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19-08-22 17:08:31

兰溪市 - 浙江省县级市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行政区划|地点
行政区划|地点
来自编辑分类

兰溪市,浙江省县级市,金华市代管。唐咸亨五年(674)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始建为县。1985年5月,撤县建市(县级)。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县域东西长67.5公里,南北宽38.5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夏季高温,冬春寒潮,梅雨伏旱显著,全年平均气温17.7℃。

兰溪山灵水秀,风光旖旎,既具文物古董,又多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兰溪是黄大仙故里;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诸葛八卦村被誉为“世界旅游极品”,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1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兰溪市

  • 面积

    1313平方公里

  • 外文名

    Lanxi City

  • 人口

    66.05万人(2018年户籍人口)

  • 别名

    兰城

  • 方言

    吴语金衢片--金兰小片

  •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所属地区

    浙江省金华市

  • 著名景点

    黄大仙宫、兰荫山、诸葛八卦村、白露山、地下长河、中洲公园

  • 下辖地区

    6个街道、7个镇、3个乡

  • 机场

    义乌机场

  • 政府驻地

    兰江街道

  • 火车站

    兰溪站

  • 电话区号

    0579

  • 车牌代码

    浙G

  • 邮政区码

    321100

  •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中西部

  • 行政代码

    330781

  • 大学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兰溪分校)、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地区生产总值

    4100.23亿元(2018年)

  • 人均生产总值

    73428元(2018年)

  • 市委书记

    陈峰齐

  • 市长

    王新锋

  • 市树

    樟树

  • 市花

    兰花

折叠 编辑本段 360百科建置沿革

兰溪市兰溪市兰溪古属越地。

秦属会稽郡乌伤县,西汉因之。

汉初平三年(192),分乌伤县西南置长山县,兰溪地属长山县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于长山设置东阳郡,兰黄静责清溪属东阳郡长山县。

开皇十八年(598),改长山为金华县,兰溪全神文约派引带正子半属金华县。

唐咸亨五年(674)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始建为县,时为失促周氧顺巴交选盐只主上县,属婺州。因县西兰阴山下有溪,崖岸多兰茝,故水副微变助鲜岩价界乐毛名兰溪,县又以水名。大历十操答假眼门和三年(778)升为紧县。

宋熙宁六年(1073)升为望县。

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属州(不写火左再李大特调辖县的州),仍属婺州。

明洪武三年(1370)复为县,属金华府。

清因之。

民国元年(1912)兰溪定为一等县。民国3年(1914)废府设金华道,辖约村蒸固优相百陈个胜金、衢、严3府19县,道尹驻兰溪。5年(1916)移驻衢县。民国22年(1933)9月置兰溪实验县。23年(1934)8月设兰溪协问课末烟够有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金华府8县及建德、桐庐、分水共11县。26年(烟固证供斤云始衡句及水1937)撤实验县复为普通县,兰溪区改称第四专区,驻地迁金华。

1949年5月6日兰溪解放,建立人民政权。1985年5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兰溪县建兰溪市(县级),7月6日举行兰溪市成立大端会属束不陆会。[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1949年5月6日兰溪隶属浙江省第八行政区,原汤溪县所辖下王和中洲2个乡仍析归兰溪;6月辖城区、万坛、游埠、永昌、女埠、马涧6个区;9月增设厚仁区;11月特设兰东区,认互划城区范围设立兰溪市,12月撤销兰东区。1950年6月撤兰溪市建制,并入兰溪县,同时增设兰西乡和香溪乡(后改为洲上区);10月底全县农村29个乡划建为85个乡、1个镇,城区分城中、城南和城北3个镇,共设7个区、4个镇、85个乡。1955年10月改称兰溪县人民委员会;11月撤城区及所辖城中、城南、城北3个镇,设立城关镇。1956年3月撤区并乡,撤销万坛、兰西、永昌、洲上区,保留游埠、厚仁、女埠、马涧4个区,全县86个乡镇撤并为35个乡。1957年10月恢复永昌、万坛两个区,永昌区辖温塘、汪高、杨塘、永昌、诸葛、双牌6个乡,万坛区辖下余、灵洞、板桥、黄家4个乡,岩山乡划归女埠区,官塘、洲上2个乡划归马涧区,城关镇直属县。1958年8月至11月撤区并乡,农村32个乡合并为6个乡,成立7个人民公社。1959年12月撤销浦江县,所属梅江公社划归兰溪县。1961年10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设7个区,1个区级镇,1个乡级镇,51个公社。1968年12月文击年语改称兰溪县革命委员娘线粒会,时辖50个公社、1烈孙写突肥试个直属公社。

