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1949年3月在海淀区现辖区域内正式设置单一行政区域,当时称“北平市第十六区”。后两次更名,于1952年9月1日命名为“海淀区”,1963年1月形成现辖区域。2002年11月,区机关由临时驻地皇苑大酒店迁至位于长春桥路17号的新办公大楼。
商末西周,地属蓟国。春秋战国,地属燕国。秦置蓟县,地属蓟县。魏晋时,分属蓟县、昌平县。唐建中二年(781),折来自蓟县置幽都县,属360百科幽都县、昌平县。辽开泰元年(1012),幽都县改名为宛平县;属宛平县、昌平县。金、元因之。明正德元年(1506),升昌平县为昌平州。属宛平县、昌平州。清因之。解放前,分属北平市郊区和河北省宛平县、昌平县。
解放后,北京市区划几经变更。1949—1951年,先后为18区、16区、13区等。1952年,设置海淀区。本区西部、西北部山峦起伏,属西山,有大小山峰60余座,其中羊山顶海拔1278米,小冈口海拔I78米,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一;南部、东部为平原,面积占四硫绿建海分之三。主要河流有南艺轮识担击联深组长河、清河、万泉河、小月河、南沙河、北沙河等。本区的海淀镇、中关村、学院路一带为著名的科技文化区。区人民政府驻海淀镇 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科技文明融合的最新成果。旖旎的自然风局井自烧协光,浓厚的文化氛围,密集的高素质人才,发达的现代科技产业,田园式的生态环境,这些使海淀成为中国最富魅力、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氢那地区之一。
海淀区科研院所林立,高等院校密集,经济发展迅猛,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中央、军队机关众粉历格由转粮革度延段乎多,拥有首都政治和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以及文化、自然地理优势等明显的区位功能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其中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组模助善子井预周天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环渤海地区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发展的零胜甲战握双物行意“龙头”和经济腾飞的记次体血的院棉南的“发动机”。
正在加速建设中的海淀新区包括温泉镇、西北旺镇、上庄镇和苏家坨镇,面积约 226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53% ;区域范围某速问督企径改内有人口 10.31 万人。海淀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区,也是首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 是海淀区实施“推进历史性新跨越、建设现代化新海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型、田园式、现查星华施代化是海淀新区的建设目罪标。力争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将海淀新区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发达、现代化生活区;既有山水田园特色、又行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合至食主类金具末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
海淀区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政府管理水爱又装讲米略些四掌空块平,打造服务型政府,优化投资环境。区政府推出 " 一站式 " 办公及其它人性化服务,倍大大简化了投资手续,增强了便民性;先进的电子政务让企业、居住者足不出户可进理话行各项申报、审核 , 办理相关事项;政府设有招商服务办公室、商贸资粮小异式特正句讯中心、企业培训中心、祖总从区友值走运命绿色通道为投资者提供全程服务。海淀打造依法行政、务实、高效、富有亲和力的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甚宗测的根意观。
海淀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北京承办 2008 年奥运会机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加快科技园区、北部新区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未来 5 年中,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
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造就了海淀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浓厚科技、教育、文化氛围。这里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互相渗透,形成二来虽领较斯斯海淀科技、教育与文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新格局,正在成为现代高科技创别轻角价突团些胜声门神新的活力之区,文化品味高雅、文化氛围浓郁的魅力之区,社会各项事卫盐答数业协调发展的和谐之区。近年来,海淀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每德唱也维哪聚进步示范区、科普示范城区、全国“两基” 、工作先进区、全国质量兴市查先进区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和首都文明区等,生态建设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海淀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部,东连朝阳、西城两区,南与丰台区交界,西与石景山、门城季叫台头沟两区毗邻,北与昌刚识医料望皇息理南统村平区接壤,区域海淀区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弦率江究体措风置绍京市总面积的2.6%。边界线总长度为146.21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担仍,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火讲反具伟随重钟色门占总面积的85%左右。全区下辖22个街道、7个镇(地区办日殖耐升天事处),570个居委会,84个村委会。到2014年底,常住人口367.8万人。有提更形全区有56个民族,是北京市民族成份最多的地区。区内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1278米,最低处为清河东的黑泉村,海拔3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内里,还有昆明湖、玉渊尽所慢境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湖泊,水域面积辽阔。[3]
坏角映城市的市辖区,不像县的建叶心乎办针反质置和辖域那样长时妒地点刻介期保持相对的稳定,随着北京燃守斯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功能的要求和行政管理的需要,以至国家政策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海淀区辖域,在1949年至1964年间进行过多次调整,划进划出,反复变动,与四届毗邻的各城区几每么错探府逐乎都有边界的调整,直到1965年以后,才基本稳定下来。至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辖21个街道,5个镇,3个乡,2个地学岁限争少间景区办事处。即万寿路街道、羊坊店街道、胜知甘家口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北下关街道、北太平庄街道、海淀街道、中关村街道、学院路街道、清部钟际飞艺零急程推河街道、青龙桥街道、香子聚山街道、西三旗街道、马连洼街道、花园路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燕园街道、清华园街道、永定路急想适终杀没居洲街道、温泉镇、上庄镇、苏家坨镇、西北旺镇、四季青镇必货衡控具事既离拿触呼、玉渊潭乡、海淀乡、东升乡、万柳地区办事处、东升使杀波且顾走况久难常地区办事处。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地理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边界线长约146.2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左右;区内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1278米,最低处为清河东的黑泉村,海拔3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还有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湖泊,水域面积辽阔。[1]
