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1-04-25 18:11:15

白寿彝 锁定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白寿彝(1909年-2000年),回族,河南开封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光明日报》的创办者之一。白寿彝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在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中国哲学史。

白寿彝把毕生的心血放在史学领域,他曾受教于冯友兰,师从顾颉刚,与郭沫若臧克家季羡林为好友。文革时期惨遭患难,他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

他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于1980年出版,江泽民、李鹏亲自致信贺书。该书已印刷30多次,累计印数100余万册,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朝鲜文、罗马尼亚文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白寿彝

  • 别名

    字肇伦,又名哲玛鲁丁

  • 国籍

    中国

  • 民族

    回族

  • 出生地

    河南开封

  • 出生日期

    1909年

  • 逝世日期

    2000年

  • 职业

    历史学家

  • 毕业院校

    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 主要成就

    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 代表作品

    《中国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

折叠 人物生平

折叠 早期360百科经历

1909年2月19日白寿彝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2岁入开封教会学校圣安德烈中学。[1]

1925年考入文治大学,不久转学到河南中州大学文科二年级读书,受到著丝学尔名哲学家冯友兰的直接教诲。1932年获得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哲学史硕士学位,旋即被聘为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及禹贡学会编辑。

1928年,白寿彝在上海《民国日报》4月23日《果影觉悟》版上发表了《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这是白寿彝公开发易固正经价达表的第一篇论文。当时,整理国故和全盘西化的争论很活跃。先生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中西并取。用其所长。后来在他所写许多文章中,还北计八低急不断反映这种观点。

折叠 燕京大哪充友管块福太停河胡线学时期

1929年9月,白寿彝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此后三年,在黄子通先生指白寿彝青年照白寿彝青年照导下,研究两宋哲学,发表关于朱熹的论文多篇,后又编《朱熹辨伪书语》一书。白寿彝关于朱熹的论着,已发表者有《从政及讲学中的朱熹》、《朱熹对于易学的贡献》、《周易这雷语度举缩作原圆已本义考》、《仪礼经传通解考证》、《朱熹底师承》等。还编有《朱子语录继木诸家汇编》148卷及其《序目》发表。《朱熹辨伪书语》一书,由北京朴社1933年出版。

两陆白寿彝早年对民间文学、民俗学就有兴趣,在歌谣状底力测程双四洲定集出版后,他还写有《中国古代的龙风龟麟崇拜》和《关于处女的迷信》、《五行家底歌谣观》、《殷周东医划盐冷身证视胶的传说、记录和氏族神》,《民俗学和历史学》等文章;同年,在开封创办《口把身尽果影止钢顺报晨星》半月刊,后迁北京改实赶时明定减一利月刊。这是以文艺为重点的文史方检片行乎限安道操景算面的刊物,《河南日报》编辑部充校陈治策倡议创办,并任主编。先生担任一段时间的主编。这时,先生已写成《先秦找思培蛋殖劳思想界三大师》,论述孔老报诉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他将其中的部分篇章在《晨星》发表。

1930年初,赴云南调查,写了《滇南丛话》,记载了一批重要回族民间传说故事和民俗资料。

白寿彝在30年代记录的回族民间文学资料,大都有出处,包括讲然承附实训或督位住九录人、笔录人、流传地区以及讲述人的身份等。有的虽用半文言记录,仍然保持了一定口语习惯。至于如编辑材加《陕甘劫余录》,许多语言完全保持了西北人口述故事传说的面貌,增强了传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白寿彝对本民族民间文学的高度重视并始终放在较高的地位加以肯定、运用,这种清硫声现象在回族文化史上是少有的。

1935年,白寿彝创办《伊斯兰》半月刊,《大河杂志》和《新儿童》半月刊。先生在《伊更化杨斯兰》半月刊第4期发表《中国简鲜犯延回教史料之辑录》,这是白寿彝申论回教史研究的重要性及收集史料应采取的步骤的第一篇文章。

1936年,白寿彝编辑的《禹贡》半月刊"回教与回族专号"上,发表了有关同治年间陕甘宁回民起义的传闻、传说《陕甘动余录》,一直是研究西北回族起义的重要史料。同年白寿彝庆盾乙官在《禹贡》半月刊5卷11期发表《从怛罗斯战役说到中国伊斯兰教之最早的华文记录》。这是白寿彝所写回教史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折叠 抗战时期

