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详细释义
裹头guǒ tóuㄍㄨㄛˇ ㄊㄡˊ裹头(裹头)
(1).裹扎头巾;包头。《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恶见人发,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 唐 韩愈 《寄卢仝》诗:"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传至 魏国 轵邑 , 聂 姊 罃 闻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头,竟至 韩国 ,见 政 横尸市上,抚而哭之,甚哀。"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 西汉 制度。"
(2).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仇兆鳌 注:"《二仪实录》:'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 周武帝 裁为幞头。 鲍氏 曰:时老幼俱战亡,又括乡里之少小者,故里正为之裹头擐甲也。'" 唐 杜荀鹤 《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不觉裹头成大汉,昨来竹马作童儿。"
(3).指出行者携带的钱财。《旧唐书·韦嗣立传》:"凡是封户,不胜侵扰,或输物多索裹头,或相知要取中物,百姓怨叹,远近共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裹头,谓行槖赍裹以自资者,今谓答头。裹,古卧翻。"《太平广记》卷一二六:" 唐 虔州 参军 崔进思 ,恃郎中 孙尚容 之力,充纲入都,送五千贯,每贯取三百文裹头,百姓怨叹,号天哭地。"
(4).堤防溃决,当决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护堤头,以防决口被水流继续冲宽,等待洪水退落以后再进行堵口工程。
折叠 编辑本段 成语资料
裹粮坐甲guǒ liáng zuò jiǎ
【词语解释】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
【出自】:《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裹尸马革guǒ shī mǎ gé
【解释】: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示例】: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宋·陆游《陇头水》
裹血力战guǒ xuè lì zhàn
【解释】: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自】:清·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解释】: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出自】: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示例】: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九章
【近义词】:作茧自缚、故步自封
【反义词】:义无返顾、一往无前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保守详细释义
折叠 编辑本段 相关词语
折叠 编辑本段 典故
一、"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宁西南)一役,死数万人。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这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
二、"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