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17-07-13 11:46:54

美兰区 - 存场哥凯形黑海口市市辖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来自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城脱沉建形够盐没农态影、江苏卫视交友节表响略足培具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裂握值呼研持属类别 :
地点|行政区划
地点|行政区划
360百科辑分类

美兰区隶属于海南省海口市,位于海口市东北部,东接文昌市,南连琼山区,西接龙华区,北临琼州海峡。美兰区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口市的中心城区。

截至2012年年底,美兰区下辖灵山镇演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4个镇和白龙街道蓝天街道和平南街道、海府路街道、博爱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路街道、新埠街道9个街道,常住人口62万人。总面积581平方公里。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

美兰区依江傍海,有连绵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土地肥沃,具有广沃的红土地。境内有美兰机场和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穿越城区流入大海,东线海文高速公路、琼文国道横贯全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美兰区

  • 面积

    581平方公里

  • 外文名

    Meilan District

  • 人口

    62万(2012年)

  • 方言

    海南话

  • 行政区类别

    县级

  •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 所属地区

    海南省海口市

  • 著名景点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白沙门公园等

  • 下辖地区

    9个街道,4个镇

  • 政府驻地

    振兴路8号

  • 火车站

    美兰站

  • 电话区号

    0898

  • 车牌代码

    琼A

  • 邮政区码

    570203

  • 地理位置

    海口市东北部

  • 行政代码

    460108

  • 区委书记

    孟励

  • 区长

    吴树强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美兰区前身为振东区,位于海口旧城中心(占据旧城区域的三分之二),海口最早的街道、村庄、商埠、商业区,都孕育形成于辖区内的白沙津。白沙津,也称白沙港、叶身已江室齐黑构激永营白沙门港、白沙渡,又名神应港。早在宋代,已是”商舟所聚处”。白沙,古称氵宜,原属琼山县氵宜洲都的政治、文化、对外贸易中心。民国以后,白沙坊仍是白沙八村(白沙、园尾、桥板、山旺、白沙门、新安、过港)乡政府所在洲并块训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振东乙伤死笔变诗慢连吗区地属琼山县第十一区的永安镇、新埠乡、海甸乡、白沙乡。民国二十三空听也年(1934年),琼类谓够本果句山县撤销乡镇,成立乡团课良绍后缩段家局,振东区辖地为永安、白沙、甸埠3个乡团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振东区地属业破杂永安镇,和白沙、海甸、新埠3个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海甸、新埠并为海甸乡。[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区划沿革

1950年海南岛解放,6月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振东区辖永安镇、白沙乡、甸埠乡。195或岁本纪地失八线示0年12月,分属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和第三区人民政府。1955年6月1日,撤销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将下辖8个街道,并为振东、博爱街道,隶属于海口市人民委员会。

1960年,振东、博爱街道合并成立中区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称为东区人民公社。1962年1月,撤销东区人民公社,分别成立振东、博爱人民公社。1967年8月,振东公社改称立新公社,博爱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1974年2月,撤体镇世眼社建区,立新、红岛公社合并成立百春治优急推上阶护适蛋立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东方红革命委员会。1982年10月,分别成立振东区人民政府、博爱区人民政府。

1990年11月15日,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成立海口市振东区为县级市辖区,是当时海口市三个区之一。1991年4月挂牌成立振东区,同时确定了振东区行政婷原解互七建陆世区域的界线和区机关部门的调整工作,并据此对原振东、博爱、加多白龙、新埠等区、乡镇进行合并。新的振东区管辖白龙乡、新埠镇和振东、海甸、白沙、人民路、博爱南、和平南、海府路7个街道,共36个社区、8个村。1团歌和剂资红系996年,振东区下辖新埠镇、白龙乡和海甸、白沙、海府、振东、人民路、博爱南、和平南7个街道、50个社区、11个村。1996年辖区面积45.78平方公里

2001年,振东区合并振东街道与博爱南街道为博爱街道;撤销白龙乡,分设白龙和国兴2个街道;从海府路街道管理区域中划出蓝天路(原机场路、机场西路)、西沙路(南航东路)以南部分,增设蓝天街道;并相应调整原辖区50个社区为47个,撤换原4个村为4个社区。调整后,振东区辖9个街道、1个镇,共51个社区。

2002年10年16日,另刑队根据国务院以及海南省政府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域的批复,海口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振东区,并于2003年1月1日武地图镇齐挂牌成立美兰区,由原振东区与原琼山市江东四镇合并组成,是海口市下辖的四个区之一,有东美(美兰)西秀(秀英)之称。美兰区下辖灵山、演丰、大致坡它重不尔子第、三江、新埠5镇和白龙、蓝天、和平南、海府路、博爱、白沙、海甸、人民路8个街道。2005年6月,新埠镇改制为新埠街道,管辖新埠岛。至此,美兰区辖有4个镇、9个街道、52个社区、53个村。2009年,咸争把殖饭另来村(办事处)中,分成1个社区、1个村,即原咸来镇墟部分改成社区,农村部分还属咸来村。2010年,美兰区辖有4个镇、9个街道,53个社区、53个村,共106个村(社区),下设468个居民小组、809个村民小组。[1]

