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嘉善县历史悠久,从境内大往圩、独来自圩、张安村等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沼泽开田,种植水稻和饲养牲畜。明宣德四年(1429)三月,巡间根我除抗师抚、大理寺卿胡概巡民兵诗伤企苦烟鲜视江南后,以地广赋繁奏请划增县,翌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分嘉兴县东北境之迁善、永安、奉贤三个完整乡和胥360百科山、思贤、麟瑞三乡改友脸明空鸡岩望之部分置嘉善县,定治魏塘,隶嘉兴府。“因旧有迁传计有日识政势仅秋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清循明制,咸丰十放奏销送原烈委菜即座日年(1860)至快著油额信露伟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曾在境内建立地方政权。/p>
民国元较年(1912)废府,答嘉善属钱塘道。16年道废,直属省辖。21年全省设12个县政督察区,嘉善属翻节士主某第二县政督察区,次年仍改称第二区。26年11月被日军侵占。28年成立浙西行署,次年改为第十区,嘉善隶属浙西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37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频杆挥销门家/p>
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一专员公署,11月改属嘉兴专署。1958年11月21李及日嘉善县建制撤销,并入嘉兴县。1961年4月9日恢复县置,1983年8月,实行市辖县制,嘉善县隶属嘉兴市[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燃菜学世1996年,嘉善县面积506.5平方千米,人口约37.7万人。辖10个镇、9个乡:魏塘镇、大云镇、西塘镇、姚庄镇、洪溪镇、丁栅镇、下甸庙镇、陶庄镇、天凝镇、干窑镇、枫南乡、俞汇乡、二异汾玉乡、惠民乡、杨庙乡、大通乡、范泾乡、大舜乡、里泽乡。县政府室增善交缺农驻魏塘镇。
1999年11月19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善县调整部分乡镇建制的批复》(浙政发286号)文件批准,嘉善县对原19个乡镇进行撤并调整:撤销里泽乡、枫南乡建制,并入魏塘镇;撤销大舜镇、下甸庙镇建制,并入西塘镇;撤销范泾乡建办迫卫抓制,并入干窑镇;撤消俞优永总汇乡建制,并入丁栅镇;撤消大通宗一服乡建制,并入惠民镇;撤消汾湖镇建制,并入陶庄镇。撤并调整后,全县辖11个镇:魏塘脸镇、西塘镇、干窑镇、大云镇、惠民镇、姚庄镇、丁栅镇、陶庄镇、斯派候亮委艺四洪溪镇、天凝镇、杨庙镇,下辖162个村民委员会、26五机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9年7月1日,浙江省政府(浙政函92号)批复同意同意嘉善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洪溪镇、杨庙镇建制,其行政区域划归天凝镇管辖。调整并资后,天凝镇辖22个价资一简庆最总传湖席行政村、3个社区,镇政府驻地不变(古镇路99号)。撤销丁栅镇建制,其行政区域划归姚庄镇管辖。调整后,姚庄镇辖18个行政村、2个社区,镇政府驻地不变(姚庄大道158号)。撤销魏塘镇、惠民镇建制其行政区既项检难谁义纸左域改由嘉善县人民政府率林哥江很保独烧肉解草直辖。7月2日,嘉兴市政府(嘉政发56号)批复同意撤销魏塘镇、惠民镇,设立魏塘街道、罗星街道、惠民街道,其行政区域改由嘉善县人民政府直辖跳财打伯抗议办就矛蒸。此次调整后,嘉善县辖姚庄、陶庄、西塘、天凝、干窑、大云等6个镇和魏塘、罗星、惠民3个街道。占座看土议陆病孩组县政府驻魏塘街道嘉善大道126号。
行政区洋亚械灯例划 | 面积 | 户籍人口 | 辖区 |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 |
---|---|---|---|---|
肥动怀步烈属设魏塘街道 | 57平方公里 | 8.5万人 | 辖11个村、14个社区 | 68.26亿元 |
罗星街道 | 39.5平方公里 | 4.63万人 | 辖4个村和、11个社区 | 33.47亿元 |
嘉抗力端火愿断保增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街道) | 65.50平方公里 | 2死右战司.77万人 | 辖11个村、1析成端还约个社区 | 61亿元 |
西塘镇 | 82.92平方公里 | 5.76万人 | 辖18个村、4个社名越区 | 29亿元 |
姚庄镇 | 75平方公里 | 4万人 | 辖18个村、4个社区 | 50.5亿元 |
大云镇 | 28.7平方公里 | 3.5万人 | 辖6个村、1个社区 | 13.28亿元 |
天凝镇 | 75.43平方公里 | 5.8万人 | 辖22个村、3个社区 | 28.49亿元 |
干窑镇 | 38平方公里 | 2.5万人 | 辖9个村、1个社区 | 48亿元 |
陶庄镇 | 45.94富准阳平方公里 | 3万人 | 辖9个村、1个细养殖场和1个社区 |
参政陈取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北纬30°45′36″~31°1′12″、东经120°44′22″~121°1′45往振良望张蒸极举进卫序″。境域轮廓呈田字形,东邻上周步致哪要蒸读重甚状演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南湖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吴江市和上海市青浦区。全县总面积506.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85.71%,水域占14.29%。地势南高北低,平均高程娘径量载抓门基常项风3.67米(吴淞标高)。县城魏塘镇东距上海市9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91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折叠 地质环境
系长江三角洲冲积,由河、湖、浅海沉积构成。大地构造单鱼物元完整,地震活动微弱,属地段较稳定地区。建筑物抗震防裂度为VI度,地耐力为90-100Kpa。
折叠 气候环境
嘉善处于北亚热带南缘的东南亚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气温为15.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年均日照1978.3小时,无霜期236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历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7的取回感反℃,极端最低气温-10.8℃,出现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39.6℃,出现在2007年7月25日。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3月30日;夏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平均初日假从妒缩氢行翻更6月9日;秋季,日平均审促祖英够定气温低于22℃的平均初日9月28日;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平均初日12月6日。
