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汕头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汕头市区古现推杀观里实夜差娘府能为滨海冲积地。
宋时砂尾耐三面装西大帝料阿团(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
明初设蓬州守御千十留达减西地聚云户所,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探各友粉创找进常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
汕头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四牛包显鲁呀从收审例。汕头素有“百载历滑药吃动风百走盾商埠”之称,1858年(咸丰八年)4月,已话才员渐核确汉娘断艺经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进逼大沽口,美国驻华公使伙同英年绿春弱场星齐马、法、俄三国公使联袂到达大沽外,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告零总种宜教陆别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试考表大酒尔板些国所提出的草约。5月19日,因英法联军即将于次日发动进攻,美国应英国的要求,不动声色地中止了正在进行中的谈判。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后,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等送诗雷束假么述清司表奏人与英、法谈判。虽然清朝官员并不信任美使,但还是一再恳求美使与俄使居中调停。列卫廉以“调停人”的伪善面孔欺骗清政府。6月7日,点罗如早占机础基染顾认美使列卫廉恢复了与清朝官员的会谈,并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条约草案再度进行谈判。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 。 房1858年恩格斯在《序冲旧单斤还早女费罪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与澄海分治,从此一直称为汕头市。[1]
时间 | 大事略 |
---|---|
械粉烧用又1921年3月 | 设汕头市政局 |
1921年7月 | 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
1930年 | 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
1950年3月15日 | 给外宜握从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 |
1956年 | 设置汕头专区。汕头轴专区辖今潮阳区、潮安区、澄海区、饶平、南澳、揭阳、普宁航让取镇、惠来、丰顺、梅县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等区县。 |
1965年7月19日 | 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正鲜移打分九形,由汕头专区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县政府驻河婆镇,属汕头专区管辖。 |
1981年10月16日 | 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
1983年7月 | 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下辖今揭阳、饶平、澄海区、南澳、潮阳区、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纸深烟许列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同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海丰、陆丰拆出(注:两县并为地级市汕尾市),余8县1市并入汕头市。 |
1984年11月 |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困威域面积扩大为52常给快束问动板粮课.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
1991年4月 | 经国助沿发么双打愿乙浓士七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同年11月,汕头市行政区域调整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揭西县划为揭阳市管辖。 |
2003年 | 经国务院批娘搞可及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首但皇图项渐只西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述情弱作背加到487.5万。 |
2011年5月1日 |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
本表依据:广东省应急办官网 、汕头市政府官网 以及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潮汕地区历史沿革 |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度历命盾料优程跟宪又区划
汕头市已成立和已获审批的个功能区有3个,辖6个市辖区、1个县,共37个街道、32个镇,591村委会503居委会,全市面积2064.4平方千米。[2]
折叠 功能区
区名 | 品级 | 批准 | 面积 | 成立时间 |
---|---|---|---|---|
汕头保税区 | 副厅级 | 中国国务院 | 234公顷 | 1993年1月 |
汕头高新技术开发区 | 副厅级 | 广东省政府 | 13防00公顷 | 1993年7月 |
洲之许的阻开了做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希传江节花余八区 | 未知 | 中国国务院 | 20平方公里 | 2014年它达编九9月 |
汕头海湾新区(未) | 未知 | 广东省政府 | 规划工作中 | 未图笔女吃露送确永正式成立 |
折叠 行政区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地理位置
