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360百科本段 历史沿革
折叠 创建阶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1920年5月,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开始筹建。学校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坏钱井制目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1920年10月17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袁花权等不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电脸存章。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直至1935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审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起酸金授予工程师称号。
折叠 中苏共管阶段
1928年2月4日,学校改名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学突善评升关作苗浓校隶属关系在这一年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烟长刘哲任校长,为了层考呼地纪错殖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
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复积模垂磁另尔婷抓型连事会主席。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折叠 伪满洲国时期
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
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
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拉极阶段。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答工选孩少轻算老进确大学。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
从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事文感验因马需有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错逐学烟祖须或候染皮蒸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等欧洲国家的承认。
折叠 中长铁路注肉收刘告批力管理时期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有中长铁路局领导。这时的办学宗旨是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称杀病手失人员,学制5年,一律用俄语上课,到1950年新中国接管前,设担队旧握因青带销触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
开创第一个黄金时代(1949-1966)
50年代至60年代希常官除突那远争十中期,在冯仲云、李昌、陈康白、高铁等同志的领导下,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这一时期称为哈传子立主直仅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学校待失于五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回说述底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实现教学、科研、圆日生产三结合以及科研会争笑降规着时础但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1949年,哈工大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里放阿利乐百民特块约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
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零把带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
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重招收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主要学俄文,两年毕业即分配到各大学任教”。后来,学校决定6月7日为哈工大建校纪念日。
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
1951年,刘少奇同志在教育部党组《关于哈家套讨道在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上批示,“办好这样一个大学,很有必要”,“改进计划”确定了哈工大的办急剂学方针和任务是:“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约战秋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从此,哈工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
1951年7月至1956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举行了5次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报告会,并受高教乡此难卫统鲜吃部委托举行两次全国机电专业会议。
1952年,哈工大学制改为5年,加强对学生斤事这边评菜远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毕业生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
1954年3月,高教规识云端气最加愿侵良部召开哈工大问题座谈会,会议形成《关于哈工大几项问题的决定》草案,高教部副部长杨秀峰同志说:“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为采用苏联先进教学制度的新型大学,这维危她间一点应该肯定。哈工大是起了旗帜作用的,全国高校也承认。”
1954年1轴岩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
1957年,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8年9月,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视察,根据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调剂出一些民用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的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1960年,哈尔滨试下重举何掉田妈工业大学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与哈尔滨市107个工厂协作,完成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体现了教育科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哈尔滨属无此陈西记月席移危京市委书记任仲夷赞扬说:“厂校协作红旗飘,满续时士独反城都说工大好”。
解放后,一委凯意杨友地下次奏候批领导干部被派到哈工大担任领导工作;一批教授被招聘或突被抽调到哈工大,成为办学中坚夜帝波力量;67位苏联专家和3位捷克专家先后被聘请到哈工大,帮助学校建设国家急需的专业、培养教师和学生;一批仪器设备从苏联运回,使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居于全国前列。
折叠 十年动乱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民房绿们底少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弦参块剧肉各却汽任轻加;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德节黑命容集诉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折叠 再铸辉煌
邵逸夫科学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解放固比由第护代号送思想,哈工大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进入了钢讨状差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孙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哈工大成为全国首批博士授权单位。
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项河次析封诗架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与威海市政府签订了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协议书,经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批准,1988年 开始正式招生
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
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
1996年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一汽集团共建的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迁址威海。
电机楼广场1997年 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正式迁址威海,在威海分校改扩建
1999年5月,被全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1999年11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
1999年11月14日,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协议。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2000年,哈工大与同根同源的、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年,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哈工大签定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
2002年,哈工大威海分校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10年,工业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三方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
2013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学校有16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25个一级学科位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力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015年,哈工大的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7年10月25日,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发布,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中国排名第十。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折叠 科研机构
据2016年9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拥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研究中心,4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防科技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2]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 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3]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
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建筑节能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 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 结构与抗震减震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