历年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终霜日3月25日,平均无霜期233.6天。平均初结冰日11月29日,年平均结冰天数39天。
历年平浓帮表均降雨量1155.7毫米,最多年份雨量1683.4毫米,出现在1999年;最少年份雨量695.1毫米,出现在1978年落立。年平均降雨日138.5画居投谓标岁科征住频天,日最大降水量167.6毫米,出现在1977年8月22日。全年有两个相对雨季和干季,4~7月是第一个雨都见胡难检展修剧呢季,其中4~5月张新然测通训体临丰冷鲁为春雨,6~7月为梅达流弱足缺继握财空雨,7月中旬~8月中旬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高温少雨;8月下旬~9月是第二个雨季,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雨量明显增多,10月起降水减少,成为第二个少雨时段。历年平均降雪日数7.8天,1月最多,达3.5天。最大积雪深度22厘米,出现在2008年2月2日。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27.3小时,其中,1~2月最少,平均在125小时以下;而7~8月最多,平均在210小时以上。
历年平均风速3.1米/秒,瞬间风速≥17米/秒的大风平均每年5.4天。历年出现的最大风速35.5米/秒(12级),出现在1987年3月6日。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折叠 人口详情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80496人,比上年末减少632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7490人,非农业人口123006人。当年出生2508人,死亡2772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59‰,人口死亡率7.28‰;自然增长率-0.69‰,比上年下降1.53个千分点。
2007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6.99‰,自然减少率为0.91‰,计划生育率为98.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81333人,比上年末增加6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8237人,比上年末增加4937人。
2008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5.64‰,死亡率为7.14‰,自然减少率为1.5‰,计划生育率为98.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82043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871人,比上年末减少47366人。
2009年末,全县人口出生率为5.80‰,死亡率为7.29‰,自然减少率为1.49‰,计划生育率为98.8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82907人,比上年末增加8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330人,比上年末增加88459人。
2010年末,全县人口出生率为6.41‰,死亡率为7.34‰,自然减少率为0.93‰,计划生育率为98.6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84095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879人,比上年末增加549人。
201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35‰,死亡率为6.90‰,自然减少率为0.54‰,计划生育率为99.0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85278人,比上年末增加11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923人,比上年末增加1044人。
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为7.67‰,死亡率为7.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2‰,计划生育率为99.1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85978人,比上年末增加7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070人,比上年末增加1147人。
201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86364人,比上年末增加386人,其中非农人口182824人。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7.21‰,死亡率7.53‰,自然增长率-0.32‰。全年迁入人口3323人,迁出人口2792人,人口机械增长率1.37‰。
201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87538人,比上年末增加1174人,其中非农人口184033人。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8.68‰,死亡率7.29‰,自然增长率1.39‰。全年迁入人口3604人,迁出人口2970人,人口机械增长率1.63‰。
2015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87506人,比上年末减少32人,其中城镇人口160478人。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6.75‰,死亡率7.63‰,自然增长率-0.88‰。全年迁入人口1879人,迁出人口1277人,人口机械增长率1.55‰。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折叠 现任领导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425.54亿元,可比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5亿元,可比下降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4.33亿元,可比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6亿元,可比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9:55.7:38.4调整为5.5:55.1:39.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981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631美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年财政总收入66.9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8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民生发展类支出34.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6%。