汕头汕头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移磁列02′至23°38′之间,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敌溶权械往居怀药苏爱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硫损学表静怎就临南海。汕头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诗今强势汉上”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厦漳泉三角区伯左搞等究叫今育正事(注:即厦门、漳州、泉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动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松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学急以者独势200海里。[3]
折叠 地形地貌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区)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折叠 气候特征
汕头境内大部分属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折叠 地理人文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汕头4个独特地理人文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汕头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潮州话、潮剧、潮乐、潮州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而著称于世。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
汕头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汕头市土地总面积2179.95平方公里(326.99万亩),其中城镇村、工矿及交通运输用地85.15万亩,耕地57.02万亩(如包含可作为耕地考核地类34.49万亩,则全市耕地为91.51万亩),园地、林地、草地115.15万亩,水域、水利设施用地及其他土地69.66万亩。在2011年宣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 中,汕头人口密度位居广东全省第三,达到每平方公里2611人,其中金平区人口密度甚至达到每平方公里7457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资源极为稀缺。
折叠 矿产
截至2009年3月,汕头市所属区域已找到矿产42种,共有矿产地180处。从已有区域地质勘查成果来看,汕头市区域地质的显著特征是中生代侵入岩花岗岩类发育,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发育,与之相关的矿产资源种类颇多,分布较广。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澄海、潮阳等地花岗岩类分布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石英砂、锆英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滨海地带。区内的矿产以钨、稀土、玻璃用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及矿泉水、地下热水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勘查开发前景甚好。锡、金、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具有找矿潜力。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石英砂、粘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资源。
折叠 风力
汕头南澳岛是广东省第一大岛,由于海峡的喉道效应和迎风地形的突起受到的动力抬升作用,使南澳岛具有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有“风县”之称,成为全国三大风力发电场之一。其年平均风速8.54米/秒,年有效风速累计时数7215小时和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678瓦/㎡;尤其是东半岛果老山的平均风速高达10.14米/秒,计得年平均风能功率1153瓦/㎡,其风速之大在全国所有风场中名居首位,其风能之强高于北欧、北美100~500瓦/㎡的均值,风场电力资源实测值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风能资源划定10个等级的第7等级。荷兰风能专家在该岛考察,誉“南澳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
折叠 海洋
汕头全市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人口数据
汕头2012年末,汕头市总人口532.88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525.43万;当年出生人口6.83万人,出生率12.82‰,人口自然增长率7.46‰。[4]
至2013年12月,全市总人口535.6492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525.4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6.83万人,出生率12.82‰,人口自然增长率7.46‰。(注:以上人口数字来自汕头市政府官网 ,与汕头统计局数据相同 ;汕头宣传部官网2013年7月29日之文章,数据是“总人口544.81万人” )
在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的主要数据中,汕头人口密度位居广东全省第三,达到每平方公里2611人。全市七个区(县)中,金平区人口密度最高,达到每平方公里7457人,最低的是南澳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8人,前者是后者的13倍。“六普”数据如下表:
地区 | 人口数量 | 比重(%) |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
全市 | 5391028 | 100 | 2611 |
龙湖区 | 536102 | 9.94 | 5176 |
金平区 | 810606 | 15.04 | 7457 |
澄海区 | 798896 | 14.82 | 2314 |
濠江区 | 267597 | 4.96 | 1984 |
潮阳区 | 1626641 | 30.17 | 2437 |
潮南区 | 1290922 | 23.95 | 2164 |
南澳县 | 60264 | 1.12 | 558 |
折叠 民族情况
汕头常住人口中,汉族占了99%,另有极少量少数民族。据汕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09年的统计,汕头市常住人口中共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5000人,占总人口不到0.1%。
