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校史沿革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6月,该校设有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西方语言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应用英语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对外商贸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6月,该校共有教职工1牡丹江师范学院223人,其中专任教师815人,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4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10余人。
教师中有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10名。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3]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6月,该校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4个一级学科,22个二级学科(方向);拥有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旅游管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建有中国语言文学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
折叠 硬件设施
截至2014年6月,该校固定资产总值逾8.34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28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楼宇、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
学校建有历史博物馆和牡丹江流域少数民族民风民俗馆,总计10000余件牡丹江区域新石器至渤海国时期的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被该校陈列收藏。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6月,该校共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牡丹江师范学院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省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物理学、音乐学、化学
省级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等
省级精品课:中国现当代文选、数学实验、中华文学经典导读、大学英语读写译、高师教育学、数学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结构化学、基础俄语、现代汉语、基础英语II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黑龙江省外语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该校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培养与互派留学生等牡丹江师范学院多种方式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有多名海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该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学校是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教育部的俄罗斯中心也落户我校,对俄交流与合作是该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是国家汉办HSK(对外汉语水平测试)测试点,每年有数百名留学生到该校进行学习、培训和深造。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该校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刘少奇研究所、牡丹江红色文化研究所、资本论方法研究所、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折叠 建设成果
截至2014年6月,近年该校共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课题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共有50余项教学成果和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25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折叠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4年7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书总量163.50万册,有纸质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另外还拥有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13个,有电子图书63万册。
- 学术刊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牡丹江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6121,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82/C。设有政治理论、哲学、经济学、历史、语言文学、教育、东北地方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等主要栏目,并适时增加新的栏目。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牡丹江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6180,国内统一刊号:CN 23—1289/N。主要栏目有:数学、 物理、 化学、 生命科学、黑龙江省农林研究、 地理科学、 计算机理论及应用、体育理论研究、教育理论研究等栏目。
学报于2006年先后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并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整体设计奖。[4]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校徽以地球图案为中心,体现了学校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的教育理念。 | ||
崇德出自《论语 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学"即崇尚学问。崇德尚学内涵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说 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日积月累、求博达深、蓄势而发、。 | ||
校旗以校徽为中心,将"师"音的首字母S幻化成飘带向外延伸。 | ||
作词:宋青松 作曲:刘锡津 | ||
让每颗饱满的果实,都成为一颗良种 让每支燃烧的烛光,都点亮满天群星 青春在这集合,文明在这传承 理想在这扬帆,未来在这里启程 啊,牡丹江师范学院 大荒地里铸就的精神永恒 为祖国担负起神圣的使命 你给我们骄傲的名字是教师 我们为教育事业献忠诚 | 让每颗播下的种子,都有金色的收获 让每颗升起的新星,都带来一片光明 青春在这集合,文明在这传承 理想在这扬帆,未来在这里启程 啊,牡丹江师范学院 你是一片桃李芬芳的大地 你是一片托起太阳的天空 你给我们骄傲的名字是教师 我们为教育事业献忠诚 献忠诚 |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左春生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张金学 |
党委副书记 | 梁中贤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杨春文、陈景文 |
副校长 | 李旭中 |
党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 张际绯 |
党委常委、工会主席 | 王德义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刘小辉 |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张艳霞 |
折叠 历任领导
姓名 | 介绍 |
---|---|
于志远 |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泰来县政府财政科副科长、科长、政务秘书兼财粮科长;中共泰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委员;中共富裕县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第一书记;1959年10月,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1961年任代理书记,1964年春调离 |
张学礼 | 山东省临沭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志愿军某团副政委、政委;铁道兵某师干部部部长;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党总支书记。院党委副书记;1963年起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顾问,1983年离休。 |
李天伶 | 黑龙江宾县人,1947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黑龙江省宾县民运部(县委)文书、组长;宾县糖满区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共青团学校学员、组长;共青团松江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青农部长、副书记;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秘书长、副书记;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省进驻呼盟军工宣队副政治指导员;满洲里市革委第一副主任;197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调离。 |
刘祥 |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共青团牡丹江地委副书记,团中央组织部副科长,中共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鸡东县委副书记、书记,1978年10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5年11月任调研员,1990年离休, |
