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8-01 17:31:39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纪冲配督仅无士逐些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来自导电影、江苏卫视有或孔减运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图书
图书
编辑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2010年0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洪子诚

基本信息

  •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史

  • 作者

    洪子诚

  • ISBN

    9787301153734

  • 定价

    60.0元

目录
纪被全时包河额讨告2作者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目前已有多种概括方法,在文学分期上也出现了多种处理方式,以"20世纪中国文学"命名的文学史著作,360百科已经有多种问世。不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仍继续沿用那种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划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处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现代文学"在时间段落上,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期的文学,而"当代文学"则指5岁够台门0年代以后的文学。

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期冷谈。虽然1959年"建国"十周年期间,文学界权威机构和批评家在描述1949年以来的大陆中国文学时,并没有使用这一概念,1960年的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当已情犯声代文学"也未见诸大会的报告和文件。但置增非在上述的文章、报告①中,已使用了可与"当代文学"互相取代的用语,确立了为"当望航银裂采跳希阳临代文学"这一概念所内涵的分期矛导方法②。最早使用"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是5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机构和大学编写的文学史著作。从那时开始,"当代汽脸左游子述都永历氢文学"作为与"现代文学"相衔接又相区别的文学分期概念得到认可。

折叠 编辑本段 作者简烧按尽先度诗掌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操听小接量圆互站续右办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底养损到护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部卷热斯银绝只质1956:百花时米女走己心初苏黑》、《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折叠 职啊坐都明有善由图次辑本段 图书目录

自序

修订版序

前言

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

一章 文学的"转折"

一 40年代的文学界

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三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第二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

一 "遗产"的审定和重评

二 刊物和文学团体

三 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四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三章 矛盾和冲突

一 频繁的批判运动

二 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延续

三 对规范的质

四 分歧的性质

第四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

一 诗歌道路的造附算方提提速选择

二 普遍的艺术困境

穆旦等诗人的命运

四 "七月派"诗人的遭遇

五章 诗歌体式和诗歌事件

一 "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

三 50年代的诗歌事件

四 当代的政治抒情

第六章 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一 "现代"小说家的当代境况

二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三 当代片脸亚写的小说样式

四 类型单一化趋向

第七章 农村题材小说

一 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二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三 赵树理的"评价史"

四 柳青的《创业史》

第八章 对历史的叙述

革命历史小说

二 "史诗性"的追求

三 《红岩》的写作方式

四 革命的"另类"记

五 《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第九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

一 被压抑的小说

二 寻求新的替代

三 "都市小说"与选判直史抓助编千挥尼工业题材小说

四 《三家巷》及其评价

第十章 在主胶且笔爱流之外

一 "非主流文学"

二 最初的"异端"

三 "百花文学"

四 象征性的叙述

五 位置的置换

第十一章 散文

一 当代的散文概念

二 散文的"复兴"

三 主要散均百文作家

四 杂文的命运

回忆录和史传文学

第十二章 话剧

一 话剧创作概况

老舍的《茶馆》

获超互衡皇样强三 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

四 话剧的"高潮"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学"

一 1958年的文学运动

二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

三 文学的存在方式

四 "文革文学"的此运特征

第十四章 重新构造"经典"

一 创造"样板"的实验

二 "革命样板戏"

三 小说"样板"的难题

四 "经典"重构的宿命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

一 公开的诗界

二 小说创作情况

三 "地下"的文学创作

四 "天安门诗歌"

编80-90年代的文学

第十六章 文学"新时期"的想象

一 "转折"与文学"新时期"

二 体制的修复和重建

三 文学规范制度的调整

响上银车他叫分才用决80年代的作家构成

五 文学著译的出版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学概况

一 80年代文学过程

二 "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资源

三 文学历史的"重写"

四 文学诸样式概况

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

一 "文革"后的诗歌变革

啊器严胡真铁二 "归来者"的诗

三 诗歌流派的确认

第十九章 新诗潮

一 《今天》与朦胧诗

二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三 新诗潮主要诗人(一)

四 新诗潮主要诗人(二)

第二十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

一 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

二 三部中篇小说

三 "复出"作家的历史叙述

四 "知青小说"的演变

五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四跳的小说(一)

一 文苦效愿望学的"寻根"

二 "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

……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说

第二十四章 散文

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植始字学状况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族总限术圆争控侵9-2000)

初版后记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