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人物来自生平
折叠 早年活动
林育英清360百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25日),林育英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村。清宣统元年(1909年),13岁的林育英入塾读书,不久,因家庭贫困辍学,随父操持祖传手工染织业。
民孔国八年(1919年),林育英参加族弟林育南在家乡创办的通俗讲演社学习,从而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果包影响,在家乡开展爱国活动。当林育南从黄冈考入武乱昌"中华大学"附中部之后,结识酸望了教务主任恽代英,随即加入了由恽创办的"互助示可草然区社"。
1921年7月,恽代英、李求实和林育南、林育英在他们创办的"浚新小学"内发起成立了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共存社"--这也就是端中共正式成立之前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渊源了。[1] 1922年2月,林育英题三商在武昌由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折叠 领导工人运动
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把全部精力用于发动工人运动,林育英也成为中共早期的"工运"骨干。当"二七"大罢工发动之后,他奉命去长沙开展工作,热烈地鼓动人力车夫开展要求降低租金的工人运动。
1924年5月,林育英前往运封较住司负互资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翌年7月,林育英方帮选那加医宽流化名"林春山"回国,不久即参与领导了上海的工人运动。12月6日,上海总工会举行万人集会,头部被刺刀戳中,被枪托打到,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帮助恢复湖南省委和组建工会,后来因受追捕扮僧技封就想候照力动保前人跋涉到上海。
1930年4外也诗血念量科液是月,中央派林育英去东北筹组满州省委。5月,满州大径夫谈研留二清省中共临时省委成立,任省委书记。不久,由于叛冷首徒告密,林育英被日军逮捕。19垂云仅倍绍染结胶七格消32年1月,林育英经营救出狱,但身体已遭受严重伤害。
折叠 重返延安
1933年1同够经异标践低月,林育英奉命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为了向正在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传达落观斗盐伯件此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回国,林育英化名张浩,由外蒙入境,扮成商人,带着密电码,牵着骆驼,跋山涉水,月余后穿过茫茫无际的史表格镇兰侵困坚另给得沙漠,终于来到中共中央所始育值植态量众搞律于倒在地陕北瓦窑堡,找到了与共产国际长期失去电讯联系的中共中央。
折叠 说服张国焘
林育英故居林育英的到来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由此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林育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随后在1935年12月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育英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为之后的少绝行首民较纸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5年12月底,中央决定,由张浩作说服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工作。张国焘在得出守体面害更已短权圆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的"中央",没有经过党代表大会的民主选举,更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未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当算尽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额粉成查乡足快全够殖才部,一切重大问题、组织变动都要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毛泽东知道,张国焘比较听美胡井参酸叶丝理共产国际的话,由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是最合适的。张浩接受了任务,并致电张国焘,说明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2] 1936年6月6日,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第二"中央"。8月3日、9月3日,林审内考续农轮装首育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又联名给这审拉缺序血室克朱德、张国焘发电,欢迎他们前来会师,并派林育英亲自到根政确财旧坐收间收吗土前方去接。9月27日,张国焘、朱德、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表示尊重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意见,决不再改变。10红两标月19日,林育英从保安启程,代表中共中央到宁夏同心城迎接红军顶二、四方面军。经过几天的急行军,红二、四方面军于11月3日抵达同心城,林育英在关桥堡会见了张国焘、朱德,并在红四方面军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向广大干部介绍了党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意义。又过了几天,张国焘回到保安。
折叠 任援西军政委
左起皇:林彪、林育英、毛泽东1936年10月下旬,原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两万余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号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包雷了径慢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两万余人。但由于这次西渡黄河作战是战略上的失误,战术上起不到大的作用,加上部队准备不足,环境生疏,没有后方,补给磁轴村喜度旧困难,西路军陷入困境。西势菜措超升编走挥械便路军进入祁连山地区后,曾连便改剂回干续给中央发电,请求中央派部队救援。[2]
1937年2月27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组建援西军问题的指示。军委决定抽调第四军、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二军及一个骑兵团组成援西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林育英任政委。[3]
折叠 走上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林彪为115师师长,林育英为129师政委。
1938年春,林育英由于伤病被调回中央,接替他的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向江温补赵益殖环延安期间,林育英一面治病,一面负责有关工人运动的工作。3月中旬,林育英任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大队长,曹瑛任教导员。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林育英是中央候补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林彪也列席劳差区所脸香例觉了大会。由于林育英对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大会两延选举他为中央委员。[4]
折叠 因病辞世
毛主席等中共领袖们为林育英抬棺送行1940年4月30日,林育英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应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沟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议开始后,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林育英无生命危险,但却无法站立起来,更无法再为党乙航观听影济觉话权工作。
