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0-09-25 01:15:27

陇西成纪 免费编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来自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地点
地点
编辑分类

陇西成纪,即成纪,历史记载为古代的一个县城,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成纪在战国时便设置县,秦朝统一时属于陇西郡,县址大约在今天秦安县东南。

汉武帝增置天水郡,成纪从此归甘肃省天水市(东汉短暂改名汉阳)。

北魏时,成纪县被废置,但是到北周又被恢复。

唐朝时,县址被迁移到今天水市秦安县西北叶堡乡,为汉代显亲城故址,并成为秦州(天水郡)的州治。

北宋时州治迁到上邽县(今天水市市区),成纪的县名随之移动,但逐渐被秦州和天水之名所掩盖。

成纪是李姓的一个重要源地,也称陇西李氏,它是甘肃省最知名的地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传说伏羲女娲的出生地,汉代飞将军李广、唐代诗仙李白、唐朝皇室一脉李渊李世民均为陇西成纪人。

其核心地域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更佐证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其更大的范围为天水地区五县两区。

基本族雷坐买存信息

  • 中文名称

    陇西成纪

  • 别名

    成纪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 下辖地区

    17乡镇

  • 政府驻地

    兴国镇

  • 电话区号

    0938

  • 邮政区码

    741600

  • 地理位置

    甘肃省天水市西北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

陇西成纪,是个历史文化概念。因为,据《汉书·地理》记载,最早设置的汉成纪属于天水郡,而陇西郡没有成纪县。它的起源育顶第边世音群养众传敌与流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据360百科说与伏羲文化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校格星几位学者对于陇西成纪的考察。

你换办脸蛋感装六括民分所谓成纪,起初是一个辽阔的地域文化概念,但是有一个中心,就是大地湾遗址。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称为"文化成纪";到了秦汉时期,汉承秦制,地方建治,仍然是郡县治,而这时期,成纪这个名词又从文化的概念变在实体性的地方治所,这个治所属于陇西郡,节滑读却专副既历史上常说的"陇西成纪";福月运可优失范销第三个时期,成纪易名声企维乙月奏期。

文化成纪期(上古成纪)

成纪的历史与现实上古时期,文化成纪期

上古时代,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中心,形成了古成纪文化圈。伏羲女娲的故事从清水河流传到葫芦河,又从葫芦河流传到了渭河,从渭河到黄河,从黄河到整个北方,从北方到南方,进而成为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大地湾被称作中华文明的曙光,这是史学界公认的。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流传范建着大量的伏羲女娲的故事,这些故事不能当作信史去看待,但从传说的背后却能反映出新石器时代到奴血作金失永话隶社会这一段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伏羲氏与女娲氏的重要程度。许多学者由于甘肃省当前经济的落后,对于这些传说并未加以重视,但是,遍布秦安及周边地域的新时代遗址群落证明了,在几千年前,这里的原始部落是如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茹毛饮血,一步步艰辛地从蛮荒到文明的。

