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包含城市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历程
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1年,这期间长三角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处于经济调整与平缓增长阶段。长三角地区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底蕴,培育自己的发展潜力,提升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长三角经济圈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利用国家开发浦东的契机,凭借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成过程
长三角经济圈最初由16个城市组成: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台州市。其中的台州市是在2003年8月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会员的。在首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稿)》中,除了现有16个长三角城市之外,江苏徐州市、浙江温州市和金华市、安徽马鞍山市、芜湖市、滁州市、宣城市、巢湖市和铜陵市等9个地级以上城市都被包容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在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全境。2010年三月底合肥市,马鞍山市等六个城市正式加盟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折叠 编辑本段 一小时圈
徐志摩在其名作《沪杭车中》用“匆匆匆!催催催!”两组拟声词,来形容从上海到杭州之间的距离被现代交通工具火车打破,而在他这首小诗发表87年之后,沪杭之间的空间再一次被呼啸而过的高速列车浓缩为两个数字:时速350公里,仅需45分钟。
沪杭高铁带来的,或许不仅仅是出行的便捷与耗时的缩短,更是将长三角地区“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推向了实质阶段。沪杭高铁与此前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覆盖长三角地区,并向其他地区辐射的“一小时经济圈”业已形成。
长三角地区目前经济联动效应明显,人员流动频繁。根据预测,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总客流量将达到55亿人次,而长三角地区现有的铁路、公路运输能力已趋于饱和,特别是既有的沪杭铁路,目前开行的都是客车,货运列车已经基本无法安排,不能满足沿线企业的货物运输需求,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上海铁路局方面表示,沪杭高铁开通后,原有沪杭铁路上将增开货物列车12列。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方面,都会有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