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出版信息
折叠 编辑本段 图书简介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分为33章,第1~15章为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了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治疗药物监测、新药的临床研究、药品的注册、审批和管理、特族则期理没并单血常游图殊人群的安全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取社降南呢、药源性疾病与药物警戒、遗传药理学、药物滥用与药物依值项么盾海赖性、药物相互作用等;第16~33章为各论部分,对各系统疾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了阐述,着重阐明了各类药物的体内过程、药帮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证。各章有"学习要延划城规生样改首求"、"学习重点"、"思考题",犯已机使学生理解并消化本章川半立然搞然关字论袁所学的重点内容。后附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本教材可作为医药院校临床药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口腔、检验等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协此跟派额研究生、临床医师、药师、护师、从事药学研究人员以及药厂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折叠 编辑本段 目录
第1章侵蒸限绪论第1节临床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
对象
第2节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3节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一、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
二、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素亲争钱获以维与药物警戒
四、教学与律影式丰座律搞培训
五、临床药理服龙传脱怀给热了般缺矛务
六、技术与咨询服务
第4节临床药理学的研李有确时报西号裂聚推数究内容
一、安全性
厚二、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临床药效学
四、新药的临床试验
第2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第1节概述
第2节药物的跨膜转运及药物
转运体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二、药物转运体
第3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二、分布
三、代谢
四、排泄
第4节药动学的基本原理
一、药动学房室模型
二、生理药动学模型
三、消除速率过程
四、主要的药动学参数
第5节给药方案设计的药动学基础
一、线性动力学给药方案的拟订
二、非先铁裂际线性动力学给药方案的拟订
第3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第1节治疗药物监测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二、血药浓度与药效学的关系
三、治疗药物监测指征及临床应用
四、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用探鸡频怕组附溶散素
五、常用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第2节给药方案
一、稳态一点法
二、多点法
第4章药物效财纸入应动力学第1节药物作用的量板兴花效关系
一、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
二、药物的安全性
三、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
四、时效曲线与血药浓度曲线的关点守核称充都争系
五、构效关系
六、药物蓄积和中区孙越烧异范季叫毒
第2节受体学说
一、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三、受体激动药和受体拮抗药
四、储备受体与沉默受体
五、受体的调节
六、受体与疾病的关系
七、受体学说与临床用药
第3粒唱尔良冲孩裂色跟局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三、环境条件方面的因素
第4节合理用药的原则
目录…………ⅣⅤ…………临床药理学
第5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设计第之程1节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2节新药的临床试验与设计
一、Ⅰ期临床试验
二、Ⅱ期临床试验
三、Ⅲ期临床试验
四、Ⅳ期临床试验
第3节新药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与
设计
一、生物利用度的基础知识
二、单剂量给药的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三、多次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试验
四、多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比较试验
五、生物等效性研究
六、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常用方法
七、生物等效性判定标准
第6章药品注册、审批与管理第1节药品及新药的概念与分类
一、药品、新药的概念
二、药品的注册分类
第2节新药申报培斤晶显输移与审批
一、新药临床研究的申报与审批
二、新厚想较息映号药生产申报与审批
三、新药审评的加速与申报控制
第3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
规范
一、实施GCP的目的
二、GCP的主要内容
第4节基本药物与基本药物政策
一、概念与实施背景
二、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原则与实施
第5节药品的分类管及阿点重句夫犯仍送局束理
一、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
二奏绍刻子意零饭使、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三、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四、非处方药的管理与注意事项
第7章妊娠和哺乳期合理用药第1节妊娠期母体的药代动力学
特点
第氢2节胎盘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一给钟适原如数个环级怕技、胎盘的药物转运功能
二、胎紧氧谓酒必联盘的药物代谢功能
第3节胎儿的药代动力学费王特点
第4节不同妊娠期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第5节妊娠期常用药管物
第6节分娩期临床合理用药
第况房再药剧7节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
第8章新生儿及儿童临床用药第1节新生儿万失步样模备浓只奏财波及儿童对药物反应的
特点
第定西海区刻学除凯官读聚2节新生儿及儿童药代动力学的
特点
一、药物的吸收
二、片高财下派镇阶药物的分布
三、药物的代谢
四、药物的排泄
第3节新生儿终内晚香步单叶浓误女组及儿童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及常用药物
第4节母乳哺养的新促粮歌异都群并生儿用药
第5节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第6节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第9章老年人安全用药第1节概述
第2节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
特点
第3节老年人药效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方面的改变