上个世纪,许多学者对于伏羲神话的源头做了不出的猜测与考察,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比如,著名的学者闻一多,他徒步葫芦河流域,最后,写了一部著作叫做《伏羲考》,在《伏羲考》中,他得出了伏给活龙到然垂羲氏族应该属于西南苗蛮,但是,大地湾遗址呼屋呀的发现否定了他的结论。为什么闻一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西南少数民族中亦流传着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因此,闻一多先生不远千里全制盐弱省太来到葫芦河沿岸考察。这告诉我们不管多么伟大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虽然经过详细的求证,但还是会出纰漏,历在去报受西非称任压台史还是历史,不会改变什么的。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他自身的规律,就算有人想改变他,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恢复她本来的面貌。当然,闻一多毕竟是著名的学者,他是学的高标,新鲜查小口的巨人,他的求真求实的精神,确实是一面镜子。可惜,当时由于大地湾遗址题试沉证袁企校延还没有发现,因此,他没有掌露强丝玉握关于这一问题的最全面最有力度的材料,因此,不免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也告诉我们被称为科学的东西,有多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伏羲女娲的流传范围有多广,其影响力有多大,可以说是整个中半黑洋传原纪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代的秦安,形成了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成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非常大,辐射全国,这是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这是事实。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大地湾就是因为,在整个西北地区都很难找到第二处像大地湾遗址这么规模宏大,速液茶汉队积累历史时间之长,并与上古传说相互印证的地域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中心,雨与掉最准展望看底导就上古时代形成了成纪文化圈。"所谓成纪应该从上古时期算起,起初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地域概念,她应该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北地区,因此,静宁治平乡从文化上来应该属于成纪文化圈,划归天水地区更合适一点,你可以看看,小的圈子,以大地湾遗址百食当茶于让影色伤语才--秦安为中心,绕秦安一圈的周边地域:静宁、庄浪、通渭、武山、甘三板每态深我冷谷、天水、清水、张想雨与价云谓础盾研且川都属于这一圈子:大的范围来说,成纪文化的影响应该从清水河到葫芦河,到渭河黄河、北方辐射。在秦安境内有着众多的伏羲女娲传说的遗留,而且,学界也都肯定了这些民俗与伏羲女娲的历史有关,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一切的神话都是过往的历史,而秦安除了神话还有大地湾遗址,这更有力的证明了伏羲女娲与秦安的关系,大地湾遗址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而成纪此名又与伏羲的诞生有着直接的联系服鲁究,一纪被称为十二年,而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履大人印于雷泽,感应生伏羲,同时,据说,伏羲在华胥氏的腹中呆了十二年,因此,成纪应该指伏羲在母腹中成于一纪。

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成纪的地名,指秦安就能与历史传说遥相呼应,同时,静宁也称为成纪并不造雨引第达能说明什么,更能体现出伏羲文化的影响之大,影响之远。而看古今历史沿革,本身与现代行政区划还是有一定区别,但是,我们历史的看问题,追根溯源,事情的眉目还杆木四兵侵法殖然是比较清晰的。有人会疑惑,邑人冯绳武教授曾考证出古成纪县治在今静宁境内,宋以后才迁至秦安,为此事如何解释?本人是这样认为的,邑人冯绳武教授也是令人很敬佩的,在学术研究上追求求真精神,这更让敬佩。但是,研破低由较耐附团底脸划究者往往由于时代历史的原因,或者研究方法的偏差,对于同一事件有时还是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这很正常。比如,闻一多先生,学界的泰斗,被诗人臧克家高度评价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曾经徒步行走在秦安的葫芦河畔,但,当时,还没有大地湾遗址条检管给他佐证,因此,他在《伏羲考》中得出伏羲属于苗蛮集团的错误结论。因此,客观地看待历史,长时段的研究历史,以开阔的胸襟和眼光处理历史事件非常重要。

建治成纪

秦汉时期,建治成纪期

以下资料来自网友隐信张称握洲输于网:

史书上出现成纪地名,最早见于《史记》,西汉之前古籍均未提到成号课持鸡据跑苦优构商他纪。汉设成纪县,魏晋沿袭汉制不变,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无成纪县,隋唐时恢复成纪县建制,一直延续至元末,成纪县名才消失。故史家说成纪一般指两个:一个是汉成纪继假补督领余亚植二,一个是唐成纪。下面分别论述:

汉成纪县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一句就是:"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在该句下明确注明:"成纪,在秦州。"张守节所说的"秦州",是唐代秦州,下辖成纪、上邽、伏羌、陇城、清考益鱼社水、长道六县,并非今之天水市秦州区。

