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12-09 03:12:23

俞庆棠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支望导久是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社会人物|历史人物|文化人物
社会人物|历史人物|文化人物
编辑分类

俞庆棠(1897~1949),字凤岐,著名教育家。原籍江苏太仓,生于上海,后定居无锡。1919年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学成归国后,俞庆棠在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

归国后,俞庆棠历任江苏无锡中学教师、大夏大学教授,还被聘为江苏大学区(后改名为中央大学区)教授兼扩充教育处处长。她筹办创建民众学校,大力推行民众教育,并开展民众教育实验。俞庆棠还亲赴欧洲考察成人教育,结合自身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民众教育理论与方法,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指导、创办了140多所民众学校。1947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育部社会教是育司司长。1949年12月4日,在北京病逝。

著有《民众教育》,译有杜威《思维与教育》(合译)等。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来自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俞庆棠

  • 别名

    民众教育的保姆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897年

  • 逝世日期

    1949年12月4日

  • 毕业院校

    上海务本女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职业

    教育家

  • 主要成就

    创办了140多所民众学校

  • 出生地

    上海

  • 凤岐

目录

境业鲜法尔利 编辑本段 生平

俞庆棠360百科,女,字凤岐,祖籍江苏太仓,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初四日出生于上海,民国11年(1922年)4月,与唐文治长子唐庆治结婚,后定居无锡断须眼功袁花

宣统三年(1911年)在上海务本女学读书,宁机非故参加妇女协赞会,从事妇女工作。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求学时,为学生会主席。五四运动中,带领同学游行演讲,演剧募捐,并创办平民夜校,认为"唤起民众,实为当务之急"。后被选为上海学联代表,出席全国学生联息带零预席会议。

民国8 年秋留学美国,进台来佛亚女子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读。

民国11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归国后,在私立无锡中学等校任教。后任上海大夏大学授。民国16年任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教授兼扩充教育处处长,提出大力推行民众教育的主州风林张。

民国17 年3月,在苏州创办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兼任校团树甲裂绍善因长。下半年,该校迁至无锡,改名为江苏省立民众教育学院,并增设劳农学院。后两院合并,改名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俞庆棠改任教授兼研究实验部主任。她坚持学做结合、走向社会、结合工些第讨国况受农的办学方针,在无锡城郊黄巷、丽新路、江阴巷、高长岸、南门、汉昌路、惠北、北夏等地区创设轮加者细板十间事叶民众教育馆和实验区,并校订《民们犯子革盟阶众读本》,主编《教育与民众》月刊以及《申报》"农村生活丛谈"专栏。

民国21年12月,她发起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创北足路冷境似地切敌存收设河南洛阳、广东花县两个实验区。翌年赴丹麦等欧洲7国考察成人补习教育。回国后,以更大的热情致力于民众教育,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民国24年起,主编《民众抗日救国读本》,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妇女运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偕同教育学院师生迁校桂林。后殖想映负食案冲厂侵只身到汉口,参加难童保育与妇钟就空还先女救济工作。民国27年8月,先后在四川松潘、乐山创办纺织、蚕丝实验区。重庆《新华日报》对此曾作报道

民国28 年3 月,她由重庆回到上海,先后在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和震旦女大等校任教。同时为女青年会编写民众课本,由世界书局出充政级密氧宗答化率资版,稿费全部捐作社会争客尔鲁救济。抗战胜利后,担任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先后兴办108所市立民众学校,并亲自担任上海实验民众学校校长。民国36 年担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翌年又任联合国远东基本教育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同年10月赴美国考察教育。

1949 年5月她应邀回国,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并参加能严记二拿石洋似古望晚开国大典。会后,周恩零序坐与光究二态探适最总理接见了她,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她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由于辛劳过度,不幸于1949年12月4日晚患角细磁倍脑溢血逝世,终年52岁。著有《民众教育》一书。译著有杜威《思维与教学》(与人合译)等。

编辑本段 贡献

在现充刚代教育史中,与人民教育秋未家陶行知同为著名教育家盐权际第井杜威弟子的另一位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在旧中国教育界叱咤风云三十年,是中国民众教育创导群副作风氧帝者、社会教育先驱。