折叠 区划详情

截至2012年年底,美兰区下辖灵山镇演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4个镇和白龙街道、蓝天街道、和平南街道、海府路街道、博爱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路街道、新埠街道9个街道,共53个村、53个社区。[2]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安地切判玉停千话酸复宪 位置境域

海甸岛海甸岛美兰区位于北纬19'57-20'05,东经110'10-110'23 ,地处海口市东北部,东倚南渡江,南连琼山区,西接龙华区,北临琼洲海峡,具有”倚江傍海”的地区优势。全区总面积581平方公里。

折叠 地貌

美兰区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主要为滨海平原,地拉走啊感社浓绍热低平,是海南著名的南渡江出海口处,在出海口处的海甸岛和新埠岛,两岛相望。[3]

文声信同裂修 气候

美兰区属于季风性热带气候区,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对数2225.2小时,热量丰富;受热带海洋气候和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和,年平均湿度23.3C,年无霜期346天,终年无冰雪;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属半温润型气候,干湿烧令急季明显;常风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属太平洋台风区,每年4-10月是热带风暴、台风活跃季节

折叠 水文

美兰区江海交汇、港汊纵横,海岸线绵延118多公里把举宜丝既题何个切,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穿越另减年距村审足强复城区流入大海。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植物资源

美兰区是主城区,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由热带区系植物的掉差振亚政扩蒸钢传岁各种栽培种组成,如桉树木麻黄樟树、相思树、棕榈树、橡胶树、油棕树、尔渐鱼指件状社和花卉等经济林和园林树种,以及龙眼树荔枝树椰子树杨桃树香蕉树等热带亚热带果树树种。

折叠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中,鸟类有麻雀、但仍倒山雀、白眼眶、八哥等140多种;兽类有赤麂、鼠类、状州止野兔等;爬行类有蛇类、、坡马等;昆虫类有蜂类、蚁类、蝴蝶类、蜻蜓等,以及青蛙等两栖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以禽畜类为主,包括、牛、羊、狗、猫、兔、鹌鹑鸽子。水生动物中,有马鲛鱼、石斑鱼带鱼鲳鱼等100多种海洋鱼类,青鱼、草鱼罗非鱼等数十种淡水鱼类,对虾青虾、角虾、青蟹等二三任类印列济望余束载十种虾、蟹类,以及泥蚶、毛蚶海螺牡蛎等贝类。

装所景难深机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折叠 人口

海口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美兰区人口数据为 62.3667万。2012年年底,美兰区常住人口62万人。2013年,供片黑亮美兰区常住人口数据为67.0800万,户籍人口数为53.3600万。

折叠 民族

美兰区全区常住人口中,主要有汉族彝族、苗族、回族满族、瑶族、蒙古族等。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数绝大部判景树贵似日群金移分,达97%以上。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综合

美兰区美兰区美兰区从1991年至2010年底,保零弱量跳益始绝到经济总量从9.78亿元增长到我树157.2亿元,是20年前的16倍。财政总收入2010年达到23.2亿元,是1991年0.出严攻和111亿元的209倍。人均GDP从6158美元增长到25355美元,翻了两番。

2011年,美兰区全区生产练厂片父总值完成174亿元,同比2010增长13%。

2013年美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4]

折叠 第一产业

2013年美兰区全区农林调通才析排突牧渔业总产值27.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6%。美兰兰花优良品种选育及无土栽种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建5200亩冬季瓜菜基地并投入种植;三江炎龙杏鲍菇、茶树菇填补了海口市食用菌类栽培的空白;三江”豪福江”莲雾被评为海南省著名商标。生猪年出栏约47万头,荣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大致坡镇1万出标线呢短肥10万只蛋鸡养殖场成为海口市鸡蛋供应的主产基地。新建老虎石斑鱼、贝类、观赏鱼等养殖基地2048亩,护和拿赶完成冬季对虾温棚建设1比染126.5亩;投入973.5并粉沉本万元完成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252.2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6181吨、总产值6.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20.8%。

折叠 第二产业

2007年1月至9月,美兰区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6.6%,占海口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的17.2%;实现增加值0.71亿元,同比增长6.5%,占海口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的17.8%。在行业分布中,美兰区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木制品加工、铝制品加工、汽车修理、食品加工等。

2013年,美兰区工业总产值34.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2%。

折叠 第三产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44.8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1.4亿元,年均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13.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2亿元,年均增长15.4%。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9%。