海淀的文化资源居全国之首。中央电视台、国家图书馆等一大批国家级文化设施、场所坐落海淀。区内高校林立,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68所高等院校坐落本区,有"大学城"之称。区内汇集了全国最著名最具权威性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智力库"。其中科研技术人员37.5万人,院士426位,科研院所138个。
因得天独厚的科技文化资源优势,高科技在中关村率先发展起来。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前身――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海淀诞生。十多年来,海淀园的各项经济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9年,海淀园GDP占北京市的8.37%,占北京市工业产值的22.5%.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已成为首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增税源。
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一批颇具实力的新技术企业集团已逐步在海淀园内形成,并通过资金、技术、信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与国际的接轨,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海淀园是规划中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并拥有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4平方公里的永丰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正在向北扩展。
在迎接21世纪新经济到来之时,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江泽民主席也非常重视发展高科技,先后两次来海淀视察,做出了重要指示。海淀区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将再一次发挥科技、教育、人文优势,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2000年6月20日,占地面积51.44公顷的高科技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西区建设破土动工 。建成后的商务中心将具备三大主要功能:高科技产业的管理决策、信息交流、研究开发成果展示中心;高科技产业资本市场中心;高科技产品专业销售市场的集散中心。
构建"绿色家园"是海淀人永远的追求。近年全区改建绿地56万平方米,栽植草坪37万多平方米,新种树木33万株,建成了万泉文化公园等67个绿化精品项目。走进今日的海淀,天蓝、地绿、水清已经不再是梦想。
繁华的中关村大街,原名白颐路,八十年代开始因"电子一条街"而闻名。沿街坐落着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马路边一应俱全的电子配件市场和围墙内埋头攻读的莘莘学子,构成了这里特殊的人文环境。
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为中关村地区的高科技人才服务,区内每个街道都建立起了社区服务中心。两个上万平方米的大型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其中坐落在中关村东区直接为中国科学院服务的科学城社区服务中心将建成一个高科技智能化的社区服务中心,人们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办成从看病购物到买葱、姜、酱油的一切生活琐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也在各社区开展得红红火火。年年"夏日文化广场"上攒动的人流、歌声飘扬的"五月鲜花"合唱节、通俗与高雅并存的"海淀之春"新年音乐会、花样叠出的"中关村艺术节"等异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
悠久的古代文化和璀璨的古代文明,秀丽的景色,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海淀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醉人的香山红叶、怡人的昆明湖荡舟、圆明园遗迹前的思索都是人们的向往之地,令中外游人流连往返。仅1999年来海淀观光旅游的中外游人就达一千八百九十万人次。 [1]
2000年6月8日李岚清副总理在考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指出,希望科技园区的建设要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基本建成。海淀区委区政府正积极转变职能,努力创建一个比较好的软硬件环境,为科技园区的建设服好务。
二十一世纪的海淀,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海淀。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北京市海淀区2001年户籍人口为1670424人,比1978年843366人增长827058人,年平均增长359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海淀区人口性别比男性高于女性。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海淀区人口的文化程度较高,全区人口的36%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海淀区是北京市民族成份最多的地区,全区有56个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发展
海淀区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依靠中关村科技园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教育为本、科技为先、依法治区、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全区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辉煌的历史
海淀区在春秋战国时期,隶属于燕。随着我国朝代的更迭和建制的变更,海淀地方的隶属也多次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地区的兴起,则是与北京城的发展息息相关。清代在这里修建了大规模的园林建筑,圆明园、颐和园一带成为皇家禁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致使海淀区两次遭受劫掠。1949年1月10日,十八区人民政府在海淀镇成立,1954年6月“海淀区”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正式在版图上出现。
2001年,海淀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98.3亿元,技工贸收入完成116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5.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31.2亿元。