折叠 第一产业
2015年,全县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508公顷,比上年增长1.2%(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数据);油菜籽播种面积701公顷,比上年下降3.5%;蔬菜播种面积15560公顷,比上年增长4.1%;果用瓜播种面积2176公顷,比上年增长4.8%;花卉苗木播种面积1236公顷,比上年增长14.7%。全年粮食总产量15.49万吨,比上年增长4.0%(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数据);蔬菜总产量58.17万吨,比上年增长3.8%。
全年生猪饲养量21.48万头,比上年下降70.6%;其中年末生猪存栏6.48万头,比上年下降44.9%。家禽饲养量311.92万只,比上年下降21.4%;水产品产量2.61万吨,比上年下降0.4%。
截止2015年底,全县已有种子种苗基地8个;引进新品种64个;现有农业地方标准17项,有103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休闲农业基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家,登记家庭农场218家。累计验收通过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4个,面积13万亩。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9家,土地流转率达47.73%。
折叠 第二产业
201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214.52亿元,可比增长9.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4%。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695家,工业总产值1004.4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重工业总产值661.03亿元,比上年增长5.1%;轻工业总产值3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8%、17.1%和13.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9.1%、40.0%和45.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886.01亿元,比上年增长4.9%;利税总额6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利润总额39.30亿元,比上年增长7.0%。经济效益指标中,产品销售率94.69%,总资产贡献率8.91%,资本保值增值率112.53%,成本费用利润率4.63%,资产负债率48.57%,亏损率10.77%。
2015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0.02亿元,可比增长5.7%。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14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6.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0%,其中新开工面积117.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
折叠 第三产业
2015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城镇市场零售额1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市场零售额4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0.89亿元,比上年增长8.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6.9%,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11.7%,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下降10.9%,日用品类比上年下降1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下降18.7%,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37.8%,通讯器材类比上年下降22.2%,书报杂志类比上年增长6.9%。年末全县拥有成交额超亿元市场4个,其中超10亿元市场2个。
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1195.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3.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5.0%。其中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21.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旅游外汇收入0.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接待国内游客1173.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1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西塘景点接待国内游客738.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接待海外游客21.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2]。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2015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86所,在校学生67314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5761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学生12482人;小学32所,在校学生32785人。初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为99.02%;高考报名2502人。全年高等自学考试报考2805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24人。成人教育(含远程教育)招收学生1460人,毕业学生1532人,其中远程教育毕业502人。