1937年,为械展《禹贡》半月刊办了两个回教专号,其中有白寿彝所写《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一文,并有译文多篇。代顾颉刚够富供毫击弦起为天津《大公报》写了星期论文:《回教的文化运动》、《中国交通史》出版。7月,参加西北考察团赴绥远、宁夏、甘肃、青海,考察民族、宗教、水算怕死殖轻见富深利。《回教的文化运动》鲜映群助倍把非一文,在北京、上海、宁夏等穆斯林集中地区影响甚大。《中国交通史》是白寿彝发表的第一部专着,也是中国鲁世光运目少工尽药染交通史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本书有牛岛俊作日文译本。1984矛货晶非马年,1987年、1993年先后在上海郑州、北京有翻印石儿消尼背必严于本。

1939年,接受英庚款董事会资助,在云南大学研究云南伊斯兰史,主持《云南清真铎报》和《益世报》的《边疆》半月刊。这时,白寿彝开始了云南回教史资料之比较系统的收集,开始了对云南重掉料讨何和松的初我点人物赛典赤、瞻思丁、杜文秀、马复初等的研究。所收资料意运门溶握双中,原始资料和传抄资料都颇为丰富,为回族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

1940年百应企孙袁怎后历任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历史系教授。其间,曾创办《伊斯兰》,主编《月华》、《云南清真铎报》等杂志,同时深入乡村了解回族风俗民情,探讨研究回族发展历史

1942年,白寿彝开设的课程有中国上古史、中外交通史、中国史学史。这几门课程对白寿彝来说,都是新开的课程。他一边学习,一边讲授,都能胜任愉快。

1942年,白寿彝在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讲学,开设春秋战国史和伊斯兰文化等课程。出版了《中国回教小史》和《咸同滇变见闻录》。《中国回教小史》是白寿彝所写公开发表的表那缩回教史的第一种本子,字数不多,但反映了中国回教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是一本有开拓性的著作。

折叠 内战时期

1946年,白寿彝在昆明五华书院演讲《中换令课棉探济次神更编见国历史体裁的演变》。《中就示怎她特低高国伊斯兰史纲要》是在《中国回教小史》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水洲国束奏甚木胶官。它不只是一本伊斯兰教史,从书中论述的各主要内容来说,并且是一部中国回族史。全书采取教材的形式,反映白寿彝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和把历史知识海少交给更多群众的思想。本书有法文译本。在五华书院的讲演破史书体裁风俗,溶封满选早绝企却另立新意,是白寿放四彝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关于史学史方面的意见。讲词见《文讯》月刊1946年新10号。

1947年,白寿彝在苏州协助顾颉刚主持文通书局编译所编务。停刊已久的《文讯》月刊已于1946年1月复刊。文通书局编译所有一个初步设想的出版计划,包含世界文学名著、文学丛书、医学丛书,少年儿童文库。计划因各种原因未能完全实现,但也出了一些好书。

1948年,在中央大学讲授中国通史。中央大学已由重庆迁回南京。同年,白寿白寿彝晚年照白寿彝晚年照彝编辑的《中国伊斯兰史事工素战粉文收通香纲要参考资料》和校点的《天方典礼择要解》出版。白寿彝在《月华》发表了《纯真篇义证》。中央大学为中国通史开五个班的课。白寿彝最初用缪凤林的《中国史要略》为教材,后来改用自己编写的讲稿。"义证"是《古兰经》的一个协朝篇名。先生对本篇经味巴线啊评呼文各种汉文译解加以评论,主张以经译经,以经解经,不要揣测。

1949年7月,白寿彝同郭沫若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于同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之都吸事真打学鸡否争浓时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白寿彝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学,兼在地理系授课,用叶蠖生写的初中历史课本,课文简及景府病般留毛优认要而讲解详实,教学效果很好。

折叠 建国双干逐它它初期

建国初期,白寿彝参加了据乐沙政第环劳路露乡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总编辑工作,并亲自编了《丛刊》等4种《回民起义》(全四册,1952年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是回族史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1951年,出版了《回回民族的新生》。本书从历史上说明解放前后回族政治地位之重大变化。在《光明日报》创办了《历史教学》半月刊,发表了《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少数民族的结合》。同年,发表了《爱国主义与历史教学》, 《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关于少数民族历史和社会情况的宣传与学习》。同年,发表了《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这是白寿彝提出来的新问题,对当时史学界很有影响。

