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定义
具有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在斗速围亚不还其中储存和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菜快左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一般可以是砂岩或者碳酸盐。诸集层内分布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分类特点
按岩性分类:
①碎屑岩储集层: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等。世界上有40%的油气储集在该类储层中。
②碳酸盐岩储集层: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鲕状灰岩等。世界油气50%储量和60%的产量属于该类储层。我国华北震旦、寒武及奥陶系的产油层,四川的震旦、二叠、三叠油气层均属该类储层。
360百科③特殊岩性储集层:除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外的岩石所形成的储集层,如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等。这些岩石的裂缝、溶洞、破碎带、风化壳都可能形成储层。
按储集空间分类:
①孔隙性储层:粒间、晶间、生物腔体孔隙等组成叶光状理,还有石灰岩白云岩化后重结晶形成的均匀分布的孔隙。
②裂缝性储层:主要由构造裂缝和层间裂缝组成,由于裂缝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可能极不均匀,故孔隙度、渗透率可能有很大变化。
③洞穴性储层:由溶蚀所轴品负义新却片作用产生的洞穴组成,其大小形状不一,分布不均匀,用常规方法解释有困难。
折叠 编辑本段 评价参数
折叠 孔隙度
概括
储集层的孔隙(包括裂缝和孔洞)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朝成载着充填的空间。地壳导当两或中不存在没有孔隙的岩石,但另攻显论李油第众破站换是不同的岩石,其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岩过载况迫石孔隙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储存油气的数量。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用孔隙度(孔隙率)来表示,即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自然界岩石的孔隙有连通孔隙和不连通孔隙。此外,孔隙的大小也是直接影响油气在其中流动的重要因素。
分类
岩石的孔隙按其大小(孔隙无费础哪看直径或裂缝宽度)可分为3类:
①超毛细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大于 0.5毫米或裂缝宽度大于0.25毫米的孔隙。这种孔隙中的流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岩层孔林坏车层后隙大部分属此类。
②毛细管孔树宪吧输肉针怕白隙。指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毫米之间孔害报告拿跟话州,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类德止稳德财0001毫米之间的孔隙。在这种孔隙中的流体,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不能自由流动。要使流体在其中流动,需要有明城云显的超过重力的外力去克服毛细管阻力。一般砂岩的孔隙属于此类。
③微毛细管菜受程章管型儿宪模都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毫米,或裂缝宽度小于0.0001毫米的孔隙。要使这种孔隙中的流体流动,需要非常高的剩余压力梯度,这在地下油层条件下一般是达不到的。因此,对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无意义。一般泥岩、页岩中的孔隙属于此类。
那些不连通的孔隙和微毛细管孔氧整脸到富酒台矛商字隙,对油气的储集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那些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储集空间,即有效孔隙。有效孔条黄施务见急隙度 (Pe)是指岩石有效孔隙除须便阶张愿诗体积(Ve)和岩石总体积(Vt)之比:
砂岩有效孔隙度变化在 5~30%之间,一般为10~20%;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小于声低5%。
折叠 渗透率
定防少关席九科裂呼支笑义
储集层的另一特性是流体在孔隙中流动的能力,也就是储集层的渗透性。它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费构洋跟沙入来环凯初训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储集层渗透率决定了油气在其中渗滤的难易程度,它是评价储集层产能的主要参数。渗透率有绝对渗画比更为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之分。
公式
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渗透率表示。实验表明,当单相流体十亚切道武女地严例次通过孔隙介质沿孔隙通道呈层状流时,遵循直线渗滤定律,即达西公式:液体通良双货过孔隙介质的流量(Q)与两端的压力差(△P)和横截面积(F)成正比,而与液体的粘度(μ)和孔隙介质的长啊广达度(L)成反比。系数K为渗透率。
式中:
q--流量,cm^3/s;
A--流体流动的岩石横截面积,cm^2;
μ--粘度,cP(1cP=0.001Pa.s);
L--流体流过的岩石长度附既适第助国术,cm;
Δp--味督帮应零开必代哥赵模流体流过的岩石两端的压差,atm(1atm=101325Pa);
K--渗透率,D。
应用
应用达西公式,在单相条件下求得的渗透率为绝对渗透率。而储集层的孔隙常为两相(油-气、油-水、气-水),甚至三相(油要师影轻-气-水)流体共存,各相流序临友体彼此干扰和互相影响。在二相或三相条件下,某一相的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是有差别的,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的渗透率,分别用K0(油)、Kg(气)、Kw (水)表示。位陈相对渗透率为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为该相完全饱和的渗透率)之比值。探总站分别用 Kg/K、K0行台甲急呀磁下则/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分类
(1)绝对渗透率:当岩心孔隙被一种流体100%饱和时的渗透率,用K表示。只与岩石示上势散本身的性质及岩石孔隙结构有关,而与流体的性质无关。岩心分析或测井解释给出的渗透率一般是指岩石绝对渗透率。
(2)有效渗透率 :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通过岩石的孔隙时,对其中某一种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称为该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也称相渗透率 。还与流体的性质和相对含量有关。
(3)相对渗透率 :某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是同一岩石某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和该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折叠 饱和度
定义
饱和度:某种流体所充填的孔隙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分类
含水饱和度:岩石含水孔隙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Sw
含油气饱和度 :岩石含油气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Sh
Sw+ Sh材话全径论息=1
束缚水饱和度 :岩石含束缚水孔隙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与岩性、粘土含量、湿润性有关。Swi
折叠 厚度
定义
储集层顶底界面之间的厚度即为储集层的厚度。
划分
岩性的显著变化(从砂岩到泥岩或从碳酸盐停另汉交织规岩到泥岩)孔渗性治的早还束鸡今控良入氢的显著变化(巨厚致密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带)。
有效厚度
对于互层组成砂岩中厚度小于0.5m的致密夹层,应从层组中或砂岩厚度中扣除,这样得出的厚度为有效厚度。
折叠 编辑本段 流体性质
油层:产油,不含水或含水小于10%。
气层:产气、不含水或含水小于10%。
油水同层:油水同出,含水10-90%。
含油水层:产水大于90%或见油花。
水层:完全印色眼出水,有时也把含油水层划为水层。
干层:产液量小于某一规定值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