建筑业信息管理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 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与防治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
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深空探测着陆与返回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微小型航天器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机器人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发动机汽体动力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超精加工与特种加工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飞行器先进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空间材料与环境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水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臭氧应用技术与设备开发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金属基复合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环境生物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智能交通管理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复合材料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
微小型航天器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 寒冷地区先进交通技术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
寒地资源食品质量安全与极端环境营养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 寒地建筑科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寒地景观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交通安全特种材料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实验室 |
仿真测试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自动测试与仪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专用通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黑龙江省燃煤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黑龙江省生物医学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寒区低碳建筑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
热能应用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 微生物资源保藏和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 | 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机构网点开放实验室 |
专用通信系统航天工业总公司重点实验室 | 非线性光学信息处理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
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 智能控制与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4]
中心名称 | 合作单位 | 建设时间 |
---|---|---|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 2012年 |
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黑龙江省建设集团、黑龙江大学 | 2013年 |
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 | 2014年 |
折叠 科研成果
据2016年7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快舟二号” “紫丁香二号”卫星,创下了中国国内高校研发小卫星五战五捷的纪录。
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研究、空间机械臂技术、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快舟星箭一体化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等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分获2006年度、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号系列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为此,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的高校单位。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
折叠 学术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8月底,哈工大专任教师总数为3695人,其中正高职1122人,占教师总数的30.4%,副高职1534人,占教师总数的41.5%;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为75.7%;有两院院士35人(含共享院士18人),国家教学名师9人,讲座教授15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1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4人(其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8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国家教学名师:蔡惟铮、张少实、唐朔飞、游宏、王焕定、孙毅、邓宗全、吴建强、谈和平[7]
教职工总人数 | 5748人 | |
---|---|---|
专任教师 | 2970人 | |
其中 | 正高级职务 | 930人 |
副高级职务 | 1175人 | |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 35人 | |
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 | 1041人 |
当选机构 | 当选学部 | 院士姓名 | |||
---|---|---|---|---|---|
中国科学院 院士 | 化学部 | ||||
信息技术科学部 | |||||
技术科学部 | |||||
数学物理学部 | 马祖光 | 马大猷 | |||
中国工程院 院士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
雷廷权 |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
工程管理学部 |
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授予时间 |
---|---|---|---|
1 |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邓宗全 | 2007 |
2 | 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 张少实 王焕定 | 2008 |
3 | 电气工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蔡惟铮 | 2008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唐朔飞 | 2008 |
5 | 热能动力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谈和平 | 2009 |
6 | 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强亮生 | 2009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序号 | 批准年度 | 研 究 方 向 | 团队带头人 |
---|---|---|---|
1 | 2004 | 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 | |
2 | 2004 | 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
3 | 2005 | 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在航天控制中的应用 | |
4 | 2005 | 微小型航天器系统技术 | |
5 | 2006 | 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 | |
6 | 2006 | 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 | |
7 | 2008 | 超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 | |
8 | 2009 | 红外热辐射特性及其传输机理 | |
9 | 2009 | 纳米级精密定位及微纳操作技术与装备 | |
10 | 2010 | 海量数据计算理论与技术 | |
11 | 2011 | 激光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 |
12 | 2012 | 流体压力成形理论与技术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1]
折叠 院系设置
据2016年9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下辖20个学院,开办8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院系 |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
---|---|
校本部 | |
航天学院 | 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统方向)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仪器方向) |
理学院 |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硕连读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硕连读培养)、物理学类(包含应用物理学、核物理)(本硕连读培养)、化学类(包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本硕连读培养)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建筑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技术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法学院 | 法学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学位培养)、英语、俄语(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双学位培养)、俄语、日语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本硕连读培养) |
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 | 化学类(包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本硕博连读培养) |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联合培养) |
威海校区 | |
院系 |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 |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
汽车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 |
理学院 |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语言文学学院 | 英语、朝鲜语 |
土木工程系 | 土木工程 |
深圳研究生院 | |
院系 |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 | 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 | 数学、力学 |
折叠 学科建设
