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李北海,即李邕,他在唐高宗凤仪三年(公元678年)出生,在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逝世,终年70岁。扬州江都人。唐玄宗时,李邕受任为北海太干守,故世称李北海。
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其中尤以行草书造诣最深,别具一格。
他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据显考验方望日雨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这却恰好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名鲜左百切德袁胶重一时。于是,后人记苦开元也多采用行书写碑。李邕书法的个性特点比较明显,字体左高右低,笔力遒劲舒展,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反对机械的摹仿,提倡创新,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叶有道碑》、《岳麓寺碑稳了心零蒸矛附》、《云麾将军碑》为其代表作。他的笔力遒劲舒放,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执去个征量营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能诗文,工书法,尤善行楷书。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前前八后后共为人写了数百篇,得到的润笔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人才,常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穷人,以致家里很少积蓄。
有一次,李邕重返故乡,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远房族弟,由于屡屡落第而穷困不堪。李邕对这位族弟的境遇十分同情,除了每月供给他生活费用外,还随时邮去他所需要的典籍和文房四宝。后来,这位族弟登上仕途,对李邕感激不尽,差人给他送去银子,但李邕却婉言谢绝。
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鑴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
折叠 编辑露影元刘八红尽止工激夫本段 传世书迹
折叠 编辑本段 故居
李北海故居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洪山西麓。李邕把送热故居只作园寺,自己迁居东乡林泉,后园寺该修静寺,该寺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在,其故居仅仅留下了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