学校介绍
折叠 科技发展
2015年,全县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670件和377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8件。全县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6661人,比上年增加155人。全年通过鉴定或验收的科技成果(新产品)28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39个;获县级以上政府奖的科研成果3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2项。全年开展科普活动100项,举办科技培训班202期,参培8216人。全县年末国家高新企业5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5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1%,比上年提升0.05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投入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7%。
折叠 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面积8532平方米,图书总藏量86.98万册。全县影剧院3个,电影放映单位13个,全年放映电影27156场,观众126.75万人次。广播电视台1个,每周自办文字节目60.5小时,乡镇广播电视站9个,县乡广播电视干线3040千米。接装数字电视终端22.95万只;播出模拟电视7套,数字电视164套。
折叠 体育事业
2015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馆5个,等级裁判574人。全年组织举办30场体育竞赛,参加人数约1.01万人次。嘉善代表团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共获得101枚金牌、64枚银牌、62枚铜牌。
折叠 医疗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01个。各类卫生工作人员3162人,其中医生930人,注册护士996人,医疗床位205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40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30张。全县无偿献血3406人次,献血量110.01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
折叠 社会保障
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3.50万人,比上年增长2.7%;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85万人,比上年下降7.9%。全年共发放养老金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参加失业保险12.33万人,比上年增长4.7%;领取失业保险金1.11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9.06万人,比上年增长2.0%,其中离退休人员3.25万人,在职职工15.81万人。
2015年全县城乡敬老(福利)院13个,年末床位4160张,比上年末增加1015张,年末在院2835人。年末社区服务设施1266个,比上年末增加127个。城乡居民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378人和2361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81人和414人。县镇两级共发放低保金134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提供城乡各种社会救济3.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6%。
折叠 交通运输
2015年,全县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货物运输量3347万吨,比上年增长2.6%。货运周转量40396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其中公路2190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水运18486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全年完成道路旅客运输量2020.50万人,比上年下降0.1%。年末境内等级公路里程8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7.29公里。2015年,一般国道机动车当量交通量为25047pcu/日,比上年增长6.4%;汽车当量交通量为23000pcu/日,比上年下降1.9%;自然交通量为16388辆/日,比上年减少18.0%。
年末实有出租汽车240辆,公交线路57条,大卖场专线4条,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51个,投用公共自行车1500辆。
折叠 基础设施
供电状况:由华东电网、上海电网、嘉兴电网和本县电网供电,全县已基本形成220千伏和110千伏为主网,35千伏和10千伏为配网的输变电网络格局。
供水状况:县城新建的日供水6万吨的水厂可充分满足域内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需要。
供汽状况:县经济开发区内建有1.2万千瓦热电厂一座,每小时供汽能力100吨,供汽压力6-9公斤/cm2。
污水处理:县城建有集污排放管网,污水通过嘉兴市统一管网,经集中处理后排入杭州湾。进入管网的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既可接入。
通讯设施:以光缆为传输信道的数字程控电话全面开通,电报、传真、无线电寻呼、移动电话、INTERNET宽带(100M、10M),邮政特快专递等业务,国内、国际均可畅通无阻。
海关、商检:正在建设中的海关、商检机构位于开发区三期,2004年6月份可以对外服务。
配套设施:县域内有涉外宾馆四座(嘉善宾馆、罗星阁宾馆、梅园大酒店、东方大厦),拥有标准床位近千个,体育馆、游泳池、影剧院、歌舞厅等各类文化娱乐设施齐全;金融、保险、法律、外贸、外资等涉外机构齐全,服务周到,办事快捷。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俗风情
嘉善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境内沃土平川,河荡密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嘉善"的美誉,是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嘉善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据了解,嘉善历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俗风情。嘉善田歌和农民画享誉海内外,踏白船、掼火把、开秧门、春牛会、网船会等民间习俗土风浓郁,荡湖船、打莲厢、手马灯、马灯舞、蚌壳舞、旗伞舞、树灯舞等民间表演乡情洋溢。这是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嘉善本土文化的个性所在、底蕴所在。