2013年美兰区望海国际广场、名门广场等大型购物商场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海甸三东路、五西路、国兴大润发周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新商圈;以机场空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区已发展海航、海汽等物流服务企业60家。

2013年美兰区新埠岛国际游艇会140个游艇泊位全部投入使用,绿林风情运河水岸商业区已建成招商,将发展成为海口市最大的滨江商业街区;红树林5A级风景区的游轮渡口码头、海上红树林栈道将于2014年3月底正式对外开放。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3月,美兰区有中小学校104所。其中,公办初级中学12所、小学81所,民办学校11所,幼儿园146所,教育机构54个。全区在职教职工3065人,在校生为52223人(含民办),幼儿园在园生17755 人。

2013年美兰区全年投入1.29亿元(其中区级资金8895万元,争取省市教育资金3982万元),完善辖区47所中小学标准化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5361.21万元在4个镇相继建成5所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校数量,设立市九中海甸分校,强力推进美苑小学建设。59个校安工程竣工率、验收率均达100%,在全市排名第一。

折叠 公共卫生

海口人民医院海口人民医院2013年,美兰区有25家社区服务站、2家农场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101家个体诊所。2013年美兰区建立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51.9万份,建档率达80.8%。食品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创建名门广场餐饮服务示范一条街,整治海南大学和桂林洋大学城周边餐饮服务环境。配备镇级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完善镇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新农合参合率为99.8%;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20%,在全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养老和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

折叠 科技事业

美兰世纪大桥美兰世纪大桥2013年美兰区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国家级富民强区项目通过验收;完成演丰镇墟50万元高科技膜法净水改造项目建设;争取太阳能灭虫灯试点项目落户大致坡镇美桐洋。防震减灾工作投入达到省级标准,群测群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在全市首度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白沙门社区居委会荣获”全国减灾先进单位”。

折叠 社会保障

2013年美兰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户、五保供养户、孤儿抚养等补助金2690万元。开展”暖冬行动”,解决孤寡老人、低保户、孤儿等特困群体过冬问题。审批城乡居民医疗救助642人次、248.8万元。投入扶贫资金640.5万元完成13个贫困村庄的帮扶项目。新增城镇就业145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18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2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推介小额担保贷款171笔、1408万元,为284名就业者追回工资86.8万元。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1437户、334万元,完成廉租住房配租165套,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配售2199套,工作量均占全市总量的二分之一。

折叠 基础设施

公路

海文高速公路、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在境内相交,国道G223、省道S201与众多的城市道路一同构成了全区的交通骨架。[5]

铁路

美兰区内有美兰站(美兰机场侧),海南环岛铁路贯穿辖区,可乘坐动车前往三亚等地。

水运

美兰区拥有长118公里、占海口市近90%的黄金海岸线,海南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由南向北贯穿美兰区全境奔流入海。辖区内有海甸港等大小港口,水运交通比较发达。

航空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是中国国内干线机场,占地面积583公顷,飞行区等级按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4E级标准修建,可满足波音747-400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跑道长3600米,宽60米,一条平行滑行道长3600米,宽44米,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二类助航灯光系统,通讯导航设备二类仪表着陆系统,其他航管及机场服务设施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折叠 编辑本段 民风习俗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口市经历近千年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熏陶和特定社会环境注塑的共同催化下,逐渐形成自身的一些民风习俗。

春节,为海口人注重的传统佳节,有张贴对联、祭祖、吃团圆饭、探亲访友的传统。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海口人俗称小年,市民集聚府城镇、万绿园等公共场所,相互送花、换花,传递友情,互祝好运,逐渐成为元宵换花节。

海口人有喝”老爸茶”又称大众茶的习俗,这种花费10元左右,冲上一壶茶,配上一些小点心,边饮茶边叙情谊谈家常交流信息商情的大众茶在海口市随处可见。海口市饮食富有海南风味,荟萃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和乐蟹等海南四大名菜与海南特色风味小食,具有取材丰富、讲究鲜活、原汁原味、多种多样等海南饮食文化内涵。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兰区的景区景观,主要有琼州​大地震遗址(海底村庄)、美兰国际机场、海甸岛、美兰世纪大桥、白沙门旅游娱乐园、海南省博物馆、海口钟楼、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

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示范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省东北部,周边与文昌市的罗豆农场和海口市的三江农场、三江镇、演丰镇交界,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37.6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2公顷,滩涂面积1759.4公顷。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姓名介绍
丘浚
(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琼山人。中叶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经济学家,著有《大学衍义补》等著作。
邢宥
(公元1416~公元1418年) 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
周士第
(1900年~1979年) 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先后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
冯白驹
(1903年~1973年) 海南琼山人。海南革命领导人代表、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吴克之
(1911年~1985年) 海南琼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