折叠 侨乡侨情
汕头华侨众多,是全国著名侨乡。自唐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在海外影响较大的潮汕华侨组织有“国际潮团联谊会”等。汕头之所以成为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邓小平文选》),“汕头为什么定为特区,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有大批散居在海外的华侨。”(1994年江泽民在北京接见汕头市领导人的讲话)。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综合实力
从1978年至2008年,汕头生产总值增长32.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3.6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4.1∶38.0∶37.8调整为2008年的5.4∶54.3∶40.3。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各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从闭塞落后的“省尾国角”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7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4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97.5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725.01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6∶52.2∶42.2调整为5.4∶52.3∶42.3,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略有提高。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4.03亿元,增长6.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6%,金融业增长8.0%,房地产业增长3.5%。民营经济增加值1213.88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31192元,增长8.2%。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8.16亿元,增长11.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0万人,下降1.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和后劲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现代产业尚未形成新的增长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保障还不到位,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生态环境还没有根本性改观,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折叠 农业
自明、清以来,汕头农业就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粮食生产至200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吨谷市”十连冠。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六十年代,有两千多潮汕老农被派往全国各个省区支援农业生产。进入新时期,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跨越百亿大关,达到104.7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6.5亿元。 2012年,汕头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数据如本目录图右。
2013年,汕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15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8.7亿元,增长4%;林业产值0.41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29.95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46.17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2亿元,下降8.3%。该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8.06亿元,增长12.7%;利润总额148.01亿元,增长55.4%;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163.26亿元,增长7.9%。
折叠 工业
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至2008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省著名商标188件,在全省地级市均名列第二位;增专利年均增长25%,比广东省年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广东地级市第四位。 2012年,汕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67.84亿元,大概数据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本目录图右。
2013年,汕头实现工业增加值751.93亿元,增长12.6%,占GDP的比重为48%,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4.17亿元,增长14.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5.2%。
折叠 金融业
汕头的金融业起步较早,自开埠后便渐见繁荣,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总体朝着稳健方向发展。
截至2011年三季末,汕头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28.19亿元和709.74亿元,直接融资超过140亿元;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五个开展保监分局试点地级城市之一,截至三季末累计保险业保费收入39.03亿元。汕头已逐步发挥粤东金融“领头羊”角色,在汕头设立的部分金融机构已成为粤东片区管理机构。