1952年他与郭沫若等一起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筹建工作,担任研究员。

1952年,为适应调整院校后课程改革的需要,白寿彝组织青年教师成立中国史教学小组,集体编写教材,分头到各系讲课,解决了六个系的历史教学的共同任务,也帮助了本系青年教师的成长。同年,出版了《回民起义》。全书共4册,云南和西北各2册。云南部分是对《咸同滇变见闻录》的充实。西北部分是重新搜辑的。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夕,他主持编写了《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全面介绍回族历史和情况的著作。

1960年,白寿彝发表了《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本文谈了回族史上的四个问题和回族史工作问题。在谈到回族来源时,白寿彝认为回族来源有多种不同的国外族源,但形成民族是在中国境内。这还是新的说法,而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同年,白寿彝还发表了《马端临的史学思想》。

1961年,高教部文科教材会议决定把编写高等学校中国史学史教本的任务交给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华东师大,由白寿彝和吴泽承担。先生开始考虑编写中国史学史的计划,并开始编印专门刊物《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原为内部刊物,后改为《史学史研究》公开发表。

折叠 文革时期

1971年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自1975年起,白教授约请全国数百位史学界、考古界、科技界的专家和学者,风风雨雨,辛勤耕耘,历时二十三个春秋,于1998年底全部完成《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这部大通史共12卷22册,约1200万字,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历史理论、史书体裁、编撰内容上都有创新。

折叠 改革开放后

1979年,白寿彝曾经说过,他70岁以后才开始作学问。实际上,先生12卷《中国通史》第五卷。12卷《中国通史》第五卷。积累数十年来学术耕耘,自70岁以后成果累累,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同年,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倡导了历史课程体系的改革。

1980年,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出版了《中国通史纲要》(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一书,有一些新的看法。本书的体裁也有新的形式。印数达80万册,有英、日、西班牙、法、德文译本。

整个八十年代白寿彝发表了大量关于历史的著作。

到1999年,历经二十年的大型《中国通史》全部出齐,北京师范大学为先生举行隆重学术讨论会,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写信祝贺。

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2]

折叠 主要成就

折叠 作品

白寿彝一生著述颇丰,他编著的《中国通史纲要》、《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回族 人物志》等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1999年,由他总主编的《中国通史》12卷22册全部出版,江泽民亲笔致信祝贺,对《中国通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通史》的出版,是中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

白寿彝生平主要作品

年份

发表和出版的刊物、图书

1928年

民国日报》《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

1929年

出版《开封歌谣集》、《中国古代的龙风龟麟崇拜》和《关于处女的迷信》、《五行家底歌谣观》、《殷周的传说、记录和氏族神》,《民俗学和历史学》等文章;同年,创办《晨星》半月刊,《先秦思想界三大师》、《朱熹辨伪书语》、《从政及讲学中的朱熹》、《朱熹对于易学的贡献》、《周易本义考》、《仪礼经传通解考证》、《朱熹底师承》等。《朱子语录诸家汇编》148卷及其《序目》发表、《朱熹辨伪书语》。

1935年

创办《伊斯兰》半月刊,《大河杂志》和《新儿童》半月刊。发表《中国回教史料之辑录》。

1936年

《从怛罗斯战役说到中国伊斯兰教之最早的华文记录》

1937年

《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回教的文化运动》、《中国交通史》

1938年

主编《月华》

1942年

《中国回教小史》、《咸同滇变见闻录》

1946年

《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

1948年

《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和校点的《天方典礼择要解》出版。《纯真篇义证》

1950年

《对于大学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的一些实感》

1951年

《回回民族的新生》,创办了《历史教学》半月刊、《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少数民族的结合》、爱国主义与历史教学》、 《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关于少数民族历史和社会情况的宣传与学习》、《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

1952年

回民起义》。全书共4册,云南和西北各2册。

1954年

《论秦汉到明末官手工业和封建制度的关系》(王毓铨合着)

1955年

《明代的矿业的发展》

1959年

《历史教学上的古与今》、《刘知几的进步的史学思想》,《论青年教师进修的通与专问题》

1960年

《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马端临的史学思想》

1961年

《关于历史学习的三个问题》、《于序事中寓论断》、《历史学科基本训练有关的几个问题》、《谈史学遗产》。

1962年

《学步集》

1964年

《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发表了《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

1965年

《中国穆斯林的学术传统》

1974年

《论秦始皇》

1978年

《儒法斗争史的虚构》。修改了《回族历史》

1979年

《关于史学工作的几个问题》

1980年

中国通史纲要》(主编)

1981年

《史记新论》、《谈史学遗产答客问》4篇、《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

1982年

《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关于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作用和史学遗产的整理》、《再谈历史文献学》、《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序。

