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盘龙类是下孔亚纲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目,某些哺乳动物进步性质在盘龙里即有萌芽,下孔亚纲但只是到了进步的兽孔类才迅速发展起来:牙齿开始分化;下颌上的齿骨显著增大;形成次生腭;枕髁两个。进步兽孔类已经非常接近哺乳动物:眼孔周围的前额骨、眶后骨已消失;上下颌间除了原有的爬行类式的方骨--关节骨关节以外又出现了其他辅助关节;四肢出现了肘向后、膝向前和肢体向下的哺乳动物姿势;趾式已成2-3-3-3-3。但是这些动物的脑子仍然很小,头骨也较原始。一般推测恒温现象在下孔类里开始发生。
盘龙目有3个亚目:蛇齿龙亚目;楔齿龙亚目和基龙亚目,如基龙、异齿龙。兽孔目下也有三个亚目:原始的始巨鳄亚目;肉食的兽齿亚目,如犬颌兽和素食的缺齿亚目或异齿亚目,如水龙兽。
下孔类的历史始自石炭纪晚期,繁盛于二叠纪和三叠纪,三叠纪以后渐趋绝灭。中国的兽孔类化石,如肯氏兽、卞氏兽、水龙兽、鄂尔多斯兽等发现于西北、华北、内蒙古、西南的二叠-三叠系和三叠-侏罗系中。
折叠 编辑本段 相关
折叠 本亚纲
(Synapsida)
本亚纲是早期爬行动物的一个类群, 最早出现于石炭纪,在三叠纪绝灭。它们是联接原始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桥梁,其鉴别特征是头骨上有一个颞孔,位于眶后骨和鳞骨接合处之下。它们当中有些类群发育了一些似哺乳动物的特征,如牙齿分异,中耳位置低,肩带有前乌喙骨和乌喙骨等,因此本亚纲又称为似哺乳爬行动物(mammal-like reptiles)。本亚纲的进步成员与哺乳动物很难划分,根据目前的研究,哺乳动物定义为下颌只有一块齿骨,否则便不能归入哺乳动物之中。本亚纲分为两个目:盘龙目和兽孔目。
折叠 盘龙目
(Pelycosauria)
本亚纲中最原始的种类,分布于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蛇齿龙类(Ophiacodonts)即其代表,由此进化,到二叠纪出现了楔齿龙类(Sphenacodonts)和基龙类(Edaphosauria)。
楔齿龙类的Dimetrodon(异齿龙)和基龙类的Edaphosaurus Cope(基龙),它们形态奇异,除牙齿分异外,脊椎的髓棘加长成很长的棘刺,在背部高高扬起,并张以皮膜,形如船帆。对其功能曾有过各种猜测,比较合理的解释认为作调节体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