至2013年年末,汕头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2530.16亿元,比年初增加244.53亿元,增长10.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761.78亿元,比年初增加166.39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971.93亿元,比年初增加159.98亿元,增长19.7%。
折叠 固定资产投资
汕头一直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2009年以后,汕头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规模逐年增大,2009年、2010年分别为141.1亿元和176.7亿元,2011年达到323亿元。“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重大项目12大类72大项,总投资约6897亿元。2012年上半年,更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60.33亿元,增长42.1%,增速居广东全省第二位。
2012年,汕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城镇投资519.20亿元、农村投资92.72亿元,分别增长43.4%和21.8%。从投资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20.39亿元,增长42.6%;民营经济投资455.13亿元,增长4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1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325.71亿元,增长39.2%。其中工业投资额323.16亿元,增长40.8%;第三产业投资282.00亿元,增长40.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3.35亿元,增长13.4%;交通运输业投资额36.14亿元,增长70.2%;现代服务业投资额225.93亿元,增长28.4%。全年单位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1871个,增长25.5%。商品房销售面积189.94万平方米,增长1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9.76万平方米,增长22.3%。
折叠 特色经济
- 八大产业
汕头传统经济形成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医药、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材料八大支柱产业和17个产业集群。8大支柱产业有“中国工艺毛衫名城”、“中国玩具礼品城”、“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央视动画形象玩具产品指定生产基地”、“中华毛衫名镇”、“中国针织内衣名镇”、“中国家居服装名镇”、“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内衣名镇”等国级称号、“中国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和“中国输配电设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 2013年,汕头规模以上八大支柱产业产值1863.32亿元,增长21.3%。
- 电子商务
2011年年底,汕头入选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随之汕头市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宣告成立。澄海国际玩具商贸物流城电子商务平台、汕头市柏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4个项目纳入国家电子商务应用试点。2012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2012年底,汕头还发布了《汕头经济特区电子商务促进办法》,这是广东省首个电商专门立法,也是汕头运用特区立法权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胆创新。
- 港口经济
汕头是国家确定的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汕头市海岸长298公里,其中适宜建港的自然深水岸线有28公里,具备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5万吨级煤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资源。2012年汕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4500万吨,达4562.8万吨,同比增长13.9%。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5万标箱,同比增长13.6%,两个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及广东省的平均水平。汕头港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个港口有货物往来。汕台直航“黄金航线”开通以来,极大增强了汕头对台湾乃至世界各地的辐射力,该航线相关优惠将延长至2014年。汕头港还在继续加紧规划建设中,汕头广澳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等两大物流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 汕头板块
截至2013年统计数据,汕头市共有21家上市公司 ,在中国的地级市中位列第12位,在广东省位列第3。分别是:超声电子、宜华木业、宜华地产、东方锆业、南洋股份、奥飞动漫、星辉车模、潮宏基、万顺股份、黑牛食品、凯撒股份、太安堂、众业达、金刚玻璃、骅威股份、群兴玩具、西陇化工、金明精机、东风印刷、猛狮科技、万泽股份在内,共有21家为民营企业,涵盖了木业、地产、动漫、玩具、超声仪器、珠宝、电缆制造、包装、制药、特种玻璃制造、化工、制衣、食品等十几个传统产业和新型优势产业。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科技
民国时期的汕头人多而耕地少,自然科学相对落后,解放后才得以发展,50年代,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张黑白照片纸(公元实验室)等,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至2003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被列入“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区域”,同年取得科技成果45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3项;高新技术企业87家,其中国家级14家。