1941年8月消机武略棉她研银就考特,日军战机飞到延安上空,轰炸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共领导人住处,林育英病情急剧恶化。经过中央医院全力抢救,病稍有好转。1942年2月14日,接到林育英口信的林彪回到延安,看望林育英。
1942年2月下旬,林育英的病情日益恶化。3月5日,林育英用微弱的声音将警卫员、秘书及妻子等人叫到身边说:"我不行了,革命20年如一日,未能看到革命胜利,深以为憾。我死后,请补价然讲死色聚季盟组织上将我葬在杨家岭对面的桃花核仅卫岭上,使我能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3月6日凌晨1时45分,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下午,中央成立了林育英治丧委员会,由李富春、林彪、邓发等人组成。遗体毛泽东为林育英执绋秋热沉祖杆盾住刘抬棺移入中央大礼堂。3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员张浩棉府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草张境让西但随何造消息。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证高式题东、朱德、任弼时、陈云断倍仅钱物跟缺帝、叶剑英等轮流为林育英守灵。3月8日上午4时至9时,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林育英的遗体告别仪式。3月9日上午9时,公祭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主祭,李克农念祭文。仪式结束,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执绋抬棺。安葬林育英当天,《新华日报》发表了《悼张浩(林育英)同志》的社论,对林育英一生的贡献和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毛泽东还为他的墓碑题写"张浩同志之墓"。[6]
折叠 主要成就
传达共产国际指示,促成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张浩(中)和领徐海东(右)、郭述申(左)在一起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中国是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与世界各国一道尽快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迫在眉睫。为了向正在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并恢复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林育英回国。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在会上又一次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和在莫斯科制定《八一宣言》的经过。这次会议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制定和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头子蒋介石"。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政治路线、策略和方针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解决了党在遵义会议上没有来得及解决的路线和策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力劝张国焘率军北上,团结了红军
193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为配合中共中央做出的这个决定,林育英致电张国焘和随四方面军行军的朱德,称"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于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这一时期,林育英单独或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联名给张国焘等人发了数封电报,要求他们取消另立"中央",尽快率部队北上。在争取张国焘率左路军北上的过程中,林育英利用自己共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对争取张国焘北上起了重要作用,除有党史记载和有关老同志的记述外,张国焘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中也说,他对林育英"极为看重"。[5]
折叠 人物评价
折叠 亲属成员
林氏三兄弟
湖北黄冈的林育英相关书籍林氏家族,出了3位在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林育南、林育英(又名张浩)和林彪(原名林育容)。他们三人为堂兄弟,都在党内担任过要职。林育南是三兄弟中第一个参加革命的,并引导林育英、林彪走上了革命道路。他是卓越的工运领袖,与恽代英齐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北省委代理书记。1931年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林育英和党的早期杰出领导人林育南(1898-1931)是堂兄弟,和林彪也是堂兄弟关系,林育英年长林彪10岁。他们兄弟之间感情很好,林育英在林家排行第八,林彪等都尊称他为"八哥"。[8]
林大静 | 林焱臣 | 林育英 | |
林时郎 | 林协甫 | 林育南 | |
林明卿 | 林彪 |
妻子涂俊明
1916年,林育英与本县涂家湾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涂俊明(1897-1988)结婚。他们的结合,全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由于互相恩爱,一直过着幸福的日子。
20世纪20年代,因受堂弟的影响,林育英开始向往革命,积极参加一些革命活动。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解放天下劳苦的伟大事业中去。1925年12月,张浩因受重伤从上海回到老家。在涂俊明的精心照料下,张浩的伤很快好转,体质也明显增强。本来身体还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但张浩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想尽快回上海工作,期间并动员爱人和自己一起参加革命工作。从此,涂俊明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一个职业革命者。经过锻炼,1926年涂俊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武汉、上海做妇女工作、秘密工作,以及交通员、侦察员等工作。1932年,涂俊明在上海做秘密工作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她4岁的小儿子林汉雄也被带入狱中。在党组织的帮助下,1935年,在党组织的积极营救下,涂俊明出狱。1935年11月,张浩从苏联回国。1938年,涂俊明通过报纸,终于得到丈夫在延安的消息,一个人带着孩子经过艰难跋涉,来到延安,与当时正处于病中的丈夫在窑洞里团聚。[8]
折叠 后世纪念
折叠 林育英故居
林育英故居林育英故居位于回龙镇林家染铺湾,土砖建筑,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英,1897年出身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湾村,林育南和林彪的堂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
折叠 林育英烈士墓
林育英(张浩)烈士墓"四.八"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是中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并将张浩、关向应等人入园安葬,陵址迁往王家坪,"文化大革命"中,陵园又遭劫难。1971年烈士遗骨被迁往城北李家现址。1992年5月12日,拨款维修,经过扩建整修,陵园宏伟壮观,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