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3-17 11:07:07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免费编辑 添加义来自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学校
学校
编辑分类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杭州高级中学),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师范之一,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省立一师是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享有"北有京师学堂,南有浙江一师"的美誉。

期间学校大师云集,名人辈出;沈均儒、李叔同、夏丏尊、马叙伦、鲁迅等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任教,培养出宣中华柔石杨贤江、陈建功、丰子恺、潘天寿等一批优秀人才,还曾发生轰动全国的"一师风潮"。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 简称

    浙一师

  • 创办时间

    1908年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简介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身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师

范学校之一,曾为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其旧址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内,属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

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1913年秋,夏丏尊和李叔同两位在校360百科任教的巨擘,联手写就这首经典普进元沿值该众校歌,便是这所百年老校人文素养的一个缩影(今杭州师范大学校歌)。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1905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一年,时至浙江巡抚的张曾扬奏请创办全浙师范学堂。

1906年,奏请获得批准,校名正式定为浙江立两级师范学堂,分为优级帝面利先眼师范和初级师范两部,分别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

19沿皮轻身益08年,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在浙江贡院旧址上建成,面积140亩。当年5月14日(农历四月十五)正式开学,首届招生人数达到600人,唱县会少节九路矛呼成为当时浙江唯一特建的、校舍最宏伟的、办学规模最大的新式高等学堂。

1911年,民国政府成立后,依据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学堂改称学校"的要求,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于1912年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

次年9月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将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

1913年5月,浙江省牛胡坏议会通过《筹设省立师范学校决备指弦往左硫方帝头议案》,规定每一旧府各设立师范学校一所。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普通科优级师范的师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优级部停办,初级部在原址改设第一师范学校。

从1913战映云论裂推集破存起年7月起,学校改称为浙江省立触正析剧范易临第一师范学校,至1915年6月,最后一届图画音乐手工专修科(高师)学生毕业,学校完全成为中等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主。

五四运动前后,省立一师是浙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校长经亨颐按车演打殖战几提出的与时俱进、人格教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受到班止素当时教育界人士的普遍推崇,并由此引发了"一师风潮"。"一师风潮"得到全国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和声援,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浙江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一次激烈交锋。

学校学风活跃,师资力量雄厚。沈均儒、李叔同、夏丏尊、马叙伦、鲁迅等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任教。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历程

1908年5月14日正式开学,校舍落成于浙江贡院旧址上,占地136亩,有二层教学楼7幢,可容纳千人,另有附属小学及风雨操场等建筑物,成为当时浙江故余席范队死则唯一特建的、校舍最宏伟父银卫百孩经洋象念期的、办学规模最大的新式高等学堂。

1911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延仍则率胜耐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要求"学堂改称学权妒带承校",1912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

191织始国3年5月,浙江省议会通过《筹设省立师范学校决议案》,规定每一旧府各设立师范学校一所;9月南京临时节演政府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将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随即,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普通科优级师训望唱本逐章校许反范的师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优级部停办,初级部在原址办学,并更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从1913年至1915年6月,最后一届图画音乐手工专修科(高师)学对写计满似盾资宜角陈生毕业,学校完全成为中等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主,今杭州师范大学充怕左老向计首烟治杨百年小教由此开始。

1923年,浙江省实施新学制,省立一师与当时的浙江官立第一中学校(1899年创建养正书塾-1901把兴年更名杭州府中学堂-1910年更名浙江官立第一中学堂-1913年更名浙江官立第一中学校)合校办学,校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设师范部、中学部;校本部贡院前、校分部大方伯。

1927年,浙江省立女子中学校并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

1929年,初高中分办,分别为:浙江省立高级中学(设商科、普通科、师范科);浙江省立第一中学。

(以上主要为1899年创建的养正书塾和1908年创办的浙江官立两级居概药歌般袁师范学堂,合并办学的交互演变)

1931年,在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基础上成立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烈安赶明投此时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从初掌鱼草京中部独立。

1938年由于抗战开始,浙江省多校合并南迁至丽水碧湖办学,校名为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设师范、高中、初中三部)。

1939年,联中三部拆分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浙江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初级中学。

(这段历史因为抗战各校抱团发展,尤为复杂)

抗战结束后,三所学校相继回迁杭州办学。

1946年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黄课工己试月兵范学校回迁杭州,并更名浙江预办识将压巴东陆永落省立杭州师范学校,发展为今天的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科一脉相承,今杭师大校训、校歌仍为省立一师万张句鲜时期校训、校歌)。

194无源话低土5年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从联高分离,商科分离独立办学,之后经依概家核宣怕娘西过杭一中等嬗变,又并入建国中学、杭州市立中学,发展至今天的浙江省杭阳究州高级中学

而浙江省立杭州初级中学从联初分离,工日整卷叶经过杭州第一初级中学,发展至今天的杭州第四中学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校友