2012年,汕头全市获得科技成果72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71项。国家级高新企业128家。专利申请量10388件,下降18%,授权量6583件,增长50.6%。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下降57.1%。民营科技企业77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68家,增长30.1%。拥有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轻工装备创新平台、玩具工艺技术创新平台、输配电技术创新平台。有独立科研机构17个:省陶瓷研究所、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市机械研究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测试技术研究院、市光电研究所、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市果树研究中心、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超声仪器研究所、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潮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澄海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折叠 文化
文化方面源远流长,南澳便发掘有距今8000年以上的象山文化遗址。 汕头是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海滨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尤其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汕头从建设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打下了扎实基础。
至2012年底,汕头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场所6个,其中剧场6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出场次1244场次,观众140.93万人次。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127.9万册,博物馆5座,档案馆10座,开放各类档案36053卷(件),电台4座,电视台4座。全年地方报纸发行量5460万份,邮局杂志发行量(持全国统一刊号)233.32万份。汕头主要文化设施有:汕头博物馆、汕头图书馆、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市东征军陈列馆;澄海民间艺术陈列馆,龙湖区翰苑展厅,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在南澳、澄海、潮阳建立流动分馆,农家书屋等。
折叠 卫生
自1860年开埠后,汕头真正开始了西医西药传入的历史,英美日法等国教会都在汕头办有医疗机构、中医则主要为私家分散经营。解放后接管改造了医疗卫生业务,使该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汕头高度重视卫生医疗工作,基本形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三级医疗卫生防治网络,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
2013年,汕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1260个,其中医院38个,卫生院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2个;实有病床位14667张,其中医院12027张,卫生院148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02张。卫生工作人员244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16人,注册护士6881人。
折叠 体育
汕头民间体育活动由来已久,传统体育活动有武术、龙舟、舞狮、英歌、拔河、登高、秋千、象棋等。开埠后,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体育项目陆续传入,1922年,汕头体育会成立,并于1924年举行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解放后,经历了扎实发展、破坏恢复、复兴时期,但群众体育一直蓬勃发展。
汕头有中国体育“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2013年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汕头体育健儿共获得奖牌116枚,其中获国际和全国比赛金牌25枚、银牌14枚。当年有等级运动员52人。拥有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中国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以及省帆板、船艇、射击等训练基地。已成功举办了“国际业余拳击邀请赛”、“全国帆板锦标赛”等20多次全国性以上体育大赛。
折叠 教育
- 历史概况
汕头教育历史悠久,宋时便有海滨邹鲁之称。在开埠前后,国外教会相继传入并创办了一些学校,晚清各县响应时政,废县学、书院等,转办新学堂、学务公所(后改劝学所);民国期间,逐步参照西方学制普遍办起中小学,抗战后有了高等学校。解放初期至1954年,完成学校公立工作;1956年,制定了十二年(1956-1967)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开放后,潮侨发扬育才重教传统,捐资捐学,令汕头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
汕头立足教育大市建设,并立法保障,教育拨款逐年增加:2007年为16.6亿元,比2006年增长24.81%;2008年为20.1亿元,比2007年增长20.7%;2009年为24.5亿元,比2007年增长22.16%;2010年为30.3亿元,比2009年增长23.62%;2011年为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32.4%。
