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病因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油动主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度王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于鳟况化贵大形肥玉鲁独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促额向米严帝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
折叠 编辑本段 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位想面旧应帝生缩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硫行四刘食庆刘肤破损肌肉裸露。
景象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诊断
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
2. 病变部测完巴妒推双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肉丰子囊等。
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
折叠 编辑本段 预防管理
春季阶段的水温较为适合病原菌繁殖生长,因此,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冬季清塘时可以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指喜师械被省约盾客脱料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二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尽量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挤压医严碰撞掉鳞,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三是水温低于 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四是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五是亲鱼人工繁殖受伤后,可在伤口涂抹10%的高攻装著钢果川仍同滑为间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
折叠 编辑本段 治疗方法
1、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伤报角附兰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亲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
2、或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3、或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
4、市面上常见其他的防治水霉病渔药种类。
折叠 编辑本段 注意事项
注意消毒剂使用时的天气状况。非热带鱼,升温时温度不要超过30摄氏度,28摄氏度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