"五·四"运动中崛起的新女性

1919年,"五·四"怒潮卷到上海,当时在圣玛利亚求学并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俞庆棠立刻响应,和各校代表一起集中在海格路(今华山路)复旦公学,组织"上海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决议罢课,组织游行,上街演讲。"六·三"以后,这位瘦小的"闺阁千金",更冲破学校禁令,带领女同学,清早背着竹筒走上街头,边宣传边募捐,鼓动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奔走呼号,忍受劳苦,常在众人之先"。这以后,她又积极参与筹备全国学联,并被选为上海学联代表,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在筹备会议和成立后的评议会上,俞加常仅力内责庆棠总是"侃侃发言,金林印核每能切中肯綮,扼要不烦,态度沉毅而恳挚,为各由磁县校学生代表所折服"。俞庆棠是"五·四"哺育的新女性。

也许是出身教育世家,她对教育独具慧眼。"五·四"前,二十权沉甲烟定报历论出头的她已在校刊《凤藻破考零信不教七早当物程》上发表文章,提出"立国于物竞写现么析剧烈之时代",必须"普及教育"。"五·四"以后,她更认识到"单靠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以"教育唤醒民众"。她决心便通武问迫结烈到"新大陆"去学教育。

1919年8月,益京缺起口磁原俞庆棠典卖了准备结婚用考封功殖坐的金饰,在兄长的资助下赴美留学。她先民快这银龙叫第宣烧后进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社会学和教学学,受业于杜威博士和克伯屈博士界体神民取刚刚民额。她勤奋学习,用两年时间修完大学课程,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士学位。她身在异域,心系祖国;她担任大学中国学生会会长,常和中国留学生议论国事,发表《毋忘山东问题》这样的政论。

俞庆棠虽是杜威的弟子,但并不受杜威的束缚。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单派散意活"曾被西方奉为教育经典,而俞庆棠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却发展了杜威的理论,说:"学校生活不过是生活的一个阶段"、"现行学限引八交积货卫校教育,绝不能代表终身的过程。教育的最大功能,只有将整个生活,继续的予以指导"。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这一新命题。

杰出的社会教育家

1922年4月,俞庆棠和未婚夫唐庆诒(中国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的长子) -起回国,在无锡结婚。婚后,俞庆交亲色并侵协谈航成关轴棠任江苏省第二师范教师和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她执教之初,就发现旧中国教育的弊端:"中国的教育,只顾到一部分学龄儿远己治比游妒溶居另童,踏进学校大门的,在城市都是中产以上的子弟,在乡村大都是地主的子弟。至于劳苦大众和他们的子女,绝大多燃色山又损味张露数被拒于学校大门之外。"于是,这位洋溢着"五·四"精神的人立志要为民众办教育。妇女运动妇女运动

1927年6月,俞庆棠被聘任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中央大学)教授兼扩充教育处处长,受命规划江苏省社会教育事业。她提出大力推行民众教育的主张,说"民众教育是失学的儿童、青印必操年、成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已受基础教育的继续教育和进修",是全民"前进和向上"的教育。俞庆棠表示这是受了孙中山"必须唤起民众"的启示,"遵循总理遗嘱"。

1928年3月,为了培养民众教育师资,她在苏州创立了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亲自拟订学校章程并兼任校长。为了供师生实习研究,冲务他策责问研左她在无锡先后创设民众教育实验区附起刚唱、工人教育实验区、民众图书馆、农民教育馆、民众教育学院等实验单位。在俞庆棠积极规划、统筹组织下,江苏的民众教育一时间声势很大,成效卓千们饭著。至1929年,全省竟办了1341所民众学校,310所民众教育馆,82所农民教育馆。1932年,她联合全国社会教育人员,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有一千余社员,分布于全国21个省、市与欧、美、日本等国,她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在俞庆棠的倡导下,民众教育由江苏省向全国推行,她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各地学生纷纷组团赴南京请愿。事后,当局勒令请愿学生悔过,俞庆棠挺身而出,当着"上峰"的面慷慨陈词:"要求抗日有什么错? 难道要学生甘心做机针化亡国奴? 请愿学生没有什么可悔验夜尼过的,倒是首先要求别人悔过的人应该悔过!"领队郭影秋被捕后,俞庆棠又挺身出面营救,终于使这位革命青年获释。

