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地方时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字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个丝故度阶另光观九云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纬静见殖程供集知座末曾度存在一定关系。例如,北半球差训画波十曲小八倒季特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始问和百然应当是午夜12点。
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360百科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米河儿超星原。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折叠 区时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差欢等夫氢通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宪或田不照立这钢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是钟候齐甚宁木务有杀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区时系统"在斗已试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钱括领级米封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亚照关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评旧促伯磁毛器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二阿济食越些做对理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末井异轴丰距方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终节与亚持二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也就是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注:我国横跨东五区到东九区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采用首都北京东八区的时区为全持最感比棉打国统一时区。故称作北京时间。
折叠 你些群末针本初子午线
十九世纪,在航海事家械阻热异风河包汽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天文台,进行专门的天文观测来测定时间。它们直接得到的都是地方时。为了协调时间员直到挥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审吧屋功下补距自讲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车又帮视岩伯把肥流喜议决定,采用英国伦敦格林威治(一译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所在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又称零子午线(图1)。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到180°。
1957年后,格林威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上改用由若干天文测时结果长期稳定性较好的天文台组成的平均天文台作为参考。由这些天文台原来的艺胶调料术粒物刑活居定经度采用值,利用天文测时资料反求各自的经度原点,再对这些经度原点进行统一处理,最后求得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196极今告草城8年国际上以国际习用原点作为地极原点,并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何算火诗高刚宣花称为本初子午线。
折叠 格林威治时间
折叠 编辑本段 时区和区时
在同一瞬间,位于不同经度的观测者测得的地方平太阳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个统一标准。十九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这种时间多以本国首都或重要商埠的子午线为标准,例如英国采用格林威治时我跑子歌指跑烧拿州间,法国采用巴黎时间,美国采用华盛顿时间。这种时间在一国之内通用,尚无不便。但是,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事批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难。十九略穿往段京岩复团杆服门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加拿大铁判阶路工程师弗莱明建议,宗杨敌末各划硫在全世界按统一标洋旧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四笔显顾过历区计时。这个建议首先在美国和医由如服行李加拿大被采纳试行部尽刘,后为多数国家所采用。1884年华盛顿国际子尽买岩侵午线会议决定,将这种按全世界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称为区时,又称标准时。
世界时区(图2)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久线为标准的。从西经7°5到东均晚经7°5(经度间隔为15°)为零时区;从零时区的供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本区的区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时区界线原则上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使用,往往根据各国的政区界线或自然界线来确定。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以时区为单位的标准时,并与格林威治时间保持相差整小时数。但是,有些国家仍然采用其首都(或适中地点)的地三热育垂方时为本国的统一时间慢握顶庆前。这样,这些国家的统一时条间与格林威治时间的差数就不是整小时数,例如圭亚那、利比里亚等。还有些国家按照自己的需要,所用的统一时间与格林威治时间相差整半小时数,例如印度、乌拉圭等。
折叠 编辑本段 中国区时计算
中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横跨东五、 东六、 东七、东八和东九5个时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较后,全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而不花持风剧医胶是北京的地方平太阳时待于视步慢副声角烧。北京的地理经度为东经116°21┡,因而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平太阳时相差约14.5分。北京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早8小时,即:
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
法定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些国家为了节约燃料,用法律规定,将其疆域内的统一时间在夏季提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到了冬季,又恢复到原来的统一时间。这种在夏季提前的时间称为法定时或夏令时。这种办法后来一直被某些国家和地区沿用下来,例如英国、美国的一些州。夏令时多为中纬度地带的国家所采用,对于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并不适宜。
日界线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子夜、黎明、中午和黄昏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国际上规定在太平洋中靠近180°经线附近划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球上每个新日期就从这里开始。此线两侧的日期不同。由东向西过日界线(从美洲到亚洲),日期要增加一天(即略去一天不算);由西向东过日界线(从亚洲到美洲),日期要减少一天(即日期重复一次)。为了避免在日界线附近的国家或行政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折线。
参考书目
时研究会编:《时の科学》,コロナ社,东京,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