1980年9月恢复兰溪县人民政府围味利派。1983年5月至7月,席育皮减迅物浓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功比整语地肉微收争分别建立乡人民政府和乡人民公社,乡人民公社成为乡政府领导下的经济组织。全县辖燃格事若7个区、2个镇、54个乡。1985年4月撤销蜀山、宋宅、白枣、双溪、渔塘下5个乡设横溪镇;5月15日撤兰溪县,设立县级兰溪市;11月撤游埠乡,所属17个村并入游埠镇,永昌、诸葛、女埠、马涧、香溪5兴略优查个乡改设为建制镇,年末辖7个区、8个镇、43个乡。1988年9月圣山乡改为圣山畲族乡。1991年10月厚仁乡改为建制镇,至此全市有7个区、9个镇、42个乡(包括水亭畲族乡)。1992年3月撤上华、游埠、永昌、女埠、岩山、马涧、梅江7个区,将原有51个乡镇扩并为兰江、游埠、永昌、绿蒸形硫判己权西那试今诸葛、女埠、马涧、香溪、马达、黄店、墩头、横溪、厚仁12个镇,柏社、灵洞、孟湖、赤溪、官塘、张坑、下陈、白沙、石渠、芝堰、横木、朱家、水亭畲族13个乡;点质说评通造职胞令具选兰江镇设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郊6个办事处。2001年撤兰江、厚仁镇,张坑乡和永昌镇16个村、女埠镇15个村合并设立云山、兰江、带井七怀察翻城南3个街道。

2没通清民宜端阿建明兰便004年4月撤芝知酒月杂减长重堰、朱家乡并入黄店镇;撤石渠、横木乡并入终州马涧镇;撤下陈乡并入柏社乡;撤横溪、墩头镇,白沙乡合并设立梅江镇;撤官塘乡并入香溪镇;撤马达、永昌、女埠镇,孟湖、赤溪乡,城南街道,合并设立上华、永昌、赤溪、女埠4个街道。年末辖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梅江6个镇;灵洞、柏社和水亭3个乡。2007年11月恢复重设横溪镇。2012年末辖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梅江、横溪7个镇,灵洞、柏社、水亭3个乡,共16个乡级政区久减;辖有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46个村民委员会,共670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407个居民小组,5046个村民小组。[2]

现辖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办事处;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横溪反吸阳对解单紧统、梅江7个建制镇;灵洞、柏社和水亭畲族3个乡。共有19个社区,646个行政村。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兰溪市位于金华市西部,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部边缘。光绪《兰溪县志》开宗明义载,“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定职清你留方者,谓为浙东之要区,资村城洵不诬也。”婺、衢两江在兰阴山麓汇成兰江,北行至梅城汇新安江而称富春江,继续北行,至富阳以下,称钱塘江。兰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市境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你施城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9°5′20居杨范值林在持″至29°27′30″,东经119°13′30″至119°53′50″。东西长67.5千米,南北宽38.5千米,面积1313平方千米。[1]

折叠 土壤环境

市境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其中红壤、岩性土鲜才妈各占总面积28%,具有很大改良潜力,水稻土约占总面积4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折叠 地质地貌

兰溪地处金衢盆地北缘,地质学上称为“绍兴--江山深断裂带”,地层展布相当齐全。岩体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侵入岩体和次火山岩体。地质构造属浙江西部扬子准地台浙西台褶带诸暨衢州凹陷。板块构造属晚元古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市境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稳定地区。

境域地貌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东北群山环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境内有四支山脉:北部东部为龙门山脉和金华山脉,西北为千里岗山脉支脉,南部为仙霞岭族史般环山脉余脉。三块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两个盆地:金衢盆地和墩头盆地。一片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水面85平头很方千米。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折叠 气候环境

市境气候属东亚副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秋高温,冬春偏寒,梅雨伏旱明底愿按良圆草哪显。7?9月也受台花排含解风影响。兼具盆地气候和垂直分布特征。年平均气温17.6ºC,年平均降水1476.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766.2小时牛凯给径坐业京或,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388.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里敌住诗度76%,年平均无霜期264天。优越的气候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梅雨伏旱极易形成践亲德社水灾和旱灾。

折叠 水文环境

衢江衢江境内江河皆属钱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东、金华江自东向西流入兰溪市区汇成兰江。境内衢江长23.3千米,金华江长12.4千米,兰江长22.5千米。衢、婺、兰三植面立与轮游液降胜江在市境有13条一短气话若级支流,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条:层帮印景香官游埠溪、赤溪、马达溪、甘溪、梅溪,俗称“五溪”。兰江流域面积19467.5平方千米,其中“三江口”以上18529平方千米。境内年平均威万他察洋便压龙妒细攻地表径流9.94认错家鱼亿立方米,人均1500立方米;选批过境水量年均171亿立方米,人均26000立方米。

