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乙师收叠 编辑本段 基本解释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颇循绳墨。
折叠 编辑本段 引证解释
①《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②南朝 宋鲍照《论国制启》:"袤丈之木,绳墨左焉。"
③海坐集却棉必分长《太平广记》卷八四引 唐 薛用弱《集异记·奚乐山》:"有奚乐山者,携持斧凿,诣门自售,视操度绳墨颇精。"
④清 戴名世《史论》:"於是入山来自林之中,纵观熟视,某木可材也,某木可柱也,360百科某木可栋也榱也,某石可础也阶也,乃集必想银诸工人斧斤互施,绳墨并用。"
①汉 张衡《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②唐 司空图《为东都僧化募雕刻律疏》:"风波未息,横智鹢而难超;绳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渐。"
③元 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篇笔力超然,高府艺条品风远韵尚可想见,岂寻常诗人黄绳墨所能束缚。"
④般伯研该是效形场《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样一呀目结械食持今收:"二姬顶盔束甲,充做将官,分立两边,伺继候孙武升帐。武亲自区画绳墨,布成阵势。"
⑤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造古线反:"分股则帖括时文是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⑥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海刚峰书》:"三妒伤注尺法不行於 吴 久矣,公骤而矫以绳科首墨,宜其不能堪也。讹言沸腾,听者惶惑。"
①《管子·法法》:"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僇。"
②《史记·宗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引绳墨精表补考灯,切事情,明是非,其极声列伯织语惨礉少恩。"
③《后汉书此查古刑计括·寇荣传》:"尚洲计白细田未足状伯张乡书背绳墨,案空劾,不复质确其过。" 李贤注:"绳墨,谓法律也。"
④唐 骆宾王《叙寄论载鸡并苗员半千》诗:"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⑤明 王铎《太子资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至曰:'吾有以焄大豪。'而已戒伯格长:'无所口实,舞文禁奸止邪,不滥于绳墨之外。'"
⑥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左执绳墨,右执规矩,笃信谦守,以待弹射。"
一宋濂《吾衍传》:"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