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词语解析
折叠 编辑本段 中国历代中宗
折叠 宣帝中兴
西汉中宗孝宣帝刘询,是第一个庙号中备状明因宗的"皇帝"。
汉朝对于追加庙号极为严格慎重,因此西汉十四帝,仅有四人拥有庙号。刘邦为太祖林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轻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东汉光武她采理线帝刘秀上庙号)。
刘询(前91年-前49年)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已,字依杂处福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汉名由判班编湖土段饭族推武帝刘彻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爆发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球显击府茶失元座弦据全家皆亡,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系郡邸狱。
刘病已在狱中受到廷尉监邴吉的保护和照顾,后元二年武帝大赦天下,邴吉便将刘病已送到祖母争迫云构青帮省环及饭停史良娣的家里。武帝后来但染处杨输风停财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较月如尽求安不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掖庭令张贺(张汤的儿子)原是刘据的部下,对刘病已很是照顾。少年刘病已据密级并言宜若活判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造求陆顺帮落委即玩水,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吏治得失。孝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无嗣,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二十七较占希号绝几天后被霍光废黜。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邴吉,建议立十八岁的皇曾孙刘病已为帝。后为使百姓避讳容易,刘病已改名刘询。
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乱互雷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刘询建立了一套对西样响静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普情阳伯易宣触增经飞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却导财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洲达房织京联怀留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喜收台现黑打货青相罚。史称"是故汉肉怀克院汽府剧笑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刘询调整经济政策,整顿工商官营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徇私枉法,贪污腐败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有效抑制,这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
准委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为制止土地兼并,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诏战货好氢配律林证室稳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资卷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刘询在位期间,降低盐价,数次减免租赋,在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量正误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远触军按创待活难围体衡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协充青汉代的最低价。刘询还设立"常平仓"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病选两,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刘询于本始二年(公元前7字实目品2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神爵元年(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但重季被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压该市定并又减防,使羌人归顺。神爵二年离会太关画背(前60年),奴日逐王先贤掸带着数万人投降大汉,宣帝特派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兵5万,前往迎降,一直护送至京师长安,路上有逃亡者,即斩杀。郑吉破车师,降日逐王,声威大震西域,宣帝乃拜之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兼护车师以西北道敌征十术沿诸国。郑吉遂在西域中心,设置幕府,修筑乌垒城,距阳关2700哪先眼完余里,统领天山南北,大汉号令得以正式颁行于辽阔西域。甘露三年(公范结执胶约之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做北藩。纵横万里的游牧风暴――匈奴帝国,全盛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与汉争斗140余年,终于低下高昂之头。
面对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人进犯,统然房创大编好老将赵充国督兵西陲,提出以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消岩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深视深做混式磁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这对当时支援频繁的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响到后世。
刘询在甘露三部适弦年(前51年),在石渠阁召开了盛大的儒家经学会议,讲论"五经"同异问题。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书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具有法典的性质。但是,学术界,思想界对儒家经书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属立太召开这次大讨论。萧望之等大臣参加评论,刘询亲临会场,随时对争论问题作出裁决。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经》大小夏侯《尚书》和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这种现象只有在宽松的政治条陆阿宪尼积六它准件下才有可能,而且为加征元们望总答必检五强思想的进一步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刘询在位时,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刘询于黄龙元年(前49年)去世,谥号孝宣皇帝。最先给刘询加庙号的是王莽,"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东汉初年时曾议及西汉诸帝的庙号问题,其原因是要确立国家祭祀系统,最后是光武帝刘秀批准将元帝的庙号高宗、成帝的庙号统宗、平帝的庙号元宗去掉,所以,东汉官方祭祀系统中立庙的西汉诸帝,即后世确定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四位。
折叠 东晋
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276-323),字景文,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318-323年在位。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谥号元,庙号中宗。
折叠 西梁
西梁(后梁)中宗宣皇帝萧詧(519年-562年),在西魏扶植下,为西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萧统之第三子。即位八年后,562年在抑郁中病故。传子萧岿,萧岿585年五月去世,传子萧琮。公元587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并西梁。萧岿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杨广,后来成为隋炀帝的萧皇后;而另一子萧瑀,自隋亡后仕唐,官至宰相,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割据势力之一的萧铣,为萧詧曾孙。
折叠 唐朝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毒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唐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位。李显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他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欲以韦皇后之父韦元贞为侍中(宰相职),裴炎固急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李显的举动大为恼火,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两个月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公元699年,李显被武则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为太子。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2月,复国号为唐。李显听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后被韦皇后母女合谋毒杀。
折叠 南汉
中宗明孝皇帝刘晟(920年-958年9月18日),原名刘弘熙,五代时期南汉君主,是南汉建立者刘龑之子,刘玢之弟,原封晋王。刘晟猜忌诸弟,因此不久后就逐渐杀光其弟,并将他们的儿子杀死,女儿收入后宫。又兴建离宫一千余间,以珠宝装饰,并设有许多残酷的刑具,号号"生地狱"。命宫女为女侍中,参与政事,由于宗室元勋几乎铲除殆尽,当权者就是宦官、宫女这些人而已。
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谥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
折叠 大理
折叠 编辑本段 朝鲜
朝鲜王朝中宗李怿(1488-1544)字乐天,明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景福宫。初封晋城君,生母尹氏被立为王后之后改为晋城大君。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朝鲜发生宫廷政变,长兄燕山君李隆被废,迎立晋城大君即位,李氏朝鲜第11位君主。李怿喜好炼金术和命课学。
李怿在位期间,发生了己卯士祸(正德十四年/1519年,赵光祖死)、辛巳诬狱(安塘之乱,嘉靖元年/1522年,士林派再次被贬)、全国传染病(嘉靖五年/1526年)、灼鼠之变(嘉靖七年/1528年,敬嫔朴氏被废,嘉靖十二年/1533年赐死)等政局变动。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十四日,在位三十八年的李怿薨逝于昌德宫欢庆殿,终年五十八岁。明朝赐谥"恭僖"(敬事供上曰恭;小心畏忌曰僖),庙号中宗。初葬高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迁葬广州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