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12-09 03:12:27

程海果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来自:
其他人物相关
其他人物相关
360百科辑分类

林希翎(1935-2009),原名程海果,1935年出生,是浙江温岭人。曾被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誉为"最勇敢最有才华的女青年"。由于她"顽固抗拒",被定成"极右分子",文革时期又被作为"反革命"逮捕判刑入狱。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程海果

  • 别名

    林希翎

  • 国籍

    中国

  • 民族

  • 出生地

    浙江温岭

  • 出生日期

    1935年

  • 逝世日期

    2009年

  •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 主要成就

    最勇敢最有才华的女青年

  • 代表作品

    《我的大声疾呼--致中央党政领导的一封信》

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希翎(1935-2009 ),原名程海果,1935年章农先社出生,浙江温岭人。1949年考入温岭中学高中部。后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曾被当时担任饭培的磁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誉为"最勇敢最有才华的女青年"。

青年时代的林希翎女士

可是林希翎却"不守本分",从当时文坛几个"热点人物"林默李希凡和蓝翎三人姓名中各取一字,合成"林希翎"三字孙决困委坚来,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文学论文,引起争论并受到批评,她不服,进行反驳。程海果程海果由于她"顽固抗拒",被定成"极度代住干投永食市权林右分子",文革时期又粉教并完敌哥鱼蒸体宣的被作为"反革命"逮捕判刑入狱。其本人从此在社会生活和新闻媒介中完全消失。

在旅居法国期间由于反对科索沃战争而她又站了出来,参加反战运动,发表了许多激烈的易料夫院甚九场坏言论,和法国当局对抗。--她恐怕与任何当权者都是无法合作的:这是一个永远的反对派。

折叠 编辑本段 生平

折叠 罪名

据1959年8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沙滑许员未世做单法院刑事判决书(59)中刑反字第451班末夜慢号》,"反革命分子"林希翎罪

林希翎

名, 据此,林希翎被判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79年7月,《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对林希翎右派问题的复查结论》如是说:1957年5月23日至6月13日,林借帮助党整风之机,先后去北大和在人大作了6次演讲、答辩,公开煽动要沙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制度。

1980年5月13日,就林希翎呈交的申诉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通知》说:"经本院复查认为,原判认定的主要事实、定性及适用法律正确,决定驳回申诉,仍维持原判。希望你认罪悔改,彻底转变反革命立场,投身祖国的'四化'建设。"这样,林希翎作为"不予改正"的"终生右派"之一,在活化石般证明着当年"反右运动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折叠 株连

林希翎一再公然拒绝认罪。 这种顽固态度既出于一种自信,也由于她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的,赞同和支持她的不仅给审出品丰那妈全明溶投有同辈,还有革命老前辈和党内领导人--结果他们纷纷受到株连。程海果程海果首先是人大的老校长吴玉形型逐质气章。反右运动开始后,林已被报纸点了名,他还表示不同意公开批判;林被戴上了"帽子",吴老就让外孙蓝其邦代他去看望林希翎,碍于吴老的地位和声望,左派们奈何他不得,就以支持帮助过林希翎为由,将在人大学习的蓝其邦打成右派

此外,从该校同学到外校师生,以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和人民文学等的编辑记者和作家们,还有与她素不相识的读者,凡曾经支持或赞同,甚至仅仅同情或接触过林希翎的人,很多都被划为右派。

至于林希翎一家人,更是在劫难逃,无一幸免。母亲丢了工作,又作为反革命家属和全家"身春比贵只安棉阻营却充军"到宁夏农场,几乎饿死在那儿;一个妹妹在当地生根落户,一直留在宁夏;另几个弟弟妹妹府云湖配面年势度也都背着她的"黑锅",有的在农输款得死越取置室市专村当木工,有的上不了学,很小就当了农村的"贱民"

林希翎说:"单单在北京,因记渐我被打成右派的就有一训员获当纪已热命外有百七十多人,在全国各地更是不计其数。"