截止2015年,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6个,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
- 重点学科
类别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9个 ,共覆盖了35个二级学科) | 0801 | 力学 | 080101 | |
080102 | 固体力学 | |||
080103 | 流体力学 | |||
080104 | 工程力学 | |||
0802 | 机械工程 | 080201 | ||
080202 | 机械电子工程 |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080204 | 车辆工程 |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080401 | ||
080402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080502 | 材料学 |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080701 | 工程热物理 | |
080702 | 热能工程 | |||
080703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
080704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
080705 | ||||
080706 | 化工过程机械 | |||
0811 | 08110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081102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081103 | 系统工程 | |||
081104 | ||||
081105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01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081202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08120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081204 | ||||
0814 | 土木工程 | 081401 | ||
081402 | ||||
081403 | 市政工程 | |||
081404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
081405 | ||||
081406 |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00 | ||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个) | 0702 | 物理学 | 070207 | 光学 |
0808 | 电气工程 | 080801 |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物理电子学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01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0825 | 082501 | 飞行器设计 |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33002 | 环境工程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02 | ||
0830 | 080301 | 环境科学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8]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力学 | 光学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电气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医疗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基础数学 | 应用数学 |
凝聚态物理 | 光学 | 环境科学 | 微纳米科学与技术 |
重点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2个) | 先进装备制造科学学科群 |
城乡建筑可持续发展学科群 | |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14个) | 社会学 |
数学 | |
物理学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建筑学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交通运输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生物医学工程 |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 | |
山东省重点学科(11个) (威海校区) | 车辆工程 |
计算数学 | |
材料加工工程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材料学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海洋科学 | |
汽车与先进制造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
01 哲学 | 0101 | △哲学 |
02 经济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
03 法学 | 0301 | △法学 |
0303 | ▲社会学 |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05 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07 理学 | 0701 | ▲数学 |
0702 | ▲物理学 | |
0703 | △化学 | |
0707 | △海洋科学 | |
0710 | △生物学 | |
0712 | △科学技术史 | |
08 工学 | 0801 | ▲力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
0803 | ▲光学工程 |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0808 | ▲电气工程 |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0813 | ▲建筑学 | |
0814 | ▲土木工程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
082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0825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
0834 | ▲风景园林学 | |
0835 | ▲软件工程 | |
12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2 | ▲工商管理 | |
1204 | △公共管理 | |
注:标注“▲”指该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7个) 标注“△”指该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41个)。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 ||
---|---|---|---|---|
03 法学 | 0302 | 政治学 | 030204 | |
04 教育学 | 0403 | 体育学 | 040303 | |
06 历史学 | 0601 | 中国史 | 060107 | |
08 工学 | 0815 | 水利工程 | 081502 | |
13 艺术学 | 1305 | 设计学 | 130501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9]
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领域2个) | |||
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 | 领域代码 | 专业学位领域 |
0852 | 工程博士 | 085272 | 先进制造 |
085274 | 能源与环保 |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领域) | |||
0251 | 金融硕士 | ||
0551 | 翻译硕士 | ||
0851 | 建筑学硕士 | ||
0852 | 工程硕士 | 085201 | 机械工程 |
085202 | 光学工程 | ||
085203 | 仪器仪表工程 | ||
085204 | 材料工程 | ||
085206 | 动力工程 | ||
085207 | 电气工程 | ||
085208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
085209 | 集成电路工程 | ||
085210 | 控制工程 | ||
085211 | 计算机技术 | ||
085212 | 软件工程 | ||
085213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
085216 | 化学工程 | ||
085222 | 交通运输工程 | ||
085229 | 环境工程 | ||
085233 | 航天工程 | ||
085234 | 车辆工程 | ||
085236 | 工业工程 | ||
085239 | 项目管理 | ||
085240 | 物流工程 | ||
0853 | 城市规划硕士 | ||
0953 | 风景园林硕士 | ||
1251 | 工商管理硕士 | 125101 | 工商管理硕士 |
125102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 ||
1252 | 公共管理硕士 | ||
1253 | 会计硕士 | ||
1256 | 工程管理硕士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10]
博士后流动站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物理学、数学。
- 学科排名
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参评28个学科,其中16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五,2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力学全国第一。
序号 | 学科名称 | 全国排名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全国排名 |
---|---|---|---|---|---|
1 | 力学 | 1 | 15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
2 | 土木工程 | 2 | 16 | 6 | |
3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 | 1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4 |
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 18 | 交通运输工程 | 6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3 | 19 | 5 | |
6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 20 | 物理学 | 6 |
7 | 4 | 21 | 设计学 | 7 |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22 | 社会学 | 11 |
9 | 机械工程 | 4 | 23 | 风景园林学 | 7 |
10 | 光学工程 | 4 | 24 | 数学 | 10 |
11 | 建筑学 | 5 | 25 | 统计学 | 9 |
12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5 | 26 | 工商管理 | 10 |
13 | 5 | 27 | 哲学 | 12 | |
14 | 软件工程 | 5 | 28 | 外国语言文学 | 11 |
折叠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程8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飞行器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土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算机科学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精品课程一览表(27门)
评选年度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2003 | 张少实 | ||
2003 | 电子技术基础 | 蔡惟铮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
2004 | 理论力学 | 程靳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
2004 | 机械原理 | 陈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2004 | 大学化学 | 强亮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
