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黔江区
折叠 编辑本段 区情简介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黔江种深施盐随石金日除自然风光神秘怡人。境内山雄水秀,植被葱郁,野生动物没深衡子繁多,一片净土恰似重庆的"后句组沙脚第粮花园"。其中地震堰塞湖小南海为重庆市第一大天然湖泊,碧水绿岛,四围青山,其地震冷真志遗址保存得极为完整。干支流纵贯黔江的阿蓬江河谷风光优异卓绝,在黔江境内形成了两大原始峡谷,两大天生桥群以及间歇泉、温泉、地下暗河、溶洞等自然奇观,令人叫绝。雄壮的武陵山奇峰异石,尚存的寺观或遗址折射往末孙少便短尔事斗出当年的宗教繁盛。此外还有仰头山森林公园、大板营原始森林以及八面山、麒麟盖、石钟山等丰富多采免关扬陆般陆它叫他既科的自然旅游资源,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黔江区
黔江境内遍布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珍奇独办孙测愿助料字棉异。是一片神秘、美丽的土地,这里大自然造就了武陵山的奇峰延绵、怪石林室条红目显立、奇峰异彩,危岩深峡、溶洞密布;有深山明珠-小南海地震湖,湖水清澈如镜、湖周秀峰环立、内、外八景格外诱人;神秘的官渡峡等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仰头山层峦叠嶂,林海浩瀚,林中色彩斑斓,卷底预大情合镇粮班幽深迷人;万涛烈士故居等更值一观。
黔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香预,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但辐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建筑、穿戴、风格及曲施岩除文化习俗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淳朴浓郁。土家摆手舞、山歌、铜铃舞;苗族民歌、芦笙、木鼓舞驰名遐尔,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黔江土家摆手节呼唤海内外朋友相聚黔城,同乐同舞。"赶年"、"赶秋"、"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仍继古风遗韵。
黔江的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旅游环境正日趋成熟,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建设稳步推进粮维怎做望看独爱,星级饭店不断兴起。随着国道319线的等级提高、渝怀铁路通车以及武陵山机场的投用,将使黔江旅游功能日益齐备,形成良好的旅身标式到营游接待条件。
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黔江,<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为涪陵县地。 黔江置县始于东汉。建安之年(201),益州牧刘漳接受涪陵县令谢本建议,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联合镇(古称楠木坪)。
清光绪<黔江县志>:"黔江,邑邻五溪,界古黔州及施州,为川楚僻路,天下有事,易扰难靖"。弱这里,与彭水、酉阳、秀山等地联片,史称"蛮夷之地"。蜀汉延熙十二年(249)五月,涪陵人徐巨底止剧烟善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思院儿所、蔺、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公元280年,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
西晋永嘉(306还今欢开),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宋、齐、梁、魏、周等250余年。
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中原王朝,因而在彭水置奉州(建德三年改名黔州),县为其属地。
隋开皇五年(585)置石城须夜般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今县坝穿乡县坝村。大业三年(607)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隋志>:"巴东郡统县十四,北极巫山、秭归,南至石城、务川最。石城县广矣。"
唐武德元年(618)石适快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即今县坝老鹰关。贞观四年(630)迁今联合镇。天宝元年(742)改名黔江,属黔安郡(黔州)。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含促排场善久因还真李语嘉庆<四川通志>:"天夏七年(90)年建据蜀,后唐长兴五年(935),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宋、元之际(960-1368),黔江"半没于夷边掉肉余市布反王亚。"清咸丰《黔江县志》:"黔放呼训认江自宋、元以来,半没于夷,为龚、胡、秦、向四土豪跟始刘脱铁脸统所据。龚据水寨,秦据册山,胡据峡口,向据后坝。"县境周单曲与落间命术们评边为唐崖、忠路、大旺、石柱、酉阳等土司包围,对县境不断扩张蚕食。至正二十二年(1361),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黔江地处川东鄂西交界处,周围土司长期争战不休,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尖锐复杂。因此,明王朝视这里为"地处蛮疆,犬牙交错"的军事要地,数次陈重兵于黔。洪武五年(1372)蓝学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年(1378),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复置黔江县,所,县并立,文武兼治。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卷胜破只集良前续275年。 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品把七露喜低率侵没雷2),改黔江守御核因良千爱沿沉内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1726),改黔江县为黔江万。十二年(1734),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万。为万治。十三年(1735)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万,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
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在四川"防区制"时后等尼因车列期,黔江属刘湘防区。24年(1935)川政统一后,黔江属四川省第八行构触攻读续费政督察区,即酉阳专区。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部份机关迁驻黔江正阳乡大路坪。1946年,川黔湘鄂把益友边区绥清公署(辖五殖认请交激斯足十六军)设于黔江县城,以控制恩施、酉阳、铜仁、永顺连、涪陵、芷江等6个专区及其县份。
194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江,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否另害怀命课老补领酉阳、秀山、黔江3县。195胞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随之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次年1尼价敌全同距史让态若存1月13日举行自治县成立大会,宣布自治县农获成立。
朝代 | 建置名称 | 隶属关系 | 县治 |
东汉 | 丹兴县 | 巴东属国 | 楠帮学若玉出让革冷沿木坪 |
