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叶莺叶莺,女,一位姓“叶赫那拉”的满族女子。父亲是满族人,母亲是汉族人。194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文学及国际关系学士学位。
叶莺1岁时跟随父亲去了台湾。大学毕业后,叶莺作为记者,采访过多国政要。
大学期间,叶莺就已经在台湾、日本的电台和电视台担任记者。毕业后,叶莺被一家广播公司录用,实现了她的记者之梦。
1982年,叶莺加入美国商务部,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成为美国政府中第一位担任该职的女性。
1997年,叶莺告别外交官生涯,出任柯达全球副总裁,历经12年商海浮沉,被誉为“柯达女神”。
2009年5月,叶莺再一次华丽转身,出任美国纳尔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
2011年6月22日,纳尔科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即将离职,有可能从事慈善事业。
折叠 编辑本段 简历
1982年加入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香港担任商务领事,在台北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
1995年出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
1997年加入柯达,担任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是柯达项目三个核心成员之一。
1999年3月,叶莺被任命为柯达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
2001年1月叶莺被任命为柯达大中华区副主席。
2002年5月9日她被任命为柯达全球副总裁。
2003年被选为中国十大科技影响力人物,中国十大财经新锐、中国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女性及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商女企业家。
2004年6月11日叶女士被选举为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2005年11月1日,她升任为柯达北亚区主席,继续任柯达全球副总裁。
2006年4月她加入ABVolvo董事会。
2009年离职柯达,加盟纳尔科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
2011年6月22日,纳尔科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即将离职,有可能从事慈善事业。
折叠 编辑本段 职业生涯
加盟柯达之前,叶莺曾经在美国政府外交部门服务十七年,成绩卓著,先后任职于缅甸、广州、香港、台湾和北京。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
叶莺多次获得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的奖励,以表彰其对于促进多边经贸关系所做的贡献。叶莺在大学求学期间就是台湾和日本著名的电台和电视记者。
七十年代初期,叶莺加入美国政府,先后担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七十年代后期,她重返新闻界,先后供职于新加坡的海峡时报集团和纽约的全国广播公司。1980年离开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后,她到华盛顿特区为多家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1982年,叶莺加入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和香港担任商务领事,在台北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随后出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直至于1997年加入柯达公司。
1997年加入柯达公司,担任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她负责管理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柯达大中华区的对外事务及媒体和公共关系。她是柯达项目核心谈判小组三个成员之一。通过谈判,柯达成功地获准在华投资十二亿美元建立感光材料生产基地,该项目被誉为“柯达模式”。她在柯达在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99年3月,叶莺被任命为柯达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随后,叶莺于2001年1月被任命为柯达大中华区副主席,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业务。
2002年5月9日被伊士曼柯达公司董事会任命为全球副总裁。与此同时,她继续担任亚太区对外事务部总经理和大中华区副主席。
叶莺曾经一手创立了柯达“中国模式”,曾在柯达工作了12年。
2009年5月4日,叶莺在北京正式宣布加盟纳尔科公司。出任该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
2011年6月22日,纳尔科主席、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方华德(ErikFyrwald)在写给公司员工的信中称,“我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女士已决定于7月1日离开纳尔科寻求其他发展机会,包括在中国从事慈善事业。”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轶事