1983年

《史学概论》、《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中国伊斯兰史存稿》三部著作,并发表了《说六通》、《古籍整理和通史编撰》、《说"成一家之言"》、《要发挥历史教育应有的作用》等文章。

1984年

《说成一家之言》和《中国史学史上的两个重大问题》、《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中国史学史上的两个重大问题》是一篇重要文章。

1985年

《回族人物志》第1册(元代),《关于史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

1986年

由他主编的6卷7册本《中国史学史》第1册出版。、《在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1987年

由他组织编写的《中国通史纲要续编》出版。本书有英、西班牙、德文译本。发表了《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上的讲话》。

1988年

《回族人物志》第2册(明代)、《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第三次全国回族简史讨论会(兰州会议)上的讲话》、《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史学会上的讲话》等。

1989年

12卷本《中国通史》第1卷《导论》出版、《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说"为人师表"》、《史学史工作四十年》、《多研究点中国历史的特点,多写点让更多人看的文章》。

1990年

《回族人物志》第3册(清代)、《说豪族》、《绘画本序》和《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同年,12卷本《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中国通史》第3卷,《上古时代·先秦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中国通史》第4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同年,出版《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

1993年

《读点历史有好处》、《文史英华》同年,《回族人物志》第4册(近代)发稿。同年,多卷本《中国通史》第5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白寿彝史学论集》(上、下册)出版。

1999年

历经二十年的大型《中国通史》全部出齐,《中国史学史论集》

2000年

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本》于同年10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表格资料来源】

折叠 个人贡献

白寿彝对中国史学研究、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以及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作出了白寿彝与叶亚廉白寿彝与叶亚廉具有开拓性质的重大贡献。是中国第一位系统地写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和回族史的杰出学者。作为一名回族成员,他积极进行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与弘扬工作,促进了回族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他担任众多的社会职务,在这些职位上,他做好本职工作。

白寿彝在高校任教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和教学人才。他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期间所进行的历史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白寿彝对回族民间文学资料的记载和使用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其一,注重于历史价值。他在1952年编《回民起义》时将《陕甘劫余录》收入其中,并加按语说:"这篇记录的内容,都是得之的传闻,难免有口述者记忆错和笔录者听错写错的地方。但这总是回民自己的材料。这对回民起义史料说,是难得的。"这是对自己记录、使用回族民间文学资料目的和意义的概括。在《回族简史》中多处引用民间歌谣、谚语作为佐证。

其二,回族民族感情高于国家统一。白寿彝搜集记录回族民间文学资料,总是洋溢着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一种深沉的感情。如在《滇南丛话》中说明蔡老师祖故事的出处时说:"予得之沙竹轩阿衡。阿衡,昆明南城寺之教长,最娴于滇中我教之故实者也。"

其三。记录忠实于原作。

折叠 担任职务

白寿彝曾历任中国民盟北京市盟委常委、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白寿彝与何兹全白寿彝与何兹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历史分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五套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委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等社会职务。

自寿彝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十大代表、十三大列席代表。从1956年起,他连续当选为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五届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法制委员会委员,六届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改革开放后,白寿彝先生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史学史研究》主编等职,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

折叠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白寿彝对历史学做出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设立"白寿彝学术研究基金",成立"白寿彝学术研究基金会",以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折叠 家庭成员

儿子:白至德。

白至德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因为《中国通史》的版权问题发生过纠纷。

折叠 人物评价

白寿彝的史学观点和史学著作一直都有巨大争议。

白寿彝在编写本民族历史时,将自己民族内部流传的民间传说置于非常高的地位,这与一个历史学家应有的严谨作风相驳。特别是关于明初一些开国将领的民族归属问题上,白寿彝仅凭一些流传于回族内部的民间传说,在毫无史学证据的情形下就将相当一大部分人物划入其编写的《回族人物志》,给明史学界造成了相当大的混乱。

白寿彝在涉及到历史上的汉回冲突时对自己民族一味偏袒,特别是关于陕甘回乱上,将屠杀平民的杀人魔王塑造成反抗封建统治的阶级斗争英雄。

强盗思维 :《中国通史》第1卷第18页暴漏了其内心的强盗思维,白寿彝认为,汉族先民修建郑国渠白渠,数百年辛苦培育的关中沃土理所当然要让羌氐居住,不愿意的话就是不愿意这些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就是不愿意以平等的态度看待他们。因为自身的民族芥蒂而丧失了史德。

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360百科致力于成为用户所信赖的专业性百科网站。人人可编辑,让求知更简单。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