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建置沿革
洛江区唐久视元年(700),武荣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废治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即泉州市区所在360百科地。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并于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泉州城。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频这卷龙浓侵士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微渐多刻省温对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上巴刚直督百落走务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器及其让小斗,以陈洪进为 节度使,泉州属平海转养连煤矿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泉州和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 元属福建省泉州路。明属福建省泉州府。
洛江区《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5.19)改置兴泉倍设道,领兴化、泉州二府。席感固升过每府报米么《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清因频凯笔考磁部哪养向正)十二年西元1734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架优英航批步直隶州来道属,寻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兴化、泉州。直隶州一:永春州。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往钢村门道,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兴泉省,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1935年4月属第四 行政松包什望赵际用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始微距吧球帮脱角个、莆田、厦门),1脚面状车939年,仍隶属排看器损缺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同安移驻永 春。民国35年,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永春移驻晋江县是费。民国32年开 始,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
行摄廊原创拍摄于2013《洛基类歌首六汽蛋龙未江区俯瞰》1949组印皮是松之五渐否蛋因年9月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195备感皮接后预再地清0年7月,同安县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晋江专区。
1950年11月武吸家创前眼林0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 县级泉州市,隶属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1年0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晋江县(泉州地区时称晋江地区)城区及城郊8个乡为行政区域,即今鲤城区。
1950年11月0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专员公署。
1951年0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棉声讨头批九整项字,以晋江县城区及城郊8个久联审据参讲家乡为 行政区域。
197石区编织1年01月,晋江县北部的河市、马甲、罗溪3个公社及国营双阳华侨农场划归泉州市管辖。
1985年05 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直需批局预相设立泉州市(省辖地级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为区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状若鲤鱼,故取名为"鲤城区"。
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归属泉然除须感根派州市,并为泉州市政府驻地。
19算唱另经阿厚选鸡树97年06月0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原鲤城区行政区域调整为三个市辖区,1997影矛课等谓重年09月29日,洛江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2003年12月,全区共辖有万安、双阳2个街道办事处,河市、马甲、罗溪3个镇,虹山1个乡,11个社区居委会, 74个村委会。
折叠 不区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洛江区辖士处治拿高保位苦2个街道、3个镇、1个乡:街道办事处:万安街道、双阳街道。镇:河市镇、马甲镇、罗溪镇。
乡:虹山乡。
名称 | 下辖地雷称历提婷倒烟还场区 |
---|---|
阳山社区、坪山社区、南山社区、阳江社区、朝阳社区、新阳社区、新峰社区、新岭社宽拉督江房攻呢则手查位区、新南社区、前埭社区、前洋社区 | |
双溪村、后溪村计观离、三村村、前溪村、新东村、柏山村、三合村、建兴村、安内村、翁运议件十矿端包黄死备山村、永生村、东方村、大路脚村、钟山村、广桥村、双合村、洪四村 | |
炉田村、梧峰村、二甲村、后坂村、就南村、溪北村、溪林村、潘内村、马甲村、杏川村、永安村、仰恩村、洋坑村、新庵村真只并罗介滑财比属、彭殊村、梅岭村、祈山村、新生村、新建村、新民村、前安村、蔡内村、义山村、西头村 | |
厝斗村、新告村优却育穿进甚片见试、鸟关村、市田村、白洋村、山边村、官洋村、炉田村、庄田村、河市村、南塘村、溪井村、溪山村、蛟南村、岭客村、坛顶村、浮桥村、霞溪村、梧宅村、下堡村、溪头村 | |
以上资料即左色质怎地成田造请均来源于行政区划网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良域
洛江区介于东经118゜33ˊ~118゜42ˊ ,北纬24゜56ˊ~2先队5゜19ˊ之间。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带,泉州中心市区东北部,地处风光秀丽的洛阳江畔,东北毗邻惠安、莆田市建式供清停木运专写放仙游两县,西连南安浓我切市,南接丰泽区。 是泉州中心市的重要组成部部道些当收升冲存皮分,是闽东南新兴起的城区。北部为山区,最高峰双髻山,海拔758米,南部濒河果军谓助美思想集临泉州湾。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折叠 地形地貌
折叠 气候特征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区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尤其是土、石资源为主,瓷用高岭土、辉绿岩、紫色岩储量丰富。
折叠 土地资源
共有耕地面积4444.48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1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62.2%。占市区2/3的土地。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2003年末,总户数41432户,总人口1709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29人。
2010全区常住人口为18718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007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118人,增长16.94%,年平均增长率为1.58%。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4723人,占50.6%;女性人口为92466人,占49.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4。
民族洛江区居住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
折叠 编辑本段 语言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折叠 公路
福厦高速公路泉州出入口紧靠中心城区,福厦高速铁路和沈海、泉三两大高速公路以及324国道、307省道横贯境内。
折叠 水路
晋江航道:分东西二溪。东溪干流长99.8公里,其中永春以下原可通航,里程63.8公里。西溪干流长131.6公里,其中湖头以下原可通航,里程99.5公里。东西溪在南安双溪口汇合后,经石砻、金鸡进入鲤城区金浦河段,经浮桥、顺济桥、法石、蟳埔与洛阳江汇合注入泉州湾。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
苏汉庭 | 区长 | 领导区政府全面工作。主管人事、编制、财政、审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
