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平舆为挚国,为古诸侯国之一,国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时情空示根令各并入沈子国。因周文王之母太任归省家书中有"平舆"抵达(即坐车平安回到娘家)字样而得名。
周朝,周公之孙始封于沈,建立沈子国,古城在今射桥乡古城村,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战国时期,沈地属楚,皮委无听反衣事为平舆邑。
汉朝,平舆县属汝南郡。
三国时期,平舆县属魏,豫州汝南郡。
晋朝,平舆县属豫州汝呼满特例消家稳已先小造南郡。
南北朝,废平舆县。
北魏,复置,治所在今平舆县城西南。
北齐,废。
唐朝,贞观元年(627)废县,辖地并入新蔡县。
武周天授二年(691)复置,治所在今平舆县城,属河南道蔡州。
五代时期,属蔡州。
北宋,属京西北路蔡州。
金国时期,属南京路蔡州镇南军。
元朝,废县,辖地并入汝阳县,属河南江北道汝活投医接委又否突协谁含宁府。
民国时期,属河南省第八区汝南县。
1951年4月,复置平舆县称严是,属信阳专区。
19多句般镇最既65年,信阳、驻马店分为两个专区,平舆县属驻马店专区。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
赵频预距贵峰 | 县长 | 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 |
王新科 | 常务副县长 | 负责县政府常务工皮讲烈却和作 |
务孟飒 | 副县长 | 协助常务副妈高排获强抗汉所林从县长王新科做好发展改革、编制管理和项目争取工作;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负责并延南交通运输、公路、金融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风远选细号名粉打为工作。 |
陈玉杰 | 副县长 | 负责文化产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政救灾、信访稳定、公安司法、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等方面工作 |
马林 | 副县长 | 负责农业、农村、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民族宗教等方面工作,协助县委领导分管农办工作 |
李庚建 | 副县长 | 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城镇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 |
朱瑞霞 | 副县长 | 负责民营经济、商务歌绿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教育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爱国卫生运动、安全生产等方面过旧工作。 |
乔海军 | 副县长 | 参与扶贫开发、城乡规划来李源工作,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和质量把关[1]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两省(河南、安徽)、三市(周口技把氧次责但、阜阳、驻马店)结合部,地处北纬32°44′~33°10′、东经114°24′~114°55′之间。
折叠 地貌
平舆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在39~47米之间,坡降1/4000~1/6000。
折叠 气候
气候属于困道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兼有两种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暖,雨水较为充沛。年平均气温15℃,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5℃,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时,无霜期230天。
折叠 水文
平舆县地处际淮河水系,有大小河道3400余条,全长4140法印公里。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经县境,小洪河县境内长50.2千米,流域计业政连面齐技镇执抓面积939平方千米,占平舆括源慢染标县面积的73%,汝河县境内长20.54千米,流域面积290平方千米,占平舆县面积的22%。
折叠 编辑本段 资源
曾想序末垂于真后较折叠 水资源
1994年8月,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县城25平方公里以内的深层地下水为"锶和偏硅酸复合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优良的天然矿泉水。
平舆县践眼60%的面积属于浅、深层富水区;40%的面积属于浅层中等富水、深层富水区。单井出水量每小时30--100立方米。浅、深层富水区包括阳城、万冢、玉皇庙、郭楼、古槐镇、东皇庙、辛店7个乡镇,单井出水量浅层70立方米/小时;深层100立方米/小时。浅层中等富水、英上深层富水区有十字路、高杨店、杨埠、东和店、老王岗5个乡镇,浅层单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时;深层出水量100立方米/小时。浅层富水和浅层中等富水区有射桥、庙湾、双庙、万金店、李屯、西洋店6个乡镇。地下水埋藏总量年平均为2.41亿立方米,丰水年达3.3亿立方米,干旱年仅1.7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埋深1--3米。
2013年,平舆县水资源总量为10.85亿立方米。
折叠 渔业资源
平舆县鱼类初步查明常见鱼类25种,隶属5个目,9个科,宜养水面4万亩。。养殖鱼类多以行征得留盐四大家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为主,约占平舆县养殖产量的80%;青鱼、草预氧顺汉道看凯鱼约占20%;鲫鱼、黄鳝、鲶鱼、黄颡鱼产量较高;乌鲤、麦穗鱼、泥鳅等自然分布较广;虾蟹分布普遍,还有一定数量的团鱼。
