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0-09-24 22:15:47

放淤 免费编辑 来自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境能会置各持随立室断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词汇
编辑分类

放淤是指利用水流挟带的泥沙,采用涵闸引洪等淤高堤内外地面高程的工程措施,从而利用泥沙。可分两种:①用以改良农田土壤。这和同时利用水与沙的淤灌不易区别。②用以巩固堤防和淤填洼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放淤

  • 外文名称

    warping

  • 拼音

    fàngyū

  • 释义

    引用河流浊水沉沙排清

折叠 编辑本段 和淤灌的关系

中国田简划帝北方多沙河流的灌溉,自古以来都是淤灌或放淤。《汉书·沟洫志》称郑白渠引泾河浊水灌360百科溉是"且溉且粪"就是淤灌,明代已有这一名词。古埃及、印度及美索不达米亚打卷都有过引洪淤灌的历史。中国历代的放淤、淤灌方式可分三乎顶类。①多沙河流下游放淤,利用洪水泛滥,加以人工控制。唐后期引汴渠水淤灌、放淤。北宋熙宁二年至元丰画宁二年(1069~10声将稳投础乐指脚正重79)形成放淤高潮,引黄、汴、漳、滹沱、胡卢等河水以及山地溪涧浊水为水源。当时上报淤田数近 7万顷(有重复和失实),质量较好非县氧影思的可提高农田产量三五倍。工程建筑物有斗门、涵洞、溢流堰、引水渠、排水沟等。并由大面积漫灌改为方格放淤。②山区雨洪淤灌,陕西相传先秦时已有;山西相传起源西晋,唐初有确切记载。北宋称雨后山洪为"天河水",绛州正平县(今新绛)曾淤灌田500构上蛋六顷,附近9州26县淤田4200余顷,恢复旧田5800余顷。嘉佑道百是或氧如液怎扬五年(1060)总结成《水利图经》二卷(已失传)。共计前后淤田 18000余顷。近代北方各斤数持皮坏笑独短火省都有淤地记载。③河滩引洪淤漫造田,自汉至近代山西汾涑流域,河北永定、滹沱河流域等都有这类工程。淤田面积自数十亩至数十万亩不等。

北宋以后民间多小规模放淤,官吏多反对,理由是:与防洪、航运有矛盾,清水无处排泄,渠道淤塞,放淤质量无保证等。民国时永定河曾引洪淤洼棉面严副报围句头地征地,目的是减少下游含沙量。山东、河南修建虹吸引黄河放淤工程若干处。1949年后大力推广。

折叠 编辑本段 士米介堤放淤

先秦已有放笔某因电淤固堤的概念。明代万恭、潘空信扩仅通厚被临介婷季驯等开始在黄河下游应用。18世纪在黄河下游及海河各水上已形成放淤固堤高潮。大规模的不下六七十次。黄河淤区长宽从一百几十丈至几十里不等;海河各水淤区长宽一般不过几十丈。放淤固堤的方式有河滩落淤和堤背落淤两类。前者利用滩地植柳及护岸工程落淤或在遥缕之间格堤内放淤;后者常于大堤后圈筑月堤放淤。月堤上常设置排清口等。1960年后黄河下游等处应用已较广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