折叠 九测爱波吗足也氢脱福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生物资源

境内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区植被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全市林业用地69760公顷,有林地55033.3公顷,2005年活立木蓄积量18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48%。

折叠 矿产资源

市境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处于浙东与浙西之间的过渡地带,与两者皆不相同。已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石煤、原煤、石灰石、磷、粘土和砂石等。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居民多数属汉族,次为畲族,尚有人口很少的苗、回、蒙、满、彝、藏、高山、布依、赫哲、达斡尔等族。

2016年全市出生人口7017人,出生率11.24‰,死亡人口4131人,死亡率10.13‰,人口自然增长率1.12‰。年末户籍总人口66.51万人,其中男性34.40万人,女性32.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05万人,乡村人口40.46万人。年末全市总户数21.96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03人。据201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56.51万人,城镇化率50.1%。

2017年全市出生人口8092人,出生率12.19‰,死亡人口7742人,死亡率11.66‰,人口自然增长率0.53‰。年末户籍总人口66.30万人,其中男性34.24万人,女性32.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61万人,乡村人口37.69万人。年末全市总户数21.73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05人。据201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56.61万人,城镇化率51.8%。[3]

2018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488.97万人,其中市区98.85万人。全市出生人口60015人,人口出生率为1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60.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7.7%。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现任领导(2019年5月)
职务人员
市委书记

陈峰齐[4]

市委副书记王新锋、林纪平
市委常委金建荣、张锋、徐振辉、吴一成、翁柯卫、张卫平、孙涛、周金富、吴丽娅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成芝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恒德、胡向东、赵月莲、徐亚平、张林安、邵茂良
市政府市长王新锋
市政府副市长张卫平、孙涛、陈玉祥、胡作滔、徐健、章丽清、傅朝云[5]
市政协主席徐建祥
市政协副主席
吴乐华、姚威、马叔东、何忠云、叶小虎、陈兴兵、严赛虹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100.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86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745.46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218.91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8.5%和50.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428元(常住),增长4.7%,按2018年年均汇率折算为11096美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2.6:54.1。

全市财政总收入6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69.1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2.6亿元,增长9.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4.0亿元,增长7.0%。财政更加关注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0%、71.3%、4.9%、7.9%、8.7%、13.4%。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3%,涨幅比上年扩大0.4个百分点。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七涨一跌”,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1%;衣着价格上涨3.0%;居住价格上涨2.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2%(各类价格指数详见表1)。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7%,购销价格差1.4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0049人,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6.0%;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733人,再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2.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折叠 第一产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02.64千公顷,增长1.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8.65千公顷,总产量44.79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4千公顷,产量0.21万吨;蔬菜播种面积为49.51千公顷,产量116.35万吨;药材播种面积10.98千公顷,产量3.92万吨;果用瓜种植面积11.12千公顷,产量25.31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47千公顷。

全市完成新造林0.81万亩、迹地更新2.01万亩、森林抚育13.47万亩、平原绿化2.23万亩(全市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0.9%以上),新植珍贵树265.6万株;完成森林通道建设313.4公里,折合绿化面积3579亩,完成通道沿线林相改造面积1.75万亩。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达487.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4%。

全市肉类总产量为14.2万吨,其中猪肉11.86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46.26万头;家禽出栏1389.9万只;牛奶产量5.35万吨;水产品产量8.4万吨。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18万吨,下降2.8%;农村用电量58.66亿千瓦时,增长1.0%。

折叠 第二产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502.85亿元,比上年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实现销售产值3812.78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61.24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6.1%、13.9%、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70.2亿元,增长27.4%;完成新产品产值1272.6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2.5%;全年实现利税294.29亿元,其中利润172.17亿元,利润占利税比重58.5%。

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519.89亿元,增长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142.13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9862.62万平方米。

折叠 第三产业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3.0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城乡消费结构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9.1亿元,增长5.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9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99.9亿元,增长8.1%;商品零售2053.1亿元,增长6.3%。

分商品类别看,蔬菜类、粮油类、肉禽蛋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2%、13.3%、10.9%、15.9%;服装类、家电类商品消费分别增长8.4%、4.0%;汽车类、烟酒类、金银珠宝类商品消费则分别下降6.4%、8.7%、9.9%。

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869.6亿元,增长22.3%,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17.2%,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居民网络消费额862.9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顺差2006.7亿元。跨境网络零售出口310.3亿元,占全省跨境网络零售出口的54.0%,位列全省第一。

全市共有各类市场337个,市场总成交额为3231.56亿元,其中实体市场331家,年成交额3095.11亿元;网上交易市场6家,年成交额136.45亿元。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91个,总成交额为3164.65亿元。

