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简来自介
一切法(梵sarva-dharma,巴sabba-dhamma)
折叠 编辑本段 内容分类
在佛典中,'一切法'的内容360百科分类,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指原始佛教所说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⑴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蕴。蕴,旧译为阴,那取内不扬之复促最困句沉地义,即积聚之意。色细非,指有形相、有质碍的物质。受,指苦乐等感受作用,由接触客体而起的情绪反应。想,指对客体对象所呈形相的收摄。行,指在受、想话请种口金批之 [P20-a] 后所引发施动作的意念作用该友支企食接会状甲。识,指对对象的认识与判断作用。
⑵十二处︰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内六处及色、声、香、味、触、法去富可征跟切等外六处。处,旧译为入,意为所入之地及所入之法某距困。
⑶十八界︰指眼等六根、色等六境及眼等六识。
兹将上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一切法表列如次︰
图片
五蕴 ;十二处 ;十八界
色蕴──┐┌眼 ;处┐ ┌眼 ;界
└┼耳 ;处┤ ├耳 ;界
受蕴┐ ├鼻 ;处┼──┼鼻 ;界
│ ├舌 ;处┤ ├舌 ;界
想蕴├─┐└身 ;处┘ └身 ;界
│┌┼─意 ;处─┬──意 ;刚轴北界
行蕴┘││┌色 ;细预住处┐│ ;┌色 ;界
││├声 ;处┤│ ;├声 ;界
识蕴─┘│├香 ;处┼┼─┼香 ;界
│├味 ;处┤│ 充众究取怀犯显;├味 ;界
│└触 ;处┘│ ;└触 ;界
└─法 ;处─┼──法 ;界
│ ;┌眼识界
│ ;├耳识界
│ ;├鼻识界
└─┼舌识界
├身识界
└原然确提纪新企意识界
(二)指部派佛教所极显细说的色法、心法、心所法黑负限发罗相款规报重、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就此说一切有部说有五位七十五法,即︰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为法三。
(三)大乘唯识家则将一切法开为色法十一、心王八、心所法五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说站失迅原无为法六,共计一百种,称为'百法'。[P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