1935年,北给右苏秋丝切京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12月26日夜,赴南京请愿的上海学生在无锡车站被国民党宪兵扣押。俞庆棠立刻领了一批教育学院的学生带着食物上车站慰问,第二天上午她集合同学大声疾呼:"不能不闻不问了,作为学生应该团结起来,去拯救受难同学!"她一把火,使学生热血沸腾,学生们不顾校方阻挠,从各边门整队出发,冲向被扣押的上海学生住地中南大戏院。社会实践,使她对中国社会的认识较之在象牙塔里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她曾沉痛地说:"民众教育工作者一点一滴的努力,成效是有的,可是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压迫,一点一滴的成就,帝国主义的势力-冲进来,全都完了。我这么多年来工作,感到这是个社会制度问题啊!"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俞庆棠冲破重重障碍。在无锡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追悼会筹备工作,她撰写的挽联:"不做空头文学家,死者是用铁笔铁肩,挑过解放民族的担子;要作真心革命者,活人应拿出赤心赤血,赶走压迫中华的敌人"挂在了鲁迅遗像的两旁。俞庆棠俞庆棠

1936年,俞庆棠率先创设电化教育专修科,并指导师生摄制抗日电影《五十六年痛史》,到各地巡回放映。1938年5月,她应邀参加庐山妇女谈话,结识了邓颖超,她们《开展后方妇女生产工作》的发言,受到邓颖超的好评。

中国社区教育的先驱民众教育的楷模

1945年10月,俞庆棠怀着推进民众教育的满腔热情,担任了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她创办了成百所民众学校。亲自动员附近居民到校学习,在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现为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上午开设儿童班、下午设妇女班,晚上设成人班,共有1700余人。俞庆棠组织师生一边上课,一边建设校园。课余,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唱歌、跳舞、排戏。父子、母子、乃至祖孙同校的情况在这所学校并不稀奇,群众称它是"为我们贫苦大众办的大民校。"1946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参观学校后,赞扬说:"如是学校,在我国属不可多得矣。"俞庆棠像俞庆棠像

在该校师生中,有的是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他们利用推广民众教育的机会,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使这所学校成为培养革命干部和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民主堡垒"。这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惊恐,在国民党上海市参议会竟然提出撤销实验民众学校的议案。俞庆棠在共产党地下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下,团结全校师生进行护校运动,她说:"实验民校是决不允许撤销或改组的,我决不辞职。即使撤销或改组的命令下来,我也不走;除非那些老爷们用警察来把我赶走。"上海市市长吴国桢和教育局长李熙谋邀请俞庆棠吃饭,对她进行威胁利诱,软硬兼施,她绝不屈服,说:"庆棠以身殉校,在所不惜。"由于全校师生坚决斗争,终于保留了这所学校,她被称为"民教之母"。

1947年,俞庆棠出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她办民众教育的成绩蜚声中外,她开发地区教育资源,"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实践和理论,证明她是我国社区教育的先驱。

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1948年,俞庆棠赴美考察基本教育,并再次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1949年5月,她得中华全国妇联电:"外婆祝寿,欢迎你回来参加。"俞庆棠异常兴奋,因为她明白这是中国共产党让自己赶回去出席新政协并参加开国大典。虽然其时她腹瘤手术后体力尚未恢复,但仍然成行。俞庆棠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后,周恩来找她谈话,希望她留在北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她爽快地接受了任命,并表示"愿意加紧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俞庆棠教育思想作品俞庆棠教育思想作品

1949年10月3日,俞庆棠到部任职。她全身心投入工作,认真主持草拟1950年的社会教育规划,准备开展全国规模的社会教育事业。她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症,经常从早晨工作到夜晚。当年12月4日是星期天,她自感必须就医,但白天还是去参加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理监事会议,晚上还和钱俊瑞副部长讨论社会教育问题。10时半就寝,终因辛劳过度,半夜即患脑溢血逝世,终年仅52岁。

俞庆棠逝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教育部向她的遗体告别。董必武陆定一亲自到教育部吊唁。北京、上海、无锡、苏州乃至纽约都为她举行了追悼会。在上海静安区业余大学成立"俞庆棠校长纪念室"。

1985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无锡"俞庆棠先生纪念室"亲笔题词:"纪念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先生"。在上海静安区业余大学校园内建立了"俞庆棠先生塑像纪念碑",在原教育大楼的墙上嵌有雷洁琼副委员长题写的"社区教育基地上海市实验民众学校"的纪念碑匾。雷洁琼题词:"学习俞庆棠先生致力民众教育的献身精神",赵朴初题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民教育事业鞠

躬尽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