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德安县德安县历史悠久。夏禹治水,"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敷浅原即今之德安县。
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亦曾属吴地,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俗叫楚尾吴头。秦属九江郡。
江州理寻阳,春秋时属楚。吴地,斗牛分野,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大江自西来,流入江南安庆府宿松县界,南岸为江西九江府德化县界,楚地止此,从此入吴境。战国时,其地为吴楚分。战国属楚。秦为九江郡。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王翦灭楚、虏王负刍,翌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今江右皆称九江郡。
按明周振创修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楚灭越,尽取故吴地,以为属楚之证。载在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尽取吴故地,东至浙江。所谓故地者应是姑苏等地至九江等郡,春秋时已半属楚,不自灭越之后始也。
德安在春秋时,属吴属楚的具体时间不甚详细,但战国时属楚是无疑的。
西汉在敷浅原建历陵县,属豫章郡,东汉仍其名。
德安县汉高祖置豫章郡,辖历陵、南昌、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历陵有傅易山,傅易川,古文以为敷浅原。王莽篡汉,改历陵县为蒲亭。莽灭,东汉复历陵县。豫章郡辖历陵、南昌、柴桑、艾等十八县和两个侯国。
三国时历陵县,属鄱阳郡。孙权于建安十五年(210),分豫章郡为鄱阳郡,历陵县属焉。领彭泽太守,以历陵、彭泽、柴桑为奉邑。
晋时历陵县,属鄱阳郡。鄱阳郡辖历陵、鄱阳、余汗等八县。南朝 历陵县改柴桑县,属浔阳路。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郡国有历陵县。南朝·宋元嘉元年(424),有历陵县入柴桑县。浔有历陵县入柴桑县。隋开皇间[581-600]并历陵入柴桑县。此前后矛盾。)
隋朝时柴桑县改浔阳县,再改彭蠡县,再改彭城县,再改湓城县,属九江郡。九江郡辖湓城、彭泽二县。湓城旧曰柴桑县。隋开皇九年(589),废柴桑县立浔阳县。十九年(599),改浔阳县为彭蠡县。大业二年(606),改彭蠡县为彭城县,寻废彭城县为湓城县。
唐代时湓城县改楚城县,再改浔阳县,再改蒲塘驿,蒲塘场,属江州。武德四年(621),置江州郡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五年,分湓城县置楚城县。八年,又废楚城县入浔阳县。武德八年(625),又以历陵故址立蒲塘场。贞元中(785-805),刺史韦沆,以蒲塘驿去州运,权割三乡为两税场,曰蒲塘场,寻废。咸通五年(864),刺史李章,复置蒲塘场。咸通三年还浔阳,四年复为场。
五代时德安县,属江州路。吴杨溥乾贞元年即顺义七年(927),升蒲塘场为德安县,南唐仍其名。《文献通考》:南唐德安县有石鼓山、敷阳水。宋 德安县,属江州路。 江州,浔阳路,开宝八年(975),降为军事,大观元年(1107),升为望郡。旧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安抚、制置使,以江、池、饶、信为江州路。绍兴元年(1131),复为二路,本路置安抚大使。嘉熙四年(1240),为制置副使司治所。咸淳四年(1268),移制置司黄州。十年还旧治。县五:德化(唐浔阳县,南唐改)、德安、瑞昌、湖口、彭泽。监一:广宁(铸铜钱)。《元丰九域志》卷六,德安"(江)州西南九十四里,四乡一镇,有傅阳山,敷浅水"。 元时德安县,属江州路。江州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明时德安县,属九江府。九江府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清时德安县,属九江府。九江府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德安县花木中华民国 德安县,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又改第五行政区,又改第九行政专区。
民国元年(1912)冬,全省废旧制,立十三府,德安县属九江府。民国三年(1914),全省划为四道,德安属浔阳道。民国十五年(1926)废四道,各县直属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专区,德安县属第四行政专区,专员公署一度驻德安县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省缩改为八个行政专区,德安县属第五行政专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全省增为十一个行政专区,将第五行政专区之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划为第九行政专区,专员公署抗日时驻德安岷山。抗战胜利后仍为第九行政专区,至解放前夕。
1949年德安县,属九江专区,又改九江市。
1949年解放后,全省分设南昌、九江、乐平、上饶、抚州、袁州、赣州、吉安、瑞金等九个专区,德安属九江专区。1952年,全省撤销三个专区,九江未变动,德安仍属九江地区。1983年,九江地区和九江市机关合作,取消九江地区名称,以市辖县,德安县属九江。[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200-600米左右,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米。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米,为德安县泾流分口处。
德安县低山面积约169.1平方公里,占德安县总面积19.6%,丘陵地区面积约为558.4平方公里;占德安县总面积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面积约135.5平方公里,占德安县总面积的15.7%。
折叠 水文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市南义乡湖炎洞,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3公里,境内79.7公里,流域面积863.0平方公里,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公顷。
折叠 气候
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特征是,温暖温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3]
气温:年平均所温16.8℃,1月最冷,平均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1.2℃,7月最热,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40.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常16℃-20℃的双季稻生长期约180天,此间活动积温,中部、东南部丘陵平原区为4100℃-4600℃,西北低山区为℃3550℃-4099℃,年平均无霖期248天,最长为281天,最短只有214天,可见本县热量资源丰富,除少数两个低山区的乡外,均有利双季稻棉花和喜温的亚热带林木生长。
日照: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8.06千卡/平方厘米,日辐射总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14.06千卡/平方厘米,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5.7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78.6小时,日照率43%,作物生长旺盛的4-6月平均日照183.5小时,7-8月平均日照达249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1354.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为131-146天,县域内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不大,但年际、年内间变幅较大,因而易发生旱涝灾害,雨量集中在4-6月,达613.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46.2%,10-12月降水量最少为150毫米,占年降水量11%。