嘉善地区所独特的文化习俗
嘉善田歌。田歌又称吴地歌曲、子夜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农村民歌,至今仍传唱于江浙沪毗邻地区,是太湖流域水乡农村生活的历史写照。田歌是中国地方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旋律特征:一是自由,因为嘉善地处水乡平原,河网交错,船行水上,对酒当歌,抒以情怀;二是清亮,优美而不失挺拔,歌词内容多反映民间故事、农事活动,如落秧歌、放鸭歌、送粮。嘉善田歌”是江南地方文化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优秀民歌品种,清亮优美,富有江南水乡韵味,是一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嘉善田歌作为嘉善本土优秀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价值上,特别是在音乐价值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嘉善地区所特有的庙会习俗
七老爷庙会。七老爷庙里供奉的是七老爷,他是嘉善民间的七老爷庙一个地方神。其中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饥荒,饥民累累,当时七老爷督运皇粮经过,看到饿殍遍地而不忍,竟将皇粮尽施于民,他自己知道私自将皇粮散发给民众是死罪,于是就在雁塔湾河里投水自尽,附近一带的老百姓得救了,他们为感念这个清官,而集资为他盖了一座庙——七老爷庙,香火很旺,人们还在每年的农历4月初3举行七老爷庙会,庙会把七老爷的神像抬出庙门,从晚上11时许出发,经过既定的路线走,每到一处,都会迎来很热烈的欢迎,一路上旌旗飘飘,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丝竹悠扬,浩浩荡荡,直到第2天下午,才回到庙中安歇,于是开始演戏,连演三天。庙会期间,还有跑马戏,摇燥船,荡湖船,踏白船等民间文艺活动。
嘉善地区独特的饮食习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在“吴侬软语”地区的嘉善人崇尚简单朴素而自然的生活,小桥流水,古弄人家,随处可见吴越文化特有的积淀:水文化、桥文化、瓦当文化、酒文化、船文化。正因为这样的环境,嘉善人在饮食方面比较偏爱酸甜的,香甜、可口、美味的食物。总的来讲嘉善人的饮食追求的是平淡、谦和、清静。嘉善特产丰饶:善酿黄酒、八珍糕、荷叶粉蒸肉、六月红河蟹、水豆腐、青团子、立夏塌饼、馄饨鸭、狮子球、面筋汤等名优特产、风味小吃和菜肴。这些特产令人大快朵颐,从而领略到另一种水乡的风情。
嘉善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
嘉善的现保留的民居大都是明清建筑,民居之间形成众多长弄。暗弄往往是深宅大院的陪弄,上盖瓦片,两侧高墙,静谧深幽。有的一直到底,但更多的是转弯抹角地穿过一进又一进,这一条条长长的弄,设有一道道高高的门槛和一扇扇厚重的板门。明弄是两个大院之间的露天弄堂,头上无遮无拦,看得见一线阳光。明弄是两个大院之间的露天弄堂,头上无遮无拦,看得见一线阳光。这些弄,一般宽一二米,石板铺成,一直到底,作为公众交通要道。西塘古镇是嘉善古建筑现有保留最完善的。
嘉善地区独特的生活风俗
嘉善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深受吴越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了现如今的嘉善文化生态。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休憩于如斯的水墨画之中,是人生一大乐趣与。背靠古老的庭院,聆听着江南丝竹音乐;漫步河畔,弯腰放水灯,千百只千姿百态的水灯点缀在水面上,与弯延的千米廊棚下星星点点的红灯笼交相辉映,是夜色嘉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至黑夜降临,“水上舞台”将会上演江南传统的一些戏曲节目,内容精彩纷呈,隔河而观让人留连忘返;屋檐下,临时搭建了一个小棚,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下,一杯杯香茗,情由境生,境由茶来。 嘉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是当地民风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嘉善人民智慧的结晶。有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嘉善当地特色的风俗,从嘉善的风俗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嘉善的水乡风情。
折叠 名优特产
惠民蜜梨:惠民蜜梨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惠民街道的特产。惠民蜜梨惠民镇 “惠绿”牌蜜梨营养丰富,汁多味甜,质地脆嫩爽口,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具有益肺、顺气、止咳、解渴、消暑等保健医疗功能。
姚庄黄桃:姚庄黄桃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的特产。姚庄镇位于嘉善县东北部,盛产的黄桃以口感松脆,味道甜美而有着良好的口碑。
西塘八珍糕:西塘八珍糕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的特产。八珍糕口感香甜松脆,蕴药理于食疗之中,食之无药味,既是药物,又是糕点佳品,成为嘉善特色药膳名点,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汾湖蟹:汾湖蟹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特产。汾湖蟹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而且膏肥肉香,鲜美可口,是蟹中上品。
六塔鳖:六塔鳖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的特产。六塔鳖属太湖水系中华鳖,背上有对称的黑色小圆花点,体色油绿,裙边宽厚,腹部有灰黑色块状花斑,俗称“江南花鳖”。