《汉书?文帝纪第四》载:"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汉书?地理志第八下》详细解释:"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散七明帝改曰汉阳,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县十六:平襄(莽曰平相玉活转比条非口)、街泉、戎邑道(莽曰填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开、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禹贡》朱圄山在角充仅对脱该持快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关外妒印确未套封、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成纪、清水(莽曰识睦)、奉捷、陇、豲道(骑都尉治密艾亭)、兰干(莽曰兰盾)。

我们专说成纪县:《汉书?地叶含损林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元和郡县图志》云:"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甘肃新通志》云:"成纪故城在县(秦安)北三十里。"《帝王世冲几直些准纪》云:"伏羲生于成纪,汉置县。"《秦安志》云:"自疱牺开辟已为成纪地。"《水经注》云:"黑水西南出悬镜峡,又西南入瓦亭川。又有泌水自西来会(瓦亭水),世谓之鹿角口。又南迳阿阳县故城东。……瓦亭水又南迳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句儿施左国具断即贵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皋疱牺所生之处,汉以属天水郡。"依《水经注》所言,知成纪县故址位于长离水(瓦离水)的西岸是意死林机激获、成纪水的南岸一带,这里正是汉成纪县故址所在地。故杨守敬云:"此是汉以来成纪县故城,当称故城"(《水经注疏》)。支便台统《金史?地理志》载:"秦州有秦安县,汉故城。"《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安皇帝甲》:"凉王光以西秦王乾归数反覆,举兵伐之,乾归群下请东奔成纪以避之。光军于长最,遣太原公纂等帅步骑三万攻金谓乙去互卷城;乾归帅众二万救之,未到,纂等拔金城。光又遣其将梁恭等以甲卒万馀出阳钱松究武下峡,与秦州刺史没弈干攻其东,天水公延以枹罕之众攻临洮、武始、河关,皆克之。乾归使人绐延云:乾归众溃,奔成纪。"元代宋朝遗民胡三省《新校资治通鉴注》注明:"成纪,今巩昌路总帅府秦州。"据上而论,《嘉庆重修一统志》云:"成纪故城在今秦州秦安县北",而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则证明了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令人惊奇的是,在多部古籍中竟然明确指出了静宁的位置:《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阿阳县。"《价是结握写著字弱觉示汉书?高后纪》云:"六年六月……匈奴寇狄道,攻阿阳。"颜师古注云:"阿阳,天水之县也。今流俗书本或作河阳者,实地处陇水之西北,故谓之河阳。"《通典》云:"在陇城县北,汉属天水郡,又有河阳之说。"《太平寰宇记》陇城县条云:"河阳县故城,汉置县。亦在河之西北,故曰河阳。"《水经注》云:"瓦亭水源出静宁大陇山,并有二支,一支即陇水,亦出大陇山。二水在丽亭川合西南流至鹿角口,其西有泌水亦会入鹿角口,合为一流(瓦亭水)向南流,迳阿阳县故城东,入葫芦河注于渭。阿阳故城即在此河西北。"可见阿阳即静宁县是毋庸置疑的。按照《汉书地理志》,汉天水郡下辖成纪、阿阳等十六县,阿阳县和成纪县是并存的,既然阿阳县是静宁,那么成纪县又是哪里?

这里有四句很重要的话:《舆地广记》云:"阿阳县在故城县北。"《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云:"阿阳,西汉县,属天水郡。在故城西北,今平凉靠静宁州南"。《金史?地理志》载:"秦州有秦安县,汉故城。"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说秦安是"汉以来成纪县故城,当称故城。"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秦安又叫故城,故城是成纪县遗址,阿阳县(今静宁县)位于成纪故城的西北方!

