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乌恰,是柯尔克孜语"乌鲁克恰提"的简称,意为 大山沟分岔口。因克孜勒河谷在该地分岔成三道沟而得名。
乌恰汉代为西域三十六国的捐毒国,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归属汉朝,隶于西域都护府。
唐时的乌恰县属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都督府管辖。
公元六世纪中叶属突厥汗国统治。公元八世纪中期属回讫汗国。公元九世纪四十年代,柯尔克孜人夺取政权,建立柯尔克孜汗国,属柯尔克孜汗国。公元十六世纪初,建立叶尔羌汗国,乌恰镇属叶尔羌汗国。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属喀什噶尔。光绪八年,成立疏附县,地属疏附县所辖。
民国二年(1913年),设乌鲁克恰提分县。民国九年(1920年),由疏附县析置乌鲁克恰提分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升为乌鲁克恰提设治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升县,并改名为乌恰,隶于喀什行政公署。
1954年7月隶于克孜勒苏自治州。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乌恰县位于北纬39°24'-40°17'、东经73°40'-75°45'之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自治州西北部。县境东接阿图什市,东南与喀什市和疏附县相邻,西南与阿克陶县毗邻,西部和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470公里。乌恰县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06公里,面积2.2万平方公里。
折叠 地形地貌
乌恰县地势东南低,西北、西南高,群山环绕,属典型山地地形,海拔高度1760~6146米,平面呈马蹄形。北接南天山山脉西端,南靠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北麓,位于喀什三角洲以西地段的楔型地带,为中、新生界褶皱山地。地貌以侵蚀断块山地出现。乌恰县三面高山环绕,东南部为喀什三角平原。
折叠 气候
乌恰县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3℃,极端最高气温34.7℃,极端最低气温-29.9℃。年平均日照时数2797.2小时,≥10℃的积温2529.3℃,无霜期135天。年平均降水量172毫米。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综述
2013年,乌恰县内生产总值14.8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0.9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4%,第二产业6.9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0.1%,第三产业6.8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7.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0.5%。招商引资完成30.6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1元,同比2012年增长2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6元,增加1056元、同比2012年增长32%;劳务输出10000人(次)、创收9100万元。
折叠 第一产业
2008年,乌恰县农林牧总产值10195.5万元,比2007年 戈壁产业增长5.56%.其中农业产值2623万元,林业84.81万元,牧业6636.29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6709吨,棉花69吨,油料324吨,水果600吨。年末牲畜存栏30.04万头.肉类总产4552吨,羊毛388吨,牛奶2016吨。
2012年,发展设施农业3000亩、大棚2011座、果蔬保鲜库2座、智能育苗中心2座、建设生态林果基地20万亩、种植戈壁草料5万亩、养殖特禽135万羽。乌恰县设施农业总产量已达3000吨,累计收入达560万元。
2013年,乌恰县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6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引进杭椒5号、8号、以色列大果西红柿等多个新品种,2013年设施农业产量3340吨,产值2672万元,棚均效益8000元以上。康苏、阿克、吾合沙鲁等地新植林果5000亩40万株、生态林1.02万亩,在玛依喀克试种大果沙棘180亩20万株。建设养殖育肥小区16个,发展合作社8个,改良牲畜13万头(只)、养殖育肥19万头(只)、引进多浪羊1987只,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肉羊养殖基地。
2014年,乌恰县试种农作物新品种5个、试验新技术3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万亩。推广蔬菜新品种3个、完成育苗507万株,定植大棚1177座、林果棚593座。发展高原雪菊、玛卡、阿魏菇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雪菊72亩、玛卡250亩,阿魏菇产量达30吨。新发展养殖育肥户56家,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社7家。落实良种补贴、冬小麦综合补贴资金261.05万元,补贴面积5.155万亩,受益农户6370户。首次与吉国达成128吨果蔬出口协议,出口贸易额12.8万美元,实现了本地果蔬产品对外出口零突破。新建柯尔克孜良种羊繁育基地、多浪羊养殖基地、标准化养殖小区2处、牲畜暖圈595座,形成了以种羊繁育、商品肉羊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肉羊养殖模式。承包草场1443万亩,发放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资金3622.7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56.87万元。在阿克林果基地新增林果1100亩(红枣和核桃),形成了阿克、冬昂额孜以红枣、核桃、沙枣为主,玛依喀克以沙枣、大果沙棘为主,乌鲁瓦提以桃子、红枣、沙枣、核桃为主的各类特色林果4万余亩。
折叠 第二产业
2008年,乌恰县工业总产值28379万元,比2007年增长81.89%。工业增加值10928万元,比2007年增长64.48%。建筑业总产值5617万元,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54 438万平方米。
2013年,乌恰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72.7%。金旺矿业年处理200万吨铅锌,鸿泽矿业40万吨铜矿,嘉鑫、富鑫150万吨铁矿等项目均以投产达效,全年完成8个重点工业项目投资13.8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元,入驻企业34家。
折叠 第三产业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2008年,乌恰县完全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2137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4592人,各类教师897人。
2013年,乌恰县先后招聘补充双语教师374人,完成8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通过自治州验收,全年用于教育支出2.25亿元。乌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小学升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达到94%、学前两年入园率达到93.2%。
折叠 医疗卫生
2008年,乌恰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3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9人,病床335张。
2013年,乌恰县投入1300余万元对乡(镇)村(社区)卫生院(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2013年各类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
折叠 文化事业
2011年,乌恰县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文化阵地建设,完成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计、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和8个村级文化室设施配套、22个农家书屋建设;完成161个"村村通"大喇叭安装工程,实现城镇广播电视覆盖率93%、农牧区达到86%;完成数字电视改造2800户、占总户数的71%;建设了黑孜苇乡体育长廊小型灯光球场、民俗村和传统体育竞技场基础设施。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2011年,乌恰县新修城市道路7.2公里。2012年,乌恰县新修城区道路4.9公里,G3013线建成试运行。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玉其塔什草原
玉其塔什柯语意为"三个石头",草原风景区位于乌恰玉其塔什草原县城西约200千米,西北与国界山基为界,东南止于伊日苏河和别勒硝尔鲁沟,面积约20平方千米,海拔3000-5000米以上。
加斯山地景观
山地景观区位于乌恰县中部,从309省道由东到西贯穿,距喀什市120公里,阿图什125公里。该区自乌恰县东南端为起点,沿线山地全程约138公里。
红山谷景区
红山谷景区红山谷景区位于乌恰县托云乡境内,距乡政府30公里,距阿图什、喀什155公里,海拔3300米。景区属于雅丹地貌。
盖孜峡谷
盖孜峡谷,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市西南127公里处。是中巴友谊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前往帕米尔高原的第一站。汉朝政府曾在盖孜设立驿站,如今遗址还留在盖孜村附近。
尚亥草原风景区
尚亥草原风景区距县城104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托云地质公园
乌恰县托云地质公园位于新疆乌恰县境内,总面积约为132平方公里。由红山谷景区、托云景区和苏约克景区三个独立园区组合而成。公园内包括6大类17个类型共135个地质遗迹景观,主要以七彩雅丹、北方丹霞和神奇泉华为代表的地貌景观、喀斯特景观和水体景观为导向性景观,辅以构造、地层剖面及地质环境景观等地质遗迹,有边塞风光、西域风情、民族文化等人文特色。2014年被评定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