2013年,全市各类中等学校307所,在校学生57.48万人,其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9.77万人;普通初中189所,初中在校学生27.7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8.51人。初中升学率(以升本地高中学位计)86.57%,高中升学率87.57%。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03万人。全年参加高等、中专自学考试0.86万人次,考试科目1.56万科次。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82所。
- 高等教育
根据《汕头市“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汕头市将于2011~2015年间筹办新的两所本科大学,即汕头理工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选址暂定。
本科院校 | |
---|---|
专科院校 | |
成人教育 | |
筹建院校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理工大学 |
- 中学教育
汕头市现有普通高中85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中10所。
- 特殊教育
汕头市聋哑学校、汕头存心特殊教育学校、澄海启智学校。
- 职业教育
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2所,高校内设中专部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实训中心2个。
折叠 交通
- 航空
汕头外砂机场,原属军民两用机场,2011年12月15日,汕头机场民航业务全面转场至揭阳后,该机场全部转为军用,不再作为民航用途。
- 铁路
汕头火车站为广梅汕铁路粤东中心站点,分为汕头客站、汕头北货站。汕头客站在龙湖区,汕头北货站在汕头的北部。广梅汕铁路1991年1月动工,1995年7月铺通。本站点行驶的是普通列车。
汕头潮阳站为厦深高铁在汕头的站点,位于潮阳谷饶镇,离汕头市区约40公里。另有位于潮州沙溪的厦深高铁(动车)潮汕站,是粤东高铁枢纽中心站,距离汕头市区约25公里。本站点行驶的是高铁(动车)。
此外,至2014年9月,厦深高铁进汕联络线(即上述汕头火车站至潮汕站的连接线)处于建设阶段,建成后,上述汕头火车站同时具有高铁站功能,或将成为厦深高铁始发终到站。
- 公路
高速公路:深汕高速、汕汾高速(深汕、汕汾高速均属于国家高速G15沈海高速)、经过潮汕机场的汕梅高速(G78汕昆高速)、以及在建或规划的S14汕湛高速、潮惠高速(S20潮莞高速潮州至惠州段)、S13揭惠高速、潮汕环线高速等。
干线公路:广汕线(324国道)、汕揭线(206国道)、省道官汕线、潮汕线等,通广州、梅州、厦门、潮州、揭阳等市。
城市快速路:西港—金凤西外环快速路、金砂东—盐鸿快速路、潮南陈沙公路。
- 港口
汕头港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中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拥有5000吨级以上泊位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与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担负着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对外贸易进出货物的运输。
汕头港是大陆对台开放的港口之一。汕头已于2008年1月18日开通汕头至高雄货运直航。2008年5月开通汕头至台湾客运直航。
折叠 编辑本段 友好城市
汕头与国际众多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至2013年,汕头的“友好城市”有: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越南芹苴市。汕头的“友好交流城市”有:美国华盛顿州费德勒尔韦市、马来西亚新山市、澳大利亚费菲市、韩国平泽市。 各市概况如下表:
缔结城市 | 缔结时间 | 人口 | 面积 | 简介 |
---|---|---|---|---|
日本岸和田市 | 1990.6 | 20多万 | 70多平方公里 | 大阪府属下,日本本州中西部工业城市 |
加拿大圣约翰市 | 1997.2 | 13万多 | 323平方公里 | 新不伦瑞克省属,加拿大东部重要港口城市 |
越南芹苴市 | 2005.8 | 112万多 | 1390平方公里 | 越南中央直属,九龙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
美国费德勒尔韦市 | 2013.3 | 9万 | 55.68平方公里 | 华盛顿州第六大城市,工业、旅游城市 |
马来西亚新山市 | 2011.11 | 180万 | 180平方公里 | 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有“小汕头”之称 |
澳大利亚费菲市 | 2005.4 | 18.88万 | 102平方公里 | 新南威尔士州属,澳洲制造业运输业中心 |
韩国平泽市 | 2003.5 | 35.8万人 | 452.26平方公里 | 韩国观光农业和新兴的海港城市 |
注:本表录入2013年9月4日,结好城市情况依序参考资料为 。其中面积单位统一折算为平方公里。 |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概述
汕头身处核心潮汕地区,是潮汕文化、潮学的核心载体其文化。潮汕文化传统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宋时就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汕头民间习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遗植,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潮剧是中国10大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宋元南戏的一支,形成于明代,解放后发掘整理的传统剧目1000多个。流行于粤东、闽南及东南亚各国。古朴典雅的潮州音乐,是中原古乐与潮汕民间曲调长期渗透融合形成的地方音乐 体系,演奏形式包括弦诗乐、细乐、庙堂乐、笛套古乐、锣鼓乐等,有潮乐弦诗曲牌千首以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潮州大锣鼓曾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英歌舞是粤东潮汕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是由107位身着传奇色彩服装的男子组成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的根”。潮阳是英歌舞最为盛行的区。1996年11月,潮阳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英歌艺术)之乡”的称号。2005年,潮剧《六国封相》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潮剧《东吴郡主》在第九届省艺术节上获6个一等奖。2006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汕头市潮汕大锣鼓艺术团的表演,向全国和全世界观众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潮汕民俗众多,如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富有特色,是“中国潮菜之乡”。
