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悠久历史
折叠 编辑本段 内容
藏文大藏经是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的。 甘珠尔的意思是佛语部,是佛教两大派别密宗和显宗经律部分的总和;丹珠尔的意思是论部,主要是佛经的解说和注释,以及密宗仪式的叙述等内容。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僧人们必须学习的著作。该经典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外在形式,它们的纸页是长条形的,都是散页,不进行装订,而是若干页一起用布或木板包起来,这是从古代印度的贝页经演化而来的。 藏文大藏经是一部非常宝贵的经典,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各国都有不少学者对它进行深入地研究。
折叠 编辑本段 重要万分
据统计,藏文大藏经(德格版)共收佛教经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尚有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其中属于密教的经轨及论藏等,十之七八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因此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折叠 编辑本段 不同版本
13世纪以前,藏文大藏经以抄写本形式流传。元皇庆二年(1313)至延佑七年(1320)间,在江河尕布的主持下,搜集各地经、律、密咒校勘雕印,是为藏文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乐奈塘古版。其版式采取贝叶经筴形式,长方形散叶两面刊刻,每部(或几部)或数卷以夹板束为一筴。版片及印本均无流传。以后续有刊刻,其中在国内各地刻造的版本有:
①永乐版。明永乐八年(1410)在南京据奈塘古版复刻,只刻了甘珠尔。印本大部用朱砂或云朱刷印,亦称赤字版。
②万历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续刻了丹珠尔。以上二版早已毁损不存,印本也极少流传。
③塔尔寺版。刻于青海塔尔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④昌都版。刻于昌都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⑤理塘版。明末崇祯(1628~1644)年间由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赞助,据其家藏写本刻制,也仅有甘珠尔。版片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毁于兵火。
⑥北京版。又名嵩祝寺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据西藏霞卢寺写本在北京嵩祝寺刊刻,先刻了甘珠尔。至雍正二年(1724)续刻了丹珠尔。早期印本大部为朱刷,也称赤字版。版片毁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役。该版藏经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筴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设色鲜丽,大多出自藏族和蒙族宗教画家手笔。该版藏经曾流传到日本和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曾据以编为151巨册(内含目录一册)影印百余部,分为两种精装本发行。
⑦卓尼版。清康熙六十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造,版片现已不存。
⑧德格版。清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在德格县(今属四川)刻造。甘珠尔为理塘版的复刻;丹珠尔则据霞卢寺写本并增补布敦目录所收典籍雕造,版藏德格寺。
⑨奈塘新版。七世达赖喇嘛据奈塘古版增入布敦目录典籍刻造,甘珠尔成于雍正八年;丹珠尔成于乾隆七年。该经以刻工精港,校勘优良,被誉为最佳版本。版片原藏奈塘寺,已毁损无存。
⑩拉萨版。1933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主持下雕造,当时仅刻出甘珠尔。11古浪大靖版。共有80部,现藏与甘肃省古浪县博物馆。
国外版本有普拉卡版与库伦版两种,前者刻于不丹的夏都普拉卡,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后者1920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刻造。为德格版的复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