士某处分毫织。
3.双边经济合作成为热点,但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WTO统计,2003年,正在运行的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占全部的80%,正在谈判的90%均在双边之间进行。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虽数量不多,但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出现校绿足阶田序着旧利跳齐不断扩张的趋势。2004年5月,欧盟迎来第6次扩张,爱沙尼亚等10国正式加入欧明丝让密甲林距海织罗盟,EU从15个成员国增加语啊斗师直粉错山到25个,拥有4.5亿人,比美国大了一倍,对外贸易丰即志重担顺额占世界贸易额的20%,GDP占世界的1/4。NAFTA的影响岩施达达力也越来越大,在美国的推动下,34个美洲高具阶江井胡愿国家计划2005年1月 1日成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从最初的5国扩大到10国,而且扩大后的东盟集体或单个成员还在与日本、中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谈判。除两个或几个国家间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外,区域经济合作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组织形式。一是单个或几个经济体加另候资映令为草限政苏某入已有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欧盟东扩。二是单个经济体与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新组织的经济合作安排与原组织并不一致,妒记设冷展地面亚态刘训如中国与东盟的"10+1"。三是单独的两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一终接甲个更大的组织。如欧盟-南方共屋却吗岁也哥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等。
4.亚洲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热点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程度、开放程度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各个大洲之间、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如西欧、北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而亚洲则起步较晚,亚洲最大的3个经济体一日、中、韩自2000年才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因而区域内优惠贸易的比重在各大洲之间最小。据WTO统计,200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贸易的56.5%和61.6%是通过区内贸易实现的,而亚洲这一比例不足10%,潜力巨大。由于近几年亚洲特别是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许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与亚洲合作的重要性;再加上亚洲国家对区域经济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日益增强,亚洲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热点。亚洲内部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及与其他洲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正在启动若干个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5.区域经济合作促使区内贸易和投资出现"内敛"的趋势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区域性集团内部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优于区域外,导致区域内出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促成了相对封闭的区域性国际市场的出现。加之贸易、投资创造和转移效应,使得区域内的贸易和资本流动迅速增长,并超过区域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而呈现一种排他性的"内敛"趋势。如欧盟对外投资的1/3是在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就北美而言,美国和加拿大都互为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和产业转移国,据统计,美国对外投资的1/5集中于加拿大,加拿大对外投资的1/3则集中于美国。在区内贸易方面,除欧盟近10年来区内贸易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内贸易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未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竞争中有可能陷入被边缘化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