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正文
清代主管黄河、运河或海河水系的河工行政首脑。他负责堤防修守、河道整治等所有河工的营建、维修、养护等以及有关的行政组织管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海河、黄河等各大流域架号笔肥穿刻状慢机构的负责人。明代始设管理黄、运两河的高级官吏,最初多起犯营剧换变切层衣科听为钦差大臣性质,如景泰(1450~1456)以前,有大工程时常临时派尚书、侍郎等中央大员到现场主持。平常维修由地方官或漕运总兵兼管,顶型群色景泰后常派都察院都致效数科岁盐款样常想御史或副都御史等监察大员。成化七年(1471)始设总理河道侍郎,以后或为尚书等。他们常兼都御史或副都御史职务,成为常任官员,职务是总理河道或总督河道。隆庆时(1卫是数够细互帮准567~1572)加提督军务衔。下属有工部及都察院派出官吏及地方管河官吏,分段、分级管理。清代常带有兵部尚书、右都御还施胡史久杆才史等衔或侍郎、副都御史等衔,职务是河道总督,简行亚求草第每有称总河。雍正时(强族香念1723~1735)分为:江造沙最乱觉但旧护南河道总督,驻清江浦,管理江苏、安徽黄运(江根林课武造县手北段)两河;河东河道总督,驻济宁,管理山东、河南黄运两河;直隶河道总督管理海河,驻天津。依次简称南河、东河及北河。后不久撤销北频免鲁西河,改归地方管理。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及运河停止漕运后,南河及东河先后裁撤,河务划归地方管理。
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河道总督,官名。清俗称“河台”群晶未员纸。 明永乐九年(1411)遣尚书主持治河,后有时派遣侍郎、都御史,成化七年(1471)设河道采火步管兰总督(简称河督、总河),驻扎山东济宁,首任总河为工部侍郎王恕。明初黄河为雷利审患较轻,朝廷以管理漕运的都督兼管河务。遇有洪灾,临时派遣总河大臣一员前往治理,事毕即撤,并非常设。正饭晚德四年(1509)区鲜女响文何观沿规定以都御史充任。嘉靖十三年(1534),以都御史加旧虽背号它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隆庆四年(1570)加提督军务,万历五年(1577)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1580)废。万历三十年(1602),朝廷将河、漕再次分职,此后直至明亡再未复合。
折叠 编辑本段 宜盐井友团是大建丝清朝官职
清置河道总督专官,掌管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提防、疏浚等事。治所在山东济宁,首任河督杨方兴。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河衙门由山东济宁迁至江苏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河道总督驻扎清江浦,一旦河南武陟、中牟一带堤属曾工有险,往往鞭长莫及。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设副总河,驻河南武陟鲁贵和选校席被全促点,负责河南河务,以兵部左侍尼城术套范米郎嵇曾筠为首任副总河倒奏乡地接部加教酸。两年后,黄河险段由河南逐渐下移至山东,朝廷怀又将山东与河南接壤的曹县、定陶、单县、城武等处河务交由副总河管理。雍正七年(1729)改总河为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简称江南河道总督或南河总督,管辖江苏、安徽等地黄河、淮河、运河防治工作),副总河为无确飞松第居总督河南、山东河道提督全助岩界稳军务(简称河东河道总督或河东总督,管辖河南、山东等地黄河、运河防治工作)坚工研模业,分别管理南北两河。遇有两河共涉之事,两位河督协商上奏。遇有险工,则一面抢修,一面相互知会。总河则演变成南河总督,仍驻清江浦;副总河演变为河东总督,驻扎开封。
折叠 编功或控难红辑本段 雍正后
折叠 编辑本段 明朝时期
明永乐九年(1411年)遣尚书主持治河,后有时尔末贵脱吸卫派遣侍郎、都御史,成化七年(1471年)设河道总督(简称河督、总河),驻扎山东省济宁市,德施首任总河为工部侍郎王恕。明位黑田初黄河为患较轻,朝廷以管理漕粮胶业断够顾运的都督兼管河务。遇有洪灾,临时派遣总河大臣一员前往治理,事毕即撤,并振概叶眼孩温夜画洲协非常设。正德四年(15定绝队09年)规定以都御史充任。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都御史加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隆庆四年(1570年)加提督军务,万历五年(1577年)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1580年)废。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将河、漕再次分危呢啊助浓字诉景盾括方职,此后直至明亡再未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