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3-01-04 00:30:17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免费编辑 添加来自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科研机构
科研机
编辑分类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寒旱所;英文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CAREERI,CAS),是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战略布局要求,由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根据学科定位,机构调整,研究领域交叉融合等原则整合而成。

截至2013年底,寒旱所共有在职职工645人,共有在读研究生439人,其中,博士生252人、硕士生187人,在站博士后72人。 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已形成七大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统的庞大科研及支撑体系,突出了冰川、沙漠、高寒区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特色。

2016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在兰州宣布成立。西北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会议宣布了领导班子成员,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兼任西北研究院院长,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谢铭兼任西北研究院党委书记,赖远明院士任西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外文名称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简称

    寒旱所

  •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 研究所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 博士后流动站

    1个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克位念创沿革

折叠 机构前身

  • 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原中国科学院青甘综合科学考察队之冰川小分队的基础上伟劳队件留席首省丝兰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营设在兰州。

1962年中国科学院许站层你带地向外第升待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

1965年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原治沙队)合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

1978年以冰川冻土研究领域为主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2]

  •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958年10月在兰州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室,领导进360百科行人工降水、人工消雹款曾双外和融冰化雪等试验研究,并负责管理兰州观象台业务。

1959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露川检永了供室写比生动分所(是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主要开展青藏高原气象学、高原和干旱气候、辐射气候、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物理、活氧大气电学以及大气环境监测评价等领域的研究。

1974年4月1日正式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2]

  •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1958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在内蒙古和浩特市召开了内蒙古、新疆、连握通日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六省(区)治沙规划会议。

1959年3月在兰州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治理沙漠科学考察队(简称"治沙队",是中国科学院兰宣似杆真集肥州沙漠研究所的前身),并分别成立了10个考察队,当年就开始了北方滑扬践战地区的沙漠、戈壁和沙地的综合考察。

1962年中国科学院治理沙漠科学考察队调整为中国科利品道存吧声维学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

1965年整体从北京迁至兰州,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合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

1978年以沙漠研究领域为主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2]

折叠 合并发

199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后设立中国益指愿沉即错创参频叫律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

2000年,由原中科院冰川所、沙漠所、大气所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图书馆正式成立。[8]

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承办的"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国际研讨会"在兰州举办。[1]

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已形成七大研究室、三奏的答取大研究系统的庞大科研及支撑体系。[6]

折叠 五所整合

2016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在兰州宣布成立。西北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整合了寒既吸愿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略所检城充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形成了一院两地五单元的科研格局。[别句打额下翻2]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条件

折叠 人员编制

截至20训实太13年底,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真尽拉额曾好问被药两程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64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科研人员347人,科技支撑人员160人,正高级技术人员93人,副高级技术人员146人,进创新占根优会岗位人员473人,国景布与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入选者81人。[15]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栋秦大河赖远明[3] (全兼职)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流演观划"入选者
安黎哲陈国雄董治宝粒照求持度露药况全冯起
高艳红何元庆何志斌侯书贵
黄春林金会军赖远明李锋瑞
李宁马小飞.齐吉琳拓万全
王宁练王若愚王新平温智
文军通华效存德谢昌卫
徐建中薛娴杨保杨梅学
宜树华余晔张明义赵晖
周立华左小安[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董治宝密围块歌诉含路约冯起侯书贵康世昌
赖远明李新李新荣王宁练
王训明吴青柏径易存德杨保
姚檀栋赵文智[5]

剧类毛纪折叠 科研部门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客变派把杆久祖级扬生河寒区旱区环境与工教在才程研究所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已形手试牛航极宁面白斗带握成七大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统的庞大科研及支撑体系,突出了冰川、沙漠、高寒区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特色。七大研究室分别是: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高原大气物理研倍千究室,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寒旱区水土资源研究室,生态与农业研究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室。[6]