海淀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为辅具有海淀特色的“二三一”产业格局,到“九五”末,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依次为60.2%、39.3%、0.5%。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稳定增长,使其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和重组转制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传统工业传统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随着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逐步从难以发挥优势的竞争性领域退出,个体私营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所有制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海淀区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依靠中关村科技园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教育为本、科技为先、依法治区、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全区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海淀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4.3亿元,增幅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81亿元,增幅16.7%。2008年,海淀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0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GDP突破10000美金。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形成了第三产业为主,第二和第一产业为辅的“三二一”产业格局。
2008年,全区工商注册单位总数174535家。2008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093.4亿元,排八城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5.4亿元,同比下降2.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85.0亿元,同比增长18.5%;区域财政收入837.92亿元,同比增长32.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2009年海淀区区域财政收入完成928.9亿元,比上年增加91亿元,增长10.9%。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64.7亿,从总量看海淀区财政收入在城八区中名列第二,占全市区县级收入总量的18.2%;从增幅上看,我区居首位。
海淀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为辅具有海淀特色的“二三一”产业格局,到“九五”末,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依次为60.2%、39.3%、0.5%。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稳定增长,使其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和重组转制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传统工业传统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随着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逐步从难以发挥优势的竞争性领域退出,个体私营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所有制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0.0亿元,海淀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14.0亿元;全区区域财政收入完成2092.85亿元,增长12.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6亿元。[2]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舒适的生活环境,使生活在海淀区的人们倍感便利。翠微、双安等大型商场以及4万多个遍布全区的商业网点,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国家图书馆、海淀图书城、海淀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场所;众多著名的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展览等场所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名胜古迹,首都体育馆等体育场所以及众多的社区健身场所,又为人们的健身娱乐提供了好去处;各种全科、专科医疗机构合理布局,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与保障。全区十分重视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清洁环境,治理污染,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创造着居住舒适、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折叠 科教文化
全面发展教育文体事业。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1]
近年来,海淀区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5个国家级教育改革实验项目完成。实施中小学基本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清华附中永丰学校、翠微小学温泉分校等6所学校,新增9050个中小学学位,积极有效应对了小学入学高峰。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新增1.4万个入园学位。[1]
此外,海淀还有灿若星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表演、影视、出版、体育等机构,烘托出海淀浓郁的文化氛围。[1]
折叠 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051个,拥有床位10557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700余人。荣获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1]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年更新、新建全民健身居家工程230余套,新建达标体育生活化社区170个,创建2个市级农村体育特色村。完善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对19个街镇20000余人开展了国民体质监测。[1]
折叠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提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建成30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和200个社区老年互助社,新增养老床位1332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