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17.74亿元,增长19.0%;接待入境旅游者84.3万人次,下降1.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088.72万美元,下降0.1%。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金华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2102所(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109.11万人,教职工8.62万人。其中小学395所,在校生42.19万人;初中177所,在校生17.99万人;普通高中69所,在校生8.6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4所,在校生5.0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911人;全日制高校8所,在校生8.43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209人,博士生117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5100人;幼儿园1418所,在园幼儿26.10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9.59%,省等级幼儿园1298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95.0%;全市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9.7%,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8%,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1:0.86,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兰溪学校
校名简述校址校园风光
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

学校创办于1936年,前身是简易师范、私立担三初级中学、县立初级中学、私立辅成中学、新兰中学、新民中学,1981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98年被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中学。

兰溪市兰花路2号兰溪一中兰溪一中

浙江省兰溪市第二中学

学校创办于1957年。学校先后被评为金华市文明单位、金华市先进学校、金华市先进党支部、金华市法制先进集体、金华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兰溪市明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1999年被授于金华市示范初中。
兰溪市云山路大寺前67号
兰溪二中兰溪二中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
学校始建于1973年,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晋升为省二级重点中学,2015年通过评估成为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8]兰溪市工人路140号
兰溪三中兰溪三中

折叠 科技发展

全市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49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259项(工业211项、农社48项),新到位上级科技资金1.01亿元。新立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90项,其中工业类51项、农业类18项、社会发展类36项、公益类183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获专利授权23711件,其中发明专利1649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6家,累计达到685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13家,累计达到2824家。新认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9家,其中省级企业研究院15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6家、市级108家。新建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44家,目前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9家(国家级1家、省级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9家(国家级1家、省级18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3家(国家级7家,省级6家)。全市共发放创新券3101万元,确认使用1900万元。

折叠 品牌创建

全市新增浙江名牌产品37只,累计330只;新认定金华名牌产品70只,累计447只;新增“浙江制造”标准77项,累计已有185项“浙江制造”标准立项成功。新增“品字标”企业92家,其中新增“浙江制造”认证企业42家。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68项,累计522项。规上企业采标率60.4%。获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和服务试点项目5个。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4%。特种设备定检率、登记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9%以上,每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为0.295起,结案率100%。计量器具强制检定15.61万台件。

折叠 文化事业

全市拥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配合市委宣传部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23家,制定全市文化系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提供点单式服务1000余场次。创建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32个。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戏下乡3256场,送电影下乡43861场,“非遗文化礼堂百村行”活动120余场,送书446214册、送展览讲座1627场、文化走亲(县级以上)170场。全市文化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出动检查5286次,出动检查15704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28540家次,全市广播综合覆盖人口483.28万人,覆盖率99.5%。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84.75万人,覆盖率99.8%

折叠 体育事业

全市建设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100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25个、笼式足球场12个、拆装式游泳池12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3个、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10个、职工体育俱乐部4个、体育示范幼儿园12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186个。全市建成休闲健身场所29处,创建省级品牌赛事7个,创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1处、优秀项目4处,17个项目列入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共夺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136.5块,在第16届省运会中,我市共获得41.5块现场金牌,比第15届省运会增加9.5块,其中田径项目16块,重竞技项目12.5块,男子足球丙组打进省运会决赛并取得3金。全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超400场,参与运动员30余万人次,观赛群众340多万人次,其中国际级赛事6场、国家级赛事15场、省级赛事活动40余场。全市共有7项赛事入选《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品牌赛事培育初见成效。

折叠 医疗卫生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67家,其中医院137家;卫生院(含社区服务中心)157家;门诊部13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2家,其中妇保院1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家,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家;其他卫生机构20家;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3480个。全市共有实际开放床位数33120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60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313人,注册护士17833人。全市共有艾滋病实验室62个,其中初筛实验室58个,中心实验室1个,确诊实验室3个。

折叠 环境保护

全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碧水提升、蓝天保卫、净土清废等行动,不断夯实“美丽金华”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全市43个地表水断面、11个“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17个省控断面、10个市界出境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6个100%达标,其中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了Ⅰ类,同比提高25%,为历年最好、全省最优。2018年金华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4.4%,同比上升6.4%,升幅全省第一,PM2.5浓度34μg/m3,同比下降19.0%,降幅全省第三,优良天数308天,同比增加25天,三项指标均为历年最好。据省生态环境厅考核,上一年度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9.2%、9.8%、8.5%和5.2%,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分别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80%、93%、76%和52%。2018年公众对我市生态满意度得分为85.12分,同比提高6.6分,为历年最高得分。

