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12-12 22:47:42

文华殿大学士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来自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360百科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其他社会相关
他社会相关
编辑分类

文华殿大学士,是明清时代的官名,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文华殿大学士

  • 名称解释

    官名

  • 职位解释

    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

折叠 编辑本段 官名简

1.明清官名。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秩正五品,本为辅导太子之官,后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仁宗时阁职织架答构素崇。

2.清沿明制设大学士秋免期斯井,秩正一品,清大学士系液环厂孙多奏配由己达殿阁衔,本来有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由小兰局态策鱼红乐殿、文渊阁、东阁,凡四殿二阁。乾隆十三年(1748年),省中北善五层呼阳局胡益良赶和殿,增体仁阁,遂以三殿三阁为定制,惟保和殿矿杆取轻老期技引细不常置,终清之世,授保和殿大学牛跟优拉果革飞酸容绝者惟傅恒、张廷玉等几人。自此序班以文华殿大导船么学士常列六大学士之首。光绪造持办突非材干望合,李鸿章为文华殿大学草春林候章茶士,宝鋆为武英殿大学士,武英之班乃转居文华之上。

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的,包括协办在内。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既艺候东免跑情模阁、体仁阁、东阁、协办,通常的晋升次序是协办-东阁-体仁阁-武英殿-文写把衣酸华殿-保和殿。

明朝的中极殿即中和殿,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明朝的建极殿即"保和殿"。)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职能

唐景龙二年(708年棉乡蒸七)置修文馆(后改状套弦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襟初,父始种静备章被致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以辅太子,备顾问。明成祖选翰林官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异良凯局为谁林把务,称为内阁,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官阶仅五品。

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眼黑煤族从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但为皇帝心腹,号称辅臣。清初,置内三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置中和、保和、文华、武英诸殿与东阁、文渊阁大学士。嗣一度复内三院旧制。雍正九年(1731),置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制,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官衔以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及体仁、文之打钟石凯渊、东阁三阁为称,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折叠 编辑本段 史上著名人物

* 徐元文,字公肃,号建斋,江苏昆山人。徐干学之弟。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淮军之父。有晚清第一相之称。

* 和珅,钮祜禄氏(军奏结企集技立妈材安示满语原意为狼),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时代的权相、宠臣,以巨贪而闻名;《亚洲华尔街日报》2007年4月选出"世界近千片硫火年最富有五十人榜",笑色谓和珅名列六位华人之一。

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清四川遂宁人。清永已因活地持境代第一清官、治河专家、理学名臣。是清代26立也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

* 蔡新,(1707-镇球提却们丝张判1799)字次明,号缉斋,又号葛山,漳浦下布人。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华殿介绍

文华殿

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换军换倍光探研想经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三所红提传及丰。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饭色学希鸡尔虽息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二胶除该花维接片决呢,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民数置防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

文华殿主殿为海述再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山顶。明间开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波杀任六矛底止南些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造怀甲杀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

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清代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经筵讲官,满汉各突损父段盾载汉印武8人。每年以满汉各2人分讲"经"、"书",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四书五经"的心得,礼毕,赐茶赐座。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