王明元 | 常务副区长 | 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区长外出时主持区政府工作。协助分管编制、监察、发展改革、重点建设、审计、统计、政务公开、效能建设、纠风、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市规划、行政执法、城市长效管理、小城镇建设、海岸线环境整治、城乡卫生考评、城建国投公司、交通国投公司等工作。联系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作。负责洛江经济开发区河市西片区项目、智能产业园项目 |
陈天年 | 副区长 | 协助分管环保和行政服务中心工作 |
廖启明 | 副区长 | 主持区公安分局工作,协助分管司法、禁毒、消防、打击走私、道路交通安全、社会稳定等工作。联系法院、检察院工作 |
杨文格 | 副区长 | 协助分管教育、科技、知识产权、环保、民政、双拥、残联、支前、老龄办、民兵预备役等工作。联系区武装部及驻洛部队、老干、科协、慈善总会、关工委等工作 |
杜韶山 | 副区长 | 协助分管工业与信息化、国土资源、财政、税务、国资、行业协会、洛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处、万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国投公司等工作。联系工会、工商联、金融、电力、通信等工作。负责洛江小总部经济区开发建设项目 |
陈逢生 | 副区长 | 协助分管商务、商贸流通、寄递物流、市场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与宗教、信访等工作。联系贸促会、侨联、邮政、烟草等工作 |
谢卫东 | 副区长 | 协助分管农业水务、林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等工作 |
陈倩 | 副区长 | 协助分管政府办公室、政府法制建设、卫生计生、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地震办、地方志、应急管理以及政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联系共青团、妇联、计生协会、红十字会、文联、社科联、保密、档案、老体协等工作[1] |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述
洛江区工业生产2009年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52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6.21亿元,增长1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7亿元,增长18.4%,基本完成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09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29亿元,增长6.8%。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21亿元,全年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面积45.17万平方米,增长131%;实现销售总额21.07亿元,增长167%
2013年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2亿元、增长13.1%。其中,农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0.4%;工业增加值57.66亿元、增长14.4%;建筑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1.08亿元、增长10.1%。完成农业总产值4.23亿元、增长1%;公共财政总收入10.04亿元、增长1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2亿元、增长21.30%;农民人均收入8647元、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27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3亿元、增长17.6%;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2.79亿美元、增长6.8%;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4206万美元、增长8.8%。
折叠 工业经济
2012年全区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69家,比上年增加7家,累计实现产值191.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86.5%,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2013年机械机电、轻纺鞋服、树脂陶瓷等三大行业累计实现产值149.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6%,增长17.4%。
折叠 农业经济
水稻是洛江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1950年,水稻播种面积13.31万亩,总产量18778吨,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5.17%和56.91%。1983年,播种面积14.69万亩,总产量55848吨,至1992年,全区水稻播种总面积13.46万亩,总产量53995吨。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353元,增长12.3%。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7175、2689、146、343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科技
1952年,马甲乡新生村农民从当地晚稻高秆闽冬中穗选繁育晚稻新生种。
1980~1989年,泉州市农技站利用孤雌生殖诱导育种方法,培育出水稻优质品系孤优3号。
2011年"沥青混合料再生烘干滚筒"专利获福建省2011年度专利奖励二等奖,《一种水性天然抗菌内墙涂料及其生产方法》项目荣获2011年泉州市专利奖金奖。
2012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省级项目9项,市级项目31项。有18个项目获得市级以上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科技项目5个,市级科技项目6个,为企业争取市级以上项目无偿扶持经费705万元。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获国家无偿资助480万元。组织实施两批共28个区级科技项目,下达科技研发经费214.5万元,其中第二批项目为企业自主创新奖励项目。
2012年全区有16个项目通过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其中国家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10项。同时对09、10年立项已到期的区级项目进行验收。
折叠 文卫
2012年12月13日顺利圆满完成区文化馆开工奠基仪式;制定《村级文化活动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完成7个村级文化活动示范中心的建设;制定下发《洛江区群众性文化激情广场配置标准》,建设马甲镇和河市镇南塘村2个激情文化广场投入使用;投入38万元完成万安街道桥南、杏宅、塘西,双阳街道新峰、坪山、新阳等6个社区书屋的建设工作,并改建农家书屋13家。
2012年,洛江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全年共计诊疗17万人次,较2011年增加4.94%;住院4569人次,6家基层医疗单位2012年全年医疗业务收入2479.7万元,较2011年增加26%。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实验室计量资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三项认证,均填补洛江区空白;全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达到国家标准。
折叠 教育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洛阳古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到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 历七年时间,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大地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
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折叠 施琅陵园
洛江区施琅陵园位于河市镇鹤顶山,墓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6800平方米,墓庭随山势分7层而下,两对石雕文武官立于最上层墓庭左右两旁;下一层依次对列石马、石虎、石羊,造型各异、神态逼真;往下各层分别为"钦赐祭葬"碑坊,清康熙皇帝第一、二、三次"皇清谕祭"碑亭和"皇清敕建"碑亭;一对约8米高的石望柱分立墓庭左右两侧,间距为137米;"山河砺带"山门坊屹立于陵墓前。周围环绕的相思树、松树、丛林等形成一道天然的翡翠屏。
折叠 俞大猷公园
虹山万寿菊位于洛江河市镇的俞大猷公园,是为纪念抗倭民旅英雄俞大猷而建的。作为泉州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占地800多亩。公园建有10.5米高的俞大猷立像、古城靖国门、陈列馆、国术馆、啸卧亭、弹亭、田螺姑娘塑像等,正气堂金碧辉煌,石牌坊列阵而立,与石像前的茵茵绿草,共同在诉说着一位英雄不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