全市完成新造林0.81万亩、迹地更新2.01万亩、森林抚育13.47万亩、平原绿化2.23万亩(全市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0.9%以上),新植珍贵树265.6万株;完成森林通道建设313.4公里,折合绿化面积3579亩,完成通道沿线林相改造面积1.75万亩。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487.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4%。全市新建(改造)生态廊道彩色林119公里,新增彩色林1.6万亩;成功创建东阳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增婺城九峰、金华金满湖、义乌南江和武义十里荷花等4个省级湿地公园(率先全省实现省级湿地公园县级全覆盖);新增义乌市萧皇岩等6个市级森林公园。全市“一区两园”建成数为39个,位居全省首位。

折叠 人民生活

金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26元,比上年增长9.1%。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883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18元,增长9.6%。全体居民从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24786元,增长9.1%;人均经营净收入7664元,增长7.0%;人均财产净收入5970元,增长10.0%;人均转移净收入5905元,增长11.2%。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28628元,增长7.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503元,增长6.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50元,增长8.2%。

折叠 社会福利

2018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71个,社会福利床位数39379张,收养各类人员1.6万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97%。全市共有低保对象5868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784万元;筹集医疗救助资金9656.17万元,救助医疗困难群众10.13万人次;改扩新建避灾场所284个。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47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38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3595(现有)/3404(应有)个、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43个。全市共有社会组织5318家,其中社会团体222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087家。全市共有抚恤优待对象37123人,发放抚恤金54680.23万元、义务优待金32393.9万元、困难补助经费1146.2万元,退役义务士兵自主就业率达到100%,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5596.87万元。

折叠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1.2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9.4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1.6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5.7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3.0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2.8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2.32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25.01万人。[6]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市名由来

城西南兰阴山下有溪,崖岸多兰茞(Chen),溪以兰名,县以溪名,故名兰溪。

折叠 民俗风情

兰溪婚俗:兰溪各地男婚女嫁习俗大同小异繁简不一,贫富有别。建国前,主要经过定亲、起节、搬奁、迎娶、婚礼、洞房、三朝、双回门、满月等,过程颇为繁杂。建国后,废除封建买卖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提倡节约办婚事,尚有参加集体结婚和旅游结婚。

丧葬习俗:兰溪老人死亡称"过辈",丧葬以衣衾棺椁,修坟树碑。葬礼以死者家族地位定繁简,一般都要经过送终、落地、报丧、入殓、封材、开吊、做道场、点主、出殡、安葬、谢孝等礼俗。人死后要"烧六七",自"一七"至"六七"终丧,孝子过了"六七"才可理发。死后二年内的春节贴蓝纸白字或黑字门联和柱联。

贺生庆寿礼俗:兰溪贺生礼俗有催生、报生(女婴一般报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还有"认亲爹亲娘"、"认樟树娘"之俗。每年生日"过关"至16岁。年龄到五十岁开始庆寿,十年一庆,有男庆九、女庆十之分。平民庆寿只由出嫁女儿送寿礼先祭拜天地与先祖,后受晚辈祝贺,礼毕吃寿面,俗称长寿面。富有之家先发帖,设寿堂、行寿礼、摆寿宴等。人死后有庆阴寿,亦十年一庆,至百岁止。

建房·分家礼俗:造新房要择吉日良辰,实地定向,挖脚奠基,立柱上栋之日贺客盈门,中柱贴"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横批"吉星高照",晚上设宴庆贺。建国后,此俗简化。兄弟分家要请娘舅主持,先定好赡养父母办法,后分割财产,写好分家书,父亲、兄弟和中人画押签字,各户砌好灶,从老灶引火点燃新灶柴火,象征祖宗福祥兄弟均沿。

兰溪摊簧兰溪摊簧兰溪摊簧兰溪摊簧属南词摊簧,是浙江的古老曲艺形式。它是形成并流行于浙江中西部兰溪地区及金华和衢州等地的一种曲艺唱曲形式。

白沙羊糕:白沙羊糕其实是“山羊肉冻”的美称,因为它的成品像条状的“米糕”,故名之“糕”。羊糕与烤羊肉不同。烤羊肉是成块的熟羊肉,羊糕是撕成碎状的熟羊肉然后制成糕状的肉冻,口感比烤羊肉更鲜美。故有“羊糕加美酒”之说。梅江地处兰溪、建德、金华、义乌交界的山区,盛产山羊,为白沙羊糕的制作,客观地提供了资源。

兰溪斗牛:兰溪斗牛的始源说法不一。“相传三国时吴卢植为娱妻而设。”或曰“斗牛始于宋明道(1032-1033)年间。”兰溪北乡斗牛相沿成习,这里农牧业发达,加上北乡劳动人民坚毅智勇,故以斗牛为内容的体育娱乐为他们所喜爱。当斗牛民俗披上“娱神”的面纱后,更为兴盛。