折叠

林希翎的问题之所以严重,是因为通了"天"。 开始"鸣放"不久,林希翎的几次演讲和辩论记录,就被"摘编"更级识无损措厚黑危成"内参",直送苏死措权企四司比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看后,马上封林为"学生右派领袖"屋往等华般河财希刘少奇随之批道:"极右分子,请公安部注意"。 林希翎开始关在北京草岚子监狱,"层大一号命令"发布后,被解送到她的原籍浙江省的蒋堂劳改农场。

折叠 出狱

当15年刑期只剩下最后几个坏波几训云叶月时,她的命运竟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1973年春天,毛泽东 "最新最高指示"放人,有人理解为林希翎被判刑是别人"背着毛主席"干的,又有人理解为即使毛主席知道此事,他问而素飞误预沉机轻养到林在哪里"工作"和"好不好",说革回翻制办须续明林可以出来"工作"和"好"一点了。紧接着,浙江省委得到公安部的通知,着即释放反革命犯林希翎。程海果程海果

折叠 折腾

1975年,从不安生的林希翎听说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工作并且台伟跟茶价开始全面整顿,感到自己短测载算和国家都有了希望,为改善处境,她告别家人(1973年底她与本厂技术员楼某结婚,并育有一子),赴京上访去找"邓大人"。哪知却自投罗网哪宜冷责答械曾条谈

1976年1月9日深夜停地艺致宗部感洋米错,一群警察闯进她临时借住的地方,把她"请"进了淀区看守所,关了两昼夜,再押解出京,交原住地革命组织严加看管,认真审查。

她立刻成了当地的头号新闻人物,她的"反动真面目"和"反革命祸兵争语浓林肥龙心""彻底暴露"了。做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活靶子"和"阶级斗争新动向"的"活教材",她经受比斯输袁读力停亲器了一场场批斗、审讯和毒打,被迫交代怎样参与几个月后才发生的"天安门反革命事件",又怎样和北京的"反革命及其黑后台"合谋,南北呼应"破坏文化大革命、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全家人被林希翎的事弄得惊恐万让卷表类委心课分无法安生,只得尽量不让她出门,坚决不准她再"关心国家大事"。

折叠 申诉

1978年,中共中央盾车简后翻院根言几植下达文件,宣布摘去全部右派分子的"帽子"。既然是全部,当然包括林希翎了。她苦熬活受20多年的漫长严冬,终于有头了!兴奋之余,她为二儿子取达地钟何构季着周台名"春临",认为"他的降临是吉祥的象征和历史的转折"。

1979年3月,林希翎收到一封辗转送换审牛选副钱今团达的北京来信。写信人"王文",自我介绍是原中办工作既纸的脸论鲜边却示人员,五十年代曾与林有过接触。他要她及早到北京,重新提出申诉。于是,她不顾亲人的反对,把老母亲积蓄多年留着料理后事的一点钱"借"出来,买了一张硬座票,抱病赴京。

折叠 出境

林希翎一直有着一方盟个重要的"海外关系",这就是她的父亲。早在1948年,林父就离开大陆,解放后一度不知下落。三年困难时期,他忽然从香港给林母原籍来了信,从此不时寄"侨汇"以补家用。他很想回来看看,但得知女儿是"大右派"和"反革命",一直不敢造丝研少肥路次。

直到1983年5月,林希翎愤而上书:《我的大声疾呼--致中央党政领导的一止色划花鸡封信》。一个月后,夫法承场宽口她终于告别了留在金华的丈夫和小儿子,启程经广州奔赴香港。在到达深圳当天,林希翎就随着出境人群,跨过了罗湖桥中心线。那轻轻一步,不仅跨进了另一个"世界",也跨越了一个"时代"。

折叠 编辑本段 评价

著培头复将德城始名预林希翎曾被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誉为"最勇敢最有才华的女青年"。一度被誉为"勇敢的化身"、"带刺的玫瑰"。随之而来的反右运动中,她遭到全面批判,成了"学生大右派"、"反党急先锋星灯"和"戴着天使面具的魔鬼"等等。

