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浑源夏商时属冀州。西周时以恒山镇属并州。春秋时属代国。
秦始皇始置县,称为崞县,属雁门郡。不久改称平舒,属代郡。
西汉时,平舒县废,复置崞县,属恒山郡。王莽新朝期间,改为崞张县,仍属常山(即恒山)郡。东汉恢复崞县名,三国沿袭之。
北魏时迁都平城(即今大同),为京城内地,改名石城县,属神武郡。天兴元年,改称崞山县。东魏时,改为廊州。北齐时,又改为北显州。
隋初,北显州改称平寇县,后又改回崞县。唐时始称浑源,为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
五代晋县随州入辽仍为浑源县。
金贞佑二年(1214)于县置浑源州。
元初改浑源县为恒阴县,属西京(即大同),不久,又复用浑源州。
明清时俱称浑源州,均属大同府。
民国元年五月改为浑源县,后属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南北山区均为抗日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1937年,属山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9年,属晋察冀边区政府察南雁北办事处。1940年至1945年,先后属晋察冀边区政府二、五、一专署。1945年浑源县解放。1947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重归山西省。属山西省雁北专署,后改山西省晋北专署,山西省雁北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属大同市辖县。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浑源县位于北纬39.67°~39.83°东经113.72°~113.92°之间,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2县相连。
折叠 气候特征
浑源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2℃,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40天,山区为110~120天。 浑源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天气寒冷,多晴朗天气。春季干燥多大风,风沙。夏季温和,雨季集中(7月下旬~9月上旬),多局部性大雨、暴雨,且常发生山洪。秋季温凉,晴天较多,能见度好,天气稳定少变。冬春长,夏秋短。
浑源县年平均降水量388mm,年最大降水量595mm,年最小降水量215.8mm。3~5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5%,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1%,9~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2%,12~2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年平均蒸发量1932.3mm,年最大蒸发量2395.5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初见3~10m。
浑源县全年各月盛行北风,年平均风速3.5m/s,冬春偏大,夏秋偏小。极端最大风速曾达33.7m/s。最大冻土深度为1.29~1.5m。
折叠 地形地貌
浑源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全县海拔高度为1050-2333米之间。县境地貌南山北坡中间川。南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4%;北坡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9%;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卧羊场山海拔最高,主峰高达2333米。浑河西部河床海拔最低,仅为1050米。境内山脉较多,主要有恒山、卧羊场山、穆桂英山、胡子岭、马鬃崖、翠屏山、抢风岭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恒山山脉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沿东北――西南走向,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构成浑源的地貌骨架。境内河流主要有浑河、唐河,分属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水系和唐河水系。境内山脉主要为恒山山脉,西衔雁门,东延燕云,两千米左右山峰并肩而立,号称108峰。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
王继武 | 政府县长 | 主持县人民政府全面工作,兼管审计、监察工作 |
谢志海 | 政府副县长 | 协助县长主持县人民政府日常工作,协助县长分管财政、金融、城建、城管、房管、行政审批、纠风、爱国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
王银 | 政府副县长 | 协助县长分管国土、水利、农业和农村、民政等方面的工作 |
张海波 | 政府副县长 | 协助县长分管科技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地震、档案、旅游、宗教、红十字会等方面的工作 |
李跃新 | 政府副县长 | 协助县长分管发改、人社、统计、环保、市场监管、招商等方面的工作 |
钟志刚 | 政府副县长 | 协助县长分管公安、司法、信访工作 |
陈利军 | 政府副县长 | 协助县长分管工业、交通运输、煤炭、安全生产、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工作 |
裴雁巍 | 办公室主任 | 协助县长处办县人民政府日常工作,主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全面工作[1] |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生物资源
折叠 矿藏资源
浑源探明的矿藏达20多种,其中煤炭、油母页岩、花岗岩、膨润土、沸石、莹石均为优质矿种。
浑源煤田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为36.3亿吨。原煤既有无烟煤也有烟煤,发热量为5000~6500千卡/公斤。花岗总储量达6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青磁窑乡等南山区。膨润土储量1亿吨,是全国大型优质钙基膨润土矿藏之一;沸石储量4亿吨,为山西唯一产地;花岗岩储量1.93亿立方米,尤其是黑色花岗岩为世界石材精品,被誉为"北岳黑",出口是常称为"Shanxi Black"。
折叠 水资源
汤头温泉是一处较大的高温矿泉,日涌水量为600吨。还有大白泉优质天然矿泉水,含偏硅酸18.9毫克/升,日出水量可达2000吨。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综述
2013年浑源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52亿元,同比2012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43亿元,同比2012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7亿元,同比2012增长7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25亿元,同比2012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17元,同比2012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43元,同比2012增长13.1%。
折叠 第一产业
2013年浑源县农作物总播面积6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15亿斤。新增黄芪规范化种植3.5万亩、仁用杏等经济林1.3万亩、设施农业1200亩,春润、神农、泰丰等特色园区成为市百园立农工程典型。
折叠 第二产业
2013年,浑源县风电并网发电10万千瓦,主体完工10万千瓦。煤炭、花岗岩分别完成税费2.89亿元、1683万元。全年生产原煤722万吨,上缴税费1.39亿元。花岗岩全年生产整形料1.1万立方米,上缴税费2909万元。民营企业总数达到577户,销售收入完成19.2亿元,上缴税金1.94亿元。
折叠 第三产业
2012年,浑源县岳门湾景区修复工程完工,索道迁建工程完成,神溪湿地规划完成,《北岳恒山》纪录片在央视成功上映,《恒山月光》电影拍成,成功举办了中国健身登山赛,开发特色纪念品50余种。景区接待游客82.7万人次,直接收入完成5008万元,综合收入突破3.5亿元,分别比年增长10.7%、11.3%和15%。服务业完成税收4816万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
折叠 教育事业
2011年,浑源县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107所,撤并薄弱学校160所,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5所,浑源中学成为省级示范中学,二中、三中、四中、六中成功合并。
折叠 医疗卫生
2012年,浑源县新建乡镇卫生院18个,建成村级卫生所261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3%,医药费用补偿4800余万元,参保率达到95.8%,发放城乡低保金7288万元。
折叠 基础设施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俗文化
浑源县在春节、元宵期间,人们会在院子前以煤炭叠起来,呈塔状,里面放上木柴,贴上红字条,午夜十二点的时候点燃旺火。
折叠 名优特产
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大豆为浑源县的优势作物之一,主要生产于北岳恒山山脉的高寒山区。浑源酥大豆具有香、酥、个儿大、淀开花、皮好看五大特点。
折叠 编辑本段 景点旅游
北岳恒山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面积 359.62平方公里,由天峰岭、翠屏山、千佛岭、天赐沟、神溪、落子洼、龙盆峪、大川岭、上桦岭、凌云口、五峰山、西河口、汤头、永安、龙山等15个各具特色的子景区组成。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麻庄汉墓群
在浑源县西二十里,汉崞县治此。有汉墓群(共墓冢十四个),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浑源景色
归潜堂
在浑源县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东,金代刘祁隐居于此。
千佛岭
千佛岭顶上有一块天然磐石,上面建有一座7米多高的仿木小砖塔,刻着"千佛宝塔"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塔为四层实心楼阁式,塔座高两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四周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塔下岩石南面有3个石洞,名曰"千佛洞"。洞的正面和东西两侧分别雕刻着近两米高的大石佛,洞的四周还雕刻着数以千计的小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