晒经节:晒经是灵洞乡洞源村栖真禅寺重大的佛事活动。明万历年间,赵志皋会陈太后请来《北藏》,珍藏于栖真寺藏经楼,其中辑有唐三藏法师玄奘奉旨译的经卷。自此,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为“晒经日”,亦称“晒经节”、“翻经节”。届时,四方香客云集,寺僧举行晒经仪式,请出经卷,焚香祭拜佛祖,寺僧列队念经。晒经人跪(站)在阳光下,用香一页一页地慢慢地挑晒经卷,不能漏掉一页,更不能损坏,晒毕,又很恭敬地把经卷入柜珍藏。

黄大仙祭祀:黄大仙祭祀活动是黄大仙文化信仰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起源于人们对黄大仙普济劝善、济世救人精神的崇拜。广泛分布于兰溪市境内的兰江街道,香溪、马涧和柏社等镇乡。其中,兰江街道黄湓村的黄大仙祭祀活动历史最为悠久。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大仙宫建成后,形成了更为系统和规范的黄大仙祭祀活动,成为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潘土索面制作技艺:下潘土索面流传于兰溪女埠街道下潘村,其特点是长、软、韧、滑,柔软如丝,折而不断,它还可结成民间讨彩的“8”字型。下潘人做索面有只传媳妇不传囡的说法,当地过年时谢过年后、正月初一,人人都要吃索面,俗称长寿面,寓意好日子越过越长。

糖画糖画兰溪糖画:糖画,据说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兰溪浇糖画民间技艺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渊源,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糖画的取材广泛,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内容,以人物、动物、卡通造型最为有趣。

兰溪面塑:面塑,俗称捏面人。据记载,汉代人们把面粉蒸制一定的形象,供食用。明代演变成单纯艺术形式独立存在。捏面人,根据所需取面团,调成不同色彩,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制成身、手、头、脸,披上发饰和衣裳。旧时的面塑艺人挑担提盒,走村串巷,成为兰溪城乡一道民俗风景线,现在从事这项非遗项目人员比较少。

畲族织带制作技艺: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的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据雷氏宗谱记载,畲族织带在清同治五至七年由景宁传入水亭畲族乡,至今已传承九代,织带这一畲族手工技艺也随之传承下来。畲族织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质。旧时畲族姑娘出嫁前都要编制织带,用作裤带,围裙带,以及如帽子、帐子等的装饰。多为吉祥图案和文字,极富民族特色。

月半节:在白露山麓,村村户户流传着一种特有的方式辞旧迎新,每隔十年(或八年)一个轮回,开展迎猪羊架、迎銮驾的民间民俗“月半节”文化活动。此活动在云山街道檀树村每年进行。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明末清初。月半节时间跨度可长达一年,主要由“认月半”、“做月半”、“送月半”三个部分组成。整个活动包含了祭祀先祖、猪羊会、迎銮驾、演社戏等众多民俗活动。月半节作为一种地方性民俗活动,影响力大,影响范围广。当地百姓通过这一活动来祈福禳灾、庆祝丰收,寄托心中的美好愿望。[9]

折叠 市树市花

兰溪市树--樟树

樟树樟树樟树,又称香樟树,别名:香樟、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属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四季常青,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有分布,以江西、浙江、台湾最多。多生于低山平原的向阳山坡、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台湾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树天然林。以1500m以下生长最旺盛,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

兰溪市花--兰花

兰花兰花《兰溪市志》载:“兰溪一名瀫水,岸多兰茝”,邑以产兰得名。明正德《兰溪县志》载有“双兰头”的诗句:“手种盆兰香满庭,闲来趣味独幽深。敢夸双萼钟奇气,只恨孤根出晚林。”明武宗皇帝在游江南时也曾慕名专程到兰阴山欣赏兰花。

兰花是兰科的宿根花卉,性喜肥沃、疏松、微呈酸性的土壤。叶长而狭,花序有鞘状苞片,有的直立,有的倒垂,花朵清雅芳香。素有“室有兰花不炷香”之说。

兰花有春兰、建兰、报岁兰(墨兰)、蕙兰(九头兰)、台兰、秋兰、寒兰,等等。品种繁多,四季开花,色香俱绝,惹人喜爱。

兰溪兰花古时多生于山丘、郊野,现多家栽。街坊设有花肆,出售兰花等奇花异卉。

兰花既可观赏,也可入药。蕙兰全草可治妇女病。春兰全草可治神经衰弱、阴虚等症。

1987年,兰溪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将兰溪传统名卉——兰花,定为“兰溪市花”。[7]