折叠 九八协议
1994年,基于挽救业绩下滑的伊斯曼柯达公司CEO裴学德在杭州求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时,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动议:柯达出资不少于10亿美元,整体收购中国感光行业。
裴学德的这个动议,与政府对国营企业改造的想法相契合,双方与合作商有着高度的共识。但是,要想顺利完成收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柯达为合资问题与中国方面苦苦谈判3年却始终没有突破。
叶莺,这位外交官中的公关策划大师,无疑是帮助柯达走出困境的最佳人选。叶莺的出现使得陷入僵局的谈判出现了转机。1997年中央政府为柯达的合资项目专门成立中央协调小组,由“两委三部”的政府官员组成;同时,受柯达委托,由外经贸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撰写的“柯达全行业合资”模式的研究报告,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政界、学界对这种模式的疑虑。
1998年,叶莺主导签订了“98协议”:除乐凯以外,柯达完成了6家感光企业的收购谈判。“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寻找共同点。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叶莺这样解释自己的谈判技巧。不过,某种程度上,叶莺15年的外交官生涯也为其铸就生活打下了基础。她的车牌为“使0004”的座驾能自如出入包括中南海在内的中央各大机构。
2003年,同样是在叶莺的运筹帷幄下,最后一家独立的感光企业——乐凯,也与柯达联姻,柯达以1亿美元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股份。凭借这一联姻,两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国内胶卷份额的70%以上,原来的中国市场龙头老大——日本富士胶卷被边缘化。
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洋进’机会的成功把握以及政府关系的成功运作,让叶莺在柯达扶摇直上。
折叠 色彩大师
折叠 编辑本段 荣誉奖项
她曾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曾作为华裔女性第一个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的岗位上。
2003年,叶莺被选为中国十大科技影响力人物,中国十大财经新锐、中国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女性及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商女企业家。
2011年4月28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1(第三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荣获2011年30位年度商界木兰。
折叠 人物语录
1、柯达不是我夏日最后的一朵玫瑰。
2、我认为对我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我是叶莺。不管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我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一切是不能否认的。
3、只有走在最前沿,你才有机会撞上岩石,激起浪花。我就想做那第一朵拍在岩石上的浪花,因为美丽,所以精彩。”
4、爱情无论对于男人或女人,都是生命中非常重要,非常美好的。爱情对于我,先是爱自己,自己爱自己,找回自己,然后才能在爱情当中找到适当的位置。
5、不是我故意要有个性。我是一个执着的人,我从来不会因为外面的水太热或太冷,就变软或变硬,我从来不愿意失去自我,否则就白活一辈子。
6、我很忙,但我决不把工作带回家。另外,我一向认为,专心工作的人才可以专心玩,专心享受!忙不等于没有了一切。
7、“这夏日里,带着满手余香,我将继续追寻我的下一枝玫瑰。”
8、“我的裙子很短,我的鞋跟很高,我的衣着色彩艳丽。我不会改变自己。”
9、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真正的财富,是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脚印,而这个脚印是用心踩出来的,所以有一颗不死的心是最大的财富。
10、其实我只是好奇,对未知领域好奇而已。金钱、名利、成功、失败等等这些都是身外物,我随时都可以放弃,根本不权衡,所以比别人更多机会。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我的裙子很短,我的鞋跟很高,从入行那一天我就是这样,我不会改变自己。”叶莺,一位在记者、外交官和跨国公司高层之间游刃有余的女性,在自己梦想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演绎着绚丽的人生。
叶莺获得由全国妇联和东方卫视等主办的“2009年度非凡女人”大奖时,复旦大学教授、耶鲁大学博士蒋昌建先生把她比喻为“高贵博爱之花”郁金香,并在推荐词中写道:“她的人生是一出精彩的大戏,女主角用一次次华丽的转身,呼应着大时代的纵横捭阖、历史风云;她的人生又是一段变化无常的梦,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忽里忽外间,她穿越古今、勾连中西、遍尝百味后却又怅惘今夕何夕;她的人生还是一段不可捉摸的谜,她一次次达到人所羡慕的高峰,又一次次主动放弃。”
