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典籍
折叠 编辑本段 内容
折叠 再现劳动过程
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弓箭的发明很早,有所谓:"少昊生般,是始为弓"(《山海经·海内经》);"羿作弓"。(《墨子·非儒》)其实弓箭的发明不是个人创造,而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折叠 征服自然愿望
《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际是对自然的"咒语"。
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折叠 反映上古婚姻
《周易》中《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这是一首抢婚的诗,一群男子骑在马上,迂回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等到闯进门来把姑娘抢走,才知道是为了婚事。反映了古代确实存在过的抢婚制度。诗短,但写得曲折形象,音韵和谐。
折叠 与战争相关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
折叠 劳动生活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这里讲的是上古时期贵族的一个习俗,就是婚后女方要拿着筐去摘瓜果蔬菜,男方要去拿用刀取羊血,用这两样东西来祭祀。但结果双方都没有得到应得的物品,所以《周易》在这个爻后面加了一句"无攸利"!
那么,自然也可以理解为是两个人在眉目传情,没有专心工作,所以没有得到。
存疑解释:"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生动,有情有景。"
反证一:《周易》在这句话后面有一句"无攸利",既然这么娴熟地剪羊毛,怎么能叫"无攸利"?
反正二:"刲"这个字就是刺的意思,跟剪有什么关系?上古时期有没有剪刀还是一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