折叠 林业资源
林地面积
根据1992年林业资源调查统计,平舆县副质班福重和国己氢宜林地总面积1896.7公顷几,有林地8666.7公顷,其中用材林4600公顷,防护林3033.7公顷,经济林433公顷,幼林600公顷,平舆县林木覆盖率为14.1%。1996年统计,平舆县有森林面积9128.7公顷,其中用材林5112公顷,防护林3468.9公顷,经济林54 7.8公顷。1998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平舆县有林业用地233离斯的战化输铁提33.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9材己汽宪求才指陆铁836.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4.3%,按林种分有防护林和经济林两大类。生态公益林4721公顷,用材林3艺氢伟岩苏已即是布军着442.74公顷。
顾活木蓄积
据1992年森林资源调查,平舆县活立木蓄积量有106万立方米,其中杨树蓄积95.4万立方米,杂木林蓄积10.6万立方米。1998年森林资短源清查统计,平舆县活立木蓄积有123万立方米,其中四旁树蓄积12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按优势树种有杨树110.7万立方米,杂木12.3万立方米,平舆县用材林73.8万立方米,林蓄积量为59万立方米。
折叠 编辑本段 政府领导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平舆县东西连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京九铁路境内有106国道贯穿南北,新阳、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交汇,县乡、乡村公路全部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新阳、大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步伐加快,平舆县通车公路总里程1956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52公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综述
2011年,平舆县完成生产总值119.7握眼织孔宣阳孙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5亿元,是2006年的4.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5元,是2006年的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是2006年的2倍;城乡居民存款余额82.9亿元,是2006年的2.2倍。二三产业比重73.3%,比20却06年提高8个百分点。2010年7月,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在扬平舆县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工作座谈会,推广平舆经验;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序平舆县较2008年上升36个位次,成为上升位次最多的县;连续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2013年,平舆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8亿元,同比比2012年增长10.4%;财政总收入6.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6.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五资期那以给志烈材顾5.06亿元,比2012年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7.5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7439元,比2012年增长13.1%。2014年第一季度GDP完成32.4亿元,比2012年增长7.5%;1-5月份财政总收卫入完成3.23亿元,同比比2012年增收0.5亿元,比2012年增长24.2%
折叠 第一产业
平舆县是农联肥把气极占业县,盛产小麦、玉米、芝麻、大豆、油菜、花芝麻生、蔬菜、瓜果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占种植面积的95%理度谓算德民粮。主要饲料作物以玉米为主,其他农作物有花生、红薯、芝麻、大豆、油菜等,其花生秧、红薯秧、芝麻饼、菜籽饼以及玉米秸秆等都可作为饲草饲料。
2000年之前,平舆县水产养殖处在发展阶段,水平较低。到2000年,平舆县水产品总量达3400吨,总产量1350万吨。1990~2000年县水利部门多次举办技术培训,推广养鱼新技术,科技下乡35次。由过去的粗放喂养逐步为人工精养或半精养,平舆县共有鱼种场7处,面积187亩,年产鱼苗1700万尾。
2000年底,平舆县养鱼专业户1300户,从业人员3600人,专业劳动力880人,养殖面积30015亩,水产覆盖率达62%。发展为立体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如东皇庙温棚甲鱼养殖,万金店休闲渔业(垂钓、观光、餐饮),西洋店无公害养殖区等。
2011年粮食生产连续8年保持增长,2011年粮食总产7.2亿公斤,比2010年增长12.3%,多次被评为省市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比2006年提高6.9个百分点。完成林权制度改革,荣获河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折叠 第二产业