一、老年人药效动力学方面的改变
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方面度准剧刚议画查谁二侵愿的改变
第4节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
一、药物的选择
二、剂量的选择
三、用药时间的选择
四、饮食的选择
第5节老年人常用治疗药物的
特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二、心血管系统药物
三、内分泌系统药物
四、抗生素及且向劳故接末抗菌药物
第10章食物、特殊嗜好品与事飞目渐坚深鲜临床
用药
第1节食物与临床用药
第2节特殊嗜好品与临床用药
一达单鲁却务课道、吸烟与临床用药
二、饮酒与临床用药
三、饮茶与临床用药
四、咖啡与临床用药
第11章时间药理学与临床合理
用药
第1节时间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与
内容
一、概述
二、褪黑激素
第2节机体昼夜节律性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一、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二、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三、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四、对药物排泄的谈影响
第3节机体昼夜洋兵另庆证配除茶女及板节律性对药效学的
影孩型械指往全头战江维今响
第4节时间药理学的实际应用
一、心血管药物
二、平喘药物
三、糖皮不争威金质激素和胰岛素
四、抗肿瘤药物
五、精神、神经药物
第5节药物毒性的昼夜节律
第12章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
疾才席已留队活谈病与药物警戒
第1节ADR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
一、ADR的定义和分类
讨兴源材妈慢采一十二、ADR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三、ADR因果关系评定
四、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第2节药源性疾病
一、DID的分类
二、DID的诱因
三、DID的治疗原则
第3节药物警戒
一、概述
二、PV与ADR监测
第13章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第1节遗传药理学概述
一、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
二、遗传药理学的起源及发展
三、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第2节遗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双生子研究方法
二、系谱研究
三、群体研究
四、组织与细胞水平研究
五、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3节药物代谢酶多态性与临床合理
用药
一、细胞色素P450药物氧化酶
二、N乙酰基转移酶
三、甲基转移酶
四、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五、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第4节药物转运体多态性与临床
合理用药
一、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
(SLCO1B1)
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
三、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1
(SLC22A1)
四、多药耐药蛋白MDR1(ABCB1)
五、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
(ABCC2)
六、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
七、胆盐外排泵BSEP
第5节血浆药物结合蛋白遗传变异与
临床合理用药
一、人血清类黏蛋白
二、白蛋白
第6节药物作用受体多态性与临床
合理用药
一、β肾上腺素受体
二、α肾上腺素受体
三、阿片受体
四、血管紧张素受体
五、多巴胺受体
六、组胺受体
第7节其他药物作用靶点
一、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三、κras基因
第8节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
一、遗传药理学种族因素的含义
二、药物反应种族差异产生的原因
…………ⅥⅦ…………
第15章药物相互作用第1节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第2节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一、影响吸收的药物相互作用
二、影响分布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影响代谢分布的药物相互作用
四、影响排泄的药物相互作用
五、中草药与化学药的相互作用
第3节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一、相加作用
二、协同作用
三、拮抗作用
第4节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
一、体外筛选法
二、体外代谢数据预测临床代谢性
相互作用
第5节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
原则
第16章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第1节抗重症肌无力药物
一、概述
二、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药物
第2节抗震颤麻痹药物
一、概述
二、抗震颤麻痹的治疗药物
第3节抗癫痫药物
一、癫痫治疗的总则
二、常用抗癫痫药
第4节镇痛药
一、强镇痛药
二、解热镇痛药
第5节抗失眠药物
一、苯二氮类
二、新型催眠药
三、巴比妥类
四、水合氯醛
第6节抗惊厥药物
第17章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第1节概述
第2节抗精神病药物
一、概述
二、抗精神病药物
第3节抗抑郁药
一、概述
二、抗抑郁药物
第4节抗躁狂药
一、概述
二、抗躁狂药物
第5节抗焦虑药
一、概述
二、抗焦虑药物
第18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
用药
第1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
用药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
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
二、强心药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四、血管扩张药
五、β受体阻断药
六、心力衰竭时的给药原则
第2节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一、概述
二、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三、抗高血压药
四、抗高血压药应用的注意事项
五、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第3节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
第5节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用药
一、调节血脂药
二、抗血小板药
第19章休克的临床用药第1节心血管活性药物
一、概述
二、心血管活性药物
第2节休克的激素治疗
一、概述
二、抗休克的激素类治疗药物
第3节休克的代谢治疗
一、概述
二、休克的代谢治疗药物
第4节其他抗休克药物
一、纳洛酮
二、冬眠合剂
四、氧自由基清除剂
五、环氧酶及脂氧酶抑制药
六、钙通道阻滞药
第20章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
临床用药
第1节平喘药
一、β受体激动药
二、茶碱类
三、抗胆碱药
第2节祛痰药
第3节镇咳药
一、中枢性镇咳药