三国蜀汉 | 丹兴县 | 涪陵郡 | 楠木坪 |
晋 | "没于蛮僚" | ||
宋、齐 | "没于蛮僚" | ||
梁 | "没于蛮僚" | ||
魏、周 | "没于蛮僚" | 奉州、黔州 | |
隋 | 石城县庸州 | 巴东郡 | 县坝乡县坝村 |
唐五代 | 黔江县 | 黔州 | 联合镇 |
宋 | 黔江县 | 黔州、绍庆府 | 联合镇 |
元 | 黔江县 | 绍庆府 | 联合镇 |
明 | 黔历胜旧江县 | 重庆府 | 联合镇 |
清 | 黔彭万、黔江县 | 重庆府、酉阳州 | 三屯乡 |
民国 | 吃研湖附老席广急杨黔江县 | 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 三多镇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黔江县 | 酉阳专区 | 联合镇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涪陵专区 | 联合镇 |
中华人民共日积作围例随作阳威和国 |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黔江地区 | 联合镇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黔江地区 | 四川省 | 联合镇西山北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黔江开发区 | 重庆市 | 联合镇西山北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黔江区 | 重庆市 | 城西办事处 |
展开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编辑本段 辖区人口
人口:200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0.72万人,比上年增长1%。全年出生人口6878人,人口出生率为13.6‰,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为6.9‰。全区年末常住人口43.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2万人,全区城镇化率为27.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1952年,全区总人口为26.5万人,其中:男14.01万人,女12.49万人。
黔江系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区别于非少数民族地区,加之正处计划生育时期和传统观念二孩率较高的缘故,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市水平。
历史资料证明,1970年是生育增长最高时期,自然增长率达到34.7‰,出生率高达46.65‰,提倡计划生育后,自然增长率迅速回落。国家把计划生育纳入国策后,各级政府、部门常抓不懈,收到很好的成效,在各时期生育高峰期威胁下,人口增长率始终控制在10‰以内。
全区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中学2所,年向各行各业输送2500人左右从事于经济建设,区外毕业返籍的大中专毕业生年近400人,他们都充实到各个行业。在职干部采取以函授、电大、进修、培训、自学等方法上档升级,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推广科技应用得到广泛开展,民族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折叠 编辑本段 风俗文化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4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好客,礼节周到,让人有一种入归之感。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
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 是土家人将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娱乐,庄稼汉们吆嗬在一起对庄稼地进行除草时,农歌手在前面边打鼓边唱歌,薅草的农夫们手持薅草的锄头边听歌边干活。谁在劳动中偷懒,歌手就马上针对偷懒者编些歌来唱。谁在劳动中使劲地干,也能得到歌手用唱歌对她的赞扬。促使大家在劳动中不偷懒,个个都使劲。庄稼汉们感到在歌声中劳动非常欢快。
迎宾礼与日常生活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席上,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美丽的"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即土家织锦,"西兰",意即被面;"卡普",意即花,直译为"花的被面"。它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精华,色彩斑烂,朴实典雅,图案新奇,具有极高的实用与欣赏价值。
西兰卡普的图案,多用象征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呈单一型的演进变化,纺织时,以红.蓝.白等色棉线为经,各色丝.棉.毛线作纬,采用挖空工艺,手工挑织而成,粗犷洗炼,结构丰满,其传统图案有二百多种。
土家姑娘从小就拿牛角挑针,上木质腰机,学织西兰卡普。生活在黔江的土家人中,有不少打花能手。今天,西兰卡普已成了质朴.典雅.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之花,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
哭嫁和跳丧
哭嫁: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对家中每位亲人要唱一首,来一位亲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来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
一是 "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年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掠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家安全的。
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
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
跳丧:与"哭嫁"不同,土家人的丧事却办得十分热闹。"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充分表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相邻数寨齐来奔丧。所谓"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奔丧者几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丧"。
仿佛亡人逝去,人们必得欢送庆贺。那灵堂上的舞者,每人手执一件乐器,鼓、锣、大钱、小钱、铰、唢呐等,由掌鼓师指挥。鼓声一起,或高歌狂舞,或轻歌曼舞。有时,掌鼓击锣二人坐唱,其余三人边跳边唱,此名"坐丧歌",有时掌鼓击锣二人坐唱,另二人边跳边唱,此名"跳丧鼓";有时,四人围棺转圈,边跳边唱,此名"转丧鼓",也有骑棺领唱的。曲调.有"撒儿嗬"、"叫歌"、"摇丧"、"将军令"、"正宫调"、"一字词"、"节节高"、"螃蟹歌"等数十个曲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唱词,有歌颂亡人的,有赞美爱情的,有唱历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动物植物的,有猜谜的,内容十分丰富。土老师还借跳丧,规劝教育世人:哪怕你帝王将帅,也难免土内藏埋,哪怕你高官厚禄,无非是一坟棺材。从舞中、曲中、词中,哪儿有一点悲哀的痕迹!