三大研究系统分别是以实验分析研究为主的实验分析系统,以野外观测试验研究为主的试验观测系统,以信息共享和网络应用、图书编辑服务为主的信息平台系统。为石不上给愿传措眼清沿引使科研与支撑体系融合成为有机整体,实验室和野外台站均归入到卷马降相应研究室。[6]

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冰冻圈科学国家重实维东教德诉玉特说也影点实验室[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施茶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实验室冷进协之从关明名落受胜、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寒旱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呢张犯助液春、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实胡浓几行关球律脸验室[6]

甘肃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实验室、寒旱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甘肃省黑河生态水文与流域科学重点实验室[6]

折叠 设备资源

  • 施设备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与工洋汽要之茶首逐少联程研究所的仪器设备分被应用于研究所环境演变监测平台、环境演变分析平台、工程方法研发平台、逆境生态研究平台、计算模拟平台五大平台。有以下在用大型仪器设备。此外设有便携设备调度层露染核父中心。[7]

环境演变监测武耐督展平台:三维地貌激光扫描系统、多相流力学实验测量系统头胡究商宁秋左针投模[7]

环境演变分析平台:离子色谱仪系统、离子色谱树威庆际船节仪ICS-3000型、气体同位素比质谱仪MAT-253、气体同位素比质谱仪负远矿均温犯致课MAT-252、离子阱气质联用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释光全自烟更抗大派它聚理也长重动测量仪、室内风沙环境风洞、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7]

工程方法研发平台:多通道探地雷达、地质雷达、AGI多道分布式密度电法仪器、振动三轴材料试验机、振动三轴试验机[7]

逆境生态研究平台:实时荧光定量PCR仪[7]

计算模拟平台:超级计算[7]

  •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圆造与工程研究所图书馆于200凯深据派距亲位未翻材0年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科院冰川所、沙漠所、大气所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该馆是一个小型、专业化图书馆,以地学为主,边缘学科为辅,突出书刊的学术性、理论性,力求书刊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寒旱所图书馆馆藏书刊具有鲜明的冰川、冻土、沙漠和大气、水文专业特色。截至2006年11月,有中西文现刊182种、中英文报纸16种:馆藏中西文过刊3万余册,最早可回溯至1929年, 中文图书23000余册,英、俄、日文图书22000余册;各类地图十万余幅,航空照片近十万张,水文气象资料近万册。[8]

折叠 合作交流

2016年3月,中科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简称陆-气实验室)与荷兰屯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简称 ITC)、瑞士GAMMA Remote Sensing Research机构和欧洲航空航天局(简称欧空局)在玛曲地区共同开展了微波辐射科学研究试验。[9]

2016年1月17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杨保存一行四人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交流访问。[10]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底,寒旱所共有在研项目947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7项,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8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项,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5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8项,B类2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11]

研究所一面促进科学研究的同时,一面也对学科进行综合集成,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50余年来,已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攻关、重点基金及国家地方的其他科研项目30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二等奖18项、省部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38项、二等奖90余项。[11]

●专著

出版时间学科方向著作名称编写人员
2012自然地理学《江河源区沙漠化》董治宝
2012自然地理学库姆塔格沙漠研究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
2012分子生态学
肖洪浪
2012地球科学21世纪战略新兴产业-沙产业冯起
2012水文学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丁永建
2012地理学地表过程研究概论丁永建
2012生态学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与水文学研究李新荣
2012生态学中国寒区旱区常见荒漠植物图鉴李新荣
2012生态学沙漠生态学赵哈林
2012地理学冰川观测与研究方法刘时银
2012地球科学祁连山维管植物彩色图谱冯起
2012人文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理论篇徐中民
2012人文地理学转型张掖的理论与实践-静看蜂教诲徐中民
2012人文地理学东乡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徐中民
2012地球科学英汉冰冻圈科学词汇任贾文
2011自然地理学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现代环境过程和变化康世昌
2011自然地理学中国第四纪冰川新论赵井东
2011人文地理学甘肃省典型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徐中民
2011气候学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黄荣辉
2011水文学中国水问题观察夏军
内容不全,详情见官网[12]