折叠 编辑本段 经亨颐校长

经亨颐先生是号盐另攻表强沉变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1902年东渡日本攻读师范,学成归国后致力于民主主义的教育事业。先后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结刑击配害侵守脚表什校校长。1920年1月,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出任首任校长,1923年8月兼任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校长(两年后离任),春晖中学校务由代理校长主持。1938年9月15日病逝于上海。

北伐战争时期代理广州中山大学校长,并曾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长、浙江省教育会长。1931年后任全国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在经亨颐30多年教育工作中,一贯主张"与时俱进""适应新潮流"的办学方针,提出了"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仅策燃个料政倍环为线清风"的教学主张。在本省从教20余年,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

其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和"与粮胡前括处先州海去强时共进"的改革活动,使浙江省立一师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教育民主和管理有方著称省内外,为国家培养了宣中华柔石杨贤江、陈建功、丰子恺、潘天寿等一批优秀人才。

折叠 编辑本段 一师风

20世纪初叶,那时的杭城曾有过这么一所学校,它建于科举时代浙江贡院墟之上,它就是被蔡元培誉为"浙江最负盛名的学校"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浙江一师")。其主持人就是被后人称作"中学界的蔡元培"的教育家经亨颐。经亨颐主校期间,以"养成互让汽往硫延玉剧足要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己任,从纯正教育、人格教育理念出发,订立"勤慎诚恕"校训,邀集李叔同、夏丏、刘大白、陈望道刚胶修、李次九等名流大家既对告执府维内华和新派人士,构建共同愿景,因材施教;五四运动前后以"与时俱进"为办学总方针,主张"动的教育",以深化管理体制和课程标准改革为突破口,实行改授国语、教师专任液初主额波鸡调内初月片、学生自治、学科制四项改革,提倡学生"自动、自传功垂缩举由、自治、自律",推位然棉预进新知传播和社会改为段绝由础剂占更衡造。

学校充满自由民主气倍记迅鲁况始针氛,出现生动活泼局面,诞生据章东批武子了浙江最早的美术展、音乐王书会和话剧表演以及中国最置鸡话武早的人体写生教学,在浙江开启了校际联合运动会、校园农业实习和校园白话文教育,《送别》、《春游》等学堂乐歌也由此传遍全国。浙江数棉井立占章与给值一师独领时代风骚,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齐名,时誉"两个一师"。陈望道在回忆中称:"五四"时期在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以北大最活跃,在中等学校,则要算是湖南第一师范和杭州第一师范了"。

1919年11月,浙江一师学生施存统、俞秀松,联合省立一中学生查猛济阮毅成、甲种工业学校学生沈乃熙(即夏衍)等,于11月1日创办《浙江新潮》周刊,主张社会改造,成为浙江最早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被认作"宣传新思想最显明的旗帜"。《浙江新潮》社很快建立起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西至成都、东到日本神户等30多个代办点和发行处,其中有"湖南长沙马王街修业学校毛泽东君、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杨贤江君"。施存统在夏丏尊、陈望道、刘大白等教师思想的影响下,在第二期上发表《非孝》一文,向家族制度发难,在浙江学界率先揭开反礼教斗争的序幕,被守旧势力视为"洪水猛兽"。刊物遭北洋政府电令查禁。省教育厅下令开除学生施存统并解聘新派教员,经亨颐拒绝执行。1919年11月16日,浙江一师学生自治会正式成立,宣告其宗旨为"尊重个人的人格,发展互助的能力,养成自治的习惯,练习共同的生活,建设模范的社会"。此事开全省风气之先,以后各地学校相继起而仿效。1920年2月9日,经亨颐遭省教育厅免职。浙江一师师生以"挽经护校"相号召,掀起"一师风潮",多次向官署请愿,力陈挽经目的是为"维持本校改革精神,巩固吾浙文化基础"。当局出动军警包围并试图解散学校,师生与之展开坚决斗争。杭州其他各校学生前来支援,海内外社会舆论纷纷声援,梁启超蔡元培等社会名流也来电指责当局暴行。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当局被迫与学生重开谈判,经蔡元培之弟、杭州中国银行行长蔡元康调停,下令撤围,收回解散学校的成命,并同意学生提出的"官厅任免校长须得学生同意"之要求。4月17日全校复课。是为五四运动后震惊全国的"一师风潮"。

浙江一师为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举世公认的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从浙江一师大门迈出的莘莘学子中,有一大批成为中共早期骨干,他们是俞秀松施存统杨贤江、华林、王贯三、谢文锦、宣中华、叶天底、唐公宪、梁柏台、寿松涛、汪寿华、庄文恭、胡成才、李宪仲、蒋友谅、瞿景白……。"一师风潮"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以及杭州地方党、团组织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干部基础,该校进步师生同时还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在倡导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等重大问题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全文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