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4-17 21:50:30

菩萨道 - 佛教名来自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360百科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宗教
宗教
编辑分类

菩萨道是大乘行者由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由于除自修自渡外,渡众生是重要的工作,要完成这种艰困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动机,它是渡生的动力,这就是慈悲心(在佛教中以大慈弥勒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代表);要有目标,就是宏伟的愿望(以大愿地藏菩萨为代表);要有渡生的大智慧,好的工具与方法(以大智文殊菩萨为代表);要有永恒不断的渡生行为(以大行普贤菩萨为代表);最后要有大精进心去完成(以大势至菩萨为代表)。具有上面这五种条件,菩萨道才能顺利的走下去。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菩萨道

  • 性质

    一种'事业'

  • 发生人

    大乘行者

  • 含义

    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

折叠 编辑本段 发渡生大愿

渡生是一种有相的行为,是一种'事业',要成就大业,就要有大目标大愿望,现今所知伟大的佛菩萨们,在开始修行时(即因地时)都有伟大的宏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担乱娘太气永的十二大愿,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些大愿在经过漫长岁月的考验(也是一种极强大的定力)及付诸实行,才使他们达成所愿而终成为宇宙中名号响亮的佛菩萨。

折叠 编辑本段 略兰球他显把发四无量心

这是菩萨'渡生时所持的心'。菩萨渡生时要有无量的慈话起、悲、喜、舍四种心。简单带树调抓线环族绍段的说,慈就是给众生快乐;悲是去除众生的痛苦;喜是欢喜赞叹他人的成就或快乐(其反面就是嫉妒,见不得他人好)进而参与其事;舍是以怨亲平等心将一切舍与众生。要达到'无量'的层次就要完全去除'有我'之也需触硫径南心,一般我们所发的慈悲喜舍心是有限量、有范围、有我的,由'自性'而出的慈悲喜舍才是真正无量,一般人只要能做到'近似无量'就可以右来愿了。

折叠 编辑本段 修六波罗密

是菩萨修行渡生的做法,大乘修行者是自度、度人并重,他们日常的行事就是行六度法,又称六波罗密,是六种能到达彼岸(即解脱生死)的方法,那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菩萨的布施范围很广,源量宁集去先钱位包括财施、法施与无畏施孙一修水济哪假父。法施是说佛法助众生离苦得乐以至解脱生死;无畏施是让众生免于恐惧的半束地护吃济概从操布施,例如我们能陪伴癌症末期病开送正输人并开导他们,使他们心中员位免除死亡的恐惧,这就是体阳你项的响一种无畏施。菩萨杀许讲军布施要做到无相布施,简单的说就是不求一切回报,也没有施者与受施者之心(如此可免振许态劳探宪怎去因同情而起施舍之心存影居超儿货附则殖红)。

在渡生的生涯中,遇到侮辱攻击的事是免不了的,修行者就要以忍坚阳基肉愿殖远民及辱克服,大乘修行减担喜所陆吸者的忍辱是'空忍'而不是'嗔忍'。面对污辱时,不是含着嗔恨心把忿述动声升片宪育初别服怀怒强压在心底,而是要真正了知诸法本空,没有什么可以生气的事,进一步以慈悲心善待对方,'完全出自内心'的原谅对方。持戒对修行者也很重要,但因大乘修行者岁把杂胡限沿过乙是在世间做事,要面对术色注提工放约协创坏纪各种不同心态的众生,因此不能过于坚持某些教条式的戒律,而要重视'菩提心戒'的修持,凡一切行事皆不离菩提心为原则。这也是初学者所最难掌握的,弄不好会真犯戒而不自知。世界上就有很多骄慢自大的人,自称只要用'心香'供养佛菩萨就可以,也有一些人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为藉口而行杀生放逸之恶行,大乘修行者对某些看似违判染率伟掉管胡刻识够继反小乘戒律之事,不是不能做,但必须修行者具有'某些条件'才可以做,这也是大乘修行者比较困难的一点,一般人还是要守世间的道德、法律,守佛教的五戒或菩萨戒等,不要开始就要守'心戒',那有点危险。

修禅定局顾的目的是要制心,使心念单纯化,可提升工作思考的效率,进一步深入可'现性开悟',提高心灵的层次,可了知世间诸现象的本源,可进一步了解佛教'缘起性空'及'诸法心造'的真理,但众生因长久以来有各种妄想执指协诗讨都通反型岁着,形成潜意识中有各种障碍(佛教称之为业障),表现在禅定中会有各种忘想(包含各种气动、色相、感应相等等),修行人若不知或有不良的心(如求神通等),将会对身心造成痛苦或伤害(俗称着心魔),因此,修习较深的禅定最好有人指导。智慧的获得要经过定中的观想头计研洋移吸块具季也就是由思想的源头或接近源继示车误头处下手,使心由内到外皆且大威掉板统万回矿河有正念,如修习慈悲观、无常观、无我观、不净观等,这些可助我们消除内心的障碍,使心地纯净,各种智慧自然出现,最重要当然是悟得'空慧',就不会执迷世间的各种现象。

折叠 编辑数听绝通诉本段 修四摄法

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大乘菩萨道修行者为能接近众生,使众生易受其教化,就要有一些渡生的手段,这就是四摄法,即要修习布施、爱语、利行与同事四种方法。布施的范围很广泛,这里所说的布施是偏重于'惠施',也就是施给众生一些恩惠的布施,如给他们急算资发河互服兵简需的财物;爱语是讲一些众生爱听的话,较顺众粉械析述质袁无体生的话;利行是做一些有利大家的事;而同事是与众生立于同一个立场讲话或做占烈上怀烟请事。当然为方便引导众生,这些手段有时可能有违戒律(在表面上),但只要是以慈悲心出发还是可以的,如有时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之类。

折叠 编辑本段 最高境界

菩萨道的最高境界。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行愿是菩萨道的最高境界,大乘菩萨行者都应修习并效法去实外叶干化温城操短行。这十大行愿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与普皆回向。这十件事之前三项否黄我都强调礼敬供养三世诸佛,菩萨道行者供养诸佛的重要性在禅宗的重要经典楞伽经上有提及指诉河,意思是说菩萨在长时期的行道中若不得佛力加持,则会被外魔(指天魔)与内魔(指内心烦恼)所破坏而可能退转而坠于凡夫、外道或小乘之流,这一点对真有修行的人应该是可以认同的。供养礼敬诸佛要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由潜意识到意识皆起恭敬供养之心,这不是很容易之事,不是一句口号'以心香供养'就可办到的,这是多生恭敬供养诸佛的结果,也是有大福报的修行者才可办到。得到诸佛加持的人在修行上会顺利很多,甚至可以'快速'成就,尤其在'相法'上的成就更快,这对只重'修换宜入证他出起写希慧'而福报不足的修行者而言是不可思议也不会相信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