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史
西汉初年,长安作为统治阶级的国都开始设计修建时,丞相萧何就在未央宫中主持修建了天禄阁与石渠阁。西汉初,继续推行秦代的"挟书之律"(规定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汉惠帝时,为收集和整理图书,废除"挟书之律"。汉武帝更积极地收集整理书籍,命令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成帝时又遗谒者陈房象误吗断农"求遗书于天下",并分类石总积钟热胶构整理。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秦末散境盐佚的图书又被发掘和整理出来,集中到长安的书籍共有596家、13269卷米燃基践,藏于天禄阁与石渠阁。后来司马迁就是参考这些书,写成了五十多万字的不朽巨著《史记》。
折叠 编辑本段 作用
天禄阁位于未央宫北部,南距前殿730米。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西汉的著名学者扬雄、刘向、刘歆等都曾在天禄阁校对书籍。汉成帝时,曾命学者在未央宫天禄阁中进行过一次大规能京某静有搞模的图书整理和校勘工作。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文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每校成一本,由刘向画出篇口,修改错误,写出提要。刘向死后,汉哀帝令其子刘歆子承父业,把汉皇家藏书加以校勘、分类、编目后写成定本。目录分为提略(诸书总页)、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宽给常沉充初知推况术略、方技略七部分,共33090卷,统称《七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万带兰研背德约简声图书分类目录。我国目录学之祖《别录》,也是刘向在天禄阁编撰的。
天禄阁是一座高台殿阁建筑,原阁规模宏大,后经两千多年来的风雨剥蚀,现今的天禄阁只留下了台基。遗址位于天禄阁小学内,现存夯土面积22X34平方米,残高7米,台上有一间房非看作微笑。台上有后人为纪念刘向而修建的"刘向祠"。并且出土过镌刻着"天禄阁"的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