折叠 兰溪风味

酥饼酥饼酥饼、水米糕、豆腐汤圆、金丝琥珀蜜枣、兰溪穆坞枇杷、兰溪黑鱼煲、大饼油条、兰溪牛肉面、兰溪素包、兰溪汤圆、兰溪肉圆、兰溪杨梅、清明粿、兰溪杨梅、兰溪水萝卜、油煎果、鸡子馃、兰溪汤包、金华火腿(兰产)、兰溪粽子。[10]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六洞山风景区

六洞山风景区六洞山风景区六洞山,古称灵洞山、六洞灵山,又名洞源山、洞岩山、上洞山,据史载,因有白云、紫霞、涌雪、无底、呵呵、漏斗等六洞而得名。山呈长方形,海拔370米,为金华北山西行之余脉,具有后枕层峦,前俯平川的壮观气势。六洞山风景区历史悠久,最早开发始于唐朝,在宋元闻名遐迩,因其古洞瑰奇,古寺幽深,风景绮丽,风物宜人而吸引众多风雅之士前来游历,并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1985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同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8.5平方公里。自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来,六洞山风景区为世人所瞩目,国内游客慕名而来,国外游人接踵而至。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00多万人次,居本市各景点之首。

六洞山风景区是一处集洞美、水秀、山奇、寺幽为一体的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地下长河、绮霞园、栖真寺。

折叠 诸葛八卦村景区

诸葛八卦村景区诸葛八卦村景区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中西部兰溪市境内,距市区18公里,村中现居有诸葛亮后裔近4000人,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据历史记载,诸葛村整体结构是诸葛亮第27代裔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村内以明、清建筑为主,现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虽历经数百年,但村落九宫八卦的格局一直未变,其“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亮后裔以先祖《诫子书》为祖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并遵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识草用药,学医用药者甚众,医药世家曾遍及大江南北。

景区由丞相祠堂、大公堂、钟池、天一堂、农坊馆、大经堂、雍睦堂、上塘古商业街及诸葛村的200多座明清古筑建构成。如今,这座集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于一体的古村落。

折叠 长乐村景区

长乐村景区长乐村景区七星古村——长乐福地,位于兰溪市诸葛镇长乐村,历经600余年历史,遗存着127座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建筑,1989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以整体村落为单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元明清时期民居的一个窗口。

村中以“门朝北开、厅在楼上、井布七星、塘成日月、歪材正用”为特色,穿过村口镌刻着“元明清古建筑村”的青石牌楼,长乐村的轮廓线便出现在眼中。听村里老人介绍,“长乐”之名源于朱元璋。它原来的名字叫上坑庄,元朝末年,朱元璋攻打浙中地区,率军路经上坑庄,屯兵月余。他见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勤于耕作,生活其乐融融,于是由衷地感叹道:“此实常乐之村也!”自此以后,“常乐”之名得以历代流传,最后演变为“长乐”。

折叠 白露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白露山白露山

白露山,位于兰溪市区西北约17公里的女埠、黄店两镇交界处,面积约13.7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439.7米,白露山地势高峻,风景秀丽峰间平坦,岩石奇特,林木茂盛,古有“第一山”之称。明初学士徐袍登白露山,曾留诗曰“惯说兹山好,近方一度来。水兼群赖静,云抱数峰回。客到莺初啭,春深花遍开。天门如可步,咫尺有蓬莱”。

山下有清澈可鉴的镜潭泉,山间有古色古香的乘仙殿,山腰有酷似玉带的白岩,岩下有高峻突兀的仙人石,山巅有古朴幽雅的江南古刹慧教禅寺,有赵朴初题写的“浙西第一道场”、“大雄宝殿”等字匾。该寺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1988年兰溪市政府将慧教禅寺批准为重点宗教保护寺庙,2006年白露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白露山是兰溪著名的自然景观,有着“水兼群赖静,云抱数峰回”的秀美景色,而这里的乡野四季,更有着“花海白露,美丽乡村”之称。阳春三月,白露山脚下草长莺飞、山花烂漫,万亩油菜花和千亩桃花芳香四溢、竞相争艳,登山极目远眺,就如身处世外桃源,一年四季,蔬果不断的前景由此开始。