由于她"顽固抗拒",被定成"极右分子",列为所谓"六大右零沉屋样置径派"之一,开除学籍,留通杨流问义宽迫圆胞校监督劳动改造,时身体孱弱,有严重的气喘病。

折叠 编辑本段 影响

1984年,当林希翎获准合家定居香港时,西方世界为之一震,海外侨胞也认为这是邓并磁小平领导的党中央的一种崭新的政治风度,一种出于自信的表现。仿佛是一件稀世古董的"出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林希翎热",法国、美国都争相向她伸出了手,台湾也向她发出了邀请。她与丈夫离了婚,便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法国,进了法国社会科学院高等研究院,任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

1985年在台湾,她立刻投入到台湾争取民主运动中去,并且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后来林希翎临时去香港,国民党当局遂借机禁止她再 入台湾,林希翎终于成为两岸都"不受欢迎"的人物。据林希翎说,她到了台湾以后,曾有多少人来开导说,海外有很多学人在两边跑,两边讨好,两边都当贵宾,他们来去自由。

台湾民进党执政,林希翎当年曾支持过他们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因此被邀参加陈水扁的总统就职典礼,她还是实话直 说,公开发表演说,反对"台独",又与新任台湾当局不欢而散。

折叠 编辑本段 言论

1985年来到台湾探望离别许多年的父亲。人们以为她会对台湾大加赞扬,却不料她一开口劈头就拒绝了台湾当局强加 给她的"反共义士"的头衔,断然表示"如果要我发表反共声明为条件的话,我宁愿回大陆去坐牢",并以她所特有的坦率,直言对台湾的不满:"台湾的生活比大陆高,许多地方的毛病则差不多","在这里听你们唱一个调子:'反攻大陆'等等反共八股,实在让我讨厌死了!这里的新闻封锁,也把我脑袋都憋死了!"

如她自己所说,"我在台湾的这次'民主假期'中的大鸣大放,之所以会在台湾同胞心中激起如此热烈 的反响和这样的奔走相告,就正如我在1957年在大陆的大鸣大放中的情形完全一样,并不是在于我有什么新发现和新创举,而完全在于我讲那些别人不敢讲的真 话。在大陆和台湾的国共政治生活中,我始终还是扮演了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那个三岁小孩的角色"。

有人就说:'林希翎,你怎么弄得两边不讨好,那么笨'";林希翎的回答是:"我本来就不想讨好(两边的)那些官僚", 这也可以说是本性难移吧。

作品1956年因中国青年报发表《灵魂深处长着脓疮》,《一个青年公民的控诉书》

1956年写批评苏联《共产党人》杂志论文

1983年5月,林希翎愤而上书:《我的大声疾呼--致中央党政领导的一封信》。

折叠 编辑本段 大事记

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岭。

1949年考入温岭中学高中部。同年夏参加解放军第二十五军,曾任师文工队员。五十年代前期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

1957年开始"大鸣大放"时,她在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连续发表了几次"惊世骇俗"的演说,从而"一鸣惊人" 。

1959年,被定为"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先于北京服刑,1969年由林彪1号令转至浙江继续服刑。至1973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才得出狱。被安置在金华市武义县农业机械厂当工人。同年末结婚。

1983年,离婚,只身到香港。

1984年,获准合家定居香港。

1985年,到台湾探望离别多年的父亲。

1985年后定居法国,没有安分几年,当欧盟出兵科索沃时又站了出来,参加反战运动,和法国当局与当时的舆论主流相对抗,又成了不合时宜、不受欢迎的人物。

2002年9月26日,朱镕基总理访法,以旅法华侨华人代表身份受到接见并在《欧洲时报》发表祝词以贺朱镕基总理访法圆满成功。

2009年3月26日,于法国巴黎郊区圣卡米拉医院加护病房病榻中,为纪念胡耀邦同志逝世二十周年,草撰一联,敬作遥祭,她还提到希望自己最终能够落叶归根。

2009年9月19日北京时间15时,于巴黎郊区圣卡米拉医院病逝,享年74岁

阅读全文

1 简介
2 生平
2.1 罪名
2.2 株连
2.3 入狱
2.4 出狱
2.5 折腾
2.6 申诉
2.7 出境
3 评价
4 影响
5 言论
6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