折叠 方言
汕头地方方言为潮州话。潮州话通行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在的潮汕一带地区汕尾部分也有包括,可分为韩江小片汕头话和练江小片潮阳话两种口音。韩江小片汕头话是汕头地方方言的代表音,主要流行于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练江小片潮阳话主要流行于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
潮州话属于闽南方言的一个支系,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潮州话亦称潮汕话,又称“潮语”,古朴典雅,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保留较多古语音,古语法和古语汇,潮州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潮州话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折叠 宗教信仰
汕头民间信仰浓厚,多神崇拜,宗教与民间信仰交织特征明显;佛、道教交织信仰且历史悠久。汕头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至2012年,全市经批准设立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共446处,全市教徒总人数近1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和教徒人数分别占全省七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另外,汕头是天主教汕头教区所在地,教区辖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天主教四市教务工作,教徒约13万人,占全省天主教徒一半以上。信教群众中,伊斯兰教信仰人口较少,约为500人,最多时近千人,且仅有1临时活动点。道教信众也较少,有5处活动场所,但一些信奉者介于道教和民间信仰之间,难以准确统计。基督教信众近4万人,有教堂等活动场所76处。天主教信众2万余人,有活动堂点48处(汕头教区计12万余人,包括汕头、揭阳、潮州、汕尾4市)。佛教活动场所317处,经常去宗教活动场所参加活动的佛教信众近4万人,但准确信众数字难以统计。从信仰人口和活动场所来看,汕头是一处佛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城市。同时,基督教信仰也有一定规模。
折叠 文化遗产
汕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始于2005年,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至2014年,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0个,其中1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别为16个和40个。 国家级文化遗产如下表:
项目类别 | 项目代码 | 项目名称 | 项目申报地区或单位 |
---|---|---|---|
民间文学 | Ⅰ | 澄海灯谜 | 汕头市澄海区 |
传统音乐 | Ⅱ | 潮州音乐 | 汕头市潮阳区、汕头潮乐团 |
传统舞蹈 | Ⅲ | 潮阳英歌 | 汕头市潮阳区 |
传统舞蹈 | Ⅲ | 蜈蚣舞 | 汕头市澄海区 |
传统戏剧 | Ⅳ | 潮剧 | 广东潮剧院(其址设于汕头) |
传统美术 | Ⅶ | 瓶内画 | 汕头市工艺美术学会 |
传统美术 | Ⅶ | 潮阳剪纸 | 汕头市潮阳区 |
传统美术 | Ⅶ | 潮州木雕 | 汕头市工艺美术学会 |
传统美术 | Ⅶ | 大寮嵌瓷 | 汕头市潮南区 |
传统民俗 | Ⅷ | 贵屿双忠信俗 | 汕头市潮阳区 |
传统医药 | Ⅷ | 太安堂麒麟丸 | 汕头市 |
传统美术 | Ⅷ | 汕头抽纱 | 汕头市 |
传统技艺 | Ⅷ | 陶瓷微书 | 汕头市 |
注:据汕头市政府网2012年国家级非遗为9个 ,据汕头市文化馆至2014年汕头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为13个 |
折叠 文保单位
至2013年,汕头市共分4批公布了5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次数量分别是:1988年第1批青云岩、龙泉岩等10个,1994年第2批证果寺、存心善堂旧址等5个,2005年第3批蔡楚生故居、秦牧故居等9个,2010年第4批姚琛墓,姚瑗墓等31个。 在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汕头的崎碌炮台、文光塔与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共三处文物单位成功得选,实现了汕头国保“零的突破”。
折叠 市花
1982年12月,汕头确定金凤花为汕头市市花。1983年6月,在汕头市图书馆举行市花命名大会。金凤花,学名凤凰木,属豆科,落叶乔木,为庭园树、行道树。夏日开花,娇艳夺目,市区多有栽植。1996年,选出兰花作为另一种市花。1997年1月,市政府确认兰花(指兰科兰属中墨兰、春兰、四季兰、寒兰、蕙兰等地生兰)与金凤花并列为汕头市市花。汕头养兰历史悠久。兰花具有顽强生命力、高洁形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象征特区人的精神风貌,又是潮汕特产,荫生,品种多,与金凤花相映成趣。
折叠 形象歌曲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概述
汕头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至2012年,汕头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2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3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主要景点有含汕头八景景点在内的礐石风景区、澄海塔山风景区、莲花峰风景区、南澳生态旅游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陈慈黉故居、青云岩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主题公园等。全市有旅行社66家,星级宾馆(酒店)35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9家。[5]