二、外周性镇咳药
第21章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用药第1节胃肠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
二、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用药
三、助消化药
第2节肝胆疾病临床用药
一、病毒性肝炎治疗用药
二、肝炎、肝硬化辅助治疗用药
三、肝性脑病防治用药
四、利胆排石药
第22章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用药第1节肾功能损害时药动学的变化
一、肾功能损害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二、肾功能损害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三、肾功能损害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四、肾功能损害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第2节肾功能损害时的用药问题
一、肾功能损害时的药物选择
二、肾功能损害时给药方案的调整
…………ⅧⅨ…………临床药理学
第23章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第1节治疗贫血的药物
一、概述
二、贫血的治疗药物
第2节促进白细胞增生的药物
第3节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
一、促凝血药
二、抗凝血药
三、抗血小板药
第24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
临床用药
第1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一、概述(糖尿病的分类及治疗
原则)
二、胰岛素
三、口服降血糖药
四、治疗糖尿病的其他用药
第2节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一、甲状腺激素
二、抗甲状腺药
第3节骨质疏松的临床用药
一、概述
二、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第26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第1节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物
动力学
一、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二、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对临床用药的
指导意义
三、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的
关系
第2节治疗药物监测
一、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
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
第3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基本原则
一、致病菌对首选药物敏感原则
二、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不用抗菌
药物原则
三、给药时间、给药方法合理,避免
低剂量,长疗程用药原则
四、关闭或尽量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原则
五、个体化选药,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
原则
六、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卫生资源
浪费的原则
七、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八、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第4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青霉素类
二、头孢菌素类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四、氨基糖苷类
五、四环素类
六、氯霉素类
七、大环内酯类
九、其他抗生素
十、喹诺酮类
十一、合成抗菌药
十二、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十三、抗真菌药
第27章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第1节抗病毒药概述
一、病毒简介
二、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第2节广谱抗病毒药
第3节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三、HIV蛋白酶抑制药
四、AIDS治疗的有关问题
第4节抗流感病毒药
第5节抗疱疹病毒药
第6节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第28章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第1节概述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细胞增殖动力学
三、耐药性机制
四、抗恶性肿瘤药的毒性反应
第2节细胞毒类药物的作用与
应用特点
一、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
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与功能的
药物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四、影响微管蛋白质装配和纺锤丝形成的
药物
第3节激素类药物
第4节肿瘤的生物治疗
第5节常用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给药方法的选择
二、联合用药的选择
第29章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第1节概述
一、炎症反应发病机制
二、免疫反应发病机制
第2节非甾体抗炎免疫药
一、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二、选择性COX抑制药
第3节甾体抗炎免疫药
第4节免疫调节药物
一、免疫抑制药
二、免疫增强药
第30章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第1节变态反应的类型与发生
机制
一、变态反应的类型
二、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2节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抗组胺药
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三、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四、糖皮质激素
五、钙剂
第31章维生素类的合理应用第1节概述
第2节水溶性维生素
第3节脂溶性维生素
第32章药物和毒物中毒的临床急救
用药
第1节药物和毒物中毒解救时的
原则
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四、对症支持治疗
五、应用特效解毒剂
第2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用药
一、抗胆碱药
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3节有机氟类农药中毒的急救
用药
第4节氰化物中毒的急救药物
一、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二、供硫剂
第5节灭鼠剂中毒的急救用药
第6节药物中毒常用解救药物
第33章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第1节细胞因子及重组DNA产品
第2节激素类生物制品
第3节人血液制品
第4节疫苗
一、疫苗概述
二、基因工程疫苗
第5节微生态调节剂
第6节酶激活剂及酶类生物制品
主要参考文献…………Ⅹ中英文索引英中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