2011年平舆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8亿元,是2006年的4.8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家,五年增长2.6倍。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7个,累计投资96亿元。投资5亿元的惠成皮革集团皮革项目、投资1.2亿元的瑞升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2亿元的启轩家俱工业园、投资17亿元的鼎瑞模塑科技工业园、投资4亿元的帕加尼工业园、投资1.6亿元的巨鸿机械、投资2亿元的通力电池、投资1.2亿元的中南纸业等6个亿元以上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10.5亿元的平舆绿色家居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同时,五年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11.1亿元,居全市前列。
2011年,平舆县被评为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多次荣获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先进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迅速提升。建成区面积5.9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5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86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9亿元,实现税收1.6亿元。2008年9月全省标准厂房建设现场会在平舆县召开;2009年全省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把平舆县产业集聚区列为全市唯一县级观摩点;2010年被评为省优秀产业集聚区,获奖金600万元;2011年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综合排序第49名,居全市第一,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产业集聚区,获奖金500万元,并作为河南省唯一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在2010、2011年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中,均获全市第一名。产业集聚功能逐步显现。成立绿源治污公司,建成惠成皮革治污中心和省蓝皮及皮制品检测中心,建设皮革皮具标准厂房26万平方米,2011年皮革皮具和医药生化企业发展到140家,实现税收1.2亿元,两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
折叠 第三产业
2011年,爱家、乐山等知名商企落户平舆,休闲娱乐、物流业、服务业等发展迅速,2011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居驻马店市前列,明大凯旋城、银河大厦等高层建筑成为城市亮点。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年平均增长18.2%。平舆年产皮革50万张,是江淮流域有名的皮革产地。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科技成果
2008年,平舆县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兑现奖金7.4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33件,位居全市第一名,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培育计划县。科技主要职能工作、知识产权工作、防震减灾工作处于全省领先地位。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折叠 教育资源
2008年,平舆县荣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2013年,平太任(太妊)舆全县共有72所小学,11所中学,5所高中,在校生16万人。主要初中有平舆实验中学、平舆第二初级中学、洋店中学,主要高中有平舆一高、平舆二高。共投入2.3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基础教育建设项目100个。落实资金7885万元,29.8万人次中小学生享受了"两免"政策,1.7万人次贫困寄宿生享受了"一补"政策。
折叠 宗教文化
2010年,平舆县有3.8%的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佛教,其中,基督教发展较快,教徒最多。2013年,平舆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4%以上。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折叠 医疗卫生
2008年,完成了县中心医院等5个单位门诊楼、病房楼和73个村卫 平舆县生室建设任务,并添置了诊疗设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平舆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11%,补助28.7万人次,补偿5639.38万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无鼠害先进城区"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复检。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平舆县人口出生率11.47‰,人口自然增长率5.49‰。2013年,新农合参合率95%,补助参合农民180万人次,补助资金3.5亿元;在全市率先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5%。
折叠 社会保障
射桥镇单老等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扶贫开发工作扎实开展,五年脱贫6.3万人,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折叠 编辑本段 文物古迹
