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字源演变
形声兼会意字,初为会意字,像手持锯类刑具将人的一只脚割去之形,是刖刑之刖的初文。到了小篆,"大"被易之以"人"旁,原像锯的刑具讹作"我"旁,既作会意偏旁,又兼表字的读音。并用这个形体专门表示由刖足引申出来的"行倾" (行路歪斜)义,本义则另造一从刀月声的形声字"刖"表示。篆文从人,我声,我(锯形兵器)也兼表舞动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俄。俄、刖义既有殊,读音亦渐有别,遂发展为二字。《说文·人部》:"俄,行顷也。从人,我声。"本义为歪头之间,瞬间,须臾。又泛指倾斜。有俯就有仰,故又引申指高昂。
折叠 编辑本段 详细释义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形容词 | 倾侧,不正。 | 《诗·小雅·宾之初筵》:"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晋成公绥《啸赋》:"于时曜灵俄景,流光蒙汜。" 宋王安石《丽泽门》诗:"丽泽门西日未俄,水明沙净卷纤罗。" | 俄景 | |
通"峨"。高耸。 | towering | 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 俄俄 | |
副词 | 短暂的时间,一会儿。 | in a moment;momentarily | 《公羊传·桓公二年》:"至乎地之与人,则不然,俄而可以为其有矣。" 宋洪迈《夷坚甲志·张彦泽遁甲》:"时天色清霁,已有微暑,三人食已,散步僧舍。俄阴云四合,雨下如注,沟壑皆盈。" 《红楼梦》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 俄顷时 |
名词 | 俄罗斯,俄罗斯人。 | Russia | 俄罗斯 | |
俄语。 | Russian | 俄语 | ||
俄罗斯族。 | ||||
俄罗斯联邦的主题民族。 | ||||
姓氏,中国较罕见姓氏。 | 俄这一姓氏,在今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布尔津,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 | |||
(参考资料: ) |
折叠 编辑本段 古籍解释
折叠 说文解字
行顷也。从人我声。《诗》曰:"仄弁之俄。"五何切
折叠 说文解字注
顷也。
各本作行顷。乃妄加行耳。今正。玉篇曰。俄顷、须臾也。广韵曰。俄顷、速也。此今义也。寻今义之所由。以俄顷皆偏侧之意。小有偏侧。为时几何。故因谓倏忽为俄顷。许说其本义。以晐今义。凡读许书当心知其意矣。匕部曰。顷、头不正也。小雅宾之初筵笺云。俄、倾皃。广雅。俄、衺也。皆本义也。若公羊传曰。俄而可以为其有矣。何云。俄者、谓须臾之闲。制得之顷也。此今义也。有假蛾为俄者。如汉书。始为少使。蛾而大幸。如淳曰。蛾、无几之顷也。单言之或曰俄、或曰顷。絫言之曰俄顷。
从人。我声。
五何切。十七部。
诗曰。仄弁之俄。
郑云。俄、倾皃。古顷倾通用。皆谓仄也。今诗仄弁作侧弁。
折叠 康熙字典
《唐韵》五何切。《集韵》《韵会》《正韵》牛何切。$音莪。《说文》:顷也。《广韵》:顷,速也。《关尹子·八筹篇》:鸟兽俄旬旬,俄逃逃。
又与峩同。倾貌。《诗·小雅》:侧弁之俄。《前汉·扬雄传》: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
又《世说新语》:山涛曰:嵆叔夜傀俄若玉山之将颓。
折叠 编辑本段 书法字形
折叠 编辑本段 音韵汇集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等 | 声调 | 四呼 | 韵摄 | |
上古音系 | 俄 | 莪 | 歌 | ||||||||
广韵 | 俄 | 莪 | 五何 | 疑 | 歌 | 歌 | 一等 | 平声 | 开口 | 果 | |
中原音韵 | 俄 | 哦 | 疑 | 歌戈开 | 歌戈 | 阳平 | 开口呼 | ||||
洪武正韵 | 俄 | 莪 | 牛何 | 十四歌 | 歌 | 平声 | |||||
分韵撮要 | 俄 | 鹅 | 我 | 科 | 第二十三科火货 | 阳平 |
(音韵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