土家人跳丧,一为死者歌功颂德,二为安慰死者家属,谁都把"跳丧"当做情谊的象征,说:"把不起耙把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送人情"。"跳丧"与巴人乐舞有着渊源关系。<夔府图经>载:"巴人尚武,击鼓跳歌以兴哀。……父母初丧,鼙鼓以道哀,其歌必狂,其众必跳。"<巴东县志>卷二十曰:"丧葬,殁之夕,其家具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呼达旦,或一夕至三夕,至十余夕不等。
"年节"和"舍巴日"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节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舍巴日 "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它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年节过年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但"过年"的时间,则因姓氏、宗支、地域而异,有的姓氏为三月三,有的姓为四月八,有的姓为七月初一。过族年,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断,铁铳轰鸣,号角声声,"嗬喂"阵阵,其盛况是其它节日难以比拟的,后逐渐改为户祭。祭祀的土王,有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也有祭冉宣慰、田宣慰、杨宣慰以及马伏波的。
祭祀的本族祖先中,扬姓祭杨再思,李姓祭"天"字辈的三祖先,部分彭姓和谢姓八部大王。祭祀毕,游乡串寨,走亲访友,对歌宴客,真是"满山满寨都是歌,宾客如流欢乐多",长达三、五日之久。关于"过年"的来历,说法甚多。主要的有三种:一说祖先从湖南迁来时,有的坐杉木船,有的坐柏木船,有的坐青钢木船。因船速不一,到达有先有后,人们将到达的日子定为"过年"。于是,就有的为四月八,有的为五月初五,有的为五月十五了;一说祖先出征打仗,有的将出发的时间作为"过年",有的则将归来的时间作为"过年",以致时间不一。如李姓说:"天"字辈三位祖先七月初一出征时,全族团聚,以后年年七月初一纪念;一说八部大王于国有功,皇帝见他武艺高强,害怕皇位失落,便将他毒死在归途中,人们将他的殉难日作为"过年"日,以纪念他。这些,都与古代战争和民族的历史有关。
精美的刺绣,迷人的蜡染
黔江的苗族刺绣.蜡染手工制品久享名,饮誉国内外,刺绣以紫色为基调,工艺十分精湛。
蜡染更别具特色,独领风骚。苗家姑娘就常用自己的手工艺品刺绣和蜡染,来装点自己的花团锦簇的美丽青春。
刺绣 是在布讴上用五彩线绣出各种图案花纹。苗家女的刺绣技艺高超,刺绣前已成竹在胸,不需先在布上绘出草图,而是根据布的颜色和经纬,直接在布上用彩线绣出构思精七巧的长形、方形、圆形、锯齿形,然后将各种图案绣入其中,经过细针密线,形成绚丽多姿.五彩斑烂的花纹图案。苗族刺绣的运用,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大至厅室围帘、被面、服装,小至枕头、围兜、荷包、褡裢等,配以刺绣,无不精美动人。蜡染久负名。由于蜡汁流动形成自然龟裂,还在布料上留下许多人工无法描绘的冰花,使蜡染画面产生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穿上一件蜡染制品裙装,戴一顶蜡染太阳帽,妙龄少女如锦上添花,倍增风韵;在厅堂卧室,以蜡染品装饰点缀,更是赏心悦目,满室增辉。因此,蜡染在当代倍受青睐,已进入大都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工匝们采用浪漫手法,将现实中的湖光山色、花草虫鱼、珍禽异兽,加以变化、夸张,组合搭配,生动别致,栩栩如生,绝不拘泥刻板。各种动的和静的形体,整个图案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虹染,以其图案变幻无穷,取材丰富,线条粗犷,造型优美等特点,表现出苗族同胞开朗豪放的民族性格。
折叠 编辑本段 文物古迹
渝东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记录: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底,在黔江区冯家坝镇茶花村红土弯老屋基洞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和更新世哺乳类化石,共得化石一百多件,多为动物牙齿,还有少量的骨骼碎片。初步鉴定,有哺乳动物化石二十一种,爬行动物一种,鸟类一种,无脊椎动物二种,共二十四种。还采掘到八百多件打制石器材料。其中包括原料、半成品、残片及石制品。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八六年元月五日,在秀山扁口洞发掘到更新世哺乳类化石达二十八种,其种类之多,居全省第二位。两地的重要发现,以大量的实物资料证实至少在一万年以前,渝东南地区就留下了人类祖先的足迹。
曾侯乙镈 战国时,楚国属下曾侯乙遗物。1982年鉴定为一级文物,青铜制品,完整无缺,通高38厘米,颈端有悬纽,甬首为蝉纹,甬腹变与纹,还有铭文30字。1951年收集于酉阳龙潭王勃山家,黔江区珍藏。
虎纽錞于
