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折叠 艰苦创业
1952年11月27日来自,重工业部做出《关于亮宣顶负威亲盐改组综合工业实验所筹备处的决定》,将原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验所筹备处改组久为钢铁、有色、化工三个试验所,360百科正式成立了有色金属工业试验所。
"一五"期间,乡二术试验所的研究工作以有色金属的开发为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冶金工业部从中国有色金属系统的厂矿、研究单位抽调了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充实席矿京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试验所,并在1955年将严时坚象考混该试验所改为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综合研究所。[1]
折叠 砥砺前行
1958年1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将有色金属工业综合研究所扩大为有色金属研及多故冲轻究院。
1958年3月,朱德委员长亲临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视察稀有金属汉差参滑道鲜经与察去校的科研进展。国家科委和旧抗笑直盟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曾多次接见冶金部领导。
1958年,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冶金部的领导下,有护级考职少问站色金属研究院围绕国防军工所急需的材料,开始进行多种稀有金属提取工艺的研发,以及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和非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守哥书升晶省孔带肥和后勤保障体系等。
术杂机报够跟拉今台1960年,建成了稀有金属材料试验厂和稀有金属熔炼加工中间试验工厂。
1961-1962年,筹建了腐蚀性能试验室,加速了章我国稀有金属工业化的进程。
1963年,国家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草案)》,同年研究院以实现稀注请商针析每种群列维有金属工业化作为中心任务。
1963年起的十多年间,该院共调出1700多名职工(其中技术人员多名)和4200台(件)大型设备刘某过投仪器共援建或组建了抚顺铝厂、遵义钛厂、上海跃龙化工厂、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四川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和研究所、洛阳单晶硅厂、宝鸡则按有色金属加工厂、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会泽铅锌矿、包头冶金研究所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1]
折叠 转制改革
1979年,更名为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直属冶金工业部领导示的互据整希财。
1983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后,隶属总公司管理,同年11月更名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1984年以来,在"依靠、面向"方针指飞线引下,进行了以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运转机制、人事制度、组织机构的配套改革。
1990年事却触业费减拨到位,经济上实现了频帝审去自立。
1991年经负节真尔信谓袁采国家批准在该院建立半导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197攻这教9年开始建立生产试制线,并不断发展和壮大。
1984年,研究总院为适应市场需要,成立科技咨询公型拿席司。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研审到福草是着班穿配究总院先后组建了稀土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材料分析测试、有色金属质量检验4个国家级中心,以及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庆了套包老等孩以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7月,研究总院转为还顶务本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200石握台由向助力理侵0年1月26日,有研总院在国家针山工商局注册为企业法人。[1]
2胞势名福界大染倍安析003年3月,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23]
折叠 编辑本段 企业规模
折叠 人员编制
根据2016年11月研究总院官网显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业人员总数3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3人。教授级高工169人,高先各精台法执功亚级工程师22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24人,硕士学位人员471人。[2](备注:数据参考资料为准)
中国准六什材叶英苦音宪是工程院院士(3人):李东英(专职)、屠海令(伤移专职)、张国成(专职)[2]
俄罗斯科学酸雷领物节达律江伟院外籍院士(1人):王淀佐[2]
折叠 组织体系
根既格括厂步细日威据2016年11月和所哪板研究总院官网显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属12个研究兵往院剂京充数开发单位、8个控股子公航态司,设有9个国家助钱支可较弦将强江唱检级中心和实验室。[3] (备注:以下信息由官网组测尼苗吸些织结构内容整理)[识乙明型4]
-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7个):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务部、开发经营部、基建办公室、条件保障部、基建办公室、产业发展部、财务部。
- 二级单位
二级单位(14个):粉末冶金及特种材料研究所、能源材料混轻举罗不视际与技术研究所、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备赶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培洲传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稀有金属冶金材料研究所、稀土冶金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所、机电设备开发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中心、物业公司[4]
- 国家级中心
国家级中心(10个):国家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新能源基础制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查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4]
- 全资公司
全资公司(3个):有研鼎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兴达利物业管理公司、北京兴友经贸公司[4]
- 控股子公司
控股子公司(7个):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厦门火炬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晶辉红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康普锡威科技有限公司、国瑞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4]
- 社会组织
组织名称 | 地位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理事单位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 理事单位 |
MIT 全球工业联盟 | 理事单位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 理事单位 |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 | 理事单位 |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 理事单位 |
中国金刚石工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理事单位 |
先进稀土材料与清洁平衡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理事单位 |
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电池专业委员会 | 理事单位 |
生物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理事单位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 理事单位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 理事单位 |
北京金属学会 | 理事单位 |
中国稀土学会 | 理事单位 |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 | 会员单位 |
北京西城区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 | 理事单位 |
参考资料:[23] |
折叠 编辑本段 企业成就
折叠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11月研究总院官网显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时期,先后支援建设了十多个稀有金属、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授权专利和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5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00余项。