唐以来的成纪县

《新唐书?地理志》云:"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以地震迁徙治成纪之敬亲川。天宝元年还治上邽,大中三年复徙治成纪。"据此可知,成纪实为秦州州治,但地有迁徙,曾从秦州移到秦安,故《新唐书》将其列为首县。(注:《旧唐书》成于后晋,因其简略且考证不详多错漏,宋朝令欧阳修、宋祁等重修,是为《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云:"成纪县,东南至州一百里。……瓦亭川水,东去县一十五里。"《通鉴地理通释》云:"城在今(秦安)县北三十里。"《嘉庆重修一统志》云:"成纪故城,在秦安县北。"据上四书,知成纪故城为今秦安县之北。依《元和志》,其故址当为今秦安县西北部郭家镇一带,该地东南至州百里,距瓦亭水(今葫芦河)十五里,方位相符,当是此地。

五代十国以来,本区由于地处陇右要冲,其西部为吐蕃所有,东部先后为岐、后唐、后晋、后周、前蜀、后蜀所有。现分国通考如下:①岐:李茂贞据凤翔,因护送唐僖宗入蜀有功,为凤翔节度使,后称岐王。时据有秦州东南部,有成纪、清水、长道三县地。州治为成纪,即今秦安县西北之郭家镇。②后唐:据有秦州东南部,州治为成纪。原有长道、成纪、清水三县地,后增置天水、陇城二县。《五代会要》云:"后唐长兴三年二月,秦州奏:见管长道、成纪、清水三县外,有十一镇,征科并系镇将。今请以归化、恕水、五龙、黄土四镇,就归化镇复置旧陇城县。赤砂、染坊、夕阳、南台、铁务五镇,就赤砂镇复置旧天水县。其白石、大泽、良恭三镇,割属长道县。上从之。"③后晋:据有秦州东南部。有本区长道、清水、成纪、陇城、天水五县地,州治为成纪。④前蜀、后蜀:据有秦州东南部,有秦州之成纪、天水、陇城、长道、清水;凤州之两当、河池,计二州七县。秦州治为成纪。

北宋时期,本区隶属秦凤路。地有秦州之成纪、陇城、清水、天水;凤州之河池、两当;巩州之宁远、永宁;岷州之长道,计四州九县。州治成纪,即今天水市。

南宋时期,渭水以北为金据,渭水以南为宋所有。金设熙秦路,地有秦州之成纪、冶坊、清水、陇城、秦安五县。州治成纪,即今天水市。

元代本区隶属陕西行省,地有秦州之成纪、清水、秦安;巩昌府之鄣、宁远、伏羌;徽州、两当;西和州,计一府三州七县。元时成纪为为秦州治,故址即今天水市。《元史?地理志》载:"秦州有成纪县。"元末撤成纪,并入秦州府,成纪县从此消失。

综上所述,汉成纪指的是秦安县,而唐朝以后的成纪指的是天水市!"(以上资料引用网友"隐于网"先生,他在二十四史地理史和其他古代史地典籍非常熟悉,治学严谨,博学果敢!!)

折叠 编辑本段 成纪伏羲文化

中国的上古文明是以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的文明。因之,成熟农业的出现,应当是确立中国古文明的首要条件。2010年4月《科学通报》发表的"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旱作农业起源"论文指出:"第5层炭屑的AMS14C测年结果接近于距今8000年,与此前报道的大地湾一期的测年结果基本一致。炭化黍遗存和狗的骨胳同位素显示,黍可能在此时已被驯化……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黍或粟遗存大量出现,说明植物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经济日渐成为人类经常生活中的主体……人骨和动物骨胳同同位素研究表明,大量的农作物和少量驯养动物是人类食谱的主要内容,从侧面说明农作物产量可能大大增加,较成熟的农业经济已经基本建立"。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成果。

成熟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会相应创造出完美的上古文化。该论文还指出:大地湾的先民在从先进采集狩猎、早期农作物裁培,到成熟农业出现,历时50个世纪。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大地湾先民的生产与生活工具由细石器制品发展到陶器与彩陶器物,大地湾一期陶纺锤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毛或麻的粗纺织物;陶埙、陶鼓和彩陶绘画器物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丰富的音乐、舞蹈、美术等娱乐活动;陶制的计量器物的出现,说明数与数学已经在先民的生产与生活中广泛应用。

