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书院介绍
1956年6月,平正会计专科学校(1937年在港创办,1946年于广州设分校)、华侨(1938年在港创办,1947年分设广州华侨大学,1949年合并)、广侨(前身为广州大学,1949年创办)、文化(前身为广州文化大学)及光夏(前身为上海大夏大学,1949年创办)五所书院组成联合书院。
1957年,联合书院、崇基学院及新亚书院组成"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并由蒋法贤校长任协会主席,领导三院争取应有的学术地位及资助,积极推动成立一所"中文大学"。1959年,联合书院和崇基学院、新亚书院成为政府资助的专上学院。1963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联合书院成为三所创校成员书院之一。
联合书院秉承"明德新民"校训,通过全人教育及群体生活,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操,为香港社会、中国以至全人类服务。因此书院素来特别着重研究香港问题,目的是希望透过理论的传授和实习,为香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历年来,联合书院毕业生在香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贡献良多。
折叠 编辑本段 校训
折叠 编辑本段 校歌
联合书院校歌由Ms Susan Tan作曲,Ms Tan 是联合书院前校董陈能方先生之千金。联合书院校歌歌词以四言韵语写成,文词典雅,由本院中文系首任系主任陈湛铨教授执笔,语译则由本院校友暨前中文系系主任常宗豪教授提供。
我校联合,气象万千!(看我们联合书院,气象有多宏伟!)
集义斯大,谓金非坚。(只有秉持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才能有今天的茁壮成长。 我们的意志,更绝非精金可以比坚。)
善与人同,才由学广,(善良的本性,是人所同具;天赋的才华,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发挥出来。)
识古知今,开来继往。(认识往古,衡量当前。肩负起继往开来的文化责任。)
明德自馨,新民存诚。(我们有纯洁的德行,自足芳馨。要教育群众,却必须诚敬。)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能了解历史演变的规律,因时制宜,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浩浩青天,昭昭白日。(青天浩瀚,白日当空。)
尔式尔瞻,唯精唯一。(我们要保有这颗纯洁精微的心,努力善道,作万民的榜样。)
折叠 编辑本段 教育模式
联 合书院每年均举办"到访杰出学人讲座"、"周年研讨会"及"书院聚书"等活动,以增加教员和同学接触不同种类知识的机会。1985年,联合书院成立天机微型计算机室,为推广电算机及资讯科技教育之先驱。1995年,联合书院又成立香港中文大学蔡冠深通识教育资源中心。另外,为了提高同学的英文和普通话的语文能力,书院自1996年起开办"语文改善计划"课程。
书院一向着重全人教育及发展,特别重视扩阔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书院每年都举办不同类型的计划和活动,鼓励学生透过参与,以达到个人学习和成长的目的。这些计划包括张煊昌博士导修计划、岑才生学长计划、冯燊均先生全人发展奖励计划、权智创新及创业奖励计划、领袖训练、社会服务及奖励、国际演 讲会、有机耕种及环境保护、戏剧、演辩、健康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学生会组织及兴趣小组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发展潜能。
此外,书院亦成立"张煊昌博士导修计划",照顾学生的情绪及学业问题,透过专题研习小组,让学生发表意见,并与书院及宿舍住校导师交流。联合书院亦致力推广德育,设立"岑维休先生德育计划",推动学生德育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为鼓励同学积极服务社会,恪守明德新民的校训,以深化立人达人的精神,书院计划推行全面性的社会服务计划,让同学参与社会服务,发展个人潜能,贡献社会。
通识教育
联合书院通识教育课程秉承校训 "明德新民"的精神,致力培养有良好品格、广博学识、独立思考和对社会有承担的学生。课程的设计由院务委员会属下的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着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及好奇心,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课程也重视学生的治学能力及作为国际公民的素养,以配合急速转变的社会的需要。
书院通识教育的角色
书院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一环,内容体现各成员书院的使命、传统和资源等。所有书院均提供有学分的通识教育科目和没有学分的学习机会,诸如聚会、海外学习团和各式各样的课程辅助活动。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同时,又能扩阔视野,培育学生的全人发展,并成为具责任感的国际公民。
虽然各书院的通识课程不尽相同,目的都是发掘及培养学生的潜能为主。在入学的第一年,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并了解大学学习的情况。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书院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鼓励师生互相交流,跨越科际和文化背景的洪沟。书院并积极创造机会,让同学加强沟通技巧和与来自不背景的人合作的能力。
折叠 编辑本段 海外交流
联合书院与澳洲南澳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芬兰奥伦大学、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日本关西大学、日本创价大学、韩国釜山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士洛桑大学、台湾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及美国威廉士大学成立交换计划,每年互相交换学生,促进文化交流。
书院更积极协助学生到外地交流学习,成立联合书院迈向地球村计划,以配合全球化及多元文化校园的趋势。学生可获奖学金资助,参加海外交换或交流计划、专题考察计划、语言及文化学习营等,与来自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另学生亦可透过此类奖学金,参与由学系举办的海外实习或自行选择有学分的海外大学的短期课程。
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环境
折叠 编辑本段 历任院长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建筑
曾肇添楼(Tsang Shiu Tim Building)
郑栋材楼(T. C. Cheng Building)
思源馆(Si Yuan Amenities Centre)
胡忠多媒体图书馆(Wu Chung Multimedia Library)
张祝珊师生康乐大楼(Cheung Chuk Shan Amenities Building)
折叠 编辑本段 学生宿舍
联合书院现时共有四所学生宿舍,全为男女宿,共可容纳学生一千多人,当中新建成的陈震夏宿舍已于2004年启用。
汤若望宿舍(Adam Schall Residence)
伯利衡宿舍(Bethlehem Hall)
恒生楼(Hang Seng Hall)
陈震夏宿舍(Chan Chun Ha Hostel)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中大实行"全民书院制"(即教职员及本科生都有其所属书院),这里只包括学生。联合书院的学生又称为"光辉联合人"。
邝志坚(社工):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劳工界)
马力(中文):已故前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前主席
许冠文(社会):香港艺人、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李汝大(历史):东区区议会议员
王倩仪(1978英文):环境局常任秘书长、环境保护署署长
黄灏玄(1982工管):公务员事务局常任秘书长
邱诚武(生化):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
王维基(1985电子):城市电讯执行董事主席、亚洲电视顾问
谭伟豪(1986电子):1997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权智(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立法会议员(资讯科技界)
谢婉雯(1992医学):SARS事件中殉职的屯门医院医生
赵咏贤(2000体育运动科学):香港女子壁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