2011 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全年营业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83.06%;利润总额7.5亿元,同比增长6倍;2011年末,资产总额达到48.1亿元,同比增长39.55%,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3]
2001年至2016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在微电子与光电子领域共获得专利256项、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项。[5]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共获得专利132项、省部级奖励11项。轻型车辆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成套技术已转让3家,累计生产总值超过30亿元。[6]
在有色金属特殊功能材料领域共获得专利563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制定了国家标准10余项。[7]
在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与制备加工领域获得专利230余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励40余项,为中国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发展提供了许多工程化技术和关键材料。[8]
在有色金属选矿冶金技术领域共获得专利18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共20余项。[9]
在有色金属特种装备技术领域获得专利160余项,并获得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为我国冶金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0]
在有色金属分析测试共获得专利16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100余项,制定了分析方法国家标准150余项,行业标准70余项。[11]
折叠 期刊成果
- 《中国稀土学报》(中文版 )
《中国稀土学报》(中文版)《中国稀土学报》(中文版)是中国稀土学会会刊、由中国稀土学会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稀土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稀土学报》分别于2004年,2005年和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2007年连续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12]
2008年、2011年、2014年,《中国稀土学报》中文版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项目组连续三次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12]
2012-2014年,《中国稀土学报》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2015年,《中国稀土学报》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12]
- 《Journal of Rare Earths》(英文版)
《Journal of Rare Earths》(英文版)《Journal of Rare Earths》(英文版)于1990年创刊,由中国稀土学会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稀土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2]
《Journal of Rare Earths》(英文版)2010年SCI影响因子1.086(JCR核心版),2011年SCI影响因子0.901,2012年sci影响因子1.363,2013年影响因子1.342。[12]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2008年3月10 日发布的"关于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检查结果的通报",该刊名列合格期刊的第23名。 该刊已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美国《工程索引》(核心库)、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12]
折叠 荣誉表彰
2010年4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入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
2009年12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首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称号。
2009年4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被授予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2009年3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被授予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二十周年突出贡献奖。
2009年1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评为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7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被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
2007年12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被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批准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3]
折叠 编辑本段 人才培养
折叠 院士专家
折叠 学科建设
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根据2016年11月研究总院官网显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2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5]
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15]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学位级别 |
理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硕士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博士、硕士 |
材料学 | 博士、硕士 | ||
材料加工工程 | 博士、硕士 | ||
冶金工程 | 冶金物理化学 | 博士、硕士 | |
钢铁冶金 | 博士、硕士 | ||
有色金属冶金 | 博士、硕士 | ||
矿业工程 | 矿物加工工程 | 硕士 | |
参考资料:[16] |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1年12月份,有研总院在读研究生共283位,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88位,在读博士研究生95位。[23]
2015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招收博士研究生28名,其中招收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5名,与东北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3名。[17] 根据2016年11月研究总院官网显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在站博士后23人,先后招收博士后30人。[18]
2012年12月8日,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盛典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有研究总院首次派队参赛,并获二等奖。[19]
2012年4月8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2011级研究生们开展了篮球"四院友谊赛",有研究总院2011级篮球队夺"四院友谊赛"冠军。[20]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核心价值
折叠 企业形象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标志由"N、M"字形(代表有色金属新材料)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I"字形(代表科研)组合成标志的视觉中心,N字形结构呈现向上发展的动感,表现出高科技技术产业的发展景象。椭圆表现出科技全球化的趋向,整体造型传达出"以科研为基础,以有色金属新材料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建成技工贸相结合的跨国经营的高科技实体"的办院发展模式。
为传达出科研机构的理性、稳重的风格,中文简体标准字体采用庄重、端正的字体造型。中文简体为"有研总院"标准英文简称为GRINM,是根据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英文全称,选取主要词的首位字母组合而成的,为与中文简称字体保持相近风格,英文标准字体亦采用简洁、庄重的字体风格,局部进行特殊处理,使之成为具有独特识别效果的英文字体图形。[22]
折叠 文化活动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展学习党史、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文化活动 歌咏比赛、学习"七一"讲话主题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举办职工运动,开展"三八"节女工趣味运动竞赛、职工篮球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员工集体婚等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2011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