折叠 汕头八景
汕头八景,指的是,汕头在历史上各时期曾出现过4个版本的“汕头八景”,1个汕头八景是2002年年底,选出的“礐石山光”、“海湾虹影”、“龙滩逸韵”、“桑浦清晖”、“黉院惠风”、“莲峰浩气”、“瀛南翠色”、“月苑莺声”。 各个景点情况见下表:
景点名称 | 位置 | 简介 |
---|---|---|
礐石山光 | 濠江区 | 礐石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区内有大小峰峦43座 |
海湾虹影 | 金平区、龙湖区 | 以汕头港为中心,包括二桥、二路、二园、一场、一馆的汕头海湾 |
龙滩逸韵 | 濠江区 | 龙虎滩上的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
桑浦清晖 | 金平区 | 桑浦山风景区,内有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大学、七日红公园、翁万达书院等 |
黉院惠风 | 澄海区 | 澄海区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该故居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
莲峰浩气 | 潮阳区 | 海门莲花峰风景区,此处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
瀛南翠色 | 南澳县 | 南澳生态旅游区,旅游区具有海、山、史、庙立体交叉特色 |
月苑莺声 | 金平区 | 位于市区中山路北的中山公园,它是中国南方颇具盛名的人工公园之一 |
折叠 地标景点
汕头的标志性建筑,有升腾雕塑、星湖公园、潮汕星河馆、海湾大桥、崛起雕塑(汕头市三身人雕像)、会展中心、大潮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金凤坛、艺术中心、海螺雕塑、汕头跳水馆、海关钟楼等 (注:该参考资料链接是图片,应逐页打开)其中若干景点简介如下:
- “升腾”雕塑
该建筑物亦称“升”雕塑,位于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的政府广场中央。是汕头经济特区的标志性雕塑。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座北向南。雕塑矗立于八级台阶的黑色花岗岩平台之上,由三根各高度为8米、11米、14米银色方柱,连结三颗星星。主体银柱左右为直径约3米的半圆球硕果状的铜球,构成整体雕塑。雕塑建于1990年12月,由广州美术学院钟宝驹设计。雕塑体分别由石、铜、不锈钢三部分材料组成,设计理念是借助人类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历史进程,发展至高科技时代,也喻意汕头经济特区事业发展日日上升。1994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首套《中国特区》纪念邮票,将“升”与“开荒牛”、“海珠女”、“白鹭”和“鹿回头”五组雕塑分别为汕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的标志印入邮票中。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汕头站)起跑仪式,就在此雕塑群台基上隆重举行。
- 海关钟楼
海关钟楼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号,1919年开工建设,1921年建成,由英国人兴建,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解放前一直在此楼办公,解放后至1988年,海关钟楼也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机关的办公所在地。原来的海关钟楼是两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556.2平方米,长方体结构,走廊环绕四周,内部装饰考究,镶嵌在其正门楼顶的大钟为大理石面,黑色罗马数字,海关钟楼也因此而得名。2006年12月,汕头海关遵循“容貌复原”原则,正式启动对钟楼的修复工程并于2008年6月顺利完工,修复后的海关钟楼室内面积1500多平方米,作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钟楼见证了汕头百年开埠史。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汕头籍或在汕头出生的著名人物不少,相对而言,在商界、科学界成就最大,而政界名人较少(潮州、揭阳等潮汕地区都类似)。
类别 | 姓名 |
---|---|
历史名人 | 郑信、萧端蒙、陈北科、林大春、翁万达、张夔、许申、周光镐、唐伯元、卢侗等 |
政界 | 蚁美厚、吴康民、许士杰、吴南生等 |
学术界 | 两院院士侯祥麟、马大猷、林励吾、丘成桐、陈运泰、周国治、吴国雄、郑儒永、周福霖、林尊琪、王铁冠、郭予元、佘畯南、唐希灿、范上达、林垂宙、林珲、郭永基、陈辉堂 |
大师类 | 萧灼基、刘遵义、秦牧、杜国庠、黄际遇、吴贯因、陈观烈、蔡楚生、郑正秋、赵汀阳、郭任远、郑麐、郑寿麟、李新魁、陈大羽、许钦松、郑餐霞、马流洲 |
体育界 | 李巧贤、李宏平、李德亮、蔡炎书 |
商界 | 陈慈黉、谢易初、谢国民、陈弼臣、蚁光炎、林百欣、陈振东、翁锦通 、黄光裕、马化腾、周泽荣、黄振达、蔡东青、谢炳、蔡荣军、刘绍喜、陈潮钿、王木红、林秀浩、吴开贤、郑钟南等。 |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序号 | 荣誉称号 |
---|---|
1 |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6] |
2 | 中国“全国主要港口城市” |
3 | 粤东中心城市 |
4 | 国家卫生城市 |
5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6 | 国家园林城市 |
7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8 |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
9 |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10 |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
11 | 2012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
12 | 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
13 |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
14 | 中国“全国双拥模范城” |
15 | 中国文具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