2005 | 电工学 | 吴建强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
2005 |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 游宏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
2005 | 管理信息系统 | 李一军 |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05 | 结构力学 | 王焕定 |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
2005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唐朔飞 |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2006 | 单片机原理 | 张毅刚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
2006 | 水质工程学 | 韩洪军 |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学院 |
2006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廖明宏 |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2007 | C语言程序设计 | 王宇颖 | |
2007 | 集合论与图论 | 王义和 | |
2007 | 金属工艺学 | 邢忠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2007 |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学院 | |
2008 | 机械设计 | 宋宝玉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2008 | 传热学 | 谈和平 | |
2009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王勇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
2009 | CAD/CAM技术基础 | 姚英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2009 | 工程训练 | 韩秀琴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2009 | 工程流体力学 | 王洪杰 |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 |
2009 | 电路 | 孙立山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
2009 | 会计信息系统 | ||
2010 | 物理光学 | 吕志伟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
2010 |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 | 吴建强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
折叠 所获荣誉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国防、航天优势,紧密结合工业、信息、机电、能源、材料、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等领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需求。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3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
2004年和2008年,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和“试验三号卫星”,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KM6是中国最大的空间环境模拟器,K是空间的缩写,M是模拟器的缩写,6代表序号)、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2011年,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为此,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自1920年建校,近20万学子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走向各条战线,其中不乏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的将军,科技领域的骨干、著名的企业家。在2011年该校区的0702101班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折叠 对外交流
据2015年6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已经和41个国家和地区的29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英国泰晤士报排名的前200所大学中,与该校签约的高校占44%(88所)。
2011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该校设立“哈工大中俄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基地”。同时,哈工大牵头联合中俄29所精英大学成立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简称“阿斯图”),先后成功举行中俄阿斯图成员院校开放日、中俄阿斯图机器人创新及展示大赛、中俄阿斯图友谊火车计划、阿斯图中俄大学生小卫星青年研习营、阿斯图相聚圣彼得堡、阿斯图冰雪大联欢等活动。通过阿斯图平台两国青年参与活动交流人数累计达17500人次,双方计划争取在2020年参与活动交流人数累计达到10万人。2013年,阿斯图总部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承载这一项目建设的哈工大青岛科技园正式奠基,签署了《青岛宣言》。
此外,哈工大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普渡大学、伊力诺依理工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成功地申请到了欧盟第七框架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与法国巴黎六大、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国伦敦学院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15所欧盟高校签署了学生、教师互换协议。加入了中欧工程大学联盟、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成功举办东北亚学生模拟联合国、第五届研究生CSC奖学金说明会、中澳教学法研讨会、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生论坛等活动,在科研、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精神
哈工大精神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
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
“哈工大精神”的表述是在该校原党委副书记顾寅生同志关于“哈工大精神”论述的基础上概括而成。[11]
折叠 校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2011年,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哈工大的办学传统。
(2010年6月4日,镌刻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石,在哈工大一校区图书馆广场揭幕,该校训石由沈阳校友会5000名学子为母校捐赠。)
折叠 校徽
校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是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轮”所组成。
展开的书形如鸟的双翼,寓意哈工大人永远飞翔在知识的世界,不懈地探求真理;英文字母HIT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文全称“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缩写,寓意哈工大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数字1920表面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校时间,彰显哈工大积淀深厚的悠久历史。图案中间是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中心对称、细部收敛的俄式风格学校主楼,寓意哈工大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信念;图案由环绕的齿轮圈成,环形而放射形状,象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代表哈工大的理工特色,寓意哈工大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
校徽整体又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蓬勃的朝气同光明的前景。
折叠 校歌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树权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周玉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熊四皓 |
副校长 | 韩杰才、任南琪、丁雪梅、郭斌、安实、徐殿国 |
纪委书记 | 才巨金 |
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 | 徐晓飞 |
折叠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宋小廉 | 1920-1924 |
摄罗阔夫 | 1924-1925 |
乌斯特鲁果夫 | 1925-1928 |
张寰湘 | 1928-1928 |
张学良 | 1928-1931 |
刘哲 | 1928-1938 |
刘梦庚 | 1933-1935 |
王宇清 | 1935-1937 |
铃木正雄 | 1937-1945 |
奥哲夫 | 1945-1947 |
谢德和 | 1947-1949 |
冯仲云 | 1949-1951 |
陈康白 | 1951-1953 |
李昌 | 1953-1964 |
高铁 | 1965 |
1973-1977 | |
吕学坡 | 1977 |
李瑞 | 1977-1978 |
1978-1983 | |
刘德本 | 1978-1980 |
李东光 | 1983-1985 |
黄文虎 | 1983-1985 |
姜以宏 | 1985-1992 |
1985-2002 | |
吴林 | 1992-1998 |
李生 | 1998-2004 |
2002-2014 | |
郭大成 | 2004-2008 |
王树权 | 2008至今 |
周玉 | 2014至今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12]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李长春哈工大曾以“工程师的摇篮”而著称,又以“理工科大学师资的摇篮”而享誉全国。许多毕业生成为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如中国台湾原行政院院长孙运璇先生和朝鲜政务院原总理、国家副主席李钟玉先生都是哈工大30至40年代的毕业生。哈工大还有包括叶选平、邹家华、宋健、周铁农、李长春、王兆国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副总干事钱积慧以及一批省部级干部、共和国将军、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和著名企业家都是哈工大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改革开放后,哈工大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哈工大,张春贤、栗战书是新一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静海、欧进萍、方滨兴成为中国最年青一代的院士;罗志军、马兴瑞等是国家新一代的省部级领导;竺延风、耿昭杰、张思民、石山麟、邓伟、宋殿权、张剑等是全国著名的企业家。
哈工大还为中国航天领域输送了超过8000余名毕业生,其中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总指挥栾恩杰,原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元正,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神舟六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都是他们中的代表。正如航天员杨利伟在学校演讲时所言:“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
折叠 经国之才
姓 名 · | 工 作 单 位 及 职 务 |