刘东辉 | 黑龙江省兰西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历任副连长、司令部参谋、连政治指导员、代教导员、副团长;国营锦河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黑龙江大学党办副主任;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7年任院长,1990年调离。 |
高文满 | 黑龙江省林口县人,中共党员。1964年大学毕业,历任宁安县渤海公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组织科副科长、副处级巡视员、副部长;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91年调离。 |
励树武 | 黑龙江省阿城市(今为哈尔滨市阿城区)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穆棱县磨刀石公社社长、革委副主任;穆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科级干事、副科长;中共林口县委副书记;东宁县委书记;牡丹江市委常委、秘书长;牡丹江市副市长;1991年6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93年8月调离。 |
张凤 |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嫩江分院、北安师专、宁安师专教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书记、副主任;政治系副书记、副主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1991年任党委副书记、院长;1993年9月至1996年11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1998年11月退休。 |
荣广明 | 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嘉荫县公社秘书,教育局副局长;团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党委书记、医学院纪检委书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96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0年3月调离。 |
张国柱 | 黑龙江省双城市人,中共党员。1971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双城市希勤乡中学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二一三部队文书;希勤公社农建干事;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经济系;1982年毕业后,任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干事、副部长;五常县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黑龙江团省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2000年3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2年10月因公遇难。 |
修朋月 | 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副主编;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木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1998年11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2003年12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8年7月退休。 |
付军龙 | 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教授。付军龙同志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7月入党。1983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分配到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历任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校办主任兼产业总公司经理、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校长兼副书记、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8年7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1月调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左春生 | 男,汉族,1954年2月出生,黑龙江省密山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并留校工作。历任牡丹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干事;组织部干事、副科长、副部长;学生处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97年11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工会主席。2000年3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2007年3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14年11月退休。 |
姓名 | 介绍 |
---|---|
孙玉恩 | 吉林省海龙县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安农业些小副校长,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副院长。1962年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副院长,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宁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1967年调调离。 |
娄国卿 | 河北省河间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干部文化学校总支书记、副校长、党委副书记,1973年9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顾问,1985年离休。 |
刘华山 | 山东蓬莱县人。194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加入八路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政治处主任;牡丹江造纸厂党委副书记;牡丹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共牡丹江地委常委、宣传部长;1983年1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调研员,1989年离休。 |
刘东辉 | 黑龙江省兰西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历任副连长、司令部参谋、连政治指导员、代教导员、副团长;国营锦河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黑龙江大学党办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院长,1990年调离。 |
张凤 |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嫩江分院、北安师专、宁安师专教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书记、副主任;政治系副书记、副主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1991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院长,1998年11月退休。 |
修朋月 | 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副主编;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木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1998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院长。 |
张金学 | 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1973年6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辽宁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10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2月分配到黑龙江矿业学院任教,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晋升为教授职称。历任黑龙江矿业学院教师、系主任助理、教务科长、教务处长。2000年3月调任黑龙江省鸡西大学任校长、党委副书记。2009年11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2014年11月,主持学校党政全面工作。2015年5月离任。 |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姓名 | 介绍 |
---|---|
关伟军 | 男,1966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79级体育系学生。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标准项目和国家动物技术规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委员会评审专家。 |
黄万华 | 教授,浙江上虞人,1948年出生于上海,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带头人;1980年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 |
韩乃寅 | 已出版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先后荣获东北地区首届文学大奖一等奖、丁玲文学奖一等奖、黑龙江省文艺作品精品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优秀作品奖等。 |
李洪智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文字学(含书法)专业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学会会员。 |
臧廷强 | 男,1984年出生于山东阳谷,国内资深SEM运营专家,ZY-MEDIA团队、众音网络传媒创始人。 |
范永平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杰出中青年陶艺家。 |
潇湘冬儿 | 原名赵娜,"新穿越"小说代表作家。其作品《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11处特工皇妃》等在网络文学中掀起了一番特工穿越小说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