镦于是春秋、战国时的一种军乐器,顶上铸虎纽,名虎纽镦于。"虎"是巴人的图腾,巴人也学会了制作这种乐器,并以虎形作为标记,可知是巴人的遗物。经鉴定为一级文物。青铜质重12.5公斤、高53厘米、胸围101厘米。1956年征集于黔江正谊乡白泉村(今寨子乡大路村),2件珍藏于黔江区。
编钟
春秋、战国时的宫廷乐器,视为国宝,当时的巴国已学会了制造这种乐器。涪陵小田溪出土一套大小12个编钟。黔江区文管所珍藏于濯西乡杨家湾出土的编钟2个。彭水猴栗乡富山村一农民捐赠编钟一个。珍藏黔江区。
铜钲
又名丁宁,它和镦于配合指挥作战,亦系春秋、战国时的军乐器。对研究春秋、战国时的冶炼、音乐、军事都有一定价值。蚕纹铜钲和变形鱼纹铜钲各一个。黔江区珍藏。
甬钟
西周时的青铜乐器之一,是编钟的一种,击撞,其音优美、悦耳。重12公斤,通高32.5厘米,钟身一次铸成,无合范痕迹。一口出生于距酉城约10公里的青山;另一口收集于民间,黔江区珍藏2口。
汉铜币、铜器
汉代遗存的铜币、铜器很多。有黔江区文物管理所珍藏有正阳团结村鲤鱼池出土的两汉"半两钱",还有东汉"五铢钱"、王莽"货泉";官渡峡潘家沟出土的东汉铜釜(量器)。汉代青铜器11件、青铜冼8件。"大吉羊(祥)"镜面砖一块,残存篆书阳文"大吉"二字,已改琢为砚。黔江区珍藏。
唐钟唐代铜钟,黔州都督赵国珍铸造,原存郁山镇开元寺,今藏黔江区文管所,国家一级文物。全国已发现8口铜钟之一,复制品陈列于北京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铜质,钟高143厘米,口围240厘米,口径78厘米,重约400公斤,钟顶为双龙蒲牢。钟体布玉版纹,腰铸月形图,腹镌刻"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珎(珍)",顶铸"大吉大利,愿平安"等字。
土司夫人墓志
1946年,在正谊乡(今冯家坝镇)渔滩官坟堡出土酉阳二十世土司冉跃龙庶夫人白氏墓志碑,今存黔江区文管所。碑质砂石,高45厘米,宽40厘米,厚7厘米,天长2厘米。碑锤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文林即黔江知县戴可彦撰碑文。墓志事绩与<冉氏家谱>载相符。1982年,鉴定为三级品。墓主白氏,酉司大江里(今后溪)人,白玉槐之长女,生于明万年十五年(1587年),卒于崇祯四年(1631年)。夫人与秦良玉同时率兵援辽阳,平奢乱,屡立战功。
地面文物
恐龙化石遗址
恐龙化石点位于黔江区东南15公里的正阳乡群众村三阳岭,周围0.5平方米的山梁下有恐龙化石出土,发现102厘米的股骨1块,牙齿1颗,以及脊椎、尾椎、趾、踝、臂骨等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三阳岭恐龙化石中有鸭嘴龙、巨龙、肉食类龙等,距今7000万年前,为白垩纪晚期,为研究渝、鄂边区地质提供了古生物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红土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红土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城20公里的冯家坝镇茶花村北1公里的红土弯老屋基洞,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经四川省文管会专家初掘,发现化石100多件,多为古动物化石,有哺乳动物20种、爬行动物1种、鸟类1种、无脊椎动物2种,共24种。并采到800多件石器及材料,有石制品、半成品、原材料、残片等,显然是一个石器场。专家认定:属更新世中晚期,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
岩棺葬 黔江区古为濮、巴部族居地,史称"溪洞部族"或"溪洞蛮",到处留下了他们的悬棺葬、岩棺葬的足迹。石柱龙河中游两岸下路乡约40里的石岩上尚存岩棺葬群130多处,双庆乡羊耳坡有94穴,三星乡玉皇殿有65穴,下路乡白岩有44穴,四方石有43穴。岩墓穴,一般凿在离地面5米以上的悬岩陡壁上。黔江区的官渡峡,秀山自治县的酉水,彭水自治县郁江的悬崖上都发现有岩棺葬和悬棺葬的遗迹。
汉墓群
汉武帝在今渝东南地建置涪陵县,汉官、汉人、官兵即进入了这一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就以中原交往了。因此,这一地区发现了众多的汉墓,出土了汉砖、汉币等汉代文物。石柱西沱汉墓群,发现有5处,17座,出土有钱币等数10件遗物,汉砖数以千计。彭水郁山镇郁江东岸台地上发现了大量汉墓,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有几何纹、汉字或图案的汉砖。汉墓很大,黔江九龙乡一处汉墓,人称"皇城堡"。
凤池山
位于黔江白石、杉岭两乡交界处,距县城68公里。川鄂边黔江庚戍起义誓师地遗址。主峰海拔1330米,仅一人工开凿的小道可攀缘而上,途中有巨石阻隔,山上有天生池,池边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修建的观音寺,温朝钟的起义指挥部设在这里。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温朝钟在此誓师起义,攻占黔江城,由于清军追剿,半月即失败。
红军树