---|---|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3] | |
张春贤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
栗战书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
李钟玉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前总理 |
奥尔默特 | 以色列国前总理 |
宋 梓 | 大韩民国前副总理 |
王兆国 | 中共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王勇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 |
卢展工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邹家华 |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
宋健 |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
周铁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
李 昌 | 中共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 |
叶选平 | 中共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罗志军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姜大明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长 |
马兴瑞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兼深圳市委书记 |
许达哲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 |
孙怀山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 |
竺延风 |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吉林省委副书记 |
阎海旺 | 中共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原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 |
刘忠德 | 中共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原文化部部长兼中宣副部长 |
陈焕友 |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
孙运璿 | 台湾行政前院院长,台湾经济腾飞之父 |
杨永茂 |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
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中共第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 | |
宋恩华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
张研农 |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全国记协副主席 |
齐 骥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住建部新闻发言人 |
陈超英 | |
刘 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
黄清渠 |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折叠 高级将领
姓 名 | 职 务 及 军 衔 |
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 |
孙思敬 | 上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
胡永柱 | 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候补委员 |
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 |
李元正 | 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
少将,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总工程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吴年生 | 少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谋长 |
少将,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 |
戚庆伦 | 少将,二炮副总参谋长 |
董庆福 | 少将,第二炮兵副参谋长 |
少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 |
折叠 学界泰斗
姓 名 | 职 务 及 学 术 成 就 |
---|---|
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 |
怀进鹏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
刘竹生 |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州飞船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
李静海 | |
管惟炎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朱物华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
郝 水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 |
马祖光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 |
刘永坦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
宋健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 |
高文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 |
欧进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方滨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
饶芳权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傅恒志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东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
黄文虎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周玉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 | |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
哈工大超精密与特种加工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李泽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彪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力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姚郁 | 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工大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武哲 |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陈善本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孟松鹤 | 哈工大高超声速热防护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哈工大结构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工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周克敏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哈工大多功能材料物理与应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李泽湘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笃中 |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康健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科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
朱伟东 | 哈工大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树国 | 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毅刚 |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空间结构分会理事长 |
王跃林 | 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尚志 | 神州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 |
神州六号总设计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专业博士 | |
孙锦云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二部高级工程师,著名航天军事专家。 |
原南京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崔锐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
聂宏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
翁祖泽 | 原湖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杨士勤 | 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范绪箕 | 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一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黄树槐 |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吴中福 | 原重庆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
王祖温 | 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传媒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 |
李晓明 |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罗云平 | 原台湾成功大学校长 |
折叠 实业栋梁
姓 名 | 职 务 及 业 绩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 |
吕华祥 |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 |
凌 文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
交通银行行长 | |
罗 熹 |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
庞秀生 | 中国建设银行CFO |
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 | |
曲大庄 | 国家核电副总经理 |
李书福 | 吉利集团董事长 |
徐民筑 |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副总经理 |
张懿宸 | 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
熊 焰 | 北京产权交易所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
修 龙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
孔庆平 | 中建总公司副总经理 |
中建总公司CFO | |
张思民 | 深圳市总商会会长,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王海峰 | 东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研究员、研究部部长 |
大连泛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
杨天举 | 泛华集团总裁、党委书记 |
冯 涛 | 上海联创风险投资公司总裁 |
张 剑 |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