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产品特点
折叠 编辑本段 产地环境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溯源
"莱阳梨的传说"故事流传很广,大部分学者传承人认为该故事起源于明末(1627年),形成于清初(1658年)。据《莱阳县志》载:"相传邑人于茌平得来"那就是说应先有梨后有传说。据考查,迄今在莱阳照旺庄镇芦儿港村梨园还有一株400多年的老梨树,树干生长仍很健壮,年株产量近三、四百公斤。
《莱阳县志》载:"县河、漳水河两岸,沙土广漠,含腐植物。"这种沙土是一种独特的棕色细沙土,含云母多,土块松散,通透性好,利于梨树生长,而且对光的反射性强,能使树叶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这种得生独厚的自然环境,是造成莱阳梨独特风味的主要原因。
莱阳梨相传是清时邑人张凤清在茌平县任督学,查学时尝到一种梨:皮薄、肉细、味道鲜美,便带回梨芽与当地杜梨嫁接培育而成的。但据新的考证,茌平历史上并无茌梨栽培。专家们在研究探索茌梨的原祖时,发现了山东省茌梨的"五姐妹",即青岛恩梨、诸城冰糖子梨、滕县槎子梨、曹县歪把糙梨和平原县境内原恩县金香梨。它们都有莱阳梨的某些属性,"血缘"亲近,但都不及莱阳梨,莱阳梨独居各色梨果之上。
折叠 编辑本段 生产情况
2010年,莱阳梨产业从业人员为42400人,占该镇人口总数的比重80%;产业增加值为42390万元,占该镇GDP的比重66.8%;营业收入157000万元,占该镇二三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61.9%;实缴税金7800万元,占该镇税收的比重55.4%,对该镇财政的贡献率51.8%。
折叠 编辑本段 产品荣誉
2009年11月19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莱阳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1年10月,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名单。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标志
折叠 地域保护范围
莱阳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莱阳市现辖行政区域。
折叠 专用标志使用
莱阳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莱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莱阳梨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折叠 质量技术要求
莱阳梨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茌(慈)梨。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风沙土,质地为松砂和紧砂,土层厚度≥50厘米,排水良好,土壤pH值为6.0至7.0,有机质含量≥0.7%。
三、栽培管理。
⒈苗木繁育:以杜梨或秋子梨为砧木,采用嫁接方法繁殖苗木。
⒉栽植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或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进行栽植。
⒊栽植密度:每公顷≤825株。
⒋掐花萼:谢花后20天进行,7天内掐完。
⒌肥水管理: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不少于30吨,合理配施无机肥料,适时灌溉。
⒍整形修剪:冬剪和夏剪相结合,确保树体通风透光。
⒎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果实采收。
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后开始采收。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
⑴果皮色泽:绿色至黄绿色。
⑵果实外形:果呈倒卵形,萼洼深陷有锈斑,果点大而密,果梗周围或一侧凸起,果梗稍斜或直。
⑶口感:肉质细嫩致密,石细胞少,汁多可口。
⒉理化指标:果实横径≥80毫米,硬度7.00至11.00千克力/厘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总酸含量≤0.14%。
⒊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折叠 编辑本段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 莱阳梨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54 千卡 |
蛋白质 | 0.3 g |
脂肪 | 0.2 g |
碳水化合物 | 14.1 g |
不溶性膳食纤维 | 2.6 g |
钠 | 2 mg |
镁 | 8 mg |
磷 | 8 mg |
钾 | 82 mg |
钙 | 10 mg |
锰 | 0.04 mg |
铁 | 0.4 mg |
铜 | 0.08 mg |
锌 | 0.02 m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03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02 mg |
烟酸(烟酰胺) | 0.3 mg |
维生素C(抗坏血酸) | 3 mg |
维生素E | 0.61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