位于黔江水市乡水市村南2公里处有1株200余年的皂桷树。水市曾为川黔要道,是个集镇,贺龙两次到此买马,将马拴在皂桷树上。1934年5月,红三军进攻彭水,宿营水市,贺龙在皂桷树下召开大会,部署战斗,次日凌晨,贺龙骑龙向皂桷树及乡亲们告别。1997年8月1日,在树下竖"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碑"。说来也怪,"文化大革命"中,皂桷树枯萎将死;粉碎"四人帮"后,则逐渐长发嫩枝绿叶,换发青春。人们管叫它名"红军树"。
万涛故居
位于黔江冯家坝镇桂花村,距县城22公里。建筑为四合大院,有砖土结构围墙,中有一天井,有正房、厢房、前厅,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有屋23间。正房东侧第一间就是1904年1月20日为万涛诞生地。万涛同志于1923年7月到西南重镇重庆求学,受肖楚女主笔的<新蜀报>的影响,后来成为中央鄂西巡视员、鄂西特委副书记、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湘鄂西特委副书记、红三军政委等职。故居门前有一株大桂花树,它标志着万涛思想飘香万里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气候
一、自然地理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地理座标在东径108度28分至108度56分,北纬29度4分至29度52分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全区幅员面积为2398.7平方公里。黔江区最高点-灰千粱子,海拔高度为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黔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穿黔江境内,黔江机场即将开工建设。
二、地质构造与地貌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北东方向展布褶皱断裂明显。主要构造有阳洞背斜、濯河坝背斜、筲箕滩背斜、八面山背斜和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情况
折叠 (一)基础设施
对外交通:建成了集"铁、公、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
- 航空:武陵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重庆等6条航线,形成了"米"字型航线网络。
- 铁路:2006年渝怀铁路建成通车,今年,渝怀铁路二线、黔张常铁路也将开工建设,黔毕昭铁路、黔恩铁路、铁路客货枢纽项目已经列入国市"十三五"建设计划,黔江至重庆主城高速铁路获市委、市政府支持,争取按时速350公里设计。
- 公路:渝湘高速公路穿城而过,黔恩高速公路今年国庆前将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将在黔江形成"丁"字口。黔石高速公路正在招商业主,到时建成后黔江将形成"十"字口。
对内交通:近三年,按4.5米宽标准,修了1000公里通村公路,还安装了400公里的安全护栏。
水利:建成一批重点骨干水利工程,成功创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区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区。
- 生活用水:3000万方的小南海补水工程已经打通隧道,小南海干渠整治工程已经全面完工并恢复供水。小南海有1亿方的水,加上洞塘水库和城北水库两个各1000万方的蓄水量。
- 工业用水:3000万方的太极水库枢纽工程全面完成,600万方的瓦窑堡水库完成前期工作。
- 农村用水:保障石会片区用水的1000万方的老窖溪水库开工建设;保障马喇片区用水的1200万方的罗家堡水库已通过规划评审。
能源通信:
- 电:国电、乌电实现联网,建成国地电网220千伏联网通道,2015年,将新增1座500千伏、1座220千伏、3座110千伏和6座35千伏变电站,还将建设一条500千伏输变电站和彭水至黔江220千伏双回线路。
- 气:2013年修通利川到黔江的天然气管道,日供30万方。今年,还将建设黔江-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石柱-黔江天然气管道和利川-黔江天然气复线管道工程。据探测,黔江及周边区块页岩气储量达600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约为900亿立方米。2012年,册山页岩气勘探井点火成功;去年,页岩气第一口勘探开发井正式开钻,同时,正在积极争取规划建设页岩气转化基地。
- 通信:建成4G基站1700个,170个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城区重点公共区域无线网络热点实现全覆盖。
折叠 (二)城市建设
规划到2020年建成49.5平方公里、45万人的中心城市。去年,黔江城镇化率提高到约47%。
规划:突出低碳、生态、休闲、宜居和民族特色,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 聘请国内一些知名的规划设计机构搞详规;
- 聘请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AIT)开展新城建筑及市政设施低碳设计;