8000年前在古成纪地域诞生了伏羲。伏羲的伟大在于他总结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以刻划(画)符号组成示意文字,并以刻画的图与形,取代了实物记事,引导先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伏羲与他所建立的伏羲氏部落的历代先贤们,在继承实物记事的基础上创造了以"先天易学"为核心的伏羲文化。伏羲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是8000年前在大地湾已经出现的成熟的农业经济。这就是大地湾一期文化与伏羲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相重合的历史必然,这是中华大地上现已发掘出的7000多个新石器遗址中的唯一!而静宁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根本没有出土这么多的文化遗存,而且与伏羲女娲的传说很难联系起来。

8000年前,伏羲运用最早的农业文明成果,创始"易与天地准"的伏羲文化。之后,伏羲和伏羲氏部落的族人,从古成纪出发,沿渭河、黄河东进,历经千百年的艰辛跋涉到达黄淮平原,把已经成熟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文化,传播到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以文化魅力与天下的大多数部落相融合,以"龙师"命名的方式组成多个部落联盟。散布于中华大地的多元文明渐次归于伏羲文化,大家有了共同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就此形成。

伏羲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呢?引用著名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一段话说明:"中华文化的传统里一直推重《易经》这部经典著作,而《易经》主要是讲阴阳相合而成统一的太极,太极就是我们近世所说的宇宙。二合为一是个基本公式,'天人合一'就是这个宇宙观的一种说法。中华文化总的来说是反对分立而主张统一的,大一统的概念就是这'天人合一'的一种表述,我们一向反对'天人对立',反对无止境地用功利主义态度,片面地改造自然来适应人的需要,而主张人尽可能地适应自然"。伏羲始创"先天易学"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朴素辨证思维,是传承了8000年之久的东方哲学的根源,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基因。

《甘肃新通志》中也有"开天明道帝庖羲实作之首帝,诞于成纪,成纪今秦安也"的记述。成纪是甘肃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它远远早于成纪县。它最早是以一个与伏羲出生地紧密相关的古地名出现的,因此,一般文献通称秦安县为古成纪或"羲皇故里"。在伏羲故里的大地湾发掘出了不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大量史前的出土文物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遁甲开山图》以"大庭氏"为伏羲名号的开始,这个称谓说明伏羲氏以建筑大房子为特征。大地湾遗址中的F901房址面积高达420平方米,这种超大房子在全国古遗址中则是绝无仅有,因此传说中的大庭氏无疑就是伏羲氏。从大地湾出土的糜子、油菜子的碳测年代和出土的猪、狗、羊、等兽及蚌壳、蚌珠等装饰品来看说明早在7800年前,伏羲氏族就已在清水河流域(古名略阳川)定居下来,除从事很原始的农耕生活外,还从事渔猎和饲养业。这与伏羲时代人们"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牲以充庖厨"相一致。大地湾晚期第九区地层中出土的残陶祖,这是男性生殖崇拜的物证,说明了人尖最早的性文化崇拜,反映了先民对人祖的纪念和崇敬,这与传说伏羲和女娲兄妹婚诞生了人类密切相关。

除了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物证外,在秦州区、麦积区、甘谷县、秦安县境内有关纪念伏羲、女娲的祠庙、姓氏和传说相当多,秦州区有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伏羲庙,麦积区有伏羲画卦的卦台山、龙马洞、分心石,甘谷县有风台、风茔,秦安城东侧的凤山上很早就塑有三皇的尊像(今已无存),还有著名的女娲祠,秦安县境内的安伏乡,距离大地湾较近,是一个用"伏"字作姓、作地名非常多,且十分集中的乡镇。据古籍记载,伏、风、宓本是一姓。风姓于今渺然无闻,宓姓也寥寥无几,唯有伏姓尚散居全国各地,而聚居地仍在今秦安县北,安伏乡为最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