折叠 兰荫山

兰荫山兰荫山

兰荫山位于兰溪市城区西南,由兰荫山、革命烈士纪念地、芥子园三大部分组成,面积2.86平方公里。

兰荫山海拔140米,因古时盛产兰花而得名,其横截江流,形似苍龙,又名横山。登山远眺,南向田畴坦荡,云树烟村;北顾丘陵起伏,远接天际;俯视则三江襟带,千帆竞发。入夜,中洲渔火,烛光倒影,美不胜收。西侧为兰荫寺,始建于元代。寺前有摩崖石刻“兰荫深处”四字,署“正德十四年桂月十五御题”。“兰荫春葫”为兰溪八景之一。其前有工人休养院,院内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楼、台、亭、树别具一格。南端山脊有耸入云端的“聚利塔”,九层八面,内设旋梯,拾级于顶层,纵目四顾,城乡风光尽收眼底。临江山巅有迎仙门、仙坛、神龟岩等景点,东麓有灵源积庆侯庙,俗名横山殿,始建于刘宋泰始二年,清同治六年重建,正德《兰溪县志》即在此庙编纂,1985年列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 芥子园

芥子园芥子园芥子园(李渔故居)位于市区溪西新区兰荫山麓,系仿古园林建筑,袭用李渔生前在江宁孝侯台旁创建之庭园名,为纪念李渔而建。

芥子园,占地10.5亩,建有亭台楼阁,筑有小桥鱼池,植有名贵花木。此园虽小,但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游憩其间,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自能励志励人,催人奋进。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会长冯其庸有诗云:“顾曲精微数笠翁,名园小筑亦神工;只今移向兰溪去,好听秋江一角风。”

折叠 灵羊岛

灵羊岛灵羊岛

灵羊岛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区的兰江之中,隶属富春江库区。区位条件优越,“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为灵羊岛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灵羊岛形似梭子,南北长2000余米,东西宽约500米,面积近千亩,岛四周碧水环抱,岛上林木参天,翠竹荫郁,鸟语花香,同时又因晋朝道家人物黄初平(黄大仙)儿时曾在此牧羊救人传闻于世,颇具道教神话色彩。连凫雁都特别喜欢到这里栖息,“平沙落雁”成了兰溪古八景之一。故该岛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具有兰溪山水、仙文化两大旅游特色资源。

灵羊岛的旅游开发采取走高端生态的道路,目前已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的项目有游船码头、浮箱码头、黄大仙灵羊祠、四合院休闲娱乐中心(灵羊岛大酒店)、古色古香的茶楼揽江楼、灵羊岛精英会所(会展中心)、标准游泳池、标准网球场、垂钓中心、标准攀岩场、江南第一棋盘、汽车影院、演艺广场(游客集散中心)、环岛游道、防洪景观墙等;岛上景致错落分布,旅游景点繁多,居家赏景,仿佛置身仙境。

折叠 中洲公园

中洲公园中洲公园

中洲公园,又名中洲背,在兰溪市区兰江中,为婺、衢两江汇合冲积而成。四周环水,东西宽900米,南北长1800米,面积800亩,呈琵琶状。经悦济浮桥或兰江大桥支桥均可入园。

中洲公园,宋时为西市,县尉柳叙筑“柳氏大院”于此,曾作《柳氏大园八咏》。明代河道变迁,湮为沙洲,成为渔船停泊之地。1978年辟为公园,广栽花木,建有亭阁、花圃、假山、鱼池、曲桥、游廊、餐厅、茶室、旱冰场、水上游乐场、儿童乐园、猴山及兰花少女塑像等。置身小岛,环顾四周,波光掩映,烟柳迷离;漫步中洲,曲径通幽,山水楼桥,景致雅丽。入夏,这里不仅是红男绿女击水嬉波的天然浴场,还是大人小孩纳凉赏月的最佳去处。每值夜幕降临,中洲披上了薄薄的轻纱,水边垂垂的细柳,楼亭亮亮的灯火,天上皎皎的皓月,月下悠悠的情侣,一齐浸在柔腻腻、清幽幽的波光之中,这神韵,这姿态,这色彩,虚幻幻、醉迷迷地让人不忍离去。

中洲岛上的“中洲渔火”为兰溪八景之一。渔火,其实就是旧时船家用来照明的青油灯和煤油灯所折射出的清辉灵光。它悬在船上,随船儿在水中摇曳,随柔波在江面移动,显得十分优美、怡静而委婉。

折叠 芝堰古村

芝堰古村芝堰古村芝堰村建筑群是始建于宋代的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浙江兰溪市黄店镇。村庄系陈氏聚居地,明、清时期出现客栈、杂货等商业建筑,现存明清民居30余座,街道两侧分步有厅堂9座,邻街店铺开家,过家楼5座,民居客栈10座,巷口通道16处。分为宗祠、民居两大类。

代表性建筑有孝思堂、衍德堂、成志堂等。其古建筑或有家谱记载,或有匾额、题刻,相对建造年代可考,建筑时代演变清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村落古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也属罕见。全村不仅拥有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等古建筑近百座,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村,堪称“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被古建筑研究专家誉为元、明、清、民国建筑研究的“活化石”和“四朝建筑瑰宝村”。[11]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