- 聘请德国戴水道公司进行城市峡谷建设规划;
- 引进全球享有盛誉的国际投资开发公司美国CORDISH(科帝思)公司,开展新城6平方公里设计;
- 规划建设以"峡谷峡江"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城市,打造"世界第一城市峡谷"。
建设:强调品质打造和低碳概念,依山就势而建,最大限度保留城中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注重显山露水,实施"反规划",避免高楼堆积的"千城一面"。新城骨架基本成型,建成快速通道60公里和规展馆、新城图书馆等一批公共设施,新城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碧桂园等一批品质楼盘建成入住或开盘,引进力帆、中科等,集中打造桐坪片区,包括火车站片区、舟白职教基地片区在内的重点区域城市形象初显。老城品质不断提升,三岔河片区打造成为城市"客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城区,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区。完成新华大道改造升级、黔江河水体污染治理等,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绿色中国·杰出生态绿色城市"。加强环道建设,石峡还道、光明隧道等老城环线建设有序推进。
折叠 (三)产业发展
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壮大特色生态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家,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汽摩机电、轻纺服装等产业多点支撑格局正在形成。
近几年,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标准厂房式工业。二是发展链条式工业。三是发展楼宇式工业。
农业:主要是在原有蚕桑、烤烟、生猪养殖三大骨干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商业:要建设真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是瞄准区域性辐射,加大一级批发市场建设。
旅游:去年,黔江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濯水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今年,城市峡谷公园一期正式开放。
金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齐聚黔江,新增10家银行机构网点,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新增非银行机构8家。
物流:正阳现代物流基地已入驻8个企业。
折叠 (四)城乡统筹
创新实施了以"4个1"相对集中居住体系建设为载体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着力打造1个中心城区、10个重点集镇、100个农民新村、1000个特色院落。
折叠 (五)社会民生
落实22件重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居住、出行、饮水、教育、医疗等问题。建成2所高职院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学。城乡医疗保障实现全市统筹,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1%和93%,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建成渝东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回引农民工创业1014户,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建成投用乡镇污水处理厂13个。
折叠 (六)政策争取
2011年成功争取将黔江纳入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区县。
折叠 (七)对外营销
组织民族歌舞团赴巴西参加"中国文化月"交流演出,受邀参加联合国多哈气候大会,拍摄完成讲黔江人、说黔江事、拍黔江景的40集电视连续剧《侯天明的梦》,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功举办黔江国际旅游节、国际搏击赛、第四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等10余次全国或国际性赛事节会。[1]
参考资料:
1.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黔江. 黔江政府网 . 2015-03-30 . [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