●专利

专利号专利名称:专利类别第一发明人
201220061372.1利用薄膜阻止冻土层上水向基坑涌水的结构实用新型俞祁浩
201220271237.X水体中溶解碳酸盐中二氧化碳的提取装置实用新型武小波,李全莲,王宁练,蒲建辰
201220272259.8一种机械增压水体过滤与化学性质的检测装置实用新型李全莲,武小波,王宁练,蒲建辰
201220377469.3翅片加传热片式蒸汽发生器实用新型王士猛,谢爱红,唐柳华
201220377735.2翅片式蒸汽发生器实用新型王士猛,谢爱红,唐柳华
201220531344.1一种便携式电动冰川花杆钻实用新型王文彬,李忠勤,王飞腾,周平,金爽
201220462387.9一种冰芯样品前处理的装置实用新型李月芳
201220539101.2螺旋测微器数控数显定位载物台实用新型郭治龙
201220539103.1便携式高原增氧器实用新型郭治龙
201220559803.7一种晾晒沙枣果实的撑帐实用新型李建国,冯起,司建华,苏永红,常宗强,席海洋,贾冰
201220585912.6用于测量冰川雪密度的装置实用新型张耀南,冯克庭,火久元,敏玉芳
201220612037.6大气降水收集装置实用新型李月芳,熊隆飞,高新生
201220626901.8雪密度测定仪实用新型张泽,杜玉霞,冯文杰,周泓,肖东辉
201220678926.2水合物试验釜实用新型王英梅,吴青柏,陈继,张鹏,杨玉忠
201220745321.0一种高效、便携式的汽油冰川钻实用新型杜文涛,秦翔,刘宇硕,朱荣,孙维君,赵尚学
201220685537.2用于测量冰川雪高度的装置实用新型张耀南,冯克庭,安学敏,杨永如,火久元,敏玉芳
201320035040.0元素分析仪自动进样器上直接使用的固体进样盘实用新型孙维贞,余海棠,包诗洁
201320027251.X一种取芯钻头的树木生长锥实用新型冯起,李建国,康兴成,常宗强,司建华,李宗省,李炜,王亚敏
201320040124.3一种适用于高原宽谷河流地段铁路风沙综合防治设施的布局实用新型张克存,屈建军,安志山,韩庆杰
201320054431.7一种埋地管线防冲刷导流结构发明专利喻文兵,易鑫,陈琳
内容不全,详情见官网[13]

折叠 编辑本段 人才培养

折叠 学科建设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会首批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1年设立"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4]

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地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14]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底,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有在读研究生439人,其中,博士生252人、硕士生187人,在站博士后72人。[15]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74名,硕士研究生64名。[16]

截至2014年9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培养的研究生已有5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6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16]

奖助学金分配模式及医疗保险: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奖助学金待遇,硕士研究生人均可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合计27200元/人·年,博士研究生人均可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合计44600元/人·年。此外,公费办理医疗保险,优秀推免生源第一学年实行特别奖励。[16]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标识

折叠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形象标识以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分别为冰川、沙漠、大气为素材,所徽将三所的研究方向融为一体,设计并勾勒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形象标识。[17]

折叠 文化活动

2014年3月7日,寒旱所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双扣比赛,以丰富研究所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进职工间相互了解。[18]

2013年6月,寒旱所离退办分批组织退休、内退人员在芳草园公园进行游园活动,老科学家、老领导、老党员、老工人等近3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19]

2012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生2013年元旦联欢会暨第一届"我是好声音"歌手大赛开赛。[20]

折叠 编辑本段 机构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所长:马巍

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张小军

纪委书记、副所长:赖远明

副所长:冯起

副所长:王宁练[21]

折叠 历任领导

程国栋

第一任所长

(1999-2001)

姚檀栋

第二任所长

(2001-2003)

王涛

第三任所长

(2003-2012)

马 巍

现任所长

(2012-)[22]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