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术语介绍
折叠 编辑本段 中国情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已严重失衡。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进行分析,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折叠 编辑本段 持高原因
折叠 主要原因
导致储蓄率持续居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人口负担轻,因此经济剩余比例大;
其二,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导致居民具有高储蓄倾向;
其三,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诱导居民通过储蓄来实现自我保险。
折叠 基本原因
折叠 编辑本段 持高影响
1、影响GDP增长速度.虽然看上去增长的不慢,但是也决不算快.要知道光是低汇率引起的贸易顺差就贡献了很大的GDP增长率.为了这个,我们可是牺牲了不小的消费效用。
2、不利于充分就业.大量产能被闲置.农村劳动力隐性失业现象严重。
3、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少数行业成了中国经济的航空母舰,而众多的民营企业由于产品没人买而步履蹒跚。
但是,这也并不表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越低就越好。储蓄率过低可能会导致消费过度的膨胀,这种消费也是不可持续的,它会产生一些虚假的繁荣。尤其是像美国,储蓄率很低,但是消费却很高,超过自身借贷能力,资金又没有相应来源,就会形成一些信贷的膨胀。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就和这个有一定关系,所以储蓄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好的。
折叠 编辑本段 调整措施
第一,降低并消除能源及其他资源、土地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提高环保收费;
第二,通过加大政府在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支出,扩大国企分红比例,加大对居民的收入再分配,将部分国企股份注入社保基金;
第三,发展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帮助企业更好地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第四,对税收和公共财政体系进行改革,将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从投资和土地出让转变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