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春寒、小满寒、寒露汛、冻害、大风、冰雹等,对农业危害最大的是伏旱、秋旱和4-6月的洪涝灾害。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西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德安县是长江中下游得要成矿带中令人瞻目的区段之一。区内矿产丰富,品种齐全,已发现矿产地六十余处,主要有铝、锑、金、银、铅锌、铜、铁、石申、萤石、重晶石、煤、磷、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二十余种矿产。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德安县总人口为17.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4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0万人,占51.7%;女性为8.4万人,占48.3%;全县人口出生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5.2‰。
德安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的情况在县志上没有记载。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辖区内除汉族之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截止到2002年底德安县有少数民族人口400余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畲族,共228人。畲族主要公布在邹桥乡石门村161人,车桥镇义门村67人,均是1969年由浙江新安江移民到此。其次是回族,主要居住在县城一带。[4]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2015年德安县实现生产总值70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1.08亿元,增长2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7亿元,增长3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5亿元,增长26.4%;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增长13%。
折叠 第一产业
2015年传统农业稳步增长。战胜了持续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粮油获得丰收,确保了农业生产稳定。蛋鸡、葡萄、早熟梨、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产业稳步推进。思味特食品、福康食品等5个亿元以上农业项目签约落户,平兴农业、袁家山实业等5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认定,申报爵士鹰、御葛园等6个江西省著名商标获得通过。乡镇财力逐渐壮大,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59亿元,占全县比重32.4%。13个乡镇财政收入全部实现过千万元,其中超3000万元5个,超5000万元2个。争取支农项目资金1259.4万元,发放惠农补贴1265.8万元。
折叠 第二产业
2015年,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运行提速增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75亿元,增长36.3%;工业增加值完成54.3亿元,增长16%;实现利税22.1亿元,增长20.7%;工业用电量3.1亿度,增长19.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92家,其中63家总产值过亿元。招商引资提质增量。全县新引进工业项目32个,其中节能产品生产线等亿元以上项目20个,陶瓷汽车刹车片等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开工固投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其中阳川科技、天立环保矿业等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全年引进内资39.5亿元,增长19.1%;利用外资7725万美元,增长8.2%;出口创汇1.7亿美元,增长29%。工业园扩区升格。县工业园管委会升格为副处级。工业园七期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园区规模扩大1.5平方公里。全面启动德安丰林新区建设,一园三区发展新模式得到市委充分肯定。新签约入园企业29家,园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55亿元,增长34%
折叠 第三产业
商贸物流活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增长9%。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17%。旅游产业发展。九仙岭森林宾馆、雅悦酒店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旅游综合收入7930万元,接待游客14.9万人次,分别增长15.2%和21.8%。金融规模壮大。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亿元,贷款余额32亿元。在全市率先启动财园信贷通业务,发放贷款9400万元。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
2014年末,德安县共有普通中学13所;小学10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54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53人,在校生7519人,毕业生2256人;小学专任教师630人,在校学生14501人,毕业生16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5]
折叠 文化
2014年末,德安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52千册; 博物馆1个;体育场5个;电视台1座,有城镇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1万户,人口覆盖率98%。年末乡镇 综合文化站13个,年末全县共建成农家书屋90个,其中更新改造24个。
折叠 医疗
2014年末,德安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不含个 体机构),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数689张,其中:医院530张,乡镇卫生院134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1个;各类卫 生技术人员830人,比上年增加67人。其中:执业医生249人,注册护士362人。
折叠 交通
德安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京九大动脉、昌九城际铁路、福银高速公路、105国道寄城而过、306国道穿越西北部的车桥镇。县城距南昌机场65公里、距九江机场25公里、距九江港口48公里,福银高速将德安县城与两场一港连成一线。改革开放以来,县里交通发展迅速,德白公路、林白公路纵贯城乡,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升级,村级水泥路面改造正在全面启动并加紧实施中,德安已经形成了对外四通八达、对内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德安县德安八景
德安历史上有著名的"八景":义峰耸翠、蒲塘落雁、南庄耕叟、金带河流、阳居仙迹、湴塘晓钟、乌石清泉、钓台渔唱,其优美传说已列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安加大力度建设新八景,在八景之义峰耸翠的义峰山处依山而建义峰山公园和德安书画院。
在八景之蒲塘落雁处建设雁家湖植物园和蒲塘小学。
雁家湖
雁家湖植物园以江南传统水乡园林风格为基调,用地135亩,其中湖面占70亩,植有鄱阳湖生态区陆地、水生植物达5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