名单 | 介绍 |
---|---|
殷商挚国故城遗址(县保) | 位于平舆县城。东起文化馆,西至烈士陵园,南到清河边,北及永盛花园小区。始筑于商代,并在先秦及以后历代长期使用。 |
沈子国故城遗址(省保)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周遗址。面积202万平方米。为周文王第十子季载的封国。是中华沈氏的发源地。该遗址为中原地区保护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遗址之一。 |
先秦汝坟故城遗址(县保) | 又称安成故城。位于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委一带,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据考证,《诗经》中《关雎》、《汝坟》等十一篇创作于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茔地,号称"十八冢"。 |
阳城故城遗址(县保) | 位于后刘乡新集村一带,城垣呈长方形。春秋时为楚所置。秦统一六国后,置阳城县,属陈郡。据考为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乡里。西汉时阳城改属汝南郡。东汉初年裁并入汝阳,为世家袁安的庄宅。唐代在故城遗址上建阳城寺院,至民国仍有遗存。 |
战国韩古城遗址(县保) | 位于后刘乡韩古城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军事设施---壁垒遗址。 |
东皇庙(县保) | 位于县城挚地大道中段东侧。原名圣母庙,又名东塔寺,是一座始建于周代,道教与佛教兼容,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庙。主要殿宇包括:圣母殿、文王殿、东皇阁、老君殿、罗汉殿、袁安祠、二龙祠、陈蕃祠等。寺庙设有诸多地方名人专祠。该寺庙多次毁于战火,又历代重修,今仅存东皇阁。 |
洪山庙(县保) | 位于后刘乡洪山庙村,与上蔡白龟庙、淮阳太昊陵齐名,为"豫南三大古庙"之一。远古名谷神庙,据考为商纣王之子殷洪大难余生,自号"洪山隐居"(又名洪山道人)隐遁处。主要殿阁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阁、牛王宫、马王殿、龙王殿、奶奶殿、阎王殿、天王殿、罗汉殿等。 |
仙翁庙(县保) | 位于东和店镇仙翁庙村,是当地百姓为纪念为民驱魔看病的仙人费长房而建的庙宇。 |
郭寺遗址(县保) | 位于万冢乡郭寺村。建于隋代开皇元年。五代毁于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阁有:佛祖殿、罗汉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阁等建筑。与射桥开元寺和附近的阳城寺院齐名,曾为汝东名寺。60年代初废弃。 |
东冈寺遗址 | 位于老王岗乡小岗村西。初为老子庙。东汉中期,人们"诵黄老之微词,尚浮屠之仁祠",因庙址滨邻汝水鸿隙陂,为当时中原地区的重要漕道,建东岗寺,至唐代达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余座,并有大面积寺田。清末废于捻军起义。 |
回龙寺遗址 | 位于老王岗乡贾屯村。相传是西汉时期人们为祈祷龙王回此休息、颐养天性而建,名龙社,又称回龙庙。东汉时期拓建佛教各殿阁,唐代达到鼎盛。主要殿宇为大雄宝殿、龙王殿等。 |
白龙庙遗址 | 位于老王岗乡白龙王庙村。古为当地人民为祈求白龙造福乡民而建造。宋代以后,庙内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诸殿阁,香火旺盛。建国后废弃。 |
玉皇庙遗址 | 位于玉皇庙乡玉皇庙村。原名为"光武庙"、"刘秀庙",后名玉皇庙,是豫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期,历代重修,60年代初废弃。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天师观、刘秀殿、贾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阁规模最大。 |
庙湾镇会馆庙 | 位于庙湾镇北区。明代晋秦商人相地脉、卜吉凶,于镇北邻河处创立"山陕会馆"。内设关帝殿、乐楼、天王殿、财神殿、灶君殿、马王殿等。关帝殿气势恢弘,蔚为大观。60年代,山陕会馆废弃,今存马王殿和修复的"关帝殿"及六块明清碑刻。 |
庙湾镇东岳庙 | 又名东王庙,位于庙湾镇东区。建于宋代,明时重修。供奉齐天大帝、东王黄飞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庙舍。该庙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较小。 |
陈蕃祠遗址 | 又名"陈公祠",位于射桥镇西关。是东汉末期为奠念名重当朝的太傅陈蕃而建。陈蕃晚年因"党锢之争",被宦官势力杀害,被朱震密葬于此,附近有古称"古冢十二座"的陈蕃后裔墓葬。祠内主要殿堂有:陈公堂、朱震祠、黄浮祠、陈逸祠、范滂祠等,历代修葺。近代祠堂毁于兵火。 |
张令公祠 | 又名张令公庙,位于射桥镇古城南。张令公,即汉代平舆县令张熹,字季智,桂阳郡临武县(今湖南衡阳市)人。张熹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当地百姓立祠纪念。历史上曾屡毁屡修,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当地信徒筹建祠舍数间,恢复祭拜仪式。 |
董孝子祠遗址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与仙女庙毗邻。董孝子即董永,西汉时期寓居汝南,为著名孝子,因卖身葬父感动世人。并与美丽贤淑、擅长纺织的玉贞姑娘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世神化为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当地百姓为纪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毁于兵火。 |