折叠 编辑本段 叶莺人生
叶莺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注定精彩,“我有一颗不死的心。”做记者,她是美国新闻界的名记;做外交官,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做企业家,她是柯达第一位华人全球副总裁。叶莺与梦起舞,三个互不搭界的职业,被叶莺演绎得精彩纷呈,有滋有味,实现了叶莺激情人生的三级跳。
折叠 与梦起舞从记者到外交官
“小时候,我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做舞蹈家,因为训练太苦而放弃。第二个是记者,第三个是外交官。”
叶莺初中时的理想是做记者,可以接触不同的人,后来在一家广播公司实现了梦想。“做现场报道时,我从来不用稿子,因为有了稿子就会失去思考。”
“1979年,我作为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女记者代表美国三大电视网出色完成了对邓小平访问美国的报道任务。邓小平的去世,使我心中有一份难以抹去的哀伤,18年前那份发自心底的激动丝毫不减。我仿佛依然能感受到与邓小平第一次握手时的心情,一双有力的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大国领袖非凡的自信。
“在采访中,我认识了许多外交界人物,从此迈出人生的第二步:加入美国国务院,做了一名外交官,成为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
叶莺的个性来自于家庭,才两个月大的时候,母亲便离她而去,父亲没有再娶,和女儿相依为命。初中时,上家政课要学习刺绣,叶莺不会绣花,只好绣了四个字“自强不息”。13岁,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开始学习跳伞。“我从小就没惧怕过什么,父亲是位军人,他告诉我,上战场最忌讳的就是害怕。不畏惧,这场仗你就赢了百分之五十。”这一精神在叶莺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折叠 打动叶莺选择柯达
“为了心目中最美的一刻,我曾背着相机,只身来到美国印第安人居住的山洞中,一等就是一夜。可惜我的道行不够,没能抓住红日喷薄而出、与圆形洞口重合的一刻。那时候叶莺,我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柯达。”
“莺,你过来吧。”柯达前总裁乔治·费舍尔的呼唤,打动了叶莺,夏日的玫瑰开始绽放。
“柯达很性感,很有吸引力,这团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烧。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故事吸引了我,他的英文名字是EastMan,‘东方人’的意思。他虽出身贫寒,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人生的追求。早在1927年,乔治作为旅行家来到上海,并在那组建了柯达销售公司。Kodak是乔治自己发明的,他知道这个词在好几种语言中发音相同,而且这个名字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他母亲的名字是以‘K’起头的,Kodak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都是‘K’。
“柯达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需要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柯达不仅是一个品牌、一个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这个文化跟随着人生道路的每一天,跟随着每一天生活里的每一个精彩的时刻。我选择了柯达,讲述着柯达美丽的故事,听故事的人感动着,与我一起走到柯达的今天。”
叶莺喜欢追求新的挑战,事业的三级跳没有终结。她称,“柯达不是我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折叠 声名鹊起上演98协议
叶莺一进入柯达就上演了一场“98协议”的精彩好戏,因此,声名大噪。
1997年元旦,叶莺加盟柯达。当时中国的感光业,正值水深火热之中。中国感光行业支柱企业辽阳辽源、保定乐凯、汕头公元等7家企业陷入崩溃边缘,负债和亏损累计近百亿元。如果有人收购,再好不过。但利益如何分配,柯达与中方企业谈判陷入僵局,一谈就是3年多,直到叶莺出现在谈判桌前。一年后,“98协议”浮出水面。
有分析称,“98协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关定乾坤”,而公关的成功,则在于柯达找到了深谙中国政经精髓和西方需要的叶莺,而叶莺在“98协议”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桥梁作用。
协议确定了“除乐凯之外的国内6家感光企业的命运: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与柯达合资,上海、天津、辽阳3家企业在合资公司3年基建期内不与其他任何外商合资,柯达为此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之后,柯达成功获准在华投资12亿美元建立感光材料生产基地,将老对手富士关在中国大门之外整整3年,让柯达尽享垄断之利。
“柯达和中国企业的合作不是结婚,因为结婚后会离婚。我们是结义,是为了共同目标和价值观而结拜成的兄弟姐妹。”叶莺在柯达中国如鱼得水,之后又完成了与乐凯的合作。
这时,摧垮柯达胶卷王国的风暴正悄悄从欧美向中国刮来。
如果说,2003年以前,柯达对叶莺来讲是艳丽玫瑰与浪漫激情,现在的柯达对叶莺来讲就是狂风暴雨和黎明前的黑暗,叶莺无可避免地被卷进“数码风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