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冷杉导演本名冷杉。导演,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会员,黑龙江伊春市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班。代表作:四十九集央视大戏《昭君出塞》,《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怪王外传》[1],《怪王别传》,《胡笳汉月》又名《北魏传奇》等。
冷杉导演曾是位诗人,除此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侠小说作家。据冷杉导演透露,他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令狐庸",因续写金庸武侠小说而闻名。说起金庸,冷杉充满敬佩之情,当年因为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了《风流老顽童》、《剑魔独孤求败》两部小说,没想到续写金庸小说很吃香,不但小说卖得好,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假冒"令狐庸"招摇撞骗。冷杉就此收笔,不再续写金庸的作品。冷杉对当年续写金庸小说一直感到愧疚,"说心里话,尽管金庸没追究我的责任,我自己觉得有点对不起他。现在很多人在讨论金庸,他的小说没有古龙那么刺激的一招一式,但是他描写的人生境界都是向上的。"
由于九十年代版权意识淡薄,在令狐庸武侠小说风靡之时,又出来二十多套并非令狐庸本人所作小说,情节牵强,粗制滥造,格调底下。而真正由令狐庸本人所作的只有《剑魔独孤求败》与《风流老顽童》两部。由于盗版严重和被人冒名出书,令狐庸写完《剑魔独孤求败》后便搁笔,计划中的《九难十魔》和《亡国公主》也就此停滞。冷杉导演
折叠 编辑本段 写作生涯
自从这世上有了金庸小说,便有人乐此不疲地读着,街头巷尾地谈着,仿佛这便是一门极高深的学问,你不懂便会被别人瞧不起一般。也许这就是一个神话,因为武侠小说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偏门确实因金庸的妙笔而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学,不但令贩夫走卒痴狂,甚至许多学者教授乃至国家领导人也对其情有独钟。
然而,不知何时,江湖上又多了一位以"庸"为名的大侠,处处踩着金庸的脚印走,这个人便是令狐庸了。令狐庸是个怪才,专门爱写金庸小说的补篇,也就是专拣金庸先生在作品中一笔带过的情节而展开想象,加以详细描摹,且写得酣畅淋漓,热闹非凡,这种见缝插针的功夫可谓绝矣。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在姑父家见了一本名曰《蛤蟆王欧阳老毒》的书,署名便是令狐庸。这是我有生以来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当然也是第一本小说。可惜当时只有中册一本,还残缺数页,待得我找齐全本通篇阅读时,已是五六年之后的事了。
初中时读完了金庸所有的小说,惊诧莫名,为之神往。后来在学校旁边的小书店中又陆续租了很多武侠小说来看,然而大多是充满了无聊的打斗、色情描写,难看极矣,到现在能回忆起来的也寥若晨星了。其间,也读了令狐庸所著的金庸武侠人物系列,尚属其中佼佼者。
折叠 编辑本段 文笔特点
令狐庸的文笔很老练,且富于想象力,读他的书总让人感觉是古龙提笔在写金庸的故事。如若不信,且看我的分析。
古龙的笔法雄奇瑰丽,给人以急剧的视觉冲击,并带来如潮般的快感。而他的故事情节又是诡谲多变,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势。同时,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神经质的:男子独来独往,来历不明;女子则阴狠毒辣,动辄便脱光所有衣裳。这是古龙小说的特点,而令狐庸在写金庸小说人物系列时便将古大侠的绝招学了个形神兼备。
令狐庸小说的主角大多是金庸小说中的配角,而且是极有重量的配角,如乾坤五绝、黑风双煞、华山祖师风清扬、剑魔独孤求败等。令人惊叹的是,他写的这些人物无不符合原著原型,在情节的衔接上也能前后贯通,一气呵成。
他虽用了古龙的笔法,可字里行间又时时流露出金庸的儒雅之气。时而吟词唱曲,时而八卦五行,而这些的运用又不是简单的堆砌,实是笔如神来,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