织机庙遗址 | 又名仙女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是纪念汉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庙宇。据考证为晋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称七仙女殿)、织机房、月圆堂等殿阁。 |
射桥壶仙观遗址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悬壶济世的壶公和弟子仙翁费长房的观阁。门题"悬壶济世"。东汉时汝南郡治在今射桥镇古城村一带,这里盛传神仙壶公和弟子费长房救死扶伤、惠济黎民、鞭笞百鬼、驱使社公的传说。晋代,当地人们建造殿堂两座,一座为"壶公祠",一座为"仙翁观",各具殿舍五间,合称"壶仙观"。 |
生死祠遗址 | 又名"范张庙"、"鸡黍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张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讴歌人间信义真情。民国初年,毁于兵火。 |
四贤观遗址 | 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据考证,为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四贤罹难阔别重逢之地,时称"古城聚会"。后人为纪念四人古城聚会,在此建起"四贤观"。主要殿堂有:赵云祠、张飞祠、关公祠、刘备殿、四贤观等。 |
开元寺遗址 | 位于射桥镇中,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唐代名刹。该寺占地500亩,并有大量寺田,规模宏大。建供奉释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地藏殿、佛贤殿、高僧殿、弥陀殿、佛光殿、藏经阁、三圣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纲寺,为豫南的佛教中心。该寺60年代被毁,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 |
龙王庙(县保) | 位于县城东北十公里处,是一座千年古庙。该庙清代以前颇具规模,除分造六色神龙宝殿外,还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举行庙会。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立百泉乡村师范学校迁移该庙,利用庙址扩建学校。今仅存青龙殿与《皇清重修龙王庙碑记》的残碑一块。 |
射桥黉学 | 又名"孔庙",位于射桥镇小学院内。始建于明泰昌年间,主要建筑有大成殿、东西庑圣迹殿、诗礼堂、崇圣祠等,近代毁废。现仅存诗礼堂。该殿堂为明清时县科庠生科举后举行尊孔授仪的场所,对宣传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现存诗礼堂系清代重修,整个建筑保护完整。 |
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塔(省保) | 又名普照寺塔,位于李屯乡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清咸丰十年,现仅存一塔。该塔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级,为密檐式砖砌塔,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金塔。 |
折叠 编辑本段 特产
平舆特产众多,其中以白芝麻、小磨香油最为著名。相传神农氏炎帝尝百草时曾来到平舆汝河畔,品尝平舆白芝麻,惊其异香,称之为"百谷之首"。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以庙湾一带生产的槐山羊皮为原料加工的皮张统称"庙皮","庙皮"曾是历史上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的汉口路皮革之一。
折叠 编辑本段 荣誉
平舆是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防水防潮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县城。
1988年平舆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第一个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并准许出口免检;2003年"平舆白芝麻"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2004年被省农业厅认命为"白芝麻无公害"生产基地县。
折叠 编辑本段 名人
平舆有被尊为"中国胎教第一人"的周文王母亲太任,有秦末率众揭竿而起的张楚政权领袖陈胜,有被史界赞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东汉名臣陈蕃,有被誉为"平舆渊有二龙"的月旦人物许靖和许劭,还有清末捻军首领陈大喜等无数先贤英烈。
太任 | 周文王姬昌之母。 |
陈蕃 | 汉朝重臣。 |
阚敞 | 字子张,东汉汝南郡平舆人。 |
万道同 | 字慧清,号懒园居士,万冢乡万寨人,晚清贡生,人称万拨贡。 |
陈大喜 | 字泰和,今平舆县东皇庙乡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为清末著名的太平军首领之一。 |
张熹 | 字季智,东汉桂阳郡临武人,汉灵帝时任平舆县令。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百姓尊称他为"青天张令公"。 |
陈胜 | 平舆县阳城镇(今平舆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 |
郭了凡 | 原名郭超尘,平舆县西洋店乡郭寨人。 |
许靖 | 平舆县人。年轻时与堂弟许劭俱知名,善于品评乡党人物,尤其重视对人伦品行的评价。 |
周浚 | 西晋时安城人(今平舆老王岗一带),是周平王少子汝坟侯周烈的后裔。浚天资聪颖,承袭家教,善识人才高下,以才辩知名于世。 |
戴凭 | 东汉汝南郡平舆人。少时聪颖,博学多才,尤钻《京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