嘉善老酒:嘉善老酒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特产。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为原料,以特制曲和酒母作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压榨、陈贮、勾兑、检验而精心酿造成的发酵酒。色泽澄黄,清亮透明,具有独特的浓郁香气,味醇和鲜美,营养成分丰富。嘉善老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嘉善黄酒:嘉善黄酒是汉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特有酒种之一,历史上,嘉善黄酒黄酒名品数不胜数。它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迄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汉民族的瑰宝。嘉善的酿造业在明清时代已非常发达。汾湖牌嘉善黄酒系列是以糯米作原料,加陈年黄酒,于冬季采用传统配方和工艺酿造而成。酒液澄黄、透明,有光泽,醇香浓郁,味甘、醇厚、柔和,属半甜型黄酒,内含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低度酒类,适于筵席、宴会等场合。
嘉善姚庄蘑菇:姚庄蘑菇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的特产。姚庄蘑菇肉质鲜嫩、美味可口,外观漂亮。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2002年12月,姚庄镇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蘑菇之乡”,2003年姚庄蘑菇“锦雪”牌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嘉兴名牌产品”,2004年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锦雪”牌蘑菇被评为金奖,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
嘉善杨庙雪菜:杨庙雪菜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杨庙镇的特产。杨庙镇种植雪菜已有百年历史,目前常年种植雪菜面积近万亩,年产雪菜总量5万吨,产品畅销国内许多城市。“杨庙”、“东麟湖”牌雪菜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2002年杨庙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雪菜之乡”。2005年,杨庙雪菜通过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的审核。
折叠 县树县花
1987年,嘉善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决议银杏树,确定杜鹃花为嘉善县花,香樟、银杏为县树。
嘉善县群众喜爱杜鹃,早在清乾隆年间,西塘镇居民开始种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已近江南杜鹃盛开季节,杭州宾馆曾来借用珍品30盆。
上世纪80年后,种花者日益增多,尤其以魏塘、西塘镇为最。花卉品种越来越多,,有杜鹃186种。1984年10月县杜鹃花协会成立,有会员70余名。1986年县在善西新桥港建立县花圃。1987年4月19日中国杜鹃花转会在无锡举办全国首届杜鹃花展览会,嘉善县12盆珍品展出,其中一盆“双套大乔”获得“最佳造型奖”,一盆“百花争艳”获得明星奖。 1984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调查,全县有古银杏11株,天凝蒋村雌雄两株银杏最为古老,栽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已被联西塘古镇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预备清单。
早在唐开元年间,西塘就有了村落,宋时聚成村里,元末统称斜塘,明代建成市镇。老镇区内至今保存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江南少有的。古老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西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内有27座石桥、122条古弄和千余米长的廊棚,拥有西园、种福堂、石皮弄、根雕馆、纽扣博物馆、圣堂、七老爷庙、倪天增祖居等景点近20处。西塘已成为中国影视拍摄基地之一。
折叠 梅花庵
梅花庵位于嘉善县魏塘镇,占地面积2987平方米梅花庵,建筑面积1658平方米,是江南著名的文化旅游地,主要古迹和景点有:梅花庵、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草书心经碑以及吴镇陈列室等。吴镇的作品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所特有的文化品质,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折叠 大云生态旅游区
位于“中国鲜切花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嘉善县大云镇,大云生态旅游区由十里水乡生态河道、碧云花园、拳王休闲农庄、森林亚洲等组成,总面积7.73平方公里。“十里水乡”生态游线全长7公里、占地14万平方米,两岸绿荫环河,水中白鹅戏水,驾乘小舟,微风吹拂,游客如穿梭于绿色的原始丛林之中,形成了“绿带成荫闻鸟鸣,清波荡漾满舟情,轻风拂柳为垂钓,信步河边皆是景”的原始乡野风貌。
折叠 汾湖旅游度假区
汾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浙江省嘉善县陶庄镇与江苏省吴江市交界处,汾湖旅游度假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9700亩,古称分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宋元时期,汾湖已成为江南有名的风景胜地。元代的大画家吴镇、盛懋等曾来过汾湖,湖边的青青芦苇,水村茅屋,清风悠然的自然风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分湖水村图》是国宝级文物。元代大文豪杨维桢曾留下《游分湖记》,从游记中后人可以领略七百年前的汾湖风光。在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的诗里有一句“分湖便是子陵滩”,毛泽东与柳亚子唱和的诗坛佳话,更使汾湖增色添辉,名扬天下。
折叠 姚庄锦绣桃园农业生态旅游区
位于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四面环水,自然环境独特,村中遍布桃园,仿佛世外桃源,俗称“桃花岛”,是集农俗游赏、农耕文化展示、文化遗址游览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区,由采摘桃林、百果园、农家乐、桃源驿度假酒店、桃木作坊、楼船戏台、农民画艺术实验基地、观赏大棚、儿童苗圃、野营基地、桃林迷宫、草堂、垂钓乐园、茶坊、彩菱塘等组成。
折叠 银河丁栅湿地休闲农业旅游区
银河丁栅湿地休闲农业旅游区位于嘉善县丁栅镇,白鱼荡休闲中心、银河丁栅湿地休闲农业旅游区渔民村六塔渔业园和沉香柑橘园串珠成线;太白农庄、忆草堂、白鱼荡水上休闲园成为都市人品尝地道河鲜的好去处。可乘一叶小舟,荡漾于碧波万顷的湖面,穿梭于网状交织的小河间,观赏鸬鹚捕鱼等难得一见的原始捕鱼方式;或拿起钓竿,享受垂钓之乐;或凝神静气,观看“打甲鱼”表演;或漫步于乡村休闲长廊间,坐下来喝杯茶,聆听一下来自五代以前的“嘉善